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发际
后发际是指在项(后颈)部上方的头发边缘部。发际为头发的边际处。其中在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前发际;在项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后发际。《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
-
后顶
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头痛,眩晕,癫狂痫,头顶痛,颈项强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目眩,失眠,癔病,现代又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等。后顶配太阳、百会、合谷,治头痛。
-
天柱
所属部位:项部天柱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天柱穴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天柱穴穴位解剖:天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天柱穴主治头痛,鼻塞,咽喉肿痛,项强,肩背痛。位于项部正中线,自枕骨下方至第七颈椎棘突一线。
-
交冲
别名交冲。交冲穴主治病证: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头痛,眩晕,癫狂痫,头顶痛,颈项强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目眩,失眠,癔病,现代又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等。
-
强间
别名大羽。强间穴主治头目、神志疾患等:如头痛,目眩,耳源性眩晕,口歪,颈项强痛,枕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病,烦心,失眠,癫狂,痫证,瘛疭,眩晕,项强,呕吐涎沫,心烦,脑膜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癔病等。强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或当风府与百会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
大羽
强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大羽穴主治病证:强间穴主治头目、神志疾患等:如头痛,目眩,耳源性眩晕,口歪,颈项强痛,枕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病,烦心,失眠,癫狂,痫证,瘛疭,眩晕,项强,呕吐涎沫,心烦,脑膜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癔病等。
-
哑门
哑门穴主要治疗口舌、头项、神志疾患等:如音哑,重舌,言语涩滞,舌缓不语,暴喑,舌强不语,失语,聋哑,咽喉肿痛,头风头痛,颈项强急,项后痛,脊强反折,中风,脑性瘫痪,大脑发育不全,癫狂痫,头痛,项强,瘛疭,癔症,精神分裂症,脊强反折,暴瘖,舌骨肌麻痹,脑膜炎,脊髓炎等。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分布;
-
同身寸
概述:同身寸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同身寸为腧穴的定位法。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法)。现行骨度分寸,如下表:常用骨度分寸表部位起止部位度量法骨度(单位寸)附注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直寸12前发际不明者,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
-
骨度折量定位法
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大小,称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法)。后世为了取穴方便,经过临床考察,在《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的基础上,对部分尺寸作了某些修改。后发际不明者,从大椎穴量至眉心作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横寸918寸。眉心(印堂)至前发际;
-
短颈畸形
对颈部外观丑陋者,可行双侧颈部皮肤“Z”型成形术或双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改善外观。但由于融合的颈椎节段增加了相邻颈椎节段的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活动的增加,必将造成继发性颈椎退变而引起神经症状。短颈畸形合并颈肋、隐性脊柱裂、神经根或丛分布畸形,可出现臂痛、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
腧穴定位法
概述:腧穴定位法是指审定腧穴位置的方法。现行骨度分寸,如下表:常用骨度分寸表部位起止部位度量法骨度(单位寸)附注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直寸12前发际不明者,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横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
立静
立静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项部,后发际中点上0.5寸处,与项部肌肉隆起外缘,入后发际1寸之凹陷连线中点下1.2~主治精神病兴奋躁动。一般针斜向椎体方向刺1.5~针感有触电样感觉,有时放射至同侧头部或上肢。
-
骨度法
骨度法为经穴定位的主要方法。参见骨度:骨度是指古代以骨节为主要标志,定出一定度数,用以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广狭等,称为骨度。后世依其尺寸比例结合临床实践,略作改动,作为定穴标准尺寸,则称骨度法。《黄帝内经灵枢·骨度》最早论及这一内容。
-
骨度
概述:骨度:1.五度之一;五度之一·骨度:骨度为五度之一。骨度是指古代以骨节为主要标志,定出一定度数,用以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广狭等。后世依其尺寸比例结合临床实践,略作改动,作为定穴标准尺寸,则称骨度法。《黄帝内经灵枢·骨度》最早论及这一内容。
-
颅底陷入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颅底陷入症是指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内翻,环椎、枢椎齿状突等上颈椎结构陷入颅内,致使颅后窝容积缩小和枕骨大孔前后径缩短而产生症状。(3)上颈髓与延髓受压症状:四肢无力或瘫痪、感觉障碍、尿潴留、吞咽困难等。磁共振检查发现小脑扁桃体下极疝出到枕大孔以下,脑室扩大等。
-
副哑门
副哑门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项部中线,后发际中点直下0.5寸处。计1穴。主治精神分裂症等。一般直刺0.5~1.0寸。
-
新会
新会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项部肌肉隆起外缘,入后发际1寸处的凹陷,与胸锁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凹线连线之中点直下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精神分裂症。一般以45°角,向颈椎方向针1~2寸。
-
徐德占
徐德占履贯不详。曾教人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治鼻衄。见《医说》。
-
后发际穴
后发际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医说》。位于项后发际正中处。主治鼻衄。一般灸3~5壮。
-
对口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对口疔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对口疮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单体
在人类,(45,XO)属于性染色体单体,虽然能活,但表现出女性染色体异常疾病,即所谓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syndrome)(身材矮小,原发性闭经,性幼稚,蹼颈,后发际低,宽乳距,肘外翻等)。例如,具有隐性基因ey(无眼)的果蝇纯合体,与野生型正常眼的“单体IV果蝇”杂交,子一代正好是,野生型数:无眼型数=1∶1。
-
发际疮
为生于项后发际处的疖病。见《疡医准绳》卷三。发际疮的病因病机:多由内郁湿热,外受风火所致。发际疮的症状:初起形如粟米,渐大如黍豆,坚硬高起,顶白根赤,痛痒较甚,破后流少许脓液,时破时敛,缠绵难愈。发际疮的治疗: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化湿。内服五味消毒饮,外用黄连膏;经久不愈用琥珀膏。
-
颈中
概述:颈中: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后部,项部肌肉隆起外缘入后发际1寸的凹陷,与胸锁乳突肌终止部乳突下凹陷连线之中点直下2寸处。主治半身不遂、蛔虫病等。一般直刺0.5~出《千金翼方》。
-
大门
大门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头部中线后发际上3.5寸,约当脑户穴直上1寸处;一般沿皮刺0.5~位于头部中线,枕外隆凸上缘直上1寸处;或艾条灸5~主治半身不遂。
-
鱼尾毒
鱼尾毒病名。系指项后发际两旁角处生痈,易成脓的病证。相当于今之枕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出《外科大成》卷二。本病多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治同外痈。
-
恙螨皮炎
7d孵化为幼虫,寄生于啮齿类小动物体上,吸血一次即入土为稚虫(若虫),经两次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寿命平均约300d。2、药物杀螨在人、鼠经常活动的地方及恙螨孳生地,可喷洒敌敌畏、倍硫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等。野外工作时要扎紧衣裤口,外露皮肤可涂避蚊胺、避蚊酮、香茅油、玉桂油等,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
-
后项
后项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项部正中线,后发际下1寸处。主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颈项强痛、头痛发热等。一般直刺0.5~0.8寸。
-
阳穴
阳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后头部正中线左侧0.5寸,入后发际1.7寸处。主治脑溢血、眼病等。一般灸3~5壮。
-
阴穴
阴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后头部正中线右侧0.5寸,入后发际1.7寸处。主治脑溢血、眼病。一般灸3~5壮。
-
灸疟
灸疟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头顶正中线,入后发际6.5寸处。主治疟疾。一般灸21壮。
-
脊一
脊一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简易教材》。位于项部正中线旁开0.5寸,后发际下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脑炎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精神病、腰背痛。一般针斜向椎体刺1.0~1.5寸。
-
大瘟
大瘟为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一,即脑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新设
概述:新设:1.经外奇穴名;2.推拿穴位名。出《新针灸学》。位于项部斜方肌外缘,后发际下1.5寸,直对风池处。主治后头痛、项强、落枕、肩胛疼痛、咳嗽、气喘、咽痛等。一般直刺0.5~出《实用小儿推拿》。在第3-4足趾趾间缝间,趾蹼缘的上方。,此穴用捏法可引腹部之气下行。用于治疗腹胀等症。
-
下风池
下风池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项部,入后发际0.5寸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后头痛、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一般在第一颈椎斜刺1.5~2寸。
-
前发际
概述:前发际:1.人体部位名;2.经外奇穴名。在项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后发际。《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出《刺疔捷法》·前发际:前发际位于太阳穴直上3寸。《中国针灸学》·前发际:《中国针灸学》作神庭下5分头发边际处。前者主治颜面疔疮;后者主治头痛、眩晕等。一般沿皮刺0.3~
-
风岩
风岩为经外奇穴名,出《山东医刊》。位于后发际中点与耳垂下缘连线中点前方0.5寸处。主治癫狂、脏躁、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等。一般直刺1.0~1.5寸。
-
对口痈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对口疽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对口发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托里排脓汤
概述:托里排脓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当归1钱,白芍(酒炒)1钱,人参1钱,白术(土炒)1钱,茯苓1钱,连翘(去心)1钱,金银花1钱,浙贝母(去心)1钱,生黄耆2钱,陈皮8分,肉桂6分,桔梗(胸之上加)1钱,牛膝(下部加)8分,白芷(顶之上加)5分,甘草4分,生姜1片。主治鱼尾毒脓将成。下部加牛膝八分;
-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疾病别名Turner综合征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为女性缺少一条X染色体所致的身材矮小、原发性闭经、颈蹼、肘外翻等异常。症状体征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成人期身高135—140cm),颈短或有颈蹼、后发际低,盾型胸,乳头间距宽,多痣和肘外翻,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原发性闭经、外生殖器呈幼稚型,婚后不育。
-
颈蹼
颈蹼是一种先天性颈部畸形。颈两侧与肩呈蹼状连成一片,颈后发际线过低。1938年Turner报告一种主要发生于女性的综合征,包括颈蹼,发育幼稚和肘外翻,称之为Turner综合征。以后又发现这些患者卵巢先天性缺如,并发现Turner综合征患者约有80%染色质阴性或缺乏典型的染色质。
-
颅底陷入症
颅底陷入症是指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内翻,环椎、枢椎齿状突等上颈椎结构陷入颅内,致使颅后窝容积缩小和枕骨大孔前后径缩短而产生症状。有明显继发神经损害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时才应用手术治疗。5.气脑造影、碘苯酯椎管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有助于脑室系统和枕骨大孔区压迫情况的了解。3.对症治疗。
-
中接
中接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头部正中线上;入后发际1.7寸处。主治脑溢血、眼病。一般灸3~5壮。
-
百劳四穴
百劳四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项部,后发际下1寸,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1寸处2穴;又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点左右旁开各1.3寸处2穴。主治结核、瘰疬、咳嗽、百日咳、项肌痉挛或扭伤。一般直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