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胡枝子:拼音名:H ZhīZǐ别名:扫皮、随军茶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sTurcz.,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晒干。茎多分枝,被疏柔毛。叶互生,三出复叶;其茎及新鲜叶的醇提取物(不合鞣质而含黄酮类、生物碱),可作成注射剂而应用于肾外性高血氮症、慢性肾炎、多囊性肾病。利尿通淋;
-
血人参
原形态:绿叶胡枝子,又名:木本胡枝子、白氏胡枝子、山附子、三叶青、三头草、金腰带、三叶枝、山乌豆、知天文、蜞药、豆荚、女金丹、土附子、粘衣草。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小儿惊风,蛔虫腹痛,妇人瘀血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闽东本草》)③治红淋白浊:血人参二两,牛耳大黄五钱,牛膝五钱。
-
胡枝子属
中文名胡枝子属拼音名huzhizishu拉丁名Lespedeza中国植物志41:131描述LespedezaMichx.胡枝子属,蝶形花科,约9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澳大利亚和北美,我国有约60余种,广布于全国,有些供观赏用,有些可为饲料。多年生草本至灌木;无小托叶;苞片小,宿存;小苞片2,着生于花梗先端;子房有胚珠1颗;
-
枝儿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枝儿条:拼音名:Zhī rTi o别名:忙牛查、牛枝子、牛筋子来源:豆科兴安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Laxm.)Schindl.,以根、全株入药。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spedezadavurica(Laxm.)Schindl.[TrifoliumdavuricumLax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切段,晒干备用。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
-
山豆花
拼音名:ShānD uHuā别名:毛胡枝子、白胡枝子、白土子、白萩、小雪人参来源:豆科山豆花Lespedezatomentosa(Thunb.)Sieb,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补虚。主治虚痨:1两,炖肉吃。虚肿:1两,水煎服。
-
小雪人参
《*辞典》:小雪人参: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XiǎoXuěR nShēn别名:白土子(《贵州民间药物》)。原形态:山豆花,又名:白胡枝子、小叶带毛乌梢。复叶互生;无瓣花腋生,无花梗,成簇聚的头状花序。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间。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滋补。治虚痨、虚肿。②《贵州草药》:健脾补虚。
-
胡枝子根
《*辞典》:胡枝子根: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拼音名:H ZhīZǐGēn别名:野山豆根(《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根或根皮。10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赤白带下,流注肿毒。《江西民间草药》:治腰痛,风湿肌肉关节痛,跌打伤,妇人赤白带下,流注痰毒,黄肿。
-
中华胡枝子
拼音名:ZhōnɡHu H ZhīZǐ别名:高脚硬梗太阳草、台湾胡枝子来源:豆科中华胡枝子LespedezachinensisG.Don,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苏、江西、广东。功能主治:主治关节痛。用法用量:5~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木本胡枝子皮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M BěnH ZhīZǐP 来源:为豆种植物绿叶胡枝子的茎皮。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治因受雨淋,四肢骨节炎肿作痛,和白糖捣烂外敷。摘录:《*辞典》
-
木本胡枝子叶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M BěnH ZhīZǐY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的叶。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发背,捣烂外敷。摘录:《*辞典》
-
和血丹
《*辞典》:和血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H Xu Dān别名:胡枝子(《植物名实图考》),大叶乌梢、大叶马料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附方:治闷痧(头晕目花,或头痛沉重,汗不发,上身酸麻):和血丹叶或根一两,檵木叶五至六钱,茅根四至五钱,紫苏一两,煨熟去皮的老姜数钱。
-
猕猴桃根
《*辞典》:猕猴桃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M H uT oGēn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陕西中草药》:酸微甘,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消肿。或炖猪肠。(《湖南药物志》)⑥治淋浊,带下:猕猴桃根一至二两,薴麻根等量,酌加水煎,日服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