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方
七方:七方即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复方(重方)。例如,牙痛取合谷,腰痛取委中,痢疾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等。如疟疾取大椎、陶道、后溪、间使即是。
-
急方
方剂学·急方:急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指治疗急病及重病的方剂。《儒门事亲》卷一:“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有气味厚药之急方,药之气味厚者,有趋于下而气力不衰也…”4.急则治标的方剂。急方如开关散、四逆汤等。适用于各种晕厥、昏迷、休克、中风等。
-
八味地黄丸
方解:方中熟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体仁汇编》方之八味地黄丸:别名:加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冬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丹、麦味地黄丸、麦味丸处方:熟地黄(酒蒸)8钱,山茱萸(酒浸去核,取净肉)8钱,丹皮2钱,泽泻2钱,白茯神(去皮木)4钱,山药(蒸)4钱,五味(去梗)5钱,麦冬(去心)5钱。
-
偶方
方剂学·偶方:偶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偶方是双数药物组成的方剂。《儒门事亲》卷一:“偶方之说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也。当前一般认为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用二种以上的双数药味来治疗的为偶方,如金匮肾气丸。针灸学·偶方:偶方为七方之一。如疟疾取大椎、陶道、后溪、间使即是。
-
缓方
方剂学·缓方:缓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指方剂之和缓者。有气味薄之缓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故补上治上,制之以缓…”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主要表现为用具有补益强壮性质的穴位,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扶正祛邪,或用穴较多,互相制约,单独直达的力量较小,或用穴适中。
-
三仙丹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之三仙丹:处方:红升丹30g,轻粉6g,冰片1.2g。主治:腰痛。《普济方》卷二五○引《医学切问》方之三仙丹:方名:三仙丹组成:川乌半两(炒),苍术3两(米泔水浸),茴香1两,山药1两,金铃子4两(去皮核,肉炒),萆薢5钱,青盐1两,破故纸1两。
-
人参清肺饮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人参清肺饮:人参清肺饮为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七方,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方之人参清肺汤。处方:地骨皮、人参、阿胶(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乌梅肉、炙甘草、罂粟壳(蜜炙)各等分。及肺痿劳嗽,唾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
肉豆蔻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肉豆蔻散:组成:肉豆蔻1枚(去壳),丁香半分,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枇杷叶半分(拭去毛,炙微黄),黄耆半两,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炮制: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杨氏家藏方》卷七方之肉豆蔻散主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
-
奇方
方剂学·奇方:奇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儒门事亲》卷一:“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适用于病因比较单纯而选用针对性较强的一个主穴进行治疗的疾病。例如,牙痛取合谷,腰痛取委中,痢疾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等。
-
玉屑无忧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专治麻痧初编》卷四方之玉屑无忧散:组成:净硼砂1两5钱,煅过寒水石5钱,净盆消3钱,飞青黛3钱,苏薄荷叶5钱,蒲黄末5钱,川黄连2钱,贯众末(生晒)2钱,玄参2钱,白云苓2钱,滑石2钱(飞),荆芥穗2钱,山豆根2钱,带壳缩砂仁2钱,生甘草2钱。或风涎壅滞,口舌生疮;
-
玉池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之玉池散:处方:当归、白芷、升麻、防风、甘草、地骨皮、川芎、细辛、藁本、槐花各一钱,生姜三片,黑豆三十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与寒水石1处再研,令细匀。《袖珍》卷三方之玉池散:组成:藁本(去土)、升麻、防风(去芦)、细辛、白芷、甘草节、当归、槐花、川芎、独活各等分。
-
四妙汤
《疡医大全》卷七方之四妙汤:四妙汤为方剂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七方,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记载的神效托里散的别名。主治痈疽发背,肠痈乳痈,无名肿毒,焮红疼痛,憎寒壮热,状若伤寒者。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方之四妙汤主治小儿麸豆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
-
四金丸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方之四金丸:四金丸为方剂名,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七方,即《丹溪心法》卷一方记载的左金丸的别名。主治肝火犯胃,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圣济总录》卷一八五方之四金丸:组成:肉苁蓉3两(酒浸1宿,焙),牛膝3两(酒浸1宿,焙),天麻3两,青盐(细研)3两。
-
芎归汤
功能主治:《严氏济生方》卷七方之芎归汤主治产后、伤胎、崩中、金疮等失血过多而致的昏晕欲倒;恶寒,加干姜、白芍药;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万病回春》卷六方之芎归汤:别名:川芎汤组成:当归尾5钱,川芎5钱。主治胎前因事跌仆,子死腹中,恶露妄下,疼痛不巳,口噤欲绝;
-
血竭膏
组成:锦纹大黄四两(一方加香附)。摘录:《中医外科学》《外科精要》卷下方之血竭膏:组成:当归(酒洗)1两,白芷1两,大黄1两(生用),黄连1两,黄柏1两,木鳖子1两(去壳),皂角1两,汉椒1两,苦参1两,杏仁1两,露蜂房1两,乳香3两,没药3两,血竭3两,乱发(男子者)1两,黄丹(水飞细者,炒,晒)6两,麻油8两。
-
血竭散
功能主治:《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五方之血竭散主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语言颠倒,健忘失志;以及胎衣不下。《鸡峰普济方》卷十方之血竭散:组成:硇砂1分,血竭1分,没药1分,桂1分,木香1分,朱砂1分,海马1对,干漆1两,虻虫20个,龙脑1钱,水蛭14个,当归1大钱,硼砂1大钱,阿魏1大钱。用法用量:用自津唾调涂。
-
扬肺利湿汤
概述:扬肺利湿汤为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七方。处方:桔梗、茵陈蒿、桑白皮各三钱,天花粉、猪苓各二钱,白术、茯苓、黄芩各五钱。白术15克茯苓15克桑白皮9克茵陈9克猪苓6克黄芩1.5克功能主治:主治痈疽之症,鼻塞不通,头面俱黄,口淡咽干,小便不利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舌化丹
概述:舌化丹为方剂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七方。辰砂血竭硼砂乳香(去油)没药(去油)雄黄蟾酥(人乳浸化)轻粉冰片麝香各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用人乳捣和为丸,小麦大。功能主治:主治疗疮,无名肿毒。用法用量:每服三丸,噙化,出汗自消,如无汗再饮热酒催之。
-
加味苍柏散
概述:加味苍柏散为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七方。处方:苍术一钱,白术八分,知母、黄柏、黄芩各六分,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各四分,木瓜、槟榔、羌活、独活,木通、汉防己、牛膝、甘草一分。功能主治:功能清热化湿。用法用量:加生姜三片,水煎服。运用:有痰,加竹沥、姜汁;木通、防己、牛膝引药下行及消肿湿;
-
山栀地黄汤
概述:山栀地黄汤为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七方。处方:栀子一钱二分,生地黄、赤芍药、知母、贝母、瓜蒌仁各一钱,天花粉、牡丹皮、麦门冬各五分。山栀3.6克生地芍药知母贝母瓜蒌仁各3克天花粉牡丹皮麦门冬功能主治:主治痰唾中带血,如丝如点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加减内固丸
概述:加减内固丸为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七方。处方:肉苁蓉、巴戟天、山药、山茱萸、菟丝子各三两,补骨脂二两半,石斛、胡芦巴各二两,小茴香一两,附子五钱。石斛葫芦巴各60克巴戟苁蓉山茱萸菟丝子各90克故纸75克小茴30克附子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主治命门火衰,元阳虚惫,阴痿不起。功在补肾壮阳。
-
甘胆丸
概述:甘胆丸为方剂名,出自《赤水玄珠》卷七方。处方:甘草(去皮,作二寸段,中半劈开)二两,猪胆汁五枚。甘草2两(去皮,作2寸段,中半劈开,以猪胆汁5枚,浸3日,取出火上炙干)。制法:以猪胆汁浸甘草三日,取出甘草烘干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主治食醋呛喉,咳嗽不止。用法用量:每服四十丸,临卧清茶送下。
-
当归地黄散
概述:当归地黄散为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处方:当归、熟地黄、生地黄、酒白芍药、白术、茯苓、黄芪(蜜炙)各一钱,黄柏(蜜炙)、知母(蜜炙)、陈皮各八分,人参五分,甘草三分,大枣一枚,浮小麦一撮。主盗汗,气血两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四味香连丸
下痢色黑用大黄,色紫用地榆,色红用黄芩,色淡用生姜,色白用肉桂,色黄用山楂,水泄用罂粟壳,痛甚用木香、栀子,各煎汤送下。《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四味香连丸:处方:黄连(炒)300克大黄(酒煨)120克木香60克槟榔30克制法:上药为末,糊丸如绿豆大。
-
仁熟散
概述:仁熟散为方剂名,出自《医学入门》卷七方。处方:柏子仁、熟地黄各一钱,人参、五味子、枳壳、山茱萸、肉桂、菊花、茯神、枸杞子各七分半。人参枳壳五味子桂心山茱萸甘菊花茯神枸杞子各22克柏子仁熟地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主治胆虚易惊,或不得眠。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服6克,温酒调服。
-
仓公散
功能主治:《普济本事方》卷七方之仓公散主治过汗血少,气并于血,独阳而上,气壅塞不行而致的郁冒,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悟。则曰:诸医家但不察耳,此病乃郁冒血厥,许学士《本事方》白薇汤其证也,若风药则谬矣。
-
仓卒散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三因》卷七方之仓卒散:别名:夺命散组成:山栀子49个(烧半过),附子1枚(炮)。功能主治:《三因》卷七方之仓卒散主治寒疝入腹,心腹卒痛;及小肠膀胱气绞刺,脾肾气攻,挛急极痛不可忍,屈伸不能,腹中冷,重如石,白汗出。附注:夺命散(《普济方》卷二十四)。
-
三才封髓丹
《医学发明》卷七方之三才封髓丹:别名:三才封髓丸处方:天门冬(去心)、熟地黄、人参各半两,黄柏三两,砂仁一两半,炙甘草七钱半。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嗌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二方之三才封髓丹主治肾经咳嗽,真阴涸竭者。
-
三五七散
摘录:《扁鹊心书》卷下《世医得效方》卷三方之三五七散:方名:三五七散组成:人参3钱,附子3钱,北细辛3钱,甘草5钱,干姜5钱,山茱萸5钱,防风5钱,山药5钱。感寒头眩,恶寒,口眼斜,耳聋。附注: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作“三五七汤”。主治:八风五痹,肢体不仁,或风寒入脑,头痛目旋,耳内蝉呜。
-
三香散
摘录:《痧胀玉衡》卷下《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三香散:处方:沉香紫苏白豆蔻各等分制法:上药共为细末。2.1克,柿蒂煎汤调下。附注:如无川椒,以荜茇代之亦可。《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三香散:方名:三香散组成:檀香1钱,麝香2钱,穿山甲3钱(酒炙),没药3钱,白胶香5钱,红曲5钱,川乌2钱,全蝎1钱(草乌炒,去乌)。
-
上下甲丸
处方:上甲(即鳖甲)下甲(即龟版)各30克侧柏叶瓜蒌仁半夏黄连黄芩黄柏各15克功能主治:治虚劳阴虚火旺,咳嗽咯血,痰稠色黄者。摘录:《医学入门》卷七方出《丹溪心法》卷三,名见《医学入门》卷七:方名:上下甲丸组成:鳖甲1两,龟版1两,侧柏、瓜蒌子、半夏、黄连、黄芩、炒柏。主治:劳热,食积,痰。
-
神消散
处方:黄芩蝉蜕甘草木贼各15克谷精草苍术各30克龙退3条(炒)制法:上药研末。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方出《奇方类编》卷上,名见《仙拈集》卷一:方名:神消散组成:莱菔子4两(用巴豆16粒同炒),牙皂1两5钱(煨,去核),沉香5钱,枳壳(炒)4两(烧酒煮,切片),大黄1两(酒炒),琥珀1两。
-
升麻顺气汤
升麻1.4克葛根防风白芷黄耆人参各3克白芍药1.8克甘草苍术各1.5克功能主治:《医学入门》卷六方之升麻顺气汤主治忧思饮食失节,面色黧黑,心悬如饥,不欲饮食,气短而促。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主治:《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升麻顺气汤主治忧思饮食失节,面色黧黑,心悬如饥不欲食,气短而促。
-
升麻胃风汤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升麻胃风汤:组成:升麻2钱,白芷1钱,当归1钱,葛根1钱,苍术1钱,甘草1钱半,柴胡3分,藁本3分,羌活3分,黄柏3分,草豆蔻3分,麻黄(不去节)5分,蔓荆子2分。主治虚风,能食麻木,牙关急搐,目内蠕瞤,胃风面肿。用法用量:加大枣、生姜,水煎服。
-
石莲散
处方:石莲肉益智仁龙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摘录:《医学入门》卷七方出《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名见《医略六书》卷三十:组成:人参、石莲肉(不去心)、石菖蒲各等分。主治:小儿脏寒泄泻,下利纯白,腹中绞痛,虚气胀满,手足逆冷。各家论述:《济阴纲目》:石莲,其味甘,其性降,故能益胃清水而治呕。
-
双补丸
《世医得效方》卷七方之双补丸:组成:鹿角胶二两,沉香、泽泻(切块,蒸)各半两,覆盆子、茯苓(去皮)、人参、木瓜、炒薏苡仁、炙黄芪、熟地黄、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五味子、炒石斛、当归(去尾,酒浸)各一两,麝香一钱。如心气虚,茯苓汤送下;如心气烦躁不得眠,酸枣仁汤送下;小便多,益智汤送下。
-
四味萸连丸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味萸连丸:组成:炒吴茱萸、炒黄连、神曲、荷叶各等分。功能主治:《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味萸连丸主治腹胀,噫气吞酸,食不能化。《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四味萸连丸:处方:黄连30克吴萸3克桃仁24枚陈皮15克半夏45克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
-
汤泡散
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之汤泡散主治肝经不足,风热上攻,眼目赤涩,睛疼睑烂,怕日羞明,夜卧多泪,时行暴赤,头疼眩晕,视物不明,渐生翳膜。
-
天门冬饮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医学正传》卷七方之天门冬饮:处方:天门冬紫菀茸知母(去毛,酒洗)桑白皮(蜜炙)各3克五味子桔梗(去芦)各1.5克功能主治:《医学正传》卷七方之天门冬饮主治妊娠外感风寒,咳嗽不已,谓之子嗽。嗽血者,加阿胶1.5克;妊娠外感风寒,久嗽不已。大便涩者,加苦葶苈子5分。
-
天一丸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医便》卷四方之天一丸:组成:赤茯苓、茯苓、茯神各三两,灯心(用米粉浆水洗,晒干,研末,入水取浮者)二两半,泽泻、猪苓各五两,滑石(牡丹皮二两同煮半日,去牡丹皮)、人参、白术各六两,甘草四两。治肾水不足,心火独旺,虚烦少寐,心悸健忘,咽干耳鸣,舌红,脉细数。小儿脾胃不和。
-
天真丹
《医学发明》卷七方之天真丹:处方:沉香、巴戟天(酒浸)、炒茴香、萆薢(酒浸炒)、炒胡芦巴、炒补骨脂、杜仲(麸炒)、琥珀、黑牵牛子(盐炒,去盐)各一两,官桂半两。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功能主治:下元虚弱,阳虚湿胜,脐腹痼冷,腿肿如斗,囊肿如瓜,肌肉坚硬。
-
铁粉散
《病源流犀烛》卷七:铁粉散:处方:真铁粉半夏南星白附子羌活各60克生川乌45克朱砂琥珀白僵蚕各30克枯矾15克全蝎50个金箔30片制法:上药共为末。《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方名:铁粉散组成:铁粉1两,朴消1两,天竺黄半两,龙脑1分。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鸡子清和水调下,不拘时候。主治:胎惊惊风,面赤口干,大便不利。
-
土狗散
处方:土狗(一名蝼蛄)制法:焙干为末。功能主治:治水肿胀满。摘录:《医宗必读》卷七方出《医宗必读》卷七,名见《仙拈集》卷一:方名:土狗散组成:土狗(1名蝼蛄)。主治:水肿。10种水病,肿满,气喘不得卧,小便闭者。制备方法:焙干,为末。附注:《卫生鸿宝》本方用法:水服半钱。
-
托里益气汤
《医学入门》卷八方之托里益气汤:处方:白术6克人参茯苓贝母陈皮香附白芍当归熟地各3克桔梗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医学入门》卷八方之托里益气汤主治痈肿发硬,肉色不变,或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运用: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l寒热往来,加柴胡、地骨皮,脓清,加黄耆;再接服生地益阴煎和参术和脾饮。
-
万全丸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万全丸:处方:赤石脂、炮姜各一两,胡椒五钱。大肠寒滑,泄泻不禁,小便精出,诸热药未效者。摘录:《医学入门》卷七《永类钤方》卷三方之万全丸:方名:万全丸别名:万金丸组成:石菖蒲(去根须,锉如米大)半斤,斑蝥半斤(去足翅)。加减:如治蛊胀,加香附子末,汤调下,治肿尤快。
-
乌药散
《普济方》卷二五六引《卫生家宝》方之乌药散:方名:乌药散组成:乌药6两半(去皮心,切片子),白芷6两,白术2两半,苍术3两(米泔浸1宿,切片子),甘草6两半(炒),青橘皮6两(去瓤)。《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乌药散:组成:天台乌药、香附子(破,用白者)、高良姜、赤芍药各等分。如心腹疼痛,入酒煎;
-
五花丸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五花丸:方名:五花丸组成:党参1两,槟榔2两,蓼实6两,阿魏2两,芦荟2两,文术2两,川朴2两,麦芽4两,神曲4两,山楂4两,香附4两,三棱2两,炙草2两,白术6两,胡连4两,木香2两,青黛2两,白苓4两,使君子4两。
-
五枝膏
《疡医大全》卷七方之五枝膏:处方:桃枝、柳枝、槐枝、桑枝、枣枝各十寸,银珠四两,麻油二十四两。使用注意:疮毒已溃者忌用。组成:榆枝、槐枝、桃枝、柳枝、桑枝各32厘米(截成若干段),乳香、没药各36g,香油500g,樟丹250g。本品有散瘀活血,消肿止痛,使死骨早期游离,增加局部血循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消肿膏
处方:芙蓉叶紫荆皮各150克白芷当归骨碎补独活何首乌南星各90克橙橘叶赤芍药各60克石菖蒲肉桂各15克制法:共为末。治胸胁跌伤肿痛,或伤筋折骨者。用法用量:以姜汁热酒调,乘热涂肿处。摘录:《伤科汇纂》卷七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方名:消肿膏组成:鸡子1枚,新出狗屎如鸡子大。
-
芎葛汤
概述:芎葛汤为方剂名,出自《普济本事方》卷七方。川芎葛根桂枝细辛枳壳人参芍药麻黄防风各15克甘草7.5克川芎(洗)半两,干葛半两,桂枝(去皮,不见火)半两,细辛(去叶)半两,枳壳(去瓤,麸炒黄)半两,人参(去芦)半两,芍药半两,麻黄(去节)半两,防风(去钗股)半两,甘草1分(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