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雅外编
《串雅外编》为中医临床著作,清代赵学敏撰。
-
鸡子灸
鸡子灸为间接灸的一种。即以熟鸡蛋半个去黄,覆盖肿毒上用艾施灸。《串雅外编》卷二:“凡毒初起,红肿无头。鸡子煮熟,对劈去黄,用半个合毒上,以艾灸三壮,即散。若红肿根盘大,以鸭蛋如法灸亦可。”
-
隔土瓜根灸
隔土瓜根灸为间接灸法之一。是用土瓜根作垫隔物以施灸的方法。见《串雅外编·卷二》。其法取鲜土瓜根(即葫芦科植物土瓜的根块),用刀削成圆柱状(粗细以能插入外耳道为度),长约1.5厘米,插入外耳道,上置艾炷灸之。本法适用于耳聋、耳鸣等。
-
隔鸡子灸
隔鸡子灸为间接灸法之一。是用鸡子作垫隔物以施灸的方法。见《串雅外编·卷二》。其法取鸡子一个,煮熟对半切开,取半个(去蛋黄)盖于患处,于蛋亮上置艾炷施灸,以病人觉局部热痒为度。此法适用于发背、痈疽初起等。
-
隔碗灸
隔碗灸为间接灸法之一。是用碗作垫隔物以施灸的方法,见《串雅外编·卷二》。其法用碗一个、灯草四根,灯草十字形排放碗内,头露外寸许。再用湿纸一寸五分宽,盖碗内灯草,将碗覆盖于患处,留灯草头在外,碗底置放艾炷施灸,艾尽再添,至碗内流水气,患者疼痛消失方住。用治急性乳腺炎。
-
引火法
引火为药物敷贴法的一种。意指能起引火归源的作用。出《串雅外编》:“引火法: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水调成糊,以布摊成膏,贴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又法: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贴涌泉穴上。”
-
桑木灸
概述:桑木灸为灸法的一种。《外科正宗》:“治诸疮毒,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用新桑木长七寸,劈指大,一头燃着向患上灸之,火尽再换,每次灸木五、六条,肉腐为度。”火性畅达,通关节,去风寒。主治:痈疽发背不起发,或瘀肉不腐溃;及阴疮瘰疬,流臁注,臁疮,顽疮,恶疮,久不愈者。
-
麻叶灸
麻叶灸为灸法之一。用治瘰疬。《串雅外编·卷二》:“麻叶灸:治瘰疬疮,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采麻叶,捣作炷圆,灸疮上百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将大麻花与艾叶“等分合捣作炷,灸疮上百壮。”
-
黄蜡灸
概述:黄蜡灸为灸法的一种。见《医宗金鉴》:“黄蜡灸法,可治痈疽发背,恶疮顽疮。皮不痛者毒浅,灸至觉痛为度;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痛为度。圈内铺蜡屑三四分厚,次以铜杓盛桑木炭火,悬蜡上烘之,令蜡溶化至沸滚,再添蜡屑,随溶随添,以井满为度,灸后去火杓,即喷冷水少许于蜡上,俟冷起蜡。
-
附子灸
概述:附子灸为间接灸的一种。出《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令热彻以治诸疖诸痈肿牢坚。”参见附饼灸:附饼灸为隔物灸法的一种。出《备急千金要方》。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阳扶赢的作用,适用于阳痿、早泄、命门火衰、疮疡久溃不敛等症。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
-
八仙茶
又放绢一层,将茶一层,再放蒸笼一扇,铺绢一层,照前摊药并尽盖之,周围用纸封固,慢火蒸一炷香,取起,乘热为丸,如芡实大,以瓷罐收贮,以黄蜡封口,埋地下1尺7寸,取起。《便览》卷四处方薄荷叶(洗净)1两,甘松(净)3钱,硼砂4钱,白檀香4钱,紫苏叶5钱,儿茶5钱,片脑1钱,霍香叶3钱,桂花1钱,乌梅肉2钱。
-
蚕沙蒸方
处方:醇酒3升,蚕屎5斗。功能主治:风冷气闭,及近感瘫风人。用法用量:于暖室中,铺于油单上,令患风冷气闭及近感瘫风人,就所患一边卧,看温热厚盖覆,汗出为度。若虚,人须常在左右,防大热昏冒。仍令头面在外,不得壅覆。未痊愈,间再作。摘录:方出《本草衍义》卷十七,名见《串雅外编》卷二
-
钓骨丸
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鲇鱼肝1个,乳香2钱5分。制法:上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骨梗咽喉。用法用量:视骨梗远近,以线系绵裹1丸,水润吞下,提线钓骨出之。摘录:《串雅外编》卷二
-
法制橘红
处方:橘红12两,檀香5钱,白豆蔻5钱,片脑1钱。制法:上为细末,甘草为衣。功能主治:宽中下气,消食暖胃,理气降逆。主寒凝气滞的胃痛,腹胀腹泻,或脘闷噫气,伴咳逆,呕恶者。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
法制青皮
处方:青橘皮1斤(浸去苦味,瓤,拣净),白盐花5两,炙甘草6两,茴香4两。制法:以甜水1斗煮之,不住搅,勿令着底,候水尽,慢火焙干,勿令焦,去甘、茴,只取青皮密收用。功能主治:醒酒,益胃,消食。主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
法制人参膏
处方:人参(清河大而坚者)4两,白檀香(为末)2钱,白豆蔻(为末)1钱半。功能主治:补元气,生津液,轻身延年。主脾胃虚弱,消化机能减退。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人参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功能扶脾养胃,补中益气,配合檀香、白豆蔻、片脑等芳香化气药法制,使人参补而不滞。摘录:《寿世保元》卷十
-
法制桃仁
处方:桃仁1斤,吴茱萸4两,青盐4两。制法:上共炒熟,以新瓦密封,7日取出拣去茱盐,将桃仁去皮尖。功能主治:辟瘴疠。主用法用量:每嚼10-20枚。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
法制枳实
处方:枳实1斤,檀香5钱,片脑1钱。功能主治:消胀满逆气,除胸胁痰癖。主腹部臌胀,呕吐或呃逆,胸满胁痛,痞闷不舒。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本方以枳实为主药,功能行气破结,祛痰,消痞满;佐以檀香、冰片芳香化气,甘草膏和脾胃。诸药配合,可达到消胀、降气、宽胸、利膈的目的。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
还魂丹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郑愈方:还魂丹:处方:麝香1字,蝎梢3-7个,朱砂2钱(别研),天南星1个(去心)。功能主治:中恶已死。水煎,灌下即醒。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医部全录》卷二九四:组成:朱砂2钱半,雄黄(并水飞)2钱半,生玳瑁(屑)2钱半,麝香(另研)2钱半,白芥子2钱半。主治:尸厥不语。
-
五枝汤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别名:五枝浴组成:桑枝1升,槐枝1升,楮枝1升,柳枝1升,桃枝1升。用法用量:加苦参、白芷,煎汤,去滓澄清,入猪胆汁,儿生3日浴之;《遵生八笺》卷四:组成:桑枝1握,槐枝1握,桃枝1握,柳枝1握,麻叶半斤。主治:时疫用表药太多,而肺金枯燥,以致腠理致密,不能得汗,而热不解。
-
枣变百祥丸
《保命集》卷下:方名:枣变百祥丸别名:百祥丸、金枣仙方组成:大戟(去骨)1两,枣3个(去核)。主治:斑疹大便秘结。痘疮黑陷,喘胀便秘。用法用量:每服从少至多,以利为度。制备方法:用水1碗,煎至水尽为度,去大戟不用,将枣焙干,和剂旋丸。各家论述:《东医宝鉴 杂病篇):大戟性峻,以枣变者,缓其性也。
-
千里鞋
《串雅外编》卷四:方名:千里鞋组成:草乌、细辛、防风各等分。主治:远行足肿。用法用量:上为末,掺鞋底内。如草鞋,以水微湿掺之。用之可行千里。
-
药肺
《串雅外编》卷三:方名:药肺组成:猪肺1个,萝卜子5钱(研碎),白芥子1两(研碎)。主治:患痰病久不愈者。用法用量:五味调和,饭锅蒸熟。饭食顿食之。1个即愈。
-
香茶
《串雅外编》卷三:方名:香茶组成:芽茶2两,麝香1分,硼砂5分,儿茶末1两,子肉2钱5分。主治:痰火症,及口臭口干,生疮。用法用量:任意。制备方法:共为末,甘草汤为丸、为片。
-
消毒灯照
《串雅外编》卷二:方名:消毒灯照组成:10-20年旧船底上石灰。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及对口诸疮,已溃未溃。用法用量:生青桐油调,将光青布照疮大小摊贴;又用青布作捻,蘸桐油点火,在疮上打碎,觉痒受打,不论条数,灰干换贴,再打。知痛为度,红退毒消。
-
望梅丸
《串雅外编》卷三:方名:望梅丸组成:盐梅4两,麦冬(去心)1两,薄荷(去梗)1两,柿霜1两,细茶1两,苏叶(去梗)5钱。用法用量:旅行带之,每含1丸,可代茶。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白霜糖4两,共捣为丸,如鸡豆大;
-
阴症散毒针
阴症散毒针为艾卷灸法之一。药物处方: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芷、细辛、牙皂、硫黄、山甲、大贝、灵脂、肉桂、雄黄各3克,蟾酥、麝香各1克,艾绒30克。艾卷制法及操作同太乙神针。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
-
湿疮踏袋
《串雅外编》卷二:方名:湿疮踏袋组成:川椒1斤。主治:寒湿疮,脚气。用法用量:上盛于粗布袋中,下用火烘,跣足踏其上。
-
滑石粉炒象皮
滑石粉炒象皮用于金疮,溃疡久不收口及外伤出血。清代主要有制炭(《本草汇》)、煅(《外科大成》)、酥拌炙(《洞天奥旨》)、焙(《串雅外编》)等方法。象皮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象皮味甘、咸,性温。归心、脾经。《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生肌收口的六和散(《外科证治全生集》);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
制象皮
滑石粉炒象皮用于金疮,溃疡久不收口及外伤出血。清代主要有制炭(《本草汇》)、煅(《外科大成》)、酥拌炙(《洞天奥旨》)、焙(《串雅外编》)等方法。象皮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象皮味甘、咸,性温。归心、脾经。《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生肌收口的六和散(《外科证治全生集》);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
苦瓠灸
苦瓠灸为隔物灸之一。《普济方》:“治悬痈……须得秋葫芦在架上而苦者,切皮片置疮上,灸二七壮。”秋葫芦即苦葫芦,《神农本草经》名苦瓠,故《串雅外编》称“苦瓠灸”。
-
禁
口噤不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丹溪心法》:“脾泄日久,大肠不禁,此脾已脱。”《素问·热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⑥古代祝由一类的方法。见《串雅外编》。
-
串
串一种治法。民间行医的走方医将药性下行的药物称为串药,使用患药的治疗方法叫串。串药多具有泻下作用。例如牵牛串治积气成聚,用黑牵牛末为丸,陈皮、生姜煎汤送下。清·赵学敏《串雅内编》、《串雅外编》汇集了走方医的医术方药,并以“串”为书名。
-
法制槟榔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法制槟榔:处方:鸡心槟榔30克(切作小块)缩砂(取仁)白豆蔻(取仁)丁香(切作细条)粉草(切作细块)各30克橘皮(去白,切作细条)生姜(切作细条)各250克盐60克制法:上药用河水500毫升浸一宿,次日用慢火砂锅内煮干,焙干,入新瓶收贮。功能主治:酒食过度,胸膈膨满,口吐清水,一切积聚。
-
鸡子雄黄
处方:雄黄1斤(研细),鸡子(新生)。制法:取新生鸡子黄白和雄黄,置铜铫中,以盖覆之,封固,勿令出气,微火,盖上容得手,不用太热,三日夜勿令火绝,寒乃起之,掠去上滓,清者在下,当涌涌如水银,寒则坚,得人气复软,炼一斤得十两,盛之以竹筒,勿使见风。功能主治:使人肌肤润泽,冬则耐温,夏则耐凉,辟除寒气。
-
参杏膏
《串雅外编》卷三:参杏膏:处方:人参5钱,款冬花5钱,诃子5钱,贝母5钱,五味子5钱,桑白皮5钱,紫菀5钱,杏仁5钱,阿胶5钱,茯苓5钱,甘草5钱。摘录:《幼科类萃》卷三《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全婴方》:方名:参杏膏组成:人参、阿胶(炒)、杏仁(麸炒)、款冬花、五味子、甘草、诃子(炮,去核)、贝母各等分。
-
止疟果
方出《种福堂方》卷二,名见《串雅外编》卷三:组成:大荸荠(好烧酒自春浸至秋间)。主治:不论单、双日疟,发至不贪饮食,食则胀满不下者。用法用量:每日服荸荠两个,3日即愈。
-
石菖蒲酒
《串雅外编》卷三:组成:菖蒲3斤(薄切)。主治:36种疯。制备方法:日内晒干,以绢囊盛之,好酒1坛,悬囊在内,封闭100日,取视之,如绿菜色,以1升熟黍米纳中,14日开出饮酒。
-
药梅
《惠直堂方》卷一:方名:药梅组成:青梅1斗,砂仁4两,甘草4两,川木通8两,紫苏4两,黄芩8两,防风8两。制备方法:好烧酒1斗,将药与青梅拌匀,浸酒1月。《串雅外编》卷三:方名:药梅组成:木香1斤,木通1斤,黄芩1斤,紫苏1斤,砂仁1斤,薄荷1斤,青梅10斤,火酒10斤。制备方法:端午日入瓶内封固,一月可用。
-
香身丸
《串雅外编》卷三:方名:香身丸组成:丁香1两5钱,藿香叶3两,零陵香3两,甘松3两,香附子1两,白芷1两,当归1两,桂心1两,槟榔1两,益智仁1两,麝香5钱,白豆蔻2两。用法用量:每噙化5丸。常觉口香,5日身香,10日衣香,20日他人皆得闻香也。主治:男女秽气,心腹疼痛,胸膈不利,痰证诸疾。当日口香,后身亦香。
-
乌龙胆
《串雅外编》卷三:方名:乌龙胆组成:明矾末(盛猪胆中,风干,研末)。主治:一切喉症,喉蛾,喉痈。用法用量:每吹1钱。取涎立效。
-
消癖神火针
概述:消癖神火针为艾卷灸的一种。方用蜈蚣一条,木鳖、五灵脂、雄黄、乳香、没药、阿魏、三棱、蓬术、甘草、皮硝各一钱,闹羊花、硫黄、山甲、牙皂各二钱,麝香三钱,甘遂五分,艾绒二两,制作如雷火针,以灸治痞块。
-
大玉容丹
处方:白僵蚕3钱,白丁香1钱5分,白附子3钱,白芷3钱,三柰3钱,滑石5钱,硼砂3钱,白荷花瓣3钱,密陀僧3钱,白茉莉子(研粉)3钱,绿豆粉2两,白冬瓜子3钱(晒研),白蜜1两5钱。功能主治:雀斑、痱瘰。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
荆叶蒸
处方:荆叶不限多少。功能主治:脚风湿痛不止。用法用量:置大瓮中,其下着火温之,病人置叶中,须臾当汗出,蒸时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被盖避风,仍进葱豉酒,豆酒亦可。以愈为度。摘录:《串雅外编》卷二
-
石南叶散
《串雅外编》卷二:组成:石南1两,藜芦3分,瓜丁5-7个。主治: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观东见西,观西见东。用法用量:每吹少许入鼻、日3次。内服平肝药,或加牛黄。制备方法:上为末。
-
青布熏
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本草拾遗》,名见《串雅外编》卷二:方名:青布熏组成:青布、蜡。主治:恶疮。用法用量:于器中烧令烟出,以器口熏之。
-
神妙痧药
《串雅外编》卷三:方名:神妙痧药组成:北细辛3两,荆芥6钱,降香末3钱,郁金1钱。主治:痧证。用法用量:每用1茶匙,放舌上,冷茶送下或津咽下。制备方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