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疟
但寒不热的称“牝疟”;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
-
露姜饮
《明医杂着》(薛己注)卷二:露姜饮:处方:人参1克生姜0.6克功能主治:治久疟,气血俱虚者。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卷十补。功能主治:太阴脾疟,脉濡、寒热,疟来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各家论述:《成方便读》:此亦脾阳不足,疟邪留恋,邪少虚多之证。
-
接骨木根
《*辞典》:接骨木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JiēGǔM Gēn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根或根皮。治跌打损伤、热痢及黄疸。研末为丸或浸酒。(《植物名实图考》)③治筋骨折伤:鲜接骨木根皮(或鲜叶)二至五两,黄栀子一两,共捣烂,黄酒适量,炒热,按伤处大小摊药于布上,骨折复位后即以上药敷患处,夹板固定。
-
阴蚼
出处:《医林纂要》拼音名:YīnQ 来源:为平胸龟科动物大头平胸龟的全体。原形态:体略呈扁圆形,腹背均有坚硬的鳞甲,甲长约16厘米,宽约12厘米。肋鳞甲两侧各4枚;缘鳞甲每侧11枚,形状大小不一;生境分布:栖于山溪中,能爬登岩石。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治久泻,久痢,痰疟,去疟母,杀疳匿。
-
石膏饮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组成:石膏(碎)3两,淡竹叶3两,常山2两,甘草(生,锉)2两,乌梅2两,粳米半合。主治:一切痰疟。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加减:如热盛,加大黄1两。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南斗散
《普济方》卷二○○:方名:南斗散组成:常山、白芷、南星(煨)各等分。主治:久疟,痰疟。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酒半盏,生姜3片,煎,去滓,发日五更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
血疟
《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血疟者,或衄血,或便血,或女人月事适来,皆是血疟。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
-
补阴益气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补阴益气煎:处方:人参3~功能主治:元阴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血不归经,偏渗前阴,溺血不止,脉软微数者。各家论述:方中生地滋肾水以济心火,人参扶元气,统血脉,山药补脾益阴,阿胶补阴益血,黄耆补中气以强卫,柴胡疏肝胆以升阳,白芍敛阴和血,茯神渗利宁神,炙草缓中以益胃气也。
-
柴胡达原饮
《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胡达原饮:处方:柴胡4.5克生枳壳4.5克川朴4.5克青皮4.5克炙草2.1克黄芩4.5克苦桔梗3克草果1.8克槟榔6克荷叶梗16厘米功能主治:和中化湿,祛痰止疟。痰湿阻于膜原,胸膈痞满,心烦懊憹,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疟发,舌苔粗如积粉,扪之糙涩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功效:和解三焦。佐以荷梗透之;
-
加减柴陈汤
处方:柴胡根1钱,黄芩钱半,炙甘草5分,当归身3钱,青蒿根2钱,赤茯苓3钱,制半夏钱半,陈皮1钱,生姜1片。寒重,加桂枝8分,干姜5分,甚则加制附子,去生姜、黄芩;气虚,加人参1钱、黄耆2钱,冬白术钱半;溲秘,加车前子3钱,木通1钱;久疟,加鳖甲3钱、怀牛膝3钱;截疟,加酒炒常山3钱,乌悔3枚,或夜光丸3钱。
-
豉心丸
《古今录验》引杨孔思方(见《外台》卷五):豉心丸:处方:香豉5合(熬令色变),常山2两,大黄3分,附子2分(炮)。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圣惠》卷十四:豉心丸:处方:豉心1合,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恒山1两,川升麻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功能主治:伤寒后,余毒不散,寒热往来,变成疟状。
-
神术煮散
《百一》卷七:方名:神术煮散组成:苍术6两,当归2两,厚朴(姜制)2两,人参1两,白芍药半两,川芎半两,陈皮半两。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8分,去滓,食前热服。功效:辟岚气,去湿寒,导滞气,益元阳。加减:感冒,头痛壮热,蒸以葱、豉;痰疟,加半夏;理气,加木香、槟榔;腿膝痛,加牛膝;
-
疟邪
《内经》称疟、痎疟;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针灸治疗:以大椎、间使、陶道、后溪等穴为主。
-
柴陈汤
《医学入门》卷四:柴陈汤:处方: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功能主治:痰气胸胁不利及痰疟。摘录:《医学入门》卷四《济阳纲目》卷二十三:方名:柴陈汤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陈皮、茯苓、草果、甘草。主治:疟疾。外感内伤,郁聚成痰,热多,头痛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常山甘草饮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痰疟寒热。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平安饮
《玉案》卷六:组成:半夏7分,贝母7分,橘红7分,柴胡7分,黄芩5分,草果5分,白术5分,枳壳5分。主治:小儿痰疟,来时作呕。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不拘时候热服。
-
脾穴
脾穴指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的背俞穴。俯伏或俯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如呕吐、噎膈、胃痛、胸胁胀痛、黄疸水肿、不欲饮食、食不生肌、痃癖积聚、泄泻痢疾、痰疟寒热、四肢不收、虚劳、尿血、遗精、白浊、吐血、便血、喘息、腰背痛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
-
痰
如风痰、痰火、痰湿、痰浊、顽痰、宿痰、伏痰、痰包、痰核、痰疟、痰饮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为白色泡沫痰或黏液性痰,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常为大量黄脓痰,厌氧菌感染为脓臭痰,肺炎球菌肺炎可有铁锈色痰,肺炎克雷白杆肺炎可有红棕色胶冻样痰,阿米巴肺脓肿为红棕色痰,肺肿水可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
防葵饮
处方:防葵半两,鳖甲半两(醋炙,去裙襕),松萝半两,甘草(生)半两,常山3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痰疟寒热,温疫。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未发前徐徐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