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则泻之
盛则泻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称满则泻之。指对实证宜用泻法,以祛除邪气,促进疾病向愈。盛则泻之为针灸治疗法则。指邪气壅盛,正气未衰,属实证者,针刺时可用泻法治疗。此法则亦适用于方药治疗。
-
针灸新疗法
《针灸新疗法》为书名。王潘撰。刊于1955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方法归纳为“局部”“诱导”“近距离”三大施术法以及“表病取上”“里病取下”等十二种治疗法则。
-
有故无殒
有故无殒治疗学术语。系一种用药法则。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缘故;殒,死亡。指临床用药时,虽然药性峻猛,只要有相应病证,药证相符,就不会出现危险。
-
比较形态学
比较形态学是以比较作为方法的形态学。包括比较解剖学及比较发生学。应该说此词是对形态(德.Form.Ges-talt)赋予特殊意义的18世纪后半期生物学的产物,一些初始的概念和平行的法则,均由此产生。
-
针灸述要
《针灸述要》为书名。叶劲秋撰。刊于1905年。本书以专题形式讨论针灸价值与研究法则,对穴位和经脉、针法与灸法、治疗与原理等进行探讨。
-
远者偶之
远者偶之治疗学术语。指一种用药法则。对病变部位在下在里,或在病程较长的病证,应使用药味较多或药性较猛的方剂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注:“远者为下为阴,用其重而急也。”
-
攻里不远寒
攻里不远寒治疗学术语。系一种用药法则。指里实热证需用寒凉攻下药时,虽值寒冬季节,亦可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王冰注:“汗泄故用热不远热,下利故用寒不远寒,皆以其不往于中也。如是则夏可用热,冬可用寒。”
-
产后疮疡治法
产后疮疡治法专指妇人产后患疮疡之治疗法则。见《外科启玄》卷二。妇女分娩之后,多气血亏虚,若患疮疡,宜内托之法扶正驱邪,使营卫通行,毒邪消散为妥。
-
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每门学科中的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原则和法则体系。
-
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
《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为书名。柯传灏撰。195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歌诀形式介绍十四经穴在临床上的选配法则。文字通俗,尤宜初学者。
-
病在腰者取之腘
病在腰者取之腘为取穴法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意谓腰部有病,当取刺于胭部穴位。如腰痛取委中等是。
-
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取穴法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意谓病在下半身的,可取刺于上部的穴位治疗。
-
原子截获能
原子截获能(atomicstoppingpower)是指每个原子的线性截获能量。绝对线性截获能量是粒子通过物质时的能量损失,通常用MeV/cm表示。相对截获能量在产生相同的能量损失的前提下,物质长度与参照物长度(如空气)成反比。原子截获能量的单位是MeV/cm2。根据Bragg-Kleeman法则,原子截获能量与介质原子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
下者不以偶
下者不以偶为古代用药的一种法则。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运用攻下、逐水等治法时一般不用偶方,取其力专而效速。
-
近者奇之
近者奇之治疗学术语。指一种用药法则。指病在上部、浅表,可用药味较少、配伍简单的方剂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注:“近者为上为阳,故用奇方,用其轻而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