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疳痢
疳痢病证名。出《颅囟方》。症见疳疾,并有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多因饮食不洁,寒温失调所致。治宜理气和血,消疳止痢,用香连丸或地榆煮浓汁煎服;久不止者,用木香丸。并参照小儿痢疾治法,根据患儿身体的强弱,病情的轻重,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因人制宜,分别施治。
-
椿白皮
②《唐本草》:主甘匿。③孟诜: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赤带下;治泄泻、久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藏器又主杀蛔虫蛊毒下血及赤白久痢;⑤《本草求原》:椿根气平,色赤而香,樗根气寒,色白而臭,二者皆苦能燥湿泻热,涩能收阴实肠,治湿热为病,泻利、浊带、精滑梦遗、便数诸证,燥痰湿,去疳虫。
-
通玄千金丹
《医方类聚》卷二六六引《保童秘要》:方名:通玄千金丹组成:青黛2钱(细研),熊胆1钱(汤化破),蛇皮灰1钱,腻粉1钱,芦荟1钱,蝉壳3个(去足),瓜蒂20个,田父头1个(炙),麝香半钱,蟾酥2个,豮猪胆1个。主治:小儿惊风,疳积,疳痢。若变成寒热,薄荷温水送下;蛔(虫匝)心,苦楝子煎汤送下;
-
蚺蛇胆
《*辞典》:蚺蛇胆: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R nSh Dǎn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胆。归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阳明经。②治小儿急疳痒,随爪(抓)作疮,瞬息大如钱:蚺蛇胆三大豆许,黄矾、白矾灰、芦荟、麝香各一钱。肝开窍于目,肝热则目肿痛,入肝泄热,则肿痛除矣。
-
羊矢散
《医统》卷六十二:组成:羊矢1个(焙),干胭脂少许。主治:耳内臭烂。制备方法:上为末。方出《外科全生集》卷三,名见《仙拈集》卷二:组成:山羊矢(晒干,炒炭存性,入坛闷熄)。主治:疮疡溃烂,雷头风,疳痢欲死者。用法用量:疔溃烂,生肌,每服2钱,酒送下;
-
马齿膏
处方:马齿苋1石(水2石,以1釜煮之,澄清候用),蜡3两。制法:上煎成膏。功能主治:延年长寿,明目,止痢。主三十六种风。及患湿癣白秃。三十六种风疮,多年恶疮及臁疮、杖疮,疔肿。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
-
虎胆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ǔDǎn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胆。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痫、疳痢,跌打损伤。①孟诜:主小儿疳痢,惊神不安,研,水服之。附方:治打伤垂死,饮食不进,前后不通,乃瘀血在心,命在旦夕:虎胆五分,去外皮,用老黄酒,在碗内研细为末,白茯苓二钱为末,用热陈酒调灌下。
-
粟米泔汁
《*辞典》:粟米泔汁:出处:《唐本草》拼音名:S MǐGānZhī来源:为淘洗粟米所得的泔水。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霍乱卒热,心烦渴,饮数升。②《本草拾遗》:泔主霍乱,新研米清水和滤取汁服,亦主转筋入腹。酸泔,洗皮肤疮疥,服主五野鸡病及消渴。下淀酸者,杀虫及恶疮。和臭樗皮煎服主疳痢。
-
兀子矾散
《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方名:兀子矾散组成:兀子矾8分(烧),麝香2分(研),吴白矾6分(烧),云母粉5分,桂心2分,龙骨6分,没食子7颗(烧),黄连8分。主治:久患疳痢不愈。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生姜汁调,空腹煮姜汤下,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散。
-
樗皮丸
《医学纲目》卷三十四:樗皮丸:别名: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卷七)、椿根皮丸(《饲鹤亭集方》)。功能主治:主赤白带有湿热者。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女科指掌》卷一:方名:樗皮丸组成:樗根白皮(向东南者,米泔水洗,去黑皮,晒干,酒炒)、陈皮、茯苓、半夏、香附、川芎、苍术、黄柏、炮姜、地榆、牡蛎。
-
师巫颅囟经
《师巫颅囟经》为书名。即《颅囟经》。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存本为《四库全书》本(系自《永乐大典》中辑佚者),已非全帙。内容首论脉法,次论病源、病证,再次为惊痫癫证治、疳痢证治及火丹证治。现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
-
颅囟经
概述:《颅囟经》为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主要内容:内容首论脉法,次论病源、病证,再次为惊痫癫证治、疳痢证治及火丹证治。现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
-
郑端友
郑端友南宋医家。淳熙年间(1174-1189年)集成《全婴方论》(一作《全婴方》),明嘉靖刊本作《保婴全方》,共四集二十三卷。论述儿科疾病病因、诊断、用药等。对小儿伤寒、诸风、麻痘疳痢、痈疽疮疡论述颇详。末附医案。
-
白脓疳痢
白脓疳痢为病证名。出《颅囟经》。指疳痢伴有腹痛,痢下白色,或青蓝色黏液的症状。治宜温中止痢之剂。
-
八利
八痢指八种不同类型的痢疾。1.《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痢作利,以水谷利、冷利、热利、滞利、积利、疳利、蛊利、休惜利(亦名休息利)为八利。2.《普济方》以冷痢、热痢、疳痢、惊痢、冷热不调痢、休息痢、瀼痢、蛊毒痢为八痢。
-
八痢
八痢为病证名,即八种不同证型的痢疾。1.《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痢作利。指水谷利、冷利、热利、滞利、积利、疳利、蛊利、休惜(息)利为八利。2.《普济方》以冷痢、热痢、疳痢、惊痢、冷热不调痢、休息痢、瀼痢、蛊毒痢为八痢。
-
家传和中丸
处方:人参2钱,炙甘草2钱,当归2钱,川芎2钱,车前子2钱,猪苓2钱,泽泻2钱,神曲2钱,麦芽(俱炒)2钱,诃子肉(面裹煨)2钱,石莲肉2钱,白术3钱,白茯苓3钱,陈皮3钱,白芍3钱,黄连(炒)3钱,木香2钱,干姜(炒)2钱,肉豆蔻(面裹煨)2钱。功能主治:休息痢,及疳痢。用法用量:米饮送下。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
兰香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兰香散:处方:兰香叶(烧灰)6克铜青1.5克轻粉0.3克制法:上为细末令匀。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兰香散:处方:白兰香叶(阴干)1两,百合1两,黄柏(蜜炙,锉)1两,胡粉(研)1两,黄蜀葵花(焙)1两。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痢。主治:大人小儿疳齿宣露。
-
豺皮
《*辞典》:豺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Ch iP 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体形似犬,身长1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0余公斤。四肢同于背色。生境分布:栖于山陵、森林中。②《日华子本草》:有毒。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②孟诜:主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
-
鲂鱼
《*辞典》:鲂鱼: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F nɡY 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着的腹棱。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经。
-
狼把草根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L nɡBǎCǎo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狼把草的根,夏、秋采收,晒干。药理作用:有增进消化功能。功能主治:治痢疾,盗汗,丹毒。①《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小儿大腹痞满,丹毒,寒热,取根、茎服,煮之。②《本草图经》:积年疳痢,频服之。③《南京民间药草》:通经,活血,拔毒。
-
鳗鲡鱼骨
《*辞典》:鳗鲡鱼骨:出处:《纲目》拼音名:M nL Y Gǔ来源:为鳗骊科动物鳗鲡的骨骼。功能主治:《纲目》: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烧熏痔癀,杀诸虫。附方:治恶疮:蛇鱼骨杵末,入诸色膏药中相和合敷上,纸花子贴之。(《经验方》)摘录:《*辞典》
-
香砂丸
《医学入门》卷六:方名:香砂丸组成:黄连3钱,木香2钱,厚朴2钱,夜明砂2钱,砂仁2钱,诃子1钱。主治:疳痢。《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名:香砂丸组成:三棱1两,蓬术1两,香附1两,槟榔1两,青皮1两,山楂2两,麦芽2两,神曲2两,陈皮2两,砂仁5钱,木香5钱,白蔻仁5钱。用法用量:食前用米饮、盐汤送服。
-
王元金
王元金为明代医家,字嘉生,成都(今属四川)人。1620)年间。其用药重辨证而力戒其偏。如谓荆沥专除风热,导痰涎,开经络,行血气,元气充足能食者宜加之。又谓疳痢、疳积,嗜食与不能食者,宜服芜荑。中病即止。如久服多服,易伤胃气。倪朱谟采其说于《本草汇言》中。
-
桃白散
《准绳 幼科》卷八引张涣方:方名:桃白散组成:桃木白皮1两,黄柏(蜜炙,锉)1两,黄连(去须,炒)1两,蛇蜕皮半两(烧灰),干蜗牛1分(烧灰),青州枣50枚(去核,烧灰)。主治:肠胃俱虚,腹内虫动,侵蚀下部,疳痢湿(匿虫)。用法用量:每服1字,乳食前以粥饮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定粉、麝香各1分,同研匀。
-
疳
又称疳证、疳疾、疳积。多见于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较常见的,如以五脏分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
苦参甘草汤
处方:苦参3两,甘草3两,熏黄3两,豉1升半,葱白5茎,蜀椒30粒。用法用量:以苦参等3物各捣下筛,以水5升煮葱白、豉、椒,取3升,以3指撮苦参末等各1撮,纳汁中,冷暖如人体,先饮少许豉汁,食一口饭,乃侧卧,徐徐灌之讫,多时卧不出为佳;大急,乃出之于净地,当有疳湿虫如白马尾状,头黑,是其效也。
-
如圣丹
《普济方》卷一九七:别名:辰砂丹组成:人言、雄黄、黄丹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末。《卫生总微》卷十二:组成:干蟾7个(烧灰),蝉壳(去土尽)半两,蚺蛇胆1分,大枣1个(去核烧灰,以上先为末),黄丹1分(研),定粉1分(研),麝香1钱(研)。《袖珍》卷四引《圣惠》:别名:火龙丹组成:枯矾4两,蛇床子2两。
-
暖肠丸
《普济方》卷三九八:方名:暖肠丸组成:木香、肉豆蔻、丁香、胡椒各等分。主治:疳痢。久泻不止,脏腑冷热。用法用量:每服3、5丸,米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