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龙伏虎
降龙伏虎气功内丹术术语。龙指心火,虎指肾水。谓以真意(元神之用)使心火下降而济肾水,肾水上润以制心火,则水火交合无间,性情自伏而助丹成。《性命圭旨全书》:“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伏之者,伏身中真水。”
-
三伏
概述:三伏: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2.指末伏。一般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针灸临床上经常采用的“冬病夏治”、“伏针”、“伏灸”都在这个阶段进行。因初伏、中伏、末伏,亦称头伏、二伏、三伏。
-
头穴伏象
头穴伏象是蓝田头针刺激区之一。冠矢点为伏象颈、胸椎之交界处,人字缝尖相当于尾骨尖处;冠矢点前为颈、头部,冠状缝为左右上肢,矢状缝为躯干,人字缝为左右下肢伏象支配着全身的运动神经,针刺伏象可治疗全身疾病,特别对运动系统、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疗效显著。
-
田宗汉
田宗汉即田云槎。汉川(今湖北汉阳)人。又有所创见,如以伏阴说论夏秋之伏阴证及下利、呃逆转筋之疾,认为系春夏受阴寒湿邪侵袭而成。根据《伤寒》、《金匮要略方论》论述,撰成《伏阴论》(又名《医寄伏阴论》)一书(1888),认为此证为先有阴霾天气,淫雨连绵,人感受阴寒雨邪而致,病象多寒,故名“伏阴”。
-
李培卿
李培卿为近代针灸家。上海嘉定人。字怀德,上海人。后徙居嘉定县。于22岁时以陈慕兰为师,钻研《内经》、金元四大家之说,针灸术并尊窦汉卿、杨继洲等家。又好用长针,中年重用温针,并提出于夏季伏天施针灸治法,发明“伏针”、“伏灸”术。由其后代整理之《针灸科李培卿学术经验》,概述其学术成就。
-
开达膜原
开达膜原为和法之一。用消除秽浊药,攻逐伏于膜原间的病邪。温疫或疟疾初起,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苔白或垢腻,脉弦数。用达原饮。透邪破结,溃散伏于膜原之疫邪。
-
双伏
双伏指两手伏脉。伏脉为脉象之一种。脉来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
-
伏脉
伏脉为脉象之一。指脉位极深,好似在筋骨之间,需重按寻找才应指,甚则伏而不见的脉象。脉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
-
伏明
伏明为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火运不及称为伏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中,火曰伏明。”王冰注:“明燿之气,屈伏不申。”指炎热之气伏而不彰。
-
伏瘕
《儒门事亲》卷八:“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指邪热伏于大肠所致的瘕病。《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虙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虙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可用槟榔丸等方。
-
阳盛格阴
概述:阳盛格阴为病机。病因病机:病的本质属热,因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透。《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气太盛,阴气不得相荣也。症状: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身大寒而反不欲近衣等反映热盛本质的证候。
-
袋状雌器苞
袋状雌器苞指苔类的二、三属[被蒴苔属(Nardia)、护蒴苔属(Kantia)],颈卵器在卵受精后生长,配子体主轴向外伸长呈囊状,其内藏造孢体,此结构称为袋伏雌苞。有时在中轴部位形成相当于囊伏的部分(绒苔属Trichocolea),称为造腔现象(coelocau-ly)。
-
电梅花针疗法
电梅花针疗法是利用特制的电梅花针在皮肤表面叩打的治病方法。电针机输出峰值电压100~200伏,输出疏密波频率16~其他型晶体管医疗仪,如半导体间动电流刺激器亦可代替。应用时拨开电源,调好频率(或波型),让病人一手握住连线导线的铜棒,用通电的梅花针在部位或穴位的表面上进行叩打。
-
胃电快波
胃电快波亦称锋电位或动作电位。胃平滑肌的锋电位,经常负载于慢波之上,可单个发生,亦可成簇发生。其大小范围可为数十微伏至数毫伏,在活动强烈时,不仅数量多,且振辐大,可出现在慢波的任何部位。快波可触发平滑肌收缩,其收缩振幅与动作电位频率有关。
-
田云槎
田云槎(槎音chà查)为晚清医家。汉川(今湖北汉阳)人。根据《伤寒》、《金匮要略方论》论述,撰成《伏阴论》(又名《医寄伏阴论》)一书(1888),认为此证为先有阴霾天气,淫雨连绵,人感受阴寒雨邪而致,病象多寒,故名“伏阴”。
-
痧后清热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叶天士方:方名:痧后清热汤组成:玉竹、白沙参、地骨皮、川斛、麦冬、生甘草。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肺主清肃,胃主宗筋,伏火熏灼,故内热身痛。方以沙参、地骨皮、麦冬清肺;肺胃热清、伏火得除,则内热身痛自止矣。
-
无金属收缩
无金属收缩是第一次发现生物电的加伐尼(L.Galvani1786)的著名实验。当他用铜钩子把青蛙肌肉挂在铁格子上时,发现肌肉每碰一次铁格子就产生一次收缩(单收缩),因此他认为,生物也象莱顿瓶一样带着电,一旦由金属构成回路便发生放电,肌肉的收缩就是由这种放电刺激产生的。
-
阴处
概述:阴处:1.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暗处·阴处:阴处是指暗处。《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前阴部位·阴处:阴处是指前阴部位。
-
痧筋
《痧症度针》卷上:“凡两臂弯、两腿弯上下有细筋如丝,深青色,或紫或深红、或淡红者,痧筋也。”《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于血分者多;微现者,毒阻于气分者多;治以放痧法为主,亦可以刺血法以泄痧毒,并须按兼症的不同予以辨证论治。参见痧证诸条。
-
妊娠流涎
妊娠流涎病证名。脾之液为涎,伏于脾而溢于胃。故由于孕后胞宫内实,冲脉气盛,胎气上逆,脾胃不和,则涎不伏于脾而随胎气上逆,自口流出。治宜理脾降逆,调和脾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二陈汤。
-
八里脉
八里脉为二十四脉象的分类之一。《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八里脉指微、沉、缓、涩、迟、伏、濡、弱八种脉。
-
参麦黄连汤
处方:人参5分,麦冬3钱,川连4分,生枣仁5钱,石菖蒲1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疫疹邪热未尽,伏于心胞络,终日昏昏不醒,或错语呻吟者。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
星状风毛菊
拼音名:XīnɡZhu nɡFēnɡM oJ 别名:伏地风毛菊来源:菊科星状风毛菊Saussureastella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除湿通络。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紫筒草
拼音名:ZǐTǒnɡCǎo别名:白毛草、伏地蜈蚣草来源:紫草科紫筒草Stenosoleniumsaxatile(Pall.生境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治小关节疼痛。用法用量:全草3钱,水煎服,长期服用或加桑椹3钱同煎,效果更好,也可制成散剂服用。
-
气分香苏饮
《风痨臌膈》:组成:桑皮1钱,陈皮1钱,茯苓1钱,香附1钱,苏叶1钱半,桔梗5分,枳实5分,草果1钱半。主治:水肿,因气而肿者,其脉沉伏,或腹胀喘急。
-
珍珠人牙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名:珍珠人牙散组成:人牙(煅)5钱,珍珠1钱,血竭5分。主治:痘疮毒伏心肾,黑陷神昏。用法用量:每服4-5分,酒浆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散。
-
齿板
在牙釉质形成之前,口腔粘膜上皮呈板伏增殖,垂直地伸入间层,称为齿板。以后在每个齿发生的位置上,齿板形成球状的细胞群,称为齿蕾(toothbud)或齿胚(toothgerm),进而形成牙釉质。
-
处暑
处暑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立秋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溽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也逐渐减少。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又叫欧洲核研究组织,成立于1954年9月,设在瑞士的日内瓦。第一研究所装有6亿电子伏的同步回旋加速器,280亿电子伏的质子同步加速器等。研究中心除有许多先进而价格昂贵的试验设备外,还有图书资料室,并出版《欧洲核研究组织信使》(月刊)和科学报告等。
-
严长明
严长明清代官吏。知医,字冬友。道甫,江苏江宁人。尝官至内阁中书、内阁侍读等职。博通古今,能诗文,尝著《素灵发伏》、《养生家言》等,未见行世。
-
揩齿
揩齿(wipingtooth)为古人牙齿保健法之一。即牙龈按摩。《普济方》卷七十:“夫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摧伏诸谷,号为玉池,揩理灌漱,叩琢引导,务要津液荣流,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
-
害白眼
害白眼证名。即白眼痛。《金匮要略·眼科心法要诀》:“白眼痛者,俗呼为害白眼”。指白睛无红肿而疼痛的症候。主要由于湿热损伤脾肺之络脉,兼挟气分伏火上冲头目所致。参见白眼痛条。
-
伏鼓
伏鼓为脉象。脉伏而搏指。《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太阴藏搏,言伏鼓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
能量单位
放射性能量的传统单位是电子伏特(eV)或EV,其定义为1伏特的电子做功所获得的动能。在电离辐射中用的最多的单位是千伏(ke)和兆伏(MeV)。在微粒辐射当中使用电子伏特作为单位是比较方便的,因为电场的能量可以很方便的由带电荷的电子数乘以电势差获得。能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
小儿暑温·内闭外脱证
小儿暑温·内闭外脱证(infantilesummerheat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internalblockadeandexternalcollapse)是指邪毒内闭,正不胜邪,正气外脱,以高热、昏迷、抽搐猖獗之际,突然面色苍白或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灰暗,呼吸微弱,脉沉细或沉伏欲绝,舌绛为常见症的小儿暑温证候。
-
冷涎
冷涎为病证名。六涎之一。多由“脾气不运,复因肝气所乘,伏而不动,停水滞谷”(《史载之方》)而成。其症可因怒而诱发。症见心前溃乱不快,闷倒不省人事,四肢渐次发冷等。治宜温化痰涎。用青州白丸子。
-
膝胸位
膝胸位(knee-chestposition)为中医肛肠科学体位,是指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暴露,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或身体肥胖的病人。还适用于乙状结肠镜检查时。
-
声哑喉
声哑喉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寒伏肺家,不肿不红,又无烂点,惟觉干痛,但食粥,不能吃饭。”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本病因寒而致,故应与喉痛、喉痈等加以区别。
-
痞热
痞热病证名。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幼科指南》:“痞热者,由饮食不清,伏结于内,致成痞块,以生内热,熏灼于外。”治宜消积清热。
-
静伏
静伏无精神气力的倚伏。《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燥心密嘿,俯首静伏。”
-
鬼臾区
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相传为黄帝之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唐,王冰住《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巳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系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
-
沉寒痼冷
沉寒痼冷病证名。寒邪久伏于里之阴证。又称内有久寒。多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机能衰退的慢性病。
-
暴哑
暴哑病证名。系指突然声哑的病证。《医门补要》附载:“暴哑声音者,风痰伏火,或暴怒叫喊。”也即暴瘖,详见该条。
-
消疟饮
《古方汇精》卷一:方名:消疟饮组成:鲜首乌5钱(打碎),白甘葛2钱,甘草1钱,细茶1钱。主治:三日久疟。用法用量:阴阳水漫火煎1伏时,露1宿,清晨服。
-
紫庭方
《济阳纲目》卷六十六:方名:紫庭方组成:乳香。主治:传尸、伏尸皆有虫。用法用量:用乳香熏病人之手,乃仰手掌以帛覆其上,熏良久,手背上出毛长寸许,白而黄者可治,红者稍难,青黑者即死。
-
背腹肌
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横贯背腹走行的肌肉,称为背腹肌。起自背面表皮下基膜,终于腹面皮下基膜。该肌肉关系到匍伏和游泳。
-
线状能量传递
线状能量传递linearenergytransfer简称LET。是当射线从物质中通过时,沿其径迹的单位长度上由于被吸收而引起的能量损失。LET为表示射线性质特征的量,由于LET的不同,生物学效应也不同。单位为千电子伏/微米(KeV/μm)。LET大的射线可产生局部损伤。但由于LET大的射线对癌细胞有效,现正利用它进行对癌症的治疗。
-
叶缘
叶缘(leafmargin)叶缘的变化全缘(entire)叶片边缘平整无缺,如女贞、紫荆、甘薯和稻、麦等的叶缘。锯齿较细小的,称细锯齿(serrulate),如梨、桃等的叶缘;据齿之上又有小据齿的,称重据齿(doubleserrate),如樱桃的叶缘。牙齿(状)(dentate)叶缘齿尖锐,两侧近相等,齿直而尖嚮外,如蜂斗菜、桑的叶缘。
-
热电偶
有两种不同金属导线连接成的闭合环路中,当两个连接点温度不同时,这就会产生电流。导线称为热电偶,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在热电偶闭合线路中接入毫伏计或电位计即成电偶温度计。在测量时,热电偶的一个接点放在待测点处,另一点最好维持恒温。制造热电偶的材料有铂铑-铂;还有非金属的如金刚石-石墨等。
-
电梅花针
电梅花针为皮肤针具之一。是在梅花针上通以电流治疗疾病的梅花针具。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晶体管电针机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在梅花针组和铜棒或铜夹上;电针机输出峰值电压100~200伏,输出疏密波,频率16~300赫兹,电流小于5毫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由于电梅花针具有电与机械的综合刺激作用,故临床疗效优于梅花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