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孢霉病

皮肤性病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án bāo méi bìng

3 疾病概述

镰孢霉生态适应性极强,分布很广。从北极永久冰层到撒哈拉沙漠,从平原到珠穆朗玛高山寒冷带,从海洋到高空,均有其分布,种类繁多。迄今大多只见其无性状态(不完全态),归入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痤菌目-瘤痤菌科,其中少数种可见其有性状态(完全态),归入子囊菌亚门-菌核纲-内座瘤目-丛赤壳菌科-织球壳属。本菌主要引起人类眼球,尤其是角膜感染,但近来亦有皮肤感染的报告。如茄病镰孢霉引起的皮肤感染。近来我们更首见由串珠(或孢生)镰孢霉引起皮肤肉芽肿,患者病程长达45年,经用酮康唑伊曲康唑治愈

4 症状体征

本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在早期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其后损害可融合成肉芽肿,有时肉芽肿可溃破,愈合后可无明显瘢痕,皮损可有痒、痛感,但不重。

5 疾病病因

感染镰孢霉。

6 病理生理

皮损活组织检查可见大小形态不一的肉芽肿,中央可有坏死,有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多核巨细胞浸润,镰孢霉可散布于这些细胞中,有时亦可有淋巴细胞浸润。镰孢霉呈圆或长圆形,4μm×10μm大小孢子染成淡蓝色,用乌洛托品硝酸银染色可见肠形细胞

7 诊断检查

本病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分离病原菌,皮损一般以丘疹结节和肉芽肿为主,有时亦可呈溃疡,无明显特异性致病菌常见的是茄病镰孢霉。最近,我们首次报告由孢生镰孢霉或串珠镰孢霉所引起的慢性面部肉芽肿。

8 治疗方案

可用酮康唑伊曲康唑治疗,至少要治疗一年以上才可见效,而且剂量要大,视致病菌药物敏感情况而判定用药剂量,更可有效。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