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象
藏象是指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人体外部的征象。藏,指藏于内,就是内脏;出《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藏,古通“脏”,藏象即指人体内脏生理机能活动及其病理变化而显现于外的征象。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血、精、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
藏象五志说
藏象五志说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即将一些主要的心理现象归纳分类,配属于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素问·宣明五气篇》)。藏象五志说的归纳方法,使复杂的心理现象有法可循,对心理病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
象思维
两仪即阴阳;四象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少阳象,说明阳始长,阴渐消;认为气血津液在生成上具有共性环节———肺脾合气,“肺脾合气生成论”导源于“天地合气而万物化生”这一关于自然界演化原理的“援物比类”。②自我感觉)—→与单一或多个人体器官组织对应,反映该部位实体的物理、化学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
-
五脏别论篇
《五脏别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中心是讨论奇恒之府与五脏六腑的功用。它所讨论的与《六节藏象论》和《五脏生成篇》有别,故名别论。文中还阐明诊脉取寸口的道理,并指出医生诊病时,必须详细询问及耐心检查,然后加以鉴别和分析,才能达到确切诊断治疗的目的。
-
素问
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黄帝内经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祐·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
医经原旨
概述:《医经原旨》为医经著作。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主要内容:《医经原旨》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注释。作者十分推崇张景岳,故主要参酌《类经》中的注释,也吸收了其它各家学说。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等类,共14篇。注文简要,但全书略于针灸的记述。
-
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灵枢·热病》:“舌本烂,热不已者,死。”《温病条辨·汪序》:“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类经·气味类》:“亦犹乱世之甲兵,饥馁之粮饷,所必不容已者,即此药也。”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为医经著作。又名《素问类纂约注》,三卷。清·汪昂撰。本书选录《素问》、《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象、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九篇,参考历代《内经》注家之论作了简要注释。本书特点有二:其一,所选《内经》原文较为精要;其二,分类简单而注释精辟。
-
肾的研究
《肾的研究》肾脏研究著作。上海第一医学院藏象专题研究组姜春华等撰于1963年。本书集该组七年来对肾的研究资料,阐述了以现代医学检验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肾的生理病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肾的物质基础、肾阳虚的机制及治疗方法,可供中西医临床及研究藏象学说参考。
-
内照法
《内照法》为藏象著作。旧题汉·华佗撰。为《中藏经》附录部分。内照即从色、脉、症的反映来鉴察内脏的病变。全书共六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六篇辨色、脉、症死候。现存周氏医学丛书本,1981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
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第二掌骨侧诊法:第二掌骨侧诊法主要采用压痛法,依据中医学的藏象原理和经络原理,体表穴位和体内的宏观部位存在信息双向通路,当机体某器官病变时,在体表对应穴位有压痛反射或其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第二掌骨侧治法:在治法上,可以通过给该有特异性反射的穴位以刺激信号,来调理其在身体上对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
灰色系统理论
它是对控制论的“灰箱”概念的发展。同时它又有本征性内容,找不到其物理原型,如中医研宄的阴阳、藏象、经络、气化、虚实、寒热等。邓聚龙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灰色观,干支学说是客观世界灰序化研究的成果,辨证施治是中医的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望闻问切是灰信息的收集,十二经脉是人体的灰色信息结构模型。
-
人体新系假说
人体新系假说是试图把西医的解剖系统和中医的藏象经络系统统一起来,建立一种新的生理解剖体系的设想。西医按结构性原则以解剖学为基础认识人的生理病理,而各解剖单元的功能是复杂且交互作用的,按结构联属为主要根据划分的旧系统正逐步地被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拆散着。
-
甲子
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谓用纪天的十干反复六次,和纪月的十二支反复五次,排成甲子,再乘以六,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的大概日数。
-
肾主生殖研究
改用滋补肾阴法后,43%患者排卵,增加鹿角胶、巴戟天等助阳药后,排卵率平均提高到72.8%。从临床效果看,滋养肝肾能起到补益冲任,调整内分泌而达到调经、孕育、安胎等作用。补肾中药(附子加熟地)能使上述动物卵巢增重,HCG/LH受体功能提高,补脾中药(四君子汤)或者单用附子或熟地则无此作用。
-
九九制会
九九制会意指人与地以九州、九窍为准度,以配合天之六六之节。九九,指九野、九州、九窍、九脏等;《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推算四季气候而划分的二十四个时间阶段。《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气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一年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三候
三候为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六十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
王九达
王九达为明代医家,字日逵,德安(今属江西)人。至吴、越间刻苦攻医,自悟心法。遇病经治辄应手而愈。撰有《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9卷(1628)。按摄生、藏象、经度、运气、脉候、色诊、病能、论治、针刺分述。崇祯时任职太医院。
-
元门脉诀内照图
《元门脉诀内照图》为藏象著作,2卷。旧题汉华佗撰。主要收“明画图之象,明当脏之病,明五脏相入,明脏腑相入,明脏腑用药,明脏腑成败”等六方面内容。有图有论,文风古朴,颇多奇论。历代藏之内府,世罕见闻。明嘉靖闯太医院判周兴国抄得而秘于家。叶天士于周兴国之孙周道州处得之,辨其传抄之误而屡加批注,遂传于今。
-
五华
五华为五脏精气于体表某些组织或部位的荣华显露,主要表现于面、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其华在发”;其华在唇四白”。面、皮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明润光泽为各脏精气充足,若枯槁变形为脏精亏虚。五华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
类经
概述:《类经》为注释类书。明·张介宾(景岳)撰。主要内容: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二书的全部内容,以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重新加以组合,并予注解诠释,每类又分若干小类。成为学习和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
-
读素问钞
概述:《读素问钞》为医经著作。元·滑寿注,明·汪机续注。续注本刊于1519年。主要内容:本书选录《素问》中的重要内容,分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汇萃12类,予以简要注释。现存版本:现有多种明刻本及《汪氏医学丛书》本。
-
行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度者,怕以制日月之行也。”《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精并行。”《灵枢·五变》:“夫天之生风也,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行之。”《素问·标本病传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
心
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的推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主汗,某些自汗、盗汗病证与心病有关。手厥阴心包经“内络于心肺”,足三阴、足三阳经别均通于心。其背俞为心俞,募穴为巨阙。《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凡心火动,口疮弄舌,眼大小眦赤红,小水不通,皆宜推而清之。
-
中医学基础
概述:中医学基础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孕育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更贴近于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有别于立足在形式逻辑与实证方法的自然科学理论。具体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和养生防病等,构筑成中医基础理论体系。
-
本草征要
《本草征要》为药物学著作。卷二为《四言脉诀》,补原着之缺略,正传本之差讹,仍旧者十之二三,新改者十之七八,并以〈脉法心参〉附于后,记临症之得乎心而应乎手者与得乎心而不能喻诸口者,一一详加记载,而以色诊附焉。第二卷为形体部分与专科,即分头、面、七窍、四肢、百骸以及外科、伤科、女科、儿科等。
-
水火之脏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齿更发长,亦与肾气盛衰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上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黄帝内经灵枢·脉度》);
-
肾藏精
肾藏精(kidneystoringessence)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为藏精的器官,包括藏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以及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生长发育。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主人体生长发育。《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
格阳
格阳①病因病理学术语。指阳气格拒。阳盛已极,而不能与阴气交通,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相格拒,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指寒邪壅遏胸中,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不欲饮食,食则呕逆等。
-
非线性关系
同时,作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可逆的。非线性关系是比线性关系更普遍、更深刻的关系。中医所论正邪关系,阴阳之间互根、互生、互用、互制关系,气机的升、降、出、入关系,方剂的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关系,以及寒热、虚实、表里、藏象、开窍、标本,亢承、正治反治、异治同治等等,都是典型的非线性关系。
-
科学概念
如哲学的阴阳概念转化为医学的阴阳概念,又衍化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概念;与脏腑概念交叉,又发展出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概念。甲病员的病是心阴虚还是心阳虚,乙病员的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是运用科学概念进行理性思维。如果把这些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互混淆,就会概念混乱,造成误诊。
-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医经著作。明·王九达辑注。刊于1628年。本书是将《素问》和《灵枢》内容分类合编而成。共分摄生、藏象、经度、运气、脉候、色诊、病能、论治、针刺九类,在各篇原文之后均有题解及注释。是分类研究《内经》的著作之一,对于学习《内经》者同类比较、加深理解等方面确有积极意义。
-
吉良晨
尤其对内科疑难杂症、脾胃病、男性病等疾患,运用补益肝肾、调理脾胃等方法,获得良效。吉良晨老师对养生保健延缓衰老之术颇有研究,他把医、武、气三法融于一身,对医疗保健得心应手。撰有《临证治验录》、《中国气功萃义》、《中国气功探密》等3部医学书籍和《内经藏象》、《金匮心得》等百余万字手稿。
-
广注素问灵枢类纂
《广注素问灵枢类纂》又名《素灵类纂约注》。清·汪昂撰。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9篇,参考各家学说作了简要注释。
-
功能性原则
是医学研究的方法原则之一。医学中的功能性原则把对病理机制研究的重点放在人体功能状态的改变上,这在中医学得到较充分的体现,阴阳、藏象、经络、气血津液、辨证等理论,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七情六淫等病因病机,都侧重于从功能上认识和解释疾病,其治疗也是功能性调节。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孕育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更贴近于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有别于立足在形式逻辑与实证方法的自然科学理论。具体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和养生防病等,构筑成中医基础理论体系。
-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4)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1980年发现两个人工合成DNA片段呈左旋双螺旋,人们普遍希望了解自然界有无左旋DNA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