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垂
概述:耳垂:1.耳廓下端无软骨的皮垂部分;2.经外奇穴名。耳坠(earlobule)为人体部位名,又称“耳垂”、耳垂珠。耳垂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常用采血的部位。耳垂部分分布有眼、牙痛点、扁桃体等耳穴。出《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刺疔捷法》。功能主治:主治锁口疔等。刺灸法: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
-
全耳郭三期再造法
名称:全耳郭三期再造法别名:Tanzer法适应证:全耳郭三期再造法适用于无耳或小耳缺损畸形的6~(8)自耳垂切口处向耳后乳突区及发际缘做紧贴真皮下血管网深面的潜行分离,形成皮下腔穴。(11)若耳垂切口皮肤张力大,创面可用全厚皮片或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4)移植皮片用缝线包压法固定。
-
耳垂珠
耳垂珠即耳坠。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耳坠(earlobule)为人体部位名,又称“耳垂”、耳垂珠。是指耳 之垂部。耳垂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常用采血的部位。耳垂部分分布有眼、牙痛点、扁桃体等耳穴。
-
内耳
概述:内耳:1.耳穴名;2.人体部位名。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画三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把耳垂分为9个区。骨迷路是颞骨岩部的骨性隧道,腔面衬有骨膜,由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组成;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为外淋巴间隙,充满外淋巴。
-
垂前
概述:垂前(chuíqiánLO4anteriorearlobe)为耳穴名。标准定位:垂前穴在耳垂正面前中部。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画三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把耳垂分为9个区。垂前穴位于耳垂4区。主治病症:垂前穴主治神经衰弱、牙痛。
-
牵正
概述:牵正为经外奇穴名。牵正牵正穴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侧伏位,在耳垂前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取穴。皮肤由下颌神经的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咬肌动脉分布。牵正穴的功效与作用:牵正穴具有祛风清热,通经活络的功效。牵正穴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疮,下牙痛,腮腺炎等。刺灸法:向前斜刺0.5~
-
耳坠
耳坠(earlobule)为人体部位名,又称“耳垂”、耳垂珠。是指耳轮之垂部。耳垂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常用采血的部位。耳垂部分分布有眼、牙痛点、扁桃体等耳穴。耳坠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名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适应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测定影响周围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听神经瘤在内的小脑桥脑角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涉及下段脑干的不同原因病变(血管性、炎性和肿瘤);导联连接使BAEP务正波向上。方法及内容:一般检查时,刺激用0.1ms的方波产生的短声,强度65dBHL,耳聋患者可加大。
-
BAEP
名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适应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测定影响周围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听神经瘤在内的小脑桥脑角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涉及下段脑干的不同原因病变(血管性、炎性和肿瘤);导联连接使BAEP务正波向上。方法及内容:一般检查时,刺激用0.1ms的方波产生的短声,强度65dBHL,耳聋患者可加大。
-
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为先天性耳廓发育畸形,畸形轻重程度可有很大不同。治疗主要有手术修复,施行全耳廓再造术。2.经济条件允许,或术后有严重感染时,用药可以包括用药框限“C”。辅助检查1.一般情况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疗效评价1.治愈:再造耳廓大小、形态与颅侧壁所成的角度和对侧耳大致对称、接近正常。
-
耳廓
耳郭(auricle)又称“耳廓”。也称耳壳。即外耳部。由软骨及皮肤构成。《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为耳垂(earlobe)。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还可以帮助判断声源的方位。
-
穿耳孔
名称:穿耳孔适应证:穿耳孔技术适用于要求穿耳孔者。禁忌证:瘢痕体质、心理异常、耳垂有病变者。4.并发症及处理(1)局部感染:术前后消毒不彻底所致,可局部换药,严重者全身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暂时摘下耳饰。(2)瘢痕疙瘩:感染所致者,摘下耳饰,消除瘢痕后再佩戴耳饰;2.穿孔后耳饰制动、耳孔保持干燥至少1周。
-
耳壳
耳郭(auricle)又称“耳廓”。也称耳壳。即外耳部。由软骨及皮肤构成。《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为耳垂(earlobe)。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还可以帮助判断声源的方位。
-
耳郭
耳郭(auricle)又称“耳廓”。也称耳壳。即外耳部。由软骨及皮肤构成。《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为耳垂(earlobe)。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还可以帮助判断声源的方位。
-
面颊
概述:面颊(miànjiáLO5、6icheek)为耳穴名。见《针灸穴位挂图说明》。标准定位:面颊穴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面颊穴位于耳垂,当五、六区交界线的周围。主治病症:面颊穴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等。
-
耳穴按摩法
耳穴按摩法是指医生或病员自己在耳穴敏感点上,用探棒、火柴棒、牙签或针柄,进行按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副鼻窦炎、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腰腿痛等。全耳按摩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摩擦发热,然后再先后按摩耳廓腹背两面,至双耳充血发热为止。
-
颌
概述:颌:1.人体部位名;2.耳穴名。即现称之下颌骨支,为下颔骨的耳下部分。足阳明胃经等所过。在耳垂正面后上部。下颌在耳垂3区中点。主治病症:主治下颌关节炎和上、下牙痛。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耳廓、外耳道肿瘤切除术
耳廓、外耳道肿瘤切除术手术图解图1耳 肿瘤部位图2切除缝合图3耳 部浸润较深肿瘤图4切除缝合图5耳廓窝内肿瘤图6切除肿瘤图7植皮缝合图8耳垂部较大的肿瘤图9切除缝合图10耳廓较大肿瘤图11切除缝合图12外耳道肿瘤切口图13切除肿瘤图14植皮适应证耳廓、外耳道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侵犯范围不大者。
-
膝点
膝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位于颊部,耳垂下缘与下颌角连线的中、下1/3交界处。左右计2穴。主要为膝关节手术针麻穴。一般直刺0.3~0.5寸,待针感出现后通电。
-
拉皮手术
拉皮手术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变皱和下垂。拉皮手术的过程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手术切口由颞部的发际开始,经由耳垂转到耳后。手术会切除一部分的脂肪组织及松弛了的皮肤,然后缝合伤口。整形后,脸部看起来会有此苍白、青瘀和水肿,但4至6周后便会恢复正常。
-
外耳道冲洗法
②术者左手将耳郭牵向后上(如系婴幼儿则向后下方牵拉),使外耳道成一直线,右手持耳冲洗器,将温水(最好与体温相近,过冷过热均可引起眩晕),对着外耳道后上壁注入,用力不可过猛,也不可将冲洗器头紧塞外耳道内,以致水不能流出而胀破鼓膜,更不该正对鼓膜冲击,以免损伤鼓膜。
-
波棱瓜
《*辞典》:波棱瓜: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BōL nɡGuā别名:色尔格美多(藏名)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波棱瓜的果实。叶互生,心状阔卵形,掌状浅裂,基部耳垂形,边缘有不规则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细毛;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柔肝。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消化不良。
-
脑电图的导联法
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作用电极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1(G1)相接,把无关电极与栅极2(G2)相接。无关电极以耳垂和乳突部位最常用,亦有选择鼻尖、下颌和顶部者,还有平均参考电极法。双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任意2个作用电极分别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1(G1)和栅极2(G2)相接,而不使用无关电极的记录方法。
-
牙痛点1
牙痛点1为耳穴名。见《针法灸法学》。位于耳垂一区的后下角。主治牙痛、牙周炎、并可用于拔牙麻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牙痛点2
牙痛点2为耳穴名。见《针法灸法学》。位于耳垂四区的中央。主治牙痛、牙周炎,并可用于拔牙麻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目1
目1为耳穴名。出《针法灸法学》。位于耳垂,屏间切迹前下。主治青光眼、假性近视、麦粒肿。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目2
目2为耳穴名。出《针法灸法学》,位于耳垂,屏间切迹后下。主治青光眼、假性近视、麦粒肿。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对耳屏
对耳屏为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其上分布的耳穴如下:外侧面有额穴、颞穴、枕穴;边缘有平喘穴、脑干穴及缘中穴;内侧面是脑、睾丸(卵巢)穴。
-
轮1
概述:“轮1”(lúnyīHX9helix1)为耳穴名。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标准定位:轮1穴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轮1穴位于耳轮上,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5等份共6个点,由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轮1穴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主治病症:轮1穴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颊内
概述:颊内为经外奇穴名:1.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2.内颊车。位于口腔内颊黏膜上,相当第一臼齿平齐处。主治耳聋。一般斜刺0.3~出《红医针疗法》,位于下颌角内侧,翼肌粗隆处。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为拔牙指压麻醉用穴。一般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颞骨乳突尖连线之中点处进针,斜向下颌角深面,刺1.5~
-
池前
池前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后部,枕骨下际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前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耳聋。一般针斜向耳垂后方凹陷刺1~1.5寸。
-
郁中
郁中为经外奇穴名。出《经穴汇解》。主治哮喘。一般艾炷灸3~《经穴汇解》:“郁中:耳前两边。按《云林神谷》曰:灸吼吼神法,患者耳前两边,名郁中,二穴。《寿世保元》耳前作胸中,未知熟是。”《经外奇穴图谱》定位在面部,耳 棘前缘一穴,耳垂下缘相平处一穴。
-
风岩
风岩为经外奇穴名,出《山东医刊》。位于后发际中点与耳垂下缘连线中点前方0.5寸处。主治癫狂、脏躁、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等。一般直刺1.0~1.5寸。
-
治口眼歪斜二方一法
处方:一方:桂心用酒煮取汁,纸蘸贴患处,左歪贴右,右歪贴左。一方:用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正即洗去,鳝鱼放之。一法:灸耳垂下艾炷三壮,左炙右,右炙左。功能主治:治口眼歪斜。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内颊车
内颊车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下颌角内侧,翼肌粗隆处。左右计2穴。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为拔牙指压麻醉用穴。一般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颞骨乳突尖连线之中点处进针,斜向下颌角深面,刺1.5~2.0寸。
-
耳轮尾
耳轮尾在耳轮末端,与耳垂交界处。
-
轮5
“轮5”为耳穴名。“轮1”为耳穴名。位于耳轮上,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5等份共6个点,由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轮6
“轮6”为耳穴名。“轮1”为耳穴名。位于耳轮上,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5等份共6个点,由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容后
容后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部,下颌角后方,耳垂后方之凹陷直下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牙痛。一般直刺0.5~0.1寸。
-
捧耳摇头
捧耳摇头小儿推拿方法名。又名揉耳摇头,丹风摇头。先用两手拇、食两指柔捏小儿两耳垂,再用两手捧住小儿头部轻轻摇动。有镇惊、退热、祛风寒等作用。《保赤推拿法》:“将两手捻儿两耳下垂揉之,再将两手捧儿头摇之。”
-
面癞
面癞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指结核型麻风晚期出现的面生红堆,黄而有浮光,或如狮面,耳垂肿大的疾病。为感受风疠之邪致病,多在体虚元气不充之人发病。实证者以攻毒、杀虫、驱风、驱湿为主,方选扫风丸;虚证以扶正驱邪为主方选四六汤;虚实夹杂证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方选六九○三丸治之。
-
垂角
垂角垂,耳垂;角,耳上角。《灵枢·五阅五使》:“墙下无基,垂角去外。”
-
多块状头皮综合征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多块状头皮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其表现性不一,可多可少,常在出生时头皮可见未覆盖皮肤的肌肉,愈后留下不规则的结缔组织结节,其组织病理不呈瘢痕疙瘩状,外耳可有畸形,耳屏、对耳屏和耳垂变小或呈退化,乳房亦可退化或缺如,仅留乳头,这种遗传病实际是一综合征。
-
白喉一穴
白喉一穴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颈外侧部上方,当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颞骨乳突尖连线之中、上1/3点,左右计2穴。主治白喉。一般针0.3~0.5寸,不留针;不灸。
-
耳屏外三穴
耳屏外三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耳廓之耳舟中,计3穴:对耳屏外上方凹陷处1穴,对耳屏外方凹陷处1穴,对耳屏外下方凹陷处,近耳垂下方1穴。主治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耳聋、耳鸣、外耳道炎、中耳炎、咽炎等。一般直刺0.2~
-
轮2
概述:“轮2”(lúnèrHX10helix2)耳穴名。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标准定位:轮2穴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轮2穴位于耳轮上,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5等份共6个点,由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主治病症:轮2穴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轮3
概述:“轮3”(lúnsānHX11helix3)为耳穴名。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标准定位:轮3穴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轮3穴位于耳轮上,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5等份共6个点,由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轮3穴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主治病症:轮3穴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轮4
概述:“轮4”(lúnsì;HX12helix4)为耳穴名。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标准定位:轮4穴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轮4穴位于耳轮上,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5等份共6个点,由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轮4穴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主治病症:轮4穴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