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 2017年06月3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瘰疬(cervical scrofula)为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5.。是指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窦道为主要表现的痨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瘰疬俗称瘰子颈、老鼠疮[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又名鼠瘘、鼠疮、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5.。小的为瘰,大的为疬[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5.。其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

《薛氏医案·瘰疬》:“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顼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发热,咽项强痛。”

《河间六书·瘰疬》:“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颈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

瘰疬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瘰疬的病因病机

瘰疬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结于颈、项、腑、胯之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5.

瘰疬多因体虚气郁、痰浊邪毒结聚经络所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瘰疬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以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而成。日久痰湿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渐成虚损。亦可因肺肾阴亏,以致阴亏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结聚成核。

瘰疬的症状

瘰疬多发于颈项及耳的前后,圆核累累如串珠[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临床见圆核三、五枚串生,位于一侧颈项及耳后,甚至连及胸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初生如豆,数目不等,不红不痛无热,渐大如李增大串生,坚硬但可推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后期微觉疼痛,结块粘连,推之难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将溃时皮色紫红,溃后流出脓汁,稀薄而夹有败絮样物,收口缓慢,常此愈彼溃,久难收口而形成瘘道[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瘰疬的诊断

瘰疬好发于颈项及耳前、耳后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及腋窝等处者。

初期

颈部一侧或双侧,结块肿大如豆,较硬,无疼痛,推之活动,不热不痛,肤似正常。可延及数日不溃。一般无全身症状。

中期

结块逐渐增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结块亦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块,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若液化成脓时,皮肤微红,或紫暗发亮,扪之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部分患者有低热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后期

液化成脓的结块经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脓液稀薄,或夹有败絮样坏死组织。疮口呈潜行性空腔,创面肉色灰白,疮口皮色紫暗,久不收敛,可以形成窦道。此时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或出现盗汗、咳嗽、潮热等症:如脓水转稠,肉芽转成鲜红色,表示将收口愈合。

辅助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红细胞沉降可增快。脓液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必要时可作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本病。

需要与瘰疬鉴别的疾病

失荣: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口腔、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固定不移;溃破之后如石榴样,血水淋漓;常伴头痛、鼻衄。

瘰疬的治疗

辨证治疗

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5.。后期以滋补肺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5.。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5.

气滞痰凝

瘰疬·气滞痰凝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phlegm coagulation)是指气滞痰凝,以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苔薄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症状

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

情志内伤,肝气不舒,脾失健运,痰热内生,随经络循至颈部,痰凝气结而成结块;病在初期,尚未化热,故皮色不变,不热不痛;苔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

治法

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方药治疗

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阴虚火旺

瘰疬·阴虚火旺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症状

结块逐渐增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全身见潮热、盗汗、咳嗽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

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与虚火互结而成结块;阴虚火旺,则潮热;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火伤肺络,故咳嗽,痰中带血丝;虚火内扰心神,则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治疗

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气血两虚

瘰疬·气血两虚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舌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症状

溃后或经切开后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或夹败絮样物,创面灰白,形成窦道,不易收口;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辨证分析

气血不足,不能酿化为脓,故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苍白,头晕;脾失健运,则胃纳不香,精神疲乏;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

益气养血。

方药治疗

香贝养营汤加减。

肺肾阴虚

瘰疬·肺肾阴虚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lung-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肾阴虚,以结核累累成团块,移动性差,久则皮色转暗红,成脓溃破,脓稀薄,形成窦道,伴身体羸瘦,咳嗽痰红,潮热盗汗,口干颧红,遗精、经闭,舌质红,光亮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外治法

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5.

初期局部结块处可敷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

中期外敷冲和膏,如脓成未熟可用千捶膏。若脓已熟宜切开排脓,创口宜大。

后期用七三丹或八二丹掺于药棉纳入溃口,外敷红油膏或冲和膏。如肉芽红活,脓腐已尽时,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如有空腔或窦道时,可用千金药线,也可用手术方法将坏死组织清除。

拔核疗法:适用于肿核较小,不能内消。体质尚好者。用白降丹少许掺于太乙膏上,盖贴于结块处,每3天1次,结核小的7天左右脱落,大的10天左右可将结块拔去。待结核脱落后,可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因所用药物有很大刺激性,故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对结块较大而深在的,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或年老体弱的,均不宜使用本法。

针灸治疗

注意:对已溃之瘰疬,需同时配合外科治疗或加药物治疗[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体针

取天井、百劳、肘尖等穴为主,瘰疬局部用隔蒜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颈部瘰疬者加臂膈透曲池、手三里;耳项部瘰疬者加翳风、支沟、足临泣;腋下瘰疬者加肩井、少海、阳辅[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直接刺入肿大的结块,配肝俞、膈俞,每日1次,中等刺激。对已成脓的不宜应用。

火针

火针加热后自结核正中刺入核心,每核1针,隔2~3日1次[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挑治法

在肩胛下角以下的背部脊柱两侧寻找小米粒大,略高于皮肤的红色小点或压痛点,用粗针挑破并挑出皮下纤维样物的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隔3~5日1次[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先在肩胛下方、脊柱两旁找寻结核点(略高于皮肤,色红,指压不褪色的即为结核点)进行挑治;也可在肩井、肺俞及其附近进行挑治。

割治法

选膈俞、肝俞两穴,消毒后在局麻下用手术刀切开穴位表皮1~2厘米长,取出皮下脂肪少许,术毕缝合[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每周1次,每次1对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8.

抗痨治疗

进行正规抗痨治疗,持续1年左右。可口服异烟肼1~2年,或配合肌注链霉素1~2月。

瘰疬患者日常保健

1.保持精神愉快,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适当增加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