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阴狐疝
概述:阴狐疝为病名。俗称小肠气。病因病机: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寒气下注,入于 中,名曰狐疝,亦属 病。”辨证论治: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散寒为主。选用蜘蛛散、导气汤、酒煮当归丸、济生橘核丸、三层茴香丸。或二陈汤加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等。
-
阴狐疝气
概述:阴狐疝气为病名。俗称小肠气。阴狐疝的病因病机:阴狐疝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寒气下注,入于 中,名曰狐疝,亦属 病。”可选用蜘蛛散、导气汤、酒煮当归丸、济生橘核丸、三层茴香丸。或二陈汤加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等。
-
蛔厥
概述:蛔厥(syncopeduetoascariasis、coldlimbssyndromeduetoascariasis)为病证名。本病证可见于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
-
蚘虫病
蚘虫病病名。蚘通蛔。即蛔虫病。出《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详蛔虫病条。
-
蚘厥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蚘厥者,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伤寒绪论》卷下:“凡人胃脘忽痛忽止,身上乍热乍凉,面上作赤作白,脉倏乱倏静,口中吐沫不食者,便是蚘厥之候。”参见厥证、蛔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