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板印象
认为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稳重,这是在年龄上的刻板印象;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就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
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指对人类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标准,称为社会刻板印象,例如,认为教师是文质彬彬的,草原上的牧民是粗犷豪放的,等等,就是对不同职业的人的刻板印象。但是,产生刻板印象的过程,并不一定会是有害的。
-
社会认知
社会印象则是在社会知觉素材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加工概括而在记忆中保持下来的主观印象,是人对社会对象的一种间接反映,如"第一印象"、"晕 效应"和"刻板印象"等都是这样社会印象(详见"社会印象"条);社会判断是社会认知的高级阶段,是对某种社会对象的定性或定论的过程。
-
偏见
偏见是一般是指对社会上某种特定群体或个人所拥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否定态度。错误的社会认知或某些情绪体验容易形成偏见心理。对于日常情形下可能发生行为的众多限制,可以阻止所存在的偏见感情转变成行为。(2)认知成份是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晕 作用、先入为主、自傲或自卑都能导致偏见。
-
社会印象
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经过加工处理后在记忆中保持下来的对社会对象的主观印象。社会知觉材料的多寡与真伪、知觉对象的个人意义、情境因素,特别是人的经验体系,诸如认知主体的传统、习惯、审美情操、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等,都是参与个体把社会知觉素材加工为社会印象的重要相关因素。
-
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
社会知觉
从第一印象的形成与作用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知觉的一个普遍的倾向是,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很少的或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很快形成的。刻板印象是构成人际间偏见的主要原因,种族偏见也包含着刻板化的心理因素。这种错误倾向是建立在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的。所以观察者可能歪曲所得的信息,使观察对象更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