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肉
概述:赤肉:1.与白肉相对;2.肌肉的内层。与白肉相对·赤肉:赤肉与白肉相对而言,指掌、跖、指、趾背(阳)面的肉。与其腹(阴)面肉相对而言。肌肉的内层·赤肉:赤肉指肌肉内层,其色赤,故名。
-
停耳
概述:停耳为病名。聤耳患者日常保健:聤耳的护理,要注意经常将耳内脓液清除干净及正确使用滴耳、吹耳药物,滴耳、吹耳前清除脓液及停积的药粉,滴耳时宜侧卧,患耳向上,滴入药液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能达患处,并停留较长时间。另外,避免污水入耳,有水入耳时,要及早拭抹干净,保持耳道的清洁卫生。
-
闾茹膏
《千金》卷二十三:方名:闾茹膏组成:闾茹2两,狼牙2两,青葙2两,地榆2两,藜芦2两,当归2两,羊蹄根2两,萹蓄2两,蛇床子6分,白蔹6分,漏芦2分,上为末,以苦酒渍1宿,明旦以煎成猪膏4升煎之三上三下,膏成,绞去滓,纳后药:雄黄2两,雌黄2两,硫黄2两,矾石2两,胡粉2两,松脂2两,水银2两。其赤肉即消散。
-
息肉喉风
息肉喉风病名。指喉间生赤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壅塞不通的疾病。多由肺胃积热、痰浊薰蒸所致。治宜清热涤痰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清咽双和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亦可手术治疗。
-
分腠
分腠即分肉和腠理等组织。分,指分肉;古时称脂肪为白肉,肌肉为赤肉,赤白相分之处为分肉。《黄帝内经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它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
-
背胛中间
背胛中间为经外奇穴名。出《肘后方》。位当肩胛冈下窝,即肩胛骨之中央处。主治癫狂、肩胛及肩关节疾患。一般直刺0.3~《肘后备急方》:“狂走斫刺人,或欲自杀,骂詈不息,称鬼语者,灸两口吻头赤肉际各一壮;又灸两肘屈中五壮,又灸背胛中间三壮,三日极灸三。”《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后者列作经外穴。
-
黄蛇散
处方:雄黄5分,蛇蜕(烧存性)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甲痈肿烂,生脚指甲边赤肉努出;嵌甲入肉,时常出血,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温泔水洗疮,以利刀去甲角,拭干,敷药,绢帛裹半日许,药湿即换,敷数次愈。摘录:《惠直堂方》卷三
-
苦地胆根
《*辞典》:苦地胆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KǔD Dǎn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根。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治中暑发热,温毒发斑,赤痢,头风,风火牙痛,痈肿及各种炎症性疾病。①《本草求原》:解暑热,治牙痛。②《南宁市药物志》:治斑痧发热、胃痛、咳、痢。又可煎水冲酒服。
-
龙眼花
《*辞典》:龙眼花: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LónɡYǎnHuā来源: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花蕾。功能主治:《泉州本草》:"诸种淋症,龙眼花煎汤服;下消、小便如豆腐,龙眼花一两,合猪赤肉炖食,三至五次。
-
十姊妹
概述:十姊妹出自《纲目拾遗》,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七姊妹的根及叶。主治黄疸,痞积,妇女白带。十姊妹原植物七姊妹的形态:七姊妹又名佛见笑(《纲目拾遗》)、荷花蔷薇(《山东树木志》)、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为落叶小灌木,高约2m。单数羽状复叶互生;花多数簇生,为圆锥形伞房花序;花梗上有少数腺毛;
-
修肝活血汤
《银海精微》卷上:方名:修肝活血汤组成:归尾1两半,赤芍1两半,川芎7钱,羌活7钱,黄耆3钱,防风3钱,大黄3钱,黄连3钱,薄荷1两,连翘1两,白蒺藜1两,菊花1两。主治:血翳包睛,眼中赤涩肿痛,泪出,渐有赤脉通睛,常时举发,久则发筋结厚,遮满乌睛,如赤肉之相,及风 生疮或突起,愈后变成白翳,久不散者。
-
红菇
菌柄长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红菇的营养价值1.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治贫血、水肿、营养不良产后恶露不尽、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
白肉际
白肉际即赤白肉际。赤白肉际为人体部位名。指手足内外侧缘赤肉与白肉的分界部位。如鱼际穴在第一掌骨中点,当赤白肉际处。
-
十二癓
《备急千金要方·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何谓十二癓?四曰如赤肉;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十二癓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脓痂,六者如豆汁,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清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经度不应期也。”
-
磨盘根
《*辞典》:磨盘根: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M P n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根。4月采挖,晒干。性味:甘淡,凉。治咳嗽,淋浊,泄泻,中耳炎,喉蛾。①《陆川本草》:利水,去膀胱湿热。 ③《广西中药志》:治五痨七伤,肺燥咳嗽。⑥治牙龈溃疡:唐盘草干根五钱,红糖适量,水煎服;
-
山甘草根
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拼音名:ShānGānCǎoGēn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性味:《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产后风,腰骨酸痛,乳痈。附方:①治小儿疳积:山甘草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末。(《闽南民间草药》)②治妇女产后风:山甘草鲜根,洗净,酒炒,浓煎服。合猪赤肉或鸡炖服。
-
蛇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名:蛇黄散组成:蛇黄(捣碎,研)1分,犀角(镑)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防风(去叉)1分,细辛(去苗土)1分,蚱蝉(去翅足,微炙)1分,干蝎(醋拌微炒)1分,丹砂(研)1分,母丁香1分,山茱萸(微炒)1分,甘草(炙)1分,牛黄(研)1分。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
-
决明子汤
《圣济总录》卷一○二:决明子汤:处方:决明子(炒)3分,柴胡(去苗)3分,黄连(去须)3分,防风(去叉)3分,升麻3分,苦竹叶3分,甘草(炙,锉)半两,菊花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功能主治:肝脏实热,目眦生赤肉涩痛。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
赤白肉际
赤白肉际为人体部位名。指手足内外侧缘赤肉与白肉的分界部位。如鱼际穴在第一掌骨中点,当赤白肉际处。赤白肉际又称白肉际。指手足掌(蹠)面与背面的交界处。《针灸甲乙经》:“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