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科
染料类有:马棘、槐花、木蓝、苏木等;纤维类有印度麻、葛藤等;植物就利用这些菌类来吸取大气中的游离氮素以为己体之需。蝶形花科的花两侧对称,花冠蝶形,最外的或最上的为旗瓣,侧面一对为翼瓣,最内一对为龙骨瓣,雄蕊10,全部分离或其中1枚分离而其他9枚合生或全部合生,或有时少于10枚,参阅各该科。
-
山皂角
豆科植物马棘的根或全株·山皂角:山皂角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别名:一味药、野绿豆、山皂角、马料梢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Matsum.的根或全株。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治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痔疮,食积饱胀。皂角刺:活血祛瘀,消肿溃疡,下乳。
-
竹叶马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马豆:拼音名:Zh Y MǎD u别名:铁马豆来源:豆科竹叶马豆LathyruspalustrisL.var.linearifoliusSer.,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4-4cm,宽1.5-4.5mm,先端具小突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于两面现在凸出,网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丛中。
-
铁扫竹
《*辞典》:铁扫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TiěSǎoZh 别名:野蓝枝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豆科》),金银花、野绿豆、木蓝乔、鸡骨柴、女儿红(《贵州民间药物》)。羽状复叶,长约3~④治无名肿毒:铁扫竹叶,晒干,研末,调水外敷。⑥治臁疮:铁扫竹根皮(量患处大小而定),蒸酒取汁,擦其周围。加糯米煎服。
-
肉皂荚
概述:肉皂荚为中药名,出自《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本草纲目》记载的肥皂荚的别名。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功在涤痰除垢,解毒杀虫。1.治咳嗽痰塞,风湿疼痛,痢疾,肠风,便毒。烧存性,研末调敷。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肥皂荚皂苷(GymnocladusSaponin)A、B、C、D.又含多种单萜葡萄糖苷。
-
马棘
《中医大辞典》·马棘:马棘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全国中草药汇编》·马棘:拼音名:MǎJí别名:一味药、野绿豆、马料梢、山皂角、野篮枝子来源:为豆科木篮属植物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Mats.,以根或全株入药。用于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痔疮;
-
毛荚决明
拼音名:MáoJiáJuéMínɡ英文名:LegumenSickleSenna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毛荚决明的种子。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与叶轴均被黄褐色长毛,在叶柄基部上面具黑褐色腺体1枚;生境分布:分布于广东、云南德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自治州有逸为野生者。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
-
苍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苍蝇草:拼音名:CānɡYinɡCǎo别名:马鞭草来源:豆科苍蝇草IndigoferahancockiiCraib,以根入药。茎红褐色,幼茎密被白色和褐色平贴丁字毛,后渐无毛,密具皮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坡林下及灌丛中。性味:苦;性凉归经:肺;胃经功能主治:祛风;跌打损伤;
-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拼音名:Qu Sh D u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forrestiiDiels,以荚果入药。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masiaforestiiDiels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茎纤细,有短粗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性味:苦涩;肾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
-
小果皂角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小果皂角的果实。小叶柄长约1mm。两性花集成总状花序;萼裂片长圆披针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性味:苦;寒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驱虫;解毒消肿。肠寄生虫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烧存性研末敷;摘录:《中华本草》
-
小叶云实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花瓣黄色,近圆形,宽约8mm,最上面一片较小,只有4mm宽,基部具柄;雄蕊10,2 排列,长约1cm,花丝下部被长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脚灌丛中或溪水旁。性味:甘;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脾和胃。主风湿痹痛,胃病,消化不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
砂生槐
《全国中草药汇编》:砂生槐:拼音名:ShāShēnɡHu i别名:蓟瓦[藏名]来源:豆科砂生槐Sophoramoorcroftiana(Wall.生境分布:西藏。子房具短柄,密被白色长柔毛。果实含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1.64%,氧化槐根碱(oxysophocarpine)0.5%,苦参碱0.172%,和槐根碱0.005%。性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
牛大力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补肾,舒筋活络。治肺虚咳嗽,遗精,白带,腰肌劳损,风湿痹痛。药理作用:煎剂或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服有止咳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大力:拼音名:NiúDàLì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specisoaChamp.,以根入药。
-
蓝花棘豆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小叶21-33,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mm,宽2-5m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近无毛,或两面疏被平伏的长柔毛。花萼钟状,长4-5mm,有短柔毛,萼齿披针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林间草甸、河谷。性凉归经:脾、肺二经功能主治:利尿逐水。
-
苦豆根
《*辞典》:苦豆根: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KǔD uGēn别名:秦头(《中田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扫雪苗、紫云英、山胡麻、草木犀状紫云英(《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豆科》)。夏、秋采集,切段晒干。叶轴有短柔毛;托叶披针形。苞片卵三角形;3毫米,内含种子1粒。治风湿性关节疼痛,四肢麻木。
-
秧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秧青:拼音名:YānɡQīnɡ别名:虹香藤来源:豆科黄檀属植物云贵黄檀DalbergiayunnanensisFranch.,以根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用于风寒头痛,食积胃腹胀痛。总花梗与花序枝有微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200m的山地密林或灌丛中。胃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理气消积。
-
毛枝鱼藤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原形态:粗茎鱼藤藤本。小叶9-11,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5-9.5cm,宽2-4cm,先端短渐尖,钝头,基部圆形或阔楔形,除顶生小叶外,其余基部均稍不对称,下面有棕色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灌木林中。性味:苦辛;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消肿止痛。
-
藤槐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叶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藤槐攀援灌木。单叶互生;雄蕊10,分离或基部合生,不等长;子房被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通常缠绕于其他树上。性味:苦;寒归经:入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叶有清热,凉血的功能。
-
圆节山蚂蝗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原形态:圆节山蚂蝗草本,高约50m。花紫色,长约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荚果长12-20mm,宽4mm,光滑,腹缝线稍缢缩,背缝线深裂,具2-4节。性味:辛;肝经功能主治:祛风利尿,止带,止咳。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膀胱炎、白带。
-
山绿豆
概述:山绿豆为中药名,出自《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现代实用中药》记载的望江南子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素甲醚及其1-葡萄糖苷,1,8-二羟基-2-甲基蒽醌,1,4,5-三羟基-3-甲基-7-甲氧基蒽醌,N-甲基吗啉,半乳糖甘露糖聚糖等。种子有致泻作用,同时有明显毒性。
-
花生矮化病毒
PSV分类类型:种分类:雀麦花叶病毒科黄瓜花叶病毒属花生矮化病毒GeneBank编号:[RNA1:U15728]花生矮化病毒基本特性:病毒特征及寄主范围:花生黄花叶病又称花生花叶病,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病毒颗粒球状,平均直径28.7nm。除花生外,能侵染豇豆,菜豆,仅隐症侵染黄瓜和番茄。传播介体为蚜虫。
-
苜蓿花叶病毒
AMV分类类型:种分类:雀麦花叶病毒科苜蓿花叶病毒属苜蓿花叶病毒GeneBank编号:[RNA1:L00163]苜蓿花叶病毒基本特性:苜蓿花叶病毒颗粒呈杆菌状或准等轴的长形,粒子的圆柱部分由六角晶格组成,两端等轴多面体,无包膜,有四种不同大小的粒子分别为18nm×58nm,18nm×48nm,18nm×36nm和18nm×28nm。
-
红土子
《*辞典》:红土子: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 nɡTǔZǐ别名:比子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豆科》),红土子草、红清酒缸、过路清(《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全草。苞片似托叶,脱落;荚果长约2厘米,通常具2节,背部弯,节深裂达腹缝线,上面截形,基部楔形,果柄长3毫米。
-
赤小豆叶
《中医大辞典》·赤小豆叶: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atusRoxb.或赤豆P.angularisWight的叶。功能主治:治小便频数,遗尿。①《别录》:主止小便数,去烦热。②《日华子本草》:明目。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煮粥亦佳。(《食医心镜》)②治漏,小便利,复非淋:小豆藿一把,捣取汁,顿服三升。
-
共生固氮菌
在实验条件下培养自生固氮菌,培养基中只需加入碳源(如蔗糖、葡萄糖)和少量无机盐,不需加入氮源,固氮菌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N2)作为氮素营养;如培养根瘤菌,则需加入氮素营养,因为根瘤菌等共生固氮菌,只有与相应的植物共生时,才能利用分子态氮(N2)进行固氮作用。
-
菌根和根瘤
许多植物的根系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建立了共生关系,在植物体上形成菌根或根瘤。(2)内生菌根,真菌形成不明显的罩子,而大部分菌丝均侵入到根部皮层的细胞内部,如兰属、草莓等。根瘤的维管束与根的维管柱连接,两者可互通营养,一方面豆科植物将水分及营养物质供给根瘤细菌的生长;
-
天然固氮
天然固氮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它含有固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固氮酶的作用可以简述如下:除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外,还有牧草和其他禾科作物根部的固氮螺旋杆菌、一些原核低等植物——固氮蓝藻、自生固氮菌体内都含有固氮酶,这些酶有固氮作用。
-
三铃子
《中医大辞典》·三铃子:三铃子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即《救荒本草》记载的歪头菜之别名。性味:甘,平。胃痛,体虚浮肿,煎服:9~化学成分:叶含大波斯菊苷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枚,大小和形状变化很大,卵形至菱形,长2.5~生境分布:生于草地、山沟、林缘或向阳的灌丛中。
-
掐不齐
掐不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的全草(鸡眼草的嫩茎叶)。掐不齐的营养价值掐不齐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解暑截疟的功效,可用于感冒、中暑、痢疾等病症上。可治感冒发烧、暑湿吐泻、虐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等。苞片披针形;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丛林中。
-
马鞍叶
《中医大辞典》·马鞍叶:马鞍叶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广西中药志》记载的大飞扬之别名。《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鞍叶:拼音名:MǎānYè别名:夜关门、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来源: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faberiOliv.,以根、幼枝及叶入药。功能主治:根:止泻,安神,止痛,散结。
-
大靛根
《*辞典》:大靛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 Di n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根。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平。功能主治:《生草药性备要》:解虫毒。附方:治丹毒:木蓝干根一两。(《福建中草药》)摘录:《*辞典》
-
大苞叶千斤拔叶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BāoY QiānJīnB Y 来源: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外伤,煎水洗.使伤口不易化脓,促进生肌收口。摘录:《*辞典》
-
大苞叶千斤拔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BāoY QiānJīnB 别名:麒麟尾、山萝卜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根。叶互生,矩卵形,长4~托叶披针形,有隆起的脉,边缘有毛。总状花序;贝状苞片,扁圆形,长15~花冠玫瑰红色。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性味:性寒,味辛微苦。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脾补虚,解毒。治红、白痢。
-
大发表
拼音名:D FāBiǎo别名:野蚕豆、见水消、三愣金刚、三角西花、爬山豆、山落花生、三愣草、三棱枝爬山豆来源:豆科秔子梢属植物三棱枝秔子梢Campylotropistrigonoclada(Franch.)A.K.Schindl.,以根及全株入药。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利湿。用于感冒发热,鼻炎、肠炎,痢疾,膀胱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
-
长管蝙蝠草
别名:蝴蝶草、半边月来源:豆科蝙蝠草属植物长管蝙蝠草Christiaconstricta(Schindl.)T.Chen,以全株入药。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跌打瘀肿,风湿骨痛,肺结核咳嗽,蛇虫咬伤,痈疮等。5钱,水煎服,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扁豆藤
《*辞典》:扁豆藤:出处:《纲目》拼音名:BiǎnD uT nɡ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茎。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风痰迷窍,癫狂乱语,同朱砂为末姜汤下。②《纲目》:治霍乱,同芦萚、人参、仓米等分煎服。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远志木蓝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uǎnZh M L n别名:虫豆柴来源:为豆科植物远志木蓝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茎单一或少分枝,小枝密被平贴的丁字毛。总状花序腋生,长1厘米左右;荚果筒形,长6~14毫米,有棱角,黄绿色,密被短毛,内有种子数枚。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性味:性平,味辛微甘。
-
刺桐叶
《*辞典》:刺桐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C T nɡY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蛔虫症。用法用量:研末开水冲服,0.8~1钱。摘录:《*辞典》
-
草红藤
拼音名:CǎoH nɡT nɡ别名:红藤[四川成都]、黄花马豆、铁马豆、蝴蝶草、疆蛇通来源:豆科宿苞豆属植物毛宿苞豆ShuteriapampaninianaHand.-Maz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阑尾炎,乳腺炎,腮腺炎,肺结核咯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刺桐花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C T nɡHuā别名:鹦哥花(《天中记》)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摘录:《*辞典》
-
短叶锦鸡儿
别名:猫儿刺来源:豆科短叶锦鸡儿CaraganabrevifoliaKomar.,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甘肃、青海、四川。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主治痈疽,疮疖,肿痛。用法用量:适量熬膏外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刺糖
拼音名:C T nɡ别名:刺蜜来源: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AlhagipseudoalhagiDesv.的分泌糖粒,其种子也入药。夏季将布或纸铺地下,用棍敲打,使糖粒落下即成;秋季采种子,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涩肠,止痛。刺糖:用于腹痛,腹泻,痢疾。种子:用于胃痛;外用治牙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扁豆根
《*辞典》:扁豆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BiǎnD u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化学成份:根含天门冬素酶。根瘤中含多种游离的氨基酸。功能主治:治便血,痔漏,淋浊。①《滇南本草》:治大肠下血,痔漏,冷淋。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去腐。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白叶花柴
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argenteaSchindl.,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肠炎,腹泻,痢疾,浮肿,便血。本品还可治风湿,跌打损伤,骨折等症。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刺槐
拼音名:C Hu 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以花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份: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 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质等。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
豆根木蓝
别名:山扫帚、山花子来源:豆科木蓝属植物花木蓝IndigoferaKirilowiiMaxim.exPalibin,以根入药。春秋可采,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热结便秘;外用治痔疮肿痛,蛇虫咬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丁癸草根
《*辞典》:丁癸草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īnɡGuǐCǎoGēn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治疔疮,亦治蛇伤。③《岭南采药录》:治瘰疬。(《本草求原》)④治毒蛇咬防:鲜丁癸草根或全草,捣绞汁内服一小杯,渣敷患处,六小时后,再服再敷。
-
刺果甘草
拼音名:C GuǒGānCǎo别名:胡苍耳、马狼秆、马狼柴、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im.,以根及果实入药。果秋冬成熟后采,均晒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果序:催乳。根:杀虫。外用治阴道滴虫病。根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豆黄
《*辞典》:豆黄: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D uHu nɡ别名:大豆黄(《干金方》)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千金方》麻豆散)②治跌打、头眼青肿:大豆黄末,和敷之。
-
豆角柴
《*辞典》:豆角柴:出处:《贵州本草》拼音名:D uJiǎoCh i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的根。托叶小,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冠深紫色,长1厘米,龙骨瓣、旗瓣和翼瓣近于等长。荚果椭圆形,被稀疏的绢毛,长5~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坡、路旁。性味:性凉,味辛微苦。治感冒发热,以豆角柴、茴香根等分煎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