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 2015年06月16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昆仑:1.养生术语;2.经穴名;3.经穴别名。

养生术语·昆仑

昆仑为养生术语。部位所指,说法不一。一指头。《黄庭内景经·若得章》务成子注引《洞神经》:“头为三台君,又为昆仑。”一指脑。《脉望》卷八:“脑为昆仑。”一指脐。《黄庭内景经·若得章》务成子注:“又云脐为太一君,亦为昆仑。”

经穴名·昆仑

昆仑为经穴名(Kūnlún BL6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五行属火。昆仑:指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昆仑别名下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火)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

标准定位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

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跟腱前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昆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短肌。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神经。该穴深层结构的血液营养来自腓动脉。该动脉是胫后动脉在腘肌下方2~3厘米发出的,经胫骨后面与(踇)长屈肌之间下降至外踝,终于跟外侧皮。在外踝上方4~6厘米处,发出穿支,穿经肌肉和小腿肌间膜至小腿前面,与胫前动脉的分支吻合。该吻合对于小腿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液供应有实际应用意义。

特异性

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功用

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主治病症

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坐骨神经痛、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3. 其它:甲状腺肿大,脚气,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0.8寸,孕妇禁针;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刺法:1.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2.深刺透太溪穴,针感可向足趾放散;

3.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疗甲状腺肿大。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

昆仑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头痛,惊痫。

昆仑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癫疾目,鼽衄。

《针灸大成》: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妊娠刺之落胎。

经穴别名·昆仑

昆仑为经穴别名。见《针灸穴名解》。即百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0.

百会为经穴名(Bǎihuì GV20)。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百:百脉;会:交会。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正坐取之。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有醒神志、苏厥逆、平肝熄风、升阳固脱等作用。主治头面五官、神志及气虚下陷等疾患。如:头风、头痛目眩、耳聋、耳鸣、目不能视、鼻塞、鼻衄、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小儿惊痫、脱肛、泄泻、痔疾等。现代多用以治疗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低血压等。本穴配印堂、太阳、合谷治头痛;配神门、四神聪治失眠;配中脘、天枢(左侧)、气海、足三里治胃下垂。一般沿皮刺0.3~0.5寸。若小儿囟门不合及脑积水患者慎用。可灸。现代研究:①灸犬“百会”,对实验性休克有明显的升压作用。②针刺癫痫大发作病人百会,可使紊乱的脑电活动节律趋向规则或使电位降低,即对患者脑电图有调整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2.

百会[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2.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