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导络说

经络实质 中医学 针灸学 经络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áng dǎo luò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good conductors

3 注解

良导络说经络实质假说之一。日本中谷博士1950年在一肾脏病人的足部发现了连成一列的易于通电之点,其形态类似古典上的肾经。此后在验证各种疾病与通电阻抗的相互关系时,又发现了十二经络的全部形态。日本笹川教授把特别容易通电的部位名为良导点,把良导点连成一条线名为良导络,此基本与针灸线路相符。嗣后又在良导络的基础上根据五行学说良导点进行了研究,证明刺激容易在古典上的相生线和相克线方向引起反应,并把这种方向称为五传导方向。24条良导络可称为五个群,如某一群兴奋性提高时,其处在相克线方向的良导络兴奋性大见降低,将此方向叫做抑制线。反之,如某一群的兴奋性低下时,其处在相生线方向的一群良导络大多见提高,将此方向叫做兴奋线。而且证明了皮肤良导点良导络主要是由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而发生的。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