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蚀疮
风热湿邪证:旋耳疮·风热湿邪证(eareczemawithwind-heat-dampnesspattern)是指风热湿邪,以耳部皮肤瘙痒、灼热感、出水泡、渗液、糜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旋耳疮证候。症状:耳道或耳壳周围肤色潮红、灼热、瘙痒,有水泡,溃后流出黄色脂水、糜烂、黄水淋漓,干后结成黄色痂皮。丹皮清热凉血。
-
耳轮赤烂
耳轮赤烂为病证名,即耳烂。《疡医大全》卷十三:“耳轮赤烂,桑、枣、槐、柳、桃嫩枝摘来煎汤,日洗三次。又方贝母、轻粉研匀干掺”。参见月蚀疮、旋耳疮:月蚀疮为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常见于小儿。多由胎毒未净,肝胆不清,脾经湿热所致。症见耳上生疮,时发时止,或随月盈则剧,月亏则轻(《外科大成》卷三)。治宜解毒清热。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旋耳疮为病名。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状如刀割,缠绵难愈。多见于
-
矾石涂敷方
处方:矾石(研)半两,石硫黄(研)半两,虾蟆1枚(5月5日自死者,烧作灰)。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月蚀疮。用法用量:先以盐汤洗疮,涂敷,每日3-5次,以愈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吴茱萸根散
《圣惠》卷九十:方名:吴茱萸根散组成:吴茱萸根半两,地榆根半两,蔷薇根半两。主治:小儿月蚀疮。用法用量:每用先以温盐水洗疮令净,拭干,敷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茱萸根散
《医心方》卷十七引《令李方》:方名:茱萸根散组成:茱萸根2两,蔷薇根2两。主治:月蚀疮。用法用量:生盐作汤洗创,以散粉,日3次。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
-
腻粉散
《御药院方》卷八:方名:腻粉散组成:腻粉2钱,藜芦末半两,狼毒末3钱。主治:皮肤受风邪,发作痒痛诸疮。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方名:腻粉散组成:腻粉1分,生姜汁。《圣惠》卷六十五:方名:腻粉散组成:腻粉1两,黄连1两(去根末),胡粉1两(炒令微黄),松脂1两。制备方法:上都细研。
-
蔷薇散
《普济方》卷四○七:方名:蔷薇散组成:蔷薇根1两(细锉),地榆根(锉)半两,虎头骨半两。主治:小儿月蚀疮。用法用量:每用1字,先以温盐汤净洗,拭干敷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月饮疮
月饮疮为病证名。即旋耳疮。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状如刀割,缠绵难愈。治宜清热除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外用穿粉散或解毒丹麻油调搽。亦可用黄连、枯矾各等份研末敷之。即外耳湿疹。
-
旋夏花
旋夏花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气味(花)咸、温、有小毒。主治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3、耳后生疮(月蚀疮)。以羊油调涂患。
-
川粉散
处方:穿山甲(炒)铅粉(炒)轻粉(隔纸微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主月蚀疮及黄水等疮。用法用量:掺患处;干则用麻油调敷。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
鼓皮醋涂方
处方:鼓皮手许大。制法:上以酽醋渍1宿。取汁涂之;或烧为灰,细研。功能主治:月蚀疮。用法用量:以面脂和敷之。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硫黄涂敷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硫黄涂敷方:处方:硫黄(细研)1两,(艹闾)茹(末)1两,斑蝥(去翅足,细研)半两。功能主治:月蚀疮,息肉。用法用量:先用盐汤洗疮,后涂敷疮上。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圣济总录》卷一三六:方名:硫黄涂敷方组成:石硫黄1钱(研),蜀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吴茱萸1两,黄柏1两。
-
王不留行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王不留行汤:处方:王不留行桂(去粗皮)桔梗(炒)大黄(锉,炒)当归(切,焙)甘草(炙,锉)各30克雷丸延胡索白及天雄(炮裂,去皮、脐)槟榔(半生,半煨熟)各45克桑根白皮15克制法:上十二味,哎咀如麻豆。主治:吹乳,乳汁不通,膨闷。主治:白秃及头面久疮,痈疽妒乳,月蚀疮烂。
-
圣灰散
方出《回春》卷三,名见《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五:组成:初出窑石灰矿。用法用量:凡人40内外,身体壮健者用4分;治回食病,哽咽年深,或吐虫,或下虫,其病即愈,如不吐不下,遇发再服,不发不必服,自愈。《杨氏家藏方》卷十九:组成:地龙粪(韭菜地中者)。主治:小儿月蚀疮,耳后耳下或鼻内生疮。
-
重粉散
《疡科遗编》卷下:方名:重粉散组成:轻粉3钱(夹纸炒),铅粉3钱,甲片3钱(炙),漂冬丹3钱。主治:小儿月蚀疮。用法用量:用油调敷。制备方法:上为末。
-
连蛤散
《外科真诠》卷上:连蛤散:处方:黄连1钱,蛤粉1钱,枯矾5分,明雄1钱,海螵蛸1钱,黄柏1钱,上片1分,青黛1钱。功能主治:小儿月蚀疮并黄水疮毒。摘录:《外科真诠》卷上《外科大成》卷三:组成:黄连、文蛤、黄柏、白芷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水调,摊于碗内,覆于砖上,烧艾熏之,以黑干为度,再研为末。
-
鸡胆
①《别录》:微寒。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菌痢,砂淋,目赤流泪,耳后湿疮,痔疮。3个取汁加糖服,亦可烘干研粉或制成片剂。据初步观察,鸡胆片具有消炎、止咳、祛痰之效,对咯黄痰(实热)或灰。另据报道,从鸡胆汁中提取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经初步抑菌和药理试验,其作用与鸡胆汁基本相同,而强度远远超过之。
-
醍醐
脂肪是醍醐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丁酸、己酸、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不饱和的油酸(以上都是偶数C的脂肪酸)。③《唐本草》:性冷。功能主治:养营,滋阴,润燥,止渴。治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③《日华子本草》:止惊悸,心热,头疼,明目,敷脑顶心。
-
月桂子
《*辞典》:月桂子: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Yu Gu Zǐ别名:月桂实(《国药的药理学》)。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约6~伞形花序腋生,雌雄异株;生境分布:分布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地.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几为黑色,长至15毫米,顶端略尖,有柱头的残基;性味:《纲目》:辛,温,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