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剂
又称煎剂、汤液。对于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也需后下,如钩藤等。包煎:某些对咽喉有刺激作用或易于粘锅或混浊药液的药物,要用纱布包好后放入锅内与他药同煎,如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等。同时,应掌握某些方剂的特殊服药方法:如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服在五更。热证用寒凉药宜凉服,寒证用温热药宜温服。
-
合剂
是指将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中药合剂为中药复方的水煎浓缩液,或中药提取物以水为溶媒配制而成的内眼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二、应在清洁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无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五、一般应制定相对密度、pH值等项目检查。
-
汤液
概述:汤液:1.汤剂;2.清酒的一种。把药物加水煎成,去渣,取汁内服。汤液吸收较快,易于发挥作用,常用于新病急病。《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为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张景岳注:“汤液醪醴,皆酒之属。
-
冲剂
概述:冲剂:1.药物剂型之一;开水冲服。冲剂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剂型,它既保持了汤剂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服前临时煎煮、容易变质霉败的缺点,并可掩盖某些中药的苦味,而且携带、服用方便。如感冒退热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等。不用煎熬的药·冲剂:冲剂即冲服剂。如三七末、川贝末等。
-
浓缩煎剂
浓缩煎剂(concentrateddecoction)为中药剂型。是指将汤剂浓缩,使浓度加大、体积缩小的液体制剂。即将药材按处方取用,用水煎煮,然后去渣再煎,去水浓缩而成的汤剂。
-
口服液
口服液(oralliquid)为中药剂型之一。是指单剂量罐装的合剂。即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加入矫味剂、抑菌剂等附加剂,并按注射剂安瓿灌封处理工艺,制成的一种无菌或半无菌的口服液体制剂。它是汤剂、糖浆和注射剂三种剂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口服制剂。
-
汤
汤㈠(tāng,音堂)①热水。《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素问·评热病论》:“饮之服汤。”马莳注:“又当饮之以汤剂。”㈡(tàng,音烫)通“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
水煎
概述:水煎(decoctwithwater)为中药汤剂的常用制作方法。是指将药物放水中煎煮的方法。即中药饮片加水,放于炉火上煎熬成为汤剂的制作过程。煎药火候按药物性味不同而有火力小而缓的文火和火力大而猛的武火之分。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
-
敛溃愈疡汤
处方:黄芪30克,白术20克,菟丝子30克,柴胡10克,白芨12克,三七粉3克(吞服),木香12克(面煨),白矾1.5克(吞服),乌贼骨30克,赤石脂24克(其中一半入汤剂,一半研粉吞服)。功能主治:健脾补肾,益气固脱,敛溃愈疡。主脾虚肾亏,气虚不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田继胜方
-
收肠养血和气丸
《活人心统》卷三:别名:收肠丸组成:白术1两,当归1两,白芍1两,川芎8钱,槐角8钱(炒),山药8钱,莲肉1两,人参7钱,龙骨5钱(煅),五倍(子)5钱,赤石脂5钱。主治:肠虚,脱肛日久。用法用量:每服70丸,米饮送下。制备方法: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本方改为汤剂,名 收肠养血和气汤(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
杞菊六味丸
《麻疹全书》:别名:杞菊地黄丸组成:熟地8两,丹皮3两,白菊3两,茯苓3两,萸肉4两,杞子3两,淮药4两,泽泻3两。补肾水以涵肝木。主治:肝肾不足,目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痛。肝血虚,目耗散而不明。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附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卷八)。本方改为汤剂,名 杞菊六味汤(见《医家四要》)。
-
口服液剂
口服液剂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一些附加剂,基本上按注射剂的工艺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
-
无药味
无药味是指药膳菜肴中尝不到类似中药汤剂的味道。
-
什么叫缓释剂
我国药物的剂型,从夏禹时代的酒曲、商代的汤剂到后来的丸散膏丹,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近代又出现了片剂、冲剂、针剂、气雾剂等。然而,这些常规剂型,不论口服或注射,每天大多需给药多次,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简称血药浓度)起伏很大,导致“峰谷”现象。但它们在释药规律与血药浓度上仍有些区别。
-
清宫减肥仙药志
清宫减肥仙药志说明书:药品名称:清宫减肥仙药志剂型:汤剂。清宫减肥仙药志的主要成份:荷叶、紫苏、山楂、乌龙茶、六安茶。清宫减肥仙药志的功能主治:降脂通脉。用于血脂偏高、肥胖症。注意事项:(尚不明确)清宫减肥仙药志的用法用量:每次6g,每天2次,开水冲泡。
-
中国针灸治疗学
《中国针灸治疗学》为书名。1.承淡安编著。于1931年出版。全书分总论、经穴、手术、治疗四篇。于针灸治法之外,还选载简易的汤剂丸散。并附内景、外景篇,作为分类选穴的参考。2.邱茂良主编。1988年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生汁兑入
生汁兑入(mixwithfreshjuice)为煎药法之一。是指(一些药材本身就是液体,如蜜、酒、醋、生姜汁等)生地汁、梨汁、生藕汁等新鲜植物药汁,不宜入煎,宜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的方法。也简称为“兑入”。
-
冷服
冷服(administeredcold)是指汤剂冷却后服药。即中草药煎剂待冷却后服,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如寒剂冷服,适用于大热证;热剂冷服,适用于假热真寒证(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凡煮药饮汁,以解毒者,虽云救急,不可热饮,诸毒病得热更甚,宜冷饮之。”解毒药亦以冷服为宜。
-
经水黑灰
经水黑灰病证名。见《女科秘宝》:“多因女子体质虚弱,气血衰微,以致冲任不足,经来色灰黑,面青嗜卧,五心烦热,口苦舌干,头晕目眩,少腹作痛,治以调经丸(四物汤加三棱、莪术、良姜、大茴、小茴、槟榔、枳壳、延胡索、乌药)改作汤剂服。
-
定风丹
处方:生明乳香3钱,生明没药3钱,朱砂1钱,全蜈蚣(大者)1条,全蝎1钱。制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能因证制宜,再煮汤剂以送服此丹,则尤效。临床应用:绵风:献县刘姓之婴孩,抽绵风不已,夜半询访,知病危急,适有按小儿风证方所制定风丹,与以少许,服之立止,永未再犯。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川芎三黄散
处方:大黄(湿纸裹蒸)、川芎、黄连(净)、黄芩各等分。功能主治:实热衄血。用法用量:本方改作汤剂,名“川芎三黄汤”(见《产科发蒙》)。摘录:《直指》卷二十一
-
橘归丸
处方:橘皮2两,当归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怒气伤肝,血失常经,手足俱有血丝路者。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橘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
芩连清心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组成:黄芩、黄连、麦门冬、天花粉、茯神、丹参、牛黄、菖蒲、远志。主治:心热癫狂。附注:本方改为汤剂,名 芩连清心汤(见《类证治裁》)。
-
破郁丹
《回春》卷三:方名:破郁丹组成:香附米(醋煮)4两,栀子仁(炒)4两,黄连(姜汁炒)2两,枳实(麸炒)2两,槟榔1两,莪术1两,青皮(去瓤)1两,瓜蒌仁1两,苏子1两。制备方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改为汤剂,名 破郁汤(见《嵩崖尊生》三瀼堂本)、 解郁汤(《见嵩崖尊生》锦章书局本)。
-
缓释剂
缓释剂是我国药物的剂型,从夏禹时代的酒曲、商代的汤剂到后来的丸散膏丹,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近代又出现了片剂、冲剂、针剂、气雾剂等。然而,这些常规剂型,不论口服或注射,每天大多需给药多次,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简称血药浓度)起伏很大,导致“峰谷”现象。
-
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常用浸出制剂分类:常用的浸出制剂可分以下四类:(1)水浸出剂型,如汤剂、合剂等。(2)含醇浸出剂型,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等。(4)精制浸出剂型,如安瓿口服液、滴剂、注射剂等。
-
固本液
固本液说明书:药品名称:固本液分类:内分泌系统药物剂型:汤剂。固本液的主要成份:人参、麦冬、天冬、生地黄、熟地黄。固本液的功能主治:滋阴补气,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两亏,消渴思饮,倦怠乏力,语音低微,虚热盗汗。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
跌打秘方
《跌打秘方》是清代江昱辑写的一本伤科类中医文献,不分卷,成书年代未详。详述各不同部位、穴位损伤后的轻重症状表现、治疗原则、用药要诀、主方、预后等。载汤剂方三十首,丹、丸、散剂二十四首,外敷方十九首,熏洗方二首,药酒方三首,吐药方一首,共计七十九方。每方详述其药物组成、剂量、制法、服法。
-
饮子
饮子方剂学名词。指不规定饮服时间的汤剂。可频频呷饮代茶,亦可冷服。如《千金要方》的芦根饮子,《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等。
-
汤头
汤头即汤方。指以内服煎汤剂为主的药方。清·旺昂《汤头歌诀》将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编成歌诀,便于学者记诵。
-
热服
热服(administeredhot)为服药方法之一。是指汤剂乘热服。以充分发挥其疗效。热剂热服,适用于大寒证;寒剂热服,适用于假寒真热证(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
厥疟
指疟疾患者症见四肢厥逆者。《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厥疟总由气血亏虚,调理失宜,或因寒而厚衣重被,至发热不去,过伤于暖;治当分别寒热,不得混施汤剂。热厥以升阳散火汤,寒厥宜建中汤加附桂、吴萸但可酌用。或兼气虚,参见参芪益气汤;或兼血虚,参用四物汤。”
-
煎
煎①将药物加水煎煮。②汤剂的另一种名称。如一贯煎。
-
喝起丸
处方:萆薢1两,杜仲(酥炒去丝)1两,葫芦巴(生脂麻炒)1两,破故纸(炒)1两,小茴香1两(盐水浸1宿),胡桃仁1两(汤去皮)。制法:将胡桃为末,同前5味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肠气及腰痛。疝气,横坚弦,绕脐走注,小腹攻刺。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喝起汤”(见《嵩崖尊生》)。
-
煎药法
煎药法把中草药煎煮成汤剂的方法。要根据药剂的作用而掌握火候,如发表药、理气药,多取其气,宜用较猛的武火急煎;补益药,多取其味,宜较弱的文火慢煎。同时要依据药物的性质、药味的多少及病人年龄大小而确定煎水量的多少。此外,还须留意先煎、后下、包煎等法。
-
五味泻白散
处方:当归生地芍药栀子黄芩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用法用量:每服9~15克,用白汤调服,或作汤剂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
-
四顺理中丸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组成:黑豆1升(炒熟,去皮),香附子末4两半,干姜1两(炮),生干地黄1两。主治:新产五指暴露,羸弱少气,体常自汗。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饮吞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改为汤剂,名 四顺理中汤(见《宋氏女科》)。
-
小补髓汤
《魏氏家藏方》卷四引孙路琳方:方名:小补髓汤组成:柴茸(极老者不妨,刮去毛,锯作甘蔗段,再擘作薄片子)3钱,大缩砂仁(揉碎,去膜)1钱。用法用量:水1大碗,同煮至1盏半,去滓,取清汁1盏,空心温饮之,1日2次。用药禁忌:如服此药,须屏去一切汤剂。
-
锦红片
处方:生大黄、蒲公英、红藤、厚朴。制法:制成片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通腑,活血消肿。主急性阑尾炎。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锦红汤”(见《中医外科学》)。摘录:《方剂学》引上海龙华医院方
-
止血四生汤
概述:止血四生汤为方剂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组成:生荷叶、生柏叶、生地黄、生艾叶各三钱。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调下。功能主治:功能凉血止血。治牙宣,牙龈出血。附注:本方即《妇人良方》四生丸作汤剂,加童便而成。
-
频服
频服(takenfrequently)为服药方法之一。是指汤剂少量多次分服。病在上部,药汤宜少量,分多次服。如咽喉痛,宜缓慢频频含咽。
-
车前米仁茶
概述:车前米仁茶以炒车前子、炒米仁、红茶、白糖或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具有健脾化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泄泻、水泻者。用法:一法:前3味共研细末,以白开水调服。粉剂:每日2次,每次3克,白开水调服,3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汤剂:每日2剂。不拘时温服,3岁以下者酌减。功效:车前米仁茶具有健脾化湿、止泻的功效。
-
四顺丸
《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组成:理中丸加甘草1倍。主治:少阴十余日,下利不止,手足微冷;伤寒身无热,脉沉苦烦,默默不欲见光,腹痛下痢,或无脉可诊。附注:本方改为汤剂,名 四顺汤(见《证治要诀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