毛薯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áo shǔ

2 《*辞典》:毛薯

2.1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2.2 拼音名

Máo Shǔ

2.3 别名

参薯、黎洞薯、大薯、薯子(《广州植物志》),脚板薯、鸡窝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薯(《广西药植名录》)。

2.4 来源

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冬初挖掘,洗去泥土备用。

2.5 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质,长达60厘米,形状和颜色多种。茎锐四方形或有4狭翅,平滑无毛。叶对生;叶腋内常有零余子;叶片心状卵形至心状长圆形,裂片近圆形,长8~16厘米。宽5~8厘米,先端锐渐尖,基部心形,有脉7~9条。雄花序腋生,狭圆锥形,长20~30厘米;花淡绿色,互生于"Z"字形、丛生而为总状花序式的短穗状花序上,长1~1.5毫米;雌花序为简单的穗状花序蒴果革质,椭圆形,有3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2.6 生境分布

栽培或野生。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7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2.8 功能主治

①《南宁市药物志》:"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并有收水生肌,使疮面结疤作用。研末治汤火伤及面部烂疮。配猪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称螃蟹眼。"

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

2.9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毛薯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毛薯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