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兑疽
兑疽病名。属同名异病。尻在尾骨下,锐与兑通,《灵枢》之锐疽即兑疽。《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则另有所指:“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第三种即《外科大成》卷二所指系生于腕横纹与腕动脉间,兑骨内侧所生之疽。证治参见有头疽、附骨疽等条。
-
地黄余粮汤
处方:熟地黄、禹余粮、五味子。功能主治:久痢,阴伤气陷,肛坠尻酸。各家论述:肛门坠而尻脉酸,肾虚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地、五味补肾而酸甘化阴,余粮固涩下焦,而酸可除,坠可止,痢可愈也。摘录:《湿病条辨》卷三
-
望月砂汤
《医林纂要》卷十:方名:望月砂汤组成:望月砂。功效:明目,治劳,杀疳,杀虫,解毒。主治:痘疹入目,痘疹痊愈而昏昧障翳者;虚劳发热,湿热疳积。制备方法:上为末。故《曲礼》云:兔曰明视。其尻有九孔,散出矢,故矢能散郁热。矢固下行,茶清以达其清阳于上。
-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构成的六合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其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
-
水形之人
水形之人为“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类型,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外貌特征为“黑色,面不平,大头,广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性格特征为“不敬畏,善斯绐人”。体质和发病情况为“能(耐)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
-
尪痹
尪痹(aggravatedbi)是指以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为主要表现的重证骨痹。
-
支
支①分布。《素问·气穴论》:“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灵枢·经筋》:“其病小指支跟肿痛。”《素问·五脏生成》:“腹满(月真)胀,支鬲胠胁。”见“支节”。
-
瞀热
瞀热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腨胻足病,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
-
两丸冷
两丸冷证名。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又称两外肾冷。多因肝经湿热所致。证见睾丸冷,甚或前阴、尻臀皆冷,阳痿,阴汗如水,小便淋沥,或黄或赤臊臭。治宜清化湿热,用柴胡胜湿汤、固真汤,冬月用清震汤。
-
脊
脊背部:脊即脊背部。泛指人体背部包括脊柱、背肌等。《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脊椎:脊即脊椎,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的统称。《素问·刺腰痛》:“足太阳之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
-
肺气盛
肺气盛证名。肺经邪气盛实之证。出《灵枢·淫邪发梦》。又名肺气实。《诸病源候论·肺病候》:“肺气盛,为气有余,则病喘咳上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踹胫足皆痛,是为肺气之实也。”参见肺病、肺实条。
-
地萹蓄散
处方:耳环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功能主治:手中指头结毒,焮赤肿痛。用法用量:擂酒服。又以砍烂,酒炒,敷患处。摘录:《准绳·疡医》卷三《准绳 疡医》卷三:组成:耳环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
-
苓珀丸
处方:当归2两,白茯苓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生地2两,琥珀1两,鹿茸1对(酥炙),木通6两(煎汤)。制法:上为末,以木通汤为丸。功能主治:劳淋,遇劳即发,痛坠及尻。用法用量:每服2钱5分,空心滚汤送下。
-
退肿消核散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退肿消核散组成:艮脚根4两,紫金皮1两,樟柳根1两。主治:一切无名肿毒及结核赤肿者。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毛屎梯叶、生地黄、苦薄荷、金脑香、金凤尾、地薄荷、赤(艹卖)子、尻池叶,不拘2-3味取汁擂,米泔水入醋少许调匀。
-
腰尻痛
腰尻痛证名。出《灵枢·本脏》。指腰、尻(尾骶部)部均痛。病因以肾与督脉虚寒最为多见。治宜补其虚、温其寒。如兼有血瘀者,当化瘀;兼有湿痰者,宜温化痰湿。参见肾虚腰痛、瘀血腰痛、湿痰腰痛条。
-
踵
概述:踵:1.人体部位名;指足跟部。《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结于踵。”《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皆少则喜转之,踵下痛。”《黄帝内经素问·痹论》:“尻以代踵,脊以代头。”《黄帝内经灵枢·玉牌》:“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
-
腨
腨(shuàn,音涮)又称“腓”,小腿肚。《素问·脏气法时论》:“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灵枢·寒热篇》:“腓者,腨也。”
-
十五间
十五间,人体部位名。指脊骨的十五个椎间。《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
-
髁胂
又计kuà,音跨)胂人体部位名。《素问·刺腰痛》:“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而已,左取右,右取左。”王冰注:“两髁胂,谓两髁骨下坚起肉也…侠脊两傍,腰髁之下,各有胂肉隆起,而斜趣于髁骨之后,内承其髁,故曰两髁胂也。”
-
丁奚疳
丁奚疳为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名为小儿丁奚病。指小儿疳疾,骨瘦如柴,其形似“丁”之病。属于脾胃虚损,气血衰惫,以致出现面色苍白,低热潮热,四肢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以及食多吐逆、泄泻无度等。病因病理均同于哺露疳,皆系脾疳重症。治宜补脾养胃,并改进饮食。
-
滋阴补心汤
《慎斋遗书》卷七:方名:滋阴补心汤组成:熟地3钱,当归1钱,官桂1钱,麦冬1钱,生地1钱,杏仁1钱,白芍2钱5分,甘草1钱,茯神1钱,小麦1撮,大枣3枚。
-
生命点
生命点是指近似古代针灸宜忌中的人神、尻神之类。见《敦煌本藏医灸法残卷》第66条,谓:“生命点上不能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入神、月内逐日入神、十(天干)日入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入神、四季入神、五脏入神等说。
-
俯卧位
俯卧位为针刺取穴体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及下肢背侧穴。
-
消阴来复汤
《医醇剩义》卷四:方名:消阴来复汤组成:鹿茸1钱,附子8分,枸杞3钱,菟丝4钱,当归2钱,破故纸1钱5分,益智1钱,小茴香1钱,金毛脊2钱(去毛,切片),木香5分,独活1钱(酒炒),牛膝2钱,枣2枚,姜3片。主治: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
肾热痿软
肾经虚热所致下肢痿软之证。《症因脉治》卷三:“肾热痿软之症,腰骨不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于床。”治宜补肾填精,滋阴清热,用人参固本丸、坎离既济丸、知柏天地煎等。
-
肛
肛人体部位名。即肛门。《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详肛门条。
-
足少阳经筋病候
《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椎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