榈木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ǘ mù

2 《*辞典》:榈木

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

Lǘ Mù

2.3 别名

花梨木(《琼州府志》),青皮树青豆风柴、青龙捆地、相思树(《湖南药物志》),鸭公青三钱三青竹蛇(江西《草药手册》)。

2.4 来源

豆科植物花榈木木材或根。

2.5 形态

花榈木(《纲目》),又名:红豆树

小乔木,高5~8米。幼枝密被灰黄色茸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下面密被灰黄色茸毛。花黄白色,为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总轴、花柄和萼的表里两面均密被灰黄色茸毛;萼陀螺形,裂片卵状三角形,分裂至中部;花瓣长约2厘米,旗瓣近圆形,具柄;雄蕊10,分离,5个发育,5个退化,不等长,向内弯,开花时伸出;子房边缘有疏长毛,花柱长线形,柱头倾斜。荚果扁平,长7~11厘米,宽2~3厘米,稍有喙。种子红色,长8~15毫米。花期7月。

2.6 生境分布

生长于杂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四川、云南、广东等地。

2.7 性味

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活血破瘀。治症瘕,赤白漏下,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

②《海药本草》:"主产后恶露冲心,症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

2.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3~5钱)。

2.10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花榈木五钱。水煎兑酒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产后瘀血腹痛:鲜花榈木根五钱。煎水服。

③治白喉:花桐木根二钱。磨醋服。

④避孕:花榈木根三钱。煎水,月经干净后三天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2.11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榈木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榈木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