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记再捕法
标记再捕法又称标记放逐法、标记法等。放出许多个标记的个体,再根据捕回的资料推算种群的迁移、分散的过程和范围,或者直接计数有困难、流动性大的动物个体数的推算方法。例如对s个体作标记后放走,在以后某个时间内捕得的n个体中,如有m个体是标记后再捕到的个体数,则总个体数N=s·n/m。
-
适合度
适合度是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机会的尺度。广义适合度不是以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成功为衡量的尺度,而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递自身基因(亲属体内也或多或少含有这种基因)的能力有多大。传递自身基因通常是通过自己繁殖的方式,但也可以通过对亲属表现出利他行为的方式。
-
社会技术
社会技术指个体对他人的各种人际反应形式。个体总是为了达到一定交往目的、满足某种交往需要,才选择某种反应形式,即个体的人际反应形式,是个体达到或实现某种交往动机的手段。鲁虚还把个体的人际反应形式分为长期社会技术和短期社会技术两种。如他把关心、抚育、支配、顺从、竞争、合作等都划归为长期社会技术;
-
个体易患型
由于个体境遇不同所致的个体患病类型上的差别,叫疾病的个体易患性;个体易患型人所患疾病叫个体易患型病。如有人研究证明,丧失最亲近的亲人后,人易患癌症,而且死亡率也比同年龄对照组高七倍;住在拥挤紧张城市里的居民,长期处于噪音环境,或灾难事故的目击者等好发高血压病。
-
适应度
适应度是某种基因型个体的相对成活繁殖率。如有基因型AA、Aa和aa的果蝇各100只,能成活繁殖的个体分别有80、40和20只,则绝对成活繁殖率(λ=成活繁殖个体数/个体总数)分别为:λAA=0.8、λAa=0.4和λaa=0.2。
-
超雌性
在染色体相对多于正常的雌性果蝇个体时,其雌性性状比正常雌性表现得更强,这种个体称为超雌性。但是,超雌性个体发育迟缓,生活力弱,也不具生殖力。与超雌性相反,常染色体相对多于正常雄性,并且其雄性性状也比正常雄性表现要强的个体,称为超雄性。
-
年龄锥体
分三种基本类型:增长型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幼体多,老年个体少。下降型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壶形,基部窄而顶部宽,表示种群中幼体少,老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稳定型种群的年龄锥体大致呈钟形,种群中幼体与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其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
-
对抗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姆在60年代的研究中曾发现,人人都试图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自由,一旦感到它受到威胁,就会力图去恢复它们,布莱姆把这种试图恢复自尊与自由的动机状态称为对抗心理。(2)通过暗示行为来试图恢复自己的行为自由。(3)产生敌意和攻击性情感。(4)对被禁止的行为兴趣增加。
-
社会强化
社会强化指社会对个体某种行为的赞扬与否定。前者又称为社会正强化,后者又称为社会负强化。社会强化的结果,使个体的工具性反应倾向增强,促成个体形成或改变某种行为习惯或行为倾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间适度的社会强化(正强化),有助于建立和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
-
角色
角色又称角色,原属戏剧用语,指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本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角色。(2)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特有的位置和身份;(3)个体实现社会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认为人是社会期望的各种角色的总和,是符号互动中的尝试与创造的结果。
-
生态寿命
生态寿命是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实际平均寿命。生理寿命是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达到的最长寿命。种群中只有部分个体能活到生理寿命的年限,多数个体常死于捕食、疾病或其他不良环境条件。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恶劣,种群的生态寿命就越短。
-
稀疏群落
稀疏群落由于个体密度小、个体与个体不能直接接触的稀疏群落。大多是由于某个环境因素不利于群落生长而形成的。荒漠就是一个例子。
-
无名群体
无名群体从行为生物学来看是同一种的个体组成,成员个体互不相识的动物集群。这主要从行为生物学的立场来命名的。在个体之间存在社会性的吸引力。如多数昆虫和鱼类,成员之间可任意交换,而使这个群体经常发生变化。老鼠和蜜蜂,其群体中的成员可利用气味标志,以和其他群体中的成员区别。
-
贝格曼规律
贝格曼规律是内温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大,在温暖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小。例如,东北虎体型比华南虎大,北方雪兔比华南兔大。其适应意义是动物个体大,对在低温环境中保持恒定体温有利。因为随着个体增大,动物的相对体表面积(体表面积/体积)逐渐变小,因而其单位体重的散热量也小。
-
无性个体
为了与卵的胚胎发生所产生的育性个体相区别,而把无性生殖所产生的个体,称为无性个体。
-
雄
雄male是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为具有精巢的动物个体;在植物(或分化程度低的动物)中则为可产生小配子的个体。但有时也指具有雄性特征较多的个体。对雌性个体,通常是用罗马神话中的军神马尔斯(Mars)的符号♂来表示。但是在人的家系图上,男的则用□来表示。
-
单体性
单体性是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的现象,是低数性的一种。把这种在1对同源染色体中缺失其中一条而仅存的另外一条染色体称为单染色体(monosome)。单体性的例子如已知异源六倍体的普通小麦(2n=6x=42),可能有的21种单体性植物(monosomics);
-
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对渴望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客观要求的一种主观状态。个人的成就需要受全民族成就需要的影响。麦克利兰的结论是:个体的成就需要与他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并认为高成就需要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训练。
-
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指某一个体接受另一个体产生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状态,是该个体本身产生抗体的主动免疫的反义词。在实验上是以抗体价高的抗血清注射于未处理的动物体内造成的。在哺乳类,母体的抗体通过胎盘或母乳转移给胎儿或乳儿,在出生后一定时期内使新生儿对各种传染性疾病获得被动免疫。
-
半致死量
半致死量LD50是致死量(lethaldose)50%的简称。系指能使动物个体数50%致死时的毒物量,或电离射线的射线量。个体的感受性差异显著时,使用最小致死量(MLD)更为方便。电离放射线的LD50一般是采取强力的短时间的全身照射,并用照射后30天以内的被照射个体数有半数死亡的射线量来表示。
-
时间知觉
个体的这种反映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实现的。媒介可以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也可以是机体的生理状态。时钟、日历等计时工具、昼夜的循环交替、月亮的盈亏、季节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呼吸、心跳、消化等生理过程的节律性活动。动物和人都具有测量时间的"生物钟"。参与时间知觉的感觉器官有听觉、触觉和视觉等。
-
单位性状
单位性状指孟德尔式遗传的性状(H.K.Hayes,R.J.Garber,1927)。例如在高等动植物的双元世代中,某一个体和具有与之在形态或生理上性状不同的个体进行杂交时,在F2中具有双亲性状的个体比例为3∶1时,一般就把双亲之间的这种不同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
超个体
1在许多社会性昆虫中,单独一个等级是不能维持个体以至整个种族的。因此,每一不同等级的共存者可与其他动物的个体成为同等地位则该集群称为超个体或超个体的个体。这是今西锦司(1951)所创用的术语。2超个体指复合生物。
-
转嫁行为
转嫁行为(redirectedbehavior)不是针对真正对象的行为。例如斗争中的鱼,它所咬住的不是其对手,而是代替对象的砂石,或受到上边个体攻击的个体而其反击的对象却是其下边的个体,这些都称为转嫁行为。这与转位行为相同,是在冲动纠纷的情况下产生的。w.Khler氏所命名的RadfahrerReaktion(欺弱反应)也是一种转嫁行为。
-
雌
在雌雄异体的生物种类中,能产卵的个体,或低等种类能形成大配子的个体称为雌。但在性别没有完全固定的时候,雌性似乎具有多数个体的意思。通常用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Venus)的符号“♀”表示雌性。在人的家系谱图中常用“○”表示女性。
-
纯系
纯系是由遗传上均一的纯结合个体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称。一般由所有有关基因均为纯合体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是通过长期的连续近亲交配而产生。因此,同属于一个纯系的个体,基因型全部相同。其所表现的变异乃是环境作用的结果,不会遗传给后代,只有突变才能使之有新的发展变化。在纯系中选择是没有效果的。
-
种内关系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是同种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惠互利的一系列行为特征。有利于取食、防御和生存。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地对付狼群的攻击等。种内斗争的意义是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比较充分的生活条件,或者使生出的后代更优良一些。
-
再现
再现(reproduction)是记忆过程的一个环节。又称重现、回忆。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行动上复做的过程。如再现有随意与不随意之分。不随意再现是由偶然的情景因素或个体一定的需要、情绪状态所引起的、无需意志努力。随意再现则是由个人所面临的再现任务所引起的,需要个体有意识的主观努力和思维的参与。
-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是指对人生活的全面评价和总结,反映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既与生活的客观条件有关,也与个体对生活的主观满意程度有关。
-
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问题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的,一是心理的种系发展,二是心理的个体发展
-
认知选择
认知选择是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认知心理学中,个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1)个体对客观外界刺激物的领会广度、领会速度性之心理定向。这是指个体以前对某种事物的经验,或是受了某种训练之后所形成的心理定向。(3)个人的情绪、欲望与价值观念。
-
自花受粉
自花受粉(self-pollination)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在两性花的植物中,又可分为同一花的雄蕊与雌蕊间进行受粉的同花受粉(菜豆属)和在一个花序(个体)中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邻花受粉(gei-tonogany),以及同株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同株异花受粉。
-
隶属群体
隶属群体指个人所依附的群体,即归属群体。这里取广义,间接的解释,把国家、民族、阶级、社区等称为人的隶属群体。个体与隶属群体之间只有利益、心理、道德、价值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致或认同,但成员之间没有直接的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通常隶属群体总是个体成员进行社会化的大环境,它制约着人的态度体系和文化观念。
-
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生活环境中,随环境的限制或变化而能作适当的反应,使自身与环境间仍保持和谐状态。此种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称为个体的适应性。
-
正强化
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在强化的过程中,对个体反应产生正强化作用的事物称为正强化物。在心理学中,正强化的原理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地学习与工作,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用来帮助病人消除不良的行为和症状。
-
矮雄
矮雄亦称侏儒雄。在雌雄异体的动物中,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显著短小的现象。多数系体型发生极度退化。例如轮虫类、叉螠(Bonellia)、蔓脚类、寄生性桡足类、寄生性等足类(Epicarida)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
变形发生
变形发生指某生物整个个体或是其一定的原基发生过程,与从其祖先形态个体发生的相应过程有所偏差。例如,鸟类、哺乳类的羊膜和浆膜等。是原形发生的反义词,是海克尔(E.H.Haeckel)所创用的术语。
-
组织中心
组织中心organizationcenter在正常的动物胚胎中,具有组织者作用的胚区,称为组织中心。对原肠胚前的胚胎,如果通过结扎或切断而将之分成两部分时,以后则可形成两个完整的胚胎,然而其中的某一部分(通常为右边个体)常表现为倒转,而使两个个体多形成面对的镜像关系。
-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同伴支持,这些支持能减轻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同配
〔1〕同配是在原生动物的接合体中,1个个体不进行分裂而以配子进行活动的现象。这种配子称为同配配子,与不能生殖的普通个体(非配偶体)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同配配子是同形的配子,其合体是同形配偶。真正的同配,只见于鞭毛虫纲眼虫目的枯草粪滴虫(Copromonassubtilis)。〔2〕同配=全配偶性。
-
丛状群体
丛状群体指由一个个体分裂或萌芽而生成的多数个体,通过其基部而互相连结成丛状或呈矮草状的群体,这种例子很多,例如钙质海绵和苔藓虫等。
-
全能性
分化细胞保留着全部的核基因组,它具有生物个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即能够表达本身基因库中的任何一种基因,也就是说分化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称为全能性。
-
内团体
内团体也称我们的团体,与其对应的是外团体,或他人团体或别人团体,这种划分法的依据是照个体对团体关系的立场或态度来划分社会团体的一种方法。内、外团体的观念古今中外均可见到。在内团体中,人与人之间有亲密感、亲切感与同情心,与同属于一个团体的人在一起,彼此之间不仅有了安全感,而且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又称职业倦怠(jobburnout)、工作疲竭感、精疲力竭,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
-
近交系
在动、植物中,通过亲代与子代重复杂交若干代而获得的遗传型相对纯一的纯系。近交系中,个体的性状会逐步趋于稳定一致,然而其生活力则降低。指随着反复连续地近亲交配,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分离,成为基因纯合体系统。
-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jobburnout)又称职业枯竭、工作疲竭感、精疲力竭,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
-
需要
需要(need)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它通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从总的方面可分为机体需要(生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如生产劳动的需要、文化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等等。
-
同种移植片
向同种其他个体移植的器官或组织,称为同种移植片。这在纯系动物则指向其他系个体的移植。
-
工作疲竭感
工作疲竭感又称职业倦怠(jobburnout)、职业枯竭、精疲力竭,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
-
精疲力竭
精疲力竭又称职业倦怠(jobburnout)、职业枯竭、工作疲竭感,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