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溶解
细胞外膜丧失机能后,细胞中的物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为细胞溶解。采用各种方法使细胞外膜失去或破坏能引起细胞的溶解。细胞溶解一词主要是对无细胞壁的动物细胞来说的,对植物细胞的溶解现象称为原生质吐出。对血球的溶解现象称为溶血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可提取细胞中的酶。
-
多分体DNA病毒科
无论病毒出芽增殖或细胞溶解,对寄生蜂没有产生有害的影响。寄生蜂的卵孵化,幼虫利用寄主营养物质生长发育,被寄生的宿主幼虫死亡,寄生成功。在化蛹后48小时左右,病毒开始复制,达成虫期,大量病毒粒子在卵巢的输卵管萼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积累,并从输卵管萼细胞中释放而出,进入输卵管腔内,重复寄生蜂的寄生作用。
-
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活化途径也称作补体系统。据说第二途径与彼列莫(L.Pillemer)等所提倡的备解素系统据说是同一途径,与第一补体途径相比,可由更单纯的物质引起,在比较低等的动物中也能看到。
-
血清免疫球蛋白M
加入最适稀释度抗血清,每管2.5ml。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升高: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黑热病、锥虫病、伤寒、弓形体病、乙型脑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
额斑黄胡蜂
中文名:额斑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maculifron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黄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41.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盐酸曲美他嗪
药品说明书:别名:盐酸曲美他嗪,万爽力药理作用:抗心绞痛药。通过保存缺血细胞内的能量代谢,防止细胞内ATP水平下降,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同时确保离子泵的功能完善和跨膜钠-钾泵正常转运,减少细胞内酸中毒以及阻止心肌细胞内钠和钙的聚集,保护细胞收缩功能和限制氧自由基造成的细胞溶解和内膜损伤。
-
鲎试验法
鲎试验法是一种检查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亦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利用一种低温海洋动物鲨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简称AC)等微量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从而检出微量细菌内毒素的存在。其作用原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变形细胞中的凝固酶原经内毒素激活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凝固酶。
-
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
概述: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CHE)是细胞溶解酶体中的一种水解酶类。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分类:血液生化检查酶类测定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的测定原理:同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原理。(2)以下物质可致标本活性下降:有剂磷试剂、草酸盐、氟化物、叔胺、季胺、口服避孕药、苯乙肼等。
-
抗心肌细胞膜抗体
概述:心肌细胞膜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病毒感染可能引导心肌细胞膜成为自身抗原。抗心肌细胞膜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抗心肌细胞膜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化验取材:血液抗心肌细胞膜抗体的测定原理:同Western-blot法、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
注射用油酸胆胺酯
注射用油酸胆胺酯说明书:药品名称:注射用油酸胆胺酯英文名称:MonoethanolamineOleateVial别名:Oldamin分类:血液系统药物促凝血药剂型:每瓶1.0g,附有10ml溶媒。3.可致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尿酸值升高,以及尿潜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细胞比容减少,白细胞增加。
-
厄他培南
2.厄他培南肌注由利多卡因溶液稀释,不得改用于静脉给药,也不得用于利多卡因过敏者或合并严重休克、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他利多卡因禁忌证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酐等升高。药物相互作用:丙磺丙磺舒可延长厄他培南血清半衰期,提高其血药浓度。
-
艾他培南
2.厄他培南肌注由利多卡因溶液稀释,不得改用于静脉给药,也不得用于利多卡因过敏者或合并严重休克、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他利多卡因禁忌证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酐等升高。药物相互作用:丙磺丙磺舒可延长厄他培南血清半衰期,提高其血药浓度。
-
MK-0826
2.厄他培南肌注由利多卡因溶液稀释,不得改用于静脉给药,也不得用于利多卡因过敏者或合并严重休克、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他利多卡因禁忌证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酐等升高。药物相互作用:丙磺丙磺舒可延长厄他培南血清半衰期,提高其血药浓度。
-
环黄胡蜂
中文名:环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koreensisobata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34.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中胸背板黑色,覆盖黑色毛。
-
新种马蜂
中文名:新种马蜂拉丁名:Polistesnewspecie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中毒途径:蛰刺鉴别特征:新种马蜂与斯马蜂比较接近,但明显的不同在于小盾片和后小盾片上的斑纹,此外腹部斑纹也不一样。
-
内毒素
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胞裂解后才可释放出来。(6)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为了确诊病人是否发生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以便指导用药,以及为了检测注射用液及生物制品中有无内毒素污染时,常需进行内毒素的定性及定量测定,目前常用鲎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来测定。
-
大肠杆菌λ噬菌体
中文名称:大肠杆菌λ噬菌体英文名称:Enterobacteriaphageλ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λ样噬菌体属大肠杆菌λ噬菌体GeneBank编号:[J02459]大肠杆菌λ噬菌体基本特性:分子遗传学研究发展到目前的水平,没有λ噬菌体的详细研究和资料积累是不可想象的。最后是与DNA复制和细胞溶解有关的基因。
-
常见黄胡蜂
中文名:常见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vulgari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黄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35.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印度侧异腹胡蜂
中文名:印度侧异腹胡蜂拉丁名:Parapolybiaindicaindica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6。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腹部第一节柄状,近端部处背板隆起,两侧棕色。
-
台湾铃腹胡蜂
中文名:台湾铃腹胡蜂拉丁名:Ropalidiataiwana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铃腹胡蜂属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细胞溶解作用;中毒途径:蛰刺形态:台湾铃腹胡蜂两触角窝之间下部黑色,上部深棕色,两复眼内缘下部黄色,上部黑色,额上半部及颅顶为黑色。
-
棕马蜂
中文名:棕马蜂拉丁名:PolistesgigasKirby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9.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柑马蜂
中文名:柑马蜂拉丁名:Polistesmandarinus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63.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中胸背板全呈黑色,密布粗糙刻点及短毛。
-
澳门马蜂
中文名:澳门马蜂拉丁名:PolistesmacaensisFabriciu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69.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日本马蜂
中文名:日本马蜂拉丁名:Polistesjaponicas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68.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免疫共沉淀实验流程(1)转染后24-48h可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裂解30min,细胞裂解液于4°C,最大转速离心30min后取上清;
-
眼镜蛇蛇毒因子
张口伸舌困难,吞咽困难,喉间痰鸣,四肢乏力,烦躁、谵妄、嗜睡、对疼痛刺激能睁眼,四肢有翻译,呼吸困难、发生紫绀;中期治疗(被咬伤后4小时至需要手术修复局部组织坏死缺损创面日期)控制感染,消除局部的坏死组织、换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主,根据局部组织的坏死和缺损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