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蚤密度
蚤密度(fleadensity)是指单位宿主体表或单位时间空间内监测到的蚤成虫数量。
-
蚤类
蚤类(fleas)是昆虫纲(Insecta)蚤目(Siphonaptera)的种类,为完全变态昆虫,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期。
-
游离蚤
游离蚤(off-hostflea)是指在人或动物居住和活动的环境或建筑物中新羽化的,或离开宿主动物体表在地面活动的蚤类成虫。
-
蚤嗽
蚤嗽病名。“蚤”通“早”。指咳嗽以早晨为甚者。《不居集》卷十五:“蚤嗽,蚤起嗽甚,胃中有食积,至此火流入肺中,宜知母、地骨皮以降肺火。”参见咳嗽、早晨嗽条。
-
吸收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半翅目成虫和幼虫,双翅目、蚤目的成虫的口器,是典型的吸收式口器。鳞翅目上颚退化、下颚的外叶(galea)显著延长而成喙。半翅目则上颚和下颚(仅内叶)尖锐延长,由坚强的上唇和下唇从背腹面包被着。蚤目及缨翅目、目的口器均属之。不论哪一种,在食道中部均附有强大的肌肉,起着唧筒那样的机能。
-
染蚤率
染蚤率(stainedflearate)是指所捕获宿主动物感染蚤的比率,通常以百分率表示。染蚤率(infestedrateofflea)是指有蚤动物或环境(洞干、窝巢和粘虫纸)数占调查动物或环境总数的百分比。
-
散发性斑疹伤寒
疾病别名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Brill-Zinsser病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地方性斑疹伤寒亦称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疾病描述又称为Brill-Zinsser病,是复发性流行性斑疹伤寒,可在原发的斑疹伤寒痊愈数年后复发。症状体征其临床症状与原发者相似,但症状较轻,皮疹较少或无。疾病病因感染立克次体。相关出处现代皮肤病学
-
铃铃草
拼音名:L nɡL nɡCǎo别名:鹅不食、雀儿蛋、鸡肠子草来源: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ArenariaserpyllifoliaL.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咳,清热明目。用于肺结核,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咽喉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蚤指数
蚤指数(fleaindex)是指所捕获宿主动物单只所携带的蚤的平均匹数。蚤指数是指监测动物或环境(洞干、窝巢和粘虫纸)所获得的蚤成虫数量的平均值。
-
山银柴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银柴胡:来源:石竹科丝石竹属植物霞草GypsophilaoldhamianaMiq.、蚤缀属植物灯心蚤缀ArenariajunceaBieb.或蝇子草属植物旱麦瓶草SilenejenisseensisWilld.的根。秋季挖根,除去茎杆,洗净晒干。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阴虚潮热,久疟,小儿疳热。
-
阴证发斑
阴证发斑病证名。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而非锦文也。”治宜调中温胃,加茴香、芍药,及大建中汤之类。
-
蚤甲
蚤甲蚤通爪。蚤甲即指甲。详该条。
-
臭腺
半翅目的椿象类能发散出某种恶臭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是由后胸部的一对分泌腺分泌的,因此将这种腺又称臭腺或后胸腺(metathorac-icgland),其分泌物贮存于贮藏囊中,贮藏囊的一端开口于胸部的腹面。哺乳类动物,臭鼬和黄鼬都有肛门腺,其分泌物排至靠近肛门的肛门囊(analsac)中,这种腺体亦见于其它食肉类和齧齿类。
-
媒介生物
媒介生物(vector)又称病媒生物,是指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通常指医学节肢动物和啮齿类动物,常见的媒介生物有蚊、蝇、蠓、蚋、虻、白蛉、蜚蠊、虱、蚤、蜱、螨、鼠等。在医学界,媒介生物为在传播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的疾病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指吸血昆虫。
-
病媒生物
病媒生物(vector)又称媒介生物,是指能通过生物和(或)机械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生物,主要包括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蜚蠊、蚤、白蛉、虱、蠓、蚋、蜱、螨和啮齿动物的鼠类等。
-
阴证发癍
指发癍属于虚寒者。症状及治疗:《阴证略例·阴证发癍》:“阴证发癍,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癍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而非锦文也。调中温胃加以茴香、芍药,以大建中之类,其火自下,癍自退。亦可用八味汤等方。
-
加味参耆汤
《洞天奥旨》卷八:加味参耆汤:处方:黄耆1两,人参5钱,荆芥3钱,当归5钱,天花粉3钱,附子3分,牛膝3钱,金银花1两,白芍药5钱,白术5钱。功能主治:陈肝疮(即蚤疽),生于左右臂上,三五处如疖毒肿痛,痛不可忍,擦挨难忍。用法用量:水煎服。
-
参耆和气饮
处方:人参、黄耆、连翘、牛蒡子(炒)、酒芩、葛根、蝉退、归身、归梢、木通、甘草。功能主治:凉血补气。主痘疹如蚤之斑,蚊之迹,证属血至而气不随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片玉痘疹》卷七
-
神仙换肌丸
《外科大成》卷四:方名:神仙换肌丸组成:蝉蜕(焙)1两,僵蚕(焙)1两,防风1两,片芩(酒炒)1两,何首乌1两,栀子(酒炒)8钱,白芷8钱,荆穗7钱,羌活7钱,地肤子5钱。主治:皮肤风热,如蚤虱叮咬,痒不可忍。制备方法:上为末,酒湖为丸,如绿豆大。
-
铁仔
拼音名:TiěZǎi别名:碎米棵[果]、矮林子、野茶、豆瓣柴、小暴格蚤、冷饭果、霹拉子、小铁仔来源:紫金牛科铁子属植物铁仔Myrsineafricana.,以根、全株或叶入药。根或全株,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微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根或全株:肠炎,痢疾,血崩,便血,肺结核咯血,牙痛。
-
真人去三尸方
《圣济总录》卷一九九:方名:真人去三尸方组成:狗脊(去毛)7两,干漆2两,芜荑3两。主治:尸虫,痈疽、痔、漏、疥癣、蚤虱。用法用量:每服7丸,米饮送下。3-7日,三尸自去。制备方法:上药同熬,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体外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是指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虫。主要指一些节肢动物,如蚊、白蛉、虱、蚤等,它们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