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石耳
拼音名:HēiShíěr别名:白石耳、石耳子、岩菇来源:药材基源:为皮果衣科植物皮果衣的地衣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较湿润处的河岸溪沟旁的岩石表面,尤以石灰岩为普遍。里面黄褐色,有簇生的假根与基质相贴结。药理作用:黑石耳对麻醉与清醒动物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性味:淡;性平归经:胃经功能主治:消食;
-
金丝刷
拼音名:JīnSīShuā别名:金刷把来源:药材基源:为梅衣科植物金丝刷的地衣体。子囊盘圆盘状,侧生于分枝上;托缘全缘,常生有小分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生于高山树枝和灌木枝干上。性状:性状鉴别地衣体灌丛型。性味:苦;性平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安神;跌打损伤;水火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
-
粗皮松萝
拼音名:CūPíSōnɡLuó别名:天蓬草、云雾草、树发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松萝科植物粗皮松萝的地衣体。次生分枝等长二叉状,分枝少,常单一平行延伸,枝侧密生长短不等的小纤毛,长2-5mm,有时可达1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树的树干或树枝上。性味:甘;性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清肝明目。月经不调;
-
太白鹿角
《*辞典》:太白鹿角: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T iB iL Jiǎo别名:太白针、地蓬草、细石蕊来源:为石蕊科植物匙石蕊的地衣体。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石坑或树皮上,常成一望无边的广大群落。性味:味苦,性平。功能主治:通淋利尿,消肿解毒,止血生肌。治膀胱炎,小便不利,目疾,鼻衄,吐血,黄水疮。
-
石寄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寄生:拼音名:Sh J Shēnɡ来源:地衣类指状珊瑚枝StereocaulonpaschaleHoffm.,以地衣体入药。生境分布:分布于陕西。用法用量:主治吐血,衄血,高血压症。性状:性状鉴别地衣体灌木状,质硬,灰绿色,长2-6cm,主枝粗,分枝细,表面有颗粒状或麸糠状小鳞片,以及瘤状突起。微寒功能主治:凉血;
-
红石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石耳:拼音名:H nɡSh ěr别名:石耳子、黄底石耳来源:地衣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红腹石耳GyrophorahypocrocinaJatta,以叶状体入药。性味:淡、微苦,平。上表面灰褐色或褐色,连缘色较深,平滑或有皱褶,中央脐外稍突起,下表面近脐周围呈橘红色、锈红色、边缘近于黑色,无或有少数假根。
-
小喇叭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喇叭:拼音名:XiǎoLǎBɑ别名:千层石蕊、树格达、地喇叭来源:地衣类千层石蕊CladoniaverticillataHoffm.,以地衣体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地带,多见于草甸灌丛中或岩石表面的苔藓植物丛中。上面生有数孢子器柄,长约1cm,灰白色,先端呈杯状,边缘有锯齿,内面粉闰状。性味:咸;
-
壳状地衣
壳状地衣是地衣生长型的一种,地衣体外观如锅垢状、皮壳状或屑粒状,全部下表面紧密地固着于基物上,结构上具有上皮层、藻层和髓层,但无下皮层,背面连续或龟裂为大小不等的龟裂片,地衣体的周围有与地衣体本身颜色不同的 廓线,由不含共生藻的菌丝构成,有的壳状地农的地衣体在基物上不明显,例如石内生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