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骨
接骨经外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接脊。参见该条。
-
张氏回医正骨
其治疗方法、外敷用药,在回族医药专著《海藻本草》、《回回药方》中均有记载。张氏回医正骨创始人是张华坤。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回族正骨医学,以诊治跌打损伤及各类外科疮疡杂症为主,采用正骨手法与药物兼施,善于处理各种顽疾,逐步形成张氏回医正骨的医学框架。2003年在银川创建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并任院长。
-
蔗虫
主治1、产后腹痛(有干血)。用蔗虫二十个(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捣匀,分作四丸。每取一丸,以酒一升,煮成二合,温服。3、折伤接骨。又方:用蔗虫一个,阴干临时研末入药,先用乳香、没药、龙骨、自然铜、火煅醋淬后,各取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每次取三分,与蔗虫末拌匀,酒调服。
-
二乌散
《医统》卷六十一:二乌散:处方:川乌、草乌(俱用童便浸,炒去毒)、细辛、羌活、黄芩、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眉棱骨痛,兼有风病,风热二气,攻于太阳等经,头脑作痛。摘录:《医统》卷六十一《青囊全集》卷上:组成:闹杨花5分,胡茄子1钱,姜黄1钱,麻绒1钱,生川1钱,草乌1钱。接后用甘草汁、姜汁和服,急灌解。
-
正骨科
正骨科为古代医学分科之一。为专门治疗骨关节特别是骨外伤疾患的学科。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1571年,明代的十三科改作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
-
接骨至神丹
别名:华佗接骨神方处方:羊踯躅1钱,炒大黄3钱,当归3钱,芍药3钱,丹皮2钱,生地5钱,土狗10个(捶碎),土虱30个(捣烂),红花3钱。功能主治:接骨。主跌伤打伤,手足断折。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大绿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绿藤:拼音名:D LǜT nɡ来源:葡萄科大绿藤ParthenocissuslaetevirensRehd.,以藤入药。生境分布:云南、贵州、湖南。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散瘀,接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四肢痹痛。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光叶白粉藤的根或藤茎。单叶互生;性味:辛;
-
神仙立效散
《普济方》卷三○九:方名:神仙立效散组成:半两钱、自然铜各等分。主治:骨头内损。每用1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在药内,或手心内,令患人服之,即用无灰酒1盏送下。1服定疼,2服接骨,3服平复,却更用乌金散调理。制备方法:上用火煅醋淬7次,以酥为度,去火毒,为细末。
-
杂医科
概述:杂医科为元代治疗杂病的医学专科。该科学生除读《黄帝内经素问》、《难经》、《神农本草》外,还要加习《圣济总录》八十三卷及《伤寒论》等。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
-
口齿科
口齿科为古代医学分科名,是治疗口腔牙齿疾病的医学专科。元代《世医得效方》卷十七便设有口齿兼咽喉科。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1571年,明代的十三科改作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
-
祝由科
祝由科为古代医学分科名,是元代及明代早期用祷告等心理疗法治病的医学专科。明代医学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接骨、伤寒、金镞、按摩、祝由。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十三科又改作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
-
茉莉根
《*辞典》:茉莉根:出处:《纲目》拼音名:M L Gēn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根。较大剂量对离体蛙心、兔心呈现抑制作用,使离体兔耳和青蛙后肢血管扩张,抑制离体兔肠的蠕动,对家兔及小白鼠的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或未孕均呈兴奋作用。治跌损筋骨,龋齿,头顶痛,失眠。②《现代实用中药》:有麻醉作用。注意:内服宜慎。
-
妇人科
自北宋以来,妇科包括在产科之中。清代沿袭明代设科经验,仍将产科包括在妇人科之中。明代医学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接骨、伤寒、金镞、按摩、祝由。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十三科又改作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
-
伤寒科
伤寒科为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早在北宋时,伤寒课程就列入医学生学习科目。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1571年,明代的十三科改作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
-
类梧桐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L iW T nɡ别名:接骨树(《云南中草药选》),梅芍秒(傣名)。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类梧桐的根皮或茎皮。幼时边缘有粗齿,成熟叶常全缘,侧脉6~花期夏季。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沟边向阳处或山坡杂木林中。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接骨,止血。治骨折,跌打伤痛,外伤出血,风湿骨痛。
-
十一科
明代太医院在大部分时期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将十三科改作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嘉庆以后至清末,医学分科又有九科、八科、七科、五科之变化。
-
茴香酒
《接骨图说》:茴香酒:处方:茴香、樟脑、红花。用法用量:上药浸火酒,纳瓷器封固30日。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三《中医伤科学讲义》:茴香酒:处方:茴香、丁香、樟脑、红花、白酒。用法用量:酒剂。用棉花蘸涂伤处。主治:卒肾气痛,偏坠牵引,及心腹痛。主治:打坠凝瘀,腰痛。附注:茴香散(《普济方》卷三一○)。
-
接骨定痛丹
处方:商陆3钱,乌药3钱,川芎3钱,大腹皮3钱,炒细辛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接骨定痛。主用法用量:酒冲服6-7厘。摘录:《青囊秘传》
-
接骨至宝七厘散
处方:木香1钱,沉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韭子1钱(炒),血竭1钱,王瓜子49个(炒),甜瓜子(炒)49个,雀爪1个,人参5分。制法:上为细末,罐收秘。功能主治:接骨。用法用量:凡遇跌打损伤一切病症,每服7厘,黄酒调服。能饮者多吃几杯酒更妙,在暖处有汗愈。
-
接骨神授丹
处方:地鳖虫3个,自然铜2钱,没药2钱,大黄2钱,血竭2钱,硼砂2钱。制法:用饭为丸,萝卜子大。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每服1分,酒下。摘录:《青囊秘传》
-
接骨忘拐丸
处方:乳香3钱(研),没药3钱(研),虎胫骨3钱(酥炙黄),当归3钱,川椒3钱(去目),败龟壳3钱(酒蘸,炙黄),赤芍药3钱,雀李根3钱(取皮),川芎3钱(极大者),自然铜(醋淬)3钱。功能主治:接骨定痛。主用法用量:每服1粒,用好酒1盏,银石器内煎,以东南柳枝搅散,带热服,大段骨碎者。
-
接骨乌金散
处方:半两钱100文(醋淬,碎),锦文水蛭半两(炒烟尽,水使不利),南乳香2钱(别研),自然铜(醋淬,碎)半两,麝香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生姜自然汁、温酒少许同调服之,如损在腰上食后服,腰下食前服。如筋骨无伤,药即吐出,无忌。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
接骨消肿止痛方
处方:苏木1两,好麻5钱(剪碎,锅内炒灰),乳香3钱,没药(为末)3钱。功能主治:接骨消肿止痛。主用法用量:上苏木、麻灰用黄酒煎熟去滓,冲入药内,碗合少时,温服。出汗效。摘录:《良朋汇集》卷五
-
接骨良方
处方:乳香半两,人骨1两,飞罗面3钱(5月5日收者)。制法:上为末,无根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好酒送下。如遇打扑折损其骨,即将伤骨辏完,以炒米粉酸醋调敷,用木片夹住,过3日洗去米粉,只用木片仍前夹住。起初隔日进1服,待骨接住,5日1服,骨痊勿服。
-
接骨六一散
处方:五加皮6份,土鳖1份。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接骨、活血、止痛。主骨折中、后期。用法用量:蜜调外敷。摘录:《外伤科学》
-
鹗骨
原形态:鹗(《纲目》),又名:睢鸠(《诗经》),王睢(《尔雅》),沸波(《淮南子》),鱼鹰(《禽经》),下窟乌(《理伤续断秘方》),雕鸡、食鱼鹰(《纲目》)。头顶和颈后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纵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形较大。附方:接骨:下窟乌骨(烧存性)、古铜钱(煅,醋淬七次)等分。在上食后服。
-
跌打万应散
处方:麝香1钱2分,血竭1钱2分,红花4钱,冰片1钱2分,乳香1钱2分(去油),没药1钱2分(去油),辰砂1钱2分(飞),耳茶1钱4分,归身1钱。用法用量:跌打伤筋折骨,血流不止,速用此散敷伤口,再用黄酒送下此散1分,立时止痛;骨折除伤口敷药外,再于伤口上下1尺以内有骨节处,用药少许揉擦,其断骨自响自接;
-
桂附贴熁膏
处方:桂心1两,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乳香1两,川椒1两(去目),白矾1两,吴茱萸1两,生姜汁5合,酒5合。制法:上为细散,先将姜汁并酒,煎取7合,入药末,调令匀,于油单子上摊。功能主治:接骨。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
国寿散
处方:百草霜15钱,飞罗面20钱,生姜汁5钱。功能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上药以酒和匀,贴纸上,用火针熨其上。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
鲮鲤甲骨贴熁膏
处方:鲮鲤甲(涂醋炙)90克桂(去粗皮)当归(切,焙)各30克面10克附子(生,去皮、脐)30克生姜汁生地黄汁各适量制法:上七味除汁外,捣细罗为数。功能主治:接骨。用法用量:每次用15克,将地黄、生姜汁加温,调匀,摊于绢上,乘热裹贴损折处,急系缚,每日一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
马鞭散
《接骨图说》:马鞭散:处方:生地黄、蒲黄、马鞭草。功能主治:骨节疼痛。摘录:《接骨图说》《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马鞭散组成:石楠藤、凉藤子、晚祥西、雪里开、马蹄金、铁马鞭、鬼腰带根。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和服。又用樟树根皮、山枇杷根皮捣糟炒,缚之。
-
蝙蝠草
拼音名:BiānF Cǎo别名:蝴蝶草、飞锡草、月见罗藟草来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vespertilionis(L.f.)Bahn.f.[Loureavespertilionis(L.生境分布:广西、广东、海南岛。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接骨。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扁桃体炎。5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或研粉,调酒炒热敷患处。
-
大报春花
别名:水白菜、报春花、大癞痢来源:报春花科大报春花PrimulapseudodenticulataPaxvar.polyphylla(Franch.)W.W.Smi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微苦、凉,麻。功能主治:消炎,接骨,祛瘀。主治脱肛,流产,骨折,跌打劳伤,外伤红肿,瘀血。用法用量:根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风湿木
别名:大叶萝芙木、阔叶萝芙木来源:夹竹桃科风湿木RauvolfialatifronsTsiang,以根、茎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广东。功能主治:祛风活血。主治风湿痛;外用可接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光亮密网蕨
拼音名:GuānɡLi nɡM WǎnɡJu 别名:绿爬山虎、大蕨菜、猪毛蕨、青竹标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lucida(Roxb.)Chi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接骨,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调酒外敷或配方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旱冬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旱冬瓜:拼音名:H nDōnɡGuā别名:冬瓜树、蒙自桤木、水冬瓜来源:桦木科旱冬瓜AlnusnepalensisD.Don,以树皮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止泻,消炎,接骨。主治腹泻,痢疾,鼻衄,骨折,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两,水煎服或配伍。
-
鸡大腿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大腿:别名:大果上叶来源:兰科鸡大腿CoelogyneesquiroliiSchlechter,以假鳞茎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消炎,消肿,接骨。主治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咳血,骨折,外伤淤血,急性关节炎。外用配伍其它药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
-
接骨树
别名:绿泽兰、蚂蚁鼓堆树、戳皮树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思茅腐卑PremnaszemaoensisPei,以茎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研末。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接骨镇痛,止血生肌。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1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或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金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藤:别名:大素馨花、香花藤来源: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cinnamomifoliumKobuskivar.axillareKobuski,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咽喉肿痛,尿闭,外伤出血,骨折,疮,疖。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鲜品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固定,或鲜叶捣烂或研粉热水调匀外包。
-
空心花
《*辞典》:空心花: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拼音名:KōnɡXīnHuā别名:嫩肉木、丁药、鲫鱼胆(《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叶互生,薄纸质,阔椭圆状卵形,长5~花冠长于萼片2倍,裂片阔卵形,长约与冠管相等。种子很多。生境分布:多生于林旁、林缘灌丛中。功能主治:《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接骨消肿,生肌去腐。
-
牛嗓管树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Ni SǎnɡGuǎnSh Gēn来源: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根,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平,有毒。功能主治:接骨拔脓。治骨折,大疮。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糯芋
《*辞典》:糯芋: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Nu Y 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根。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云南中草药》:辛苦,热,小毒。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消肿止痛,接骨。用法用量:外用:鲜品捣敷,或用干品研末,酒调敷。附方:治骨折,关节扭伤:鲜糯芋、树头发、五爪金龙。
-
娃娃鱼
拼音名:W WɑY 别名:羌活鱼、杉木鱼、白龙、接骨丹来源:小鲵科山溪鲵属动物山溪鲵Batrachuperuspinchonii(David)的全体。夏秋捕捉,用酒闷死,微火烘干或晒干,也可鲜用。性味:辛、咸,平。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接骨。用于肝胃气痛,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研末服5分。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猩猩木
别名:一品红、叶象花、叶上花来源:大戟科猩猩木EuphorbiapulcherrimaWilld.,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各地栽培。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接骨消肿。主治月经过多,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野火绳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火绳:拼音名:Y HuǒSh nɡ别名:子金根、小白药、小火绳、澜沧扁担杆来源:椴树科野火绳GrewialantsangensisHu,以根内皮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涩、微苦,凉。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生肌,接骨。外伤出血:研末外敷。刀枪伤、疮疖红肿: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冷开水调敷。
-
一品红
拼音名:Y PǐnH nɡ别名:叶象花来源:大戟科猩猩草Euphorbiaheterophylla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止咳,接骨,消肿。主治月经过多,风寒咳嗽,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3天换药一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油茶根皮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Y uCh GēnP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收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茶子心条。化学成份:根含l-谷氨酸-γ-甲酰胺,茎含茶氨酸。性味: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散瘀活血,接骨消肿。治骨折,扭挫伤,腹痛,皮肤瘙痒,汤火伤。注意:忌内服。
-
无名异散
《青囊全集》卷上:组成:无名异8钱,甜瓜子5钱,乳香6钱,没药6钱,牡蛎粉5钱。功效:接骨。《圣惠》卷七十一:组成:无名异半两,没药3分,麒麟竭3分,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虎杖3分,黄芩半两,黄耆1两(锉),牡丹半两,桂心半两,生干地黄半两。
-
正骨顺气汤
《接骨图说》: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苍术、厚朴、茯苓、半夏、白芷、枳壳、桔梗、干姜、桂枝、麻黄、甘草、羌活、蜜香。主治:诸般打扑伤损。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退毒定痛散
《接骨入骱全书》:方名:退毒定痛散组成:连翘8分,花粉8分,防风8分,荆芥8分,羌活8分,独活8分,川芎8分,银花8分,当归8分,川断8分,乳香8分,没药8分,甘草3分。主治:破指染伤风。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8分,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