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社会性延缓
心理社会性延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E.H.埃里克森提出来的。他们的理想不是做社会的创造者或继承者,而是要当社会的“评论者”。他们批评、指责社会,但却不积极参加社会的变革活动,甚至不愿努力学习。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信息传递较快,青年一代有可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引起了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
-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即世界观的基本倾向。
-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结构存在状态及其互动过程。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考察。从动态方面看表现为社会互动过程。自人出生以后必然要以某种方式与其他人结合成种种社会关系以便获得生活和发展的机会(3)其性质、状态及互动方式决定群体和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变迁。
-
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self-monitoring)指个人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冲动,以实现预期的目的或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其结构包括:在个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信仰、情感、习惯;不同的人自我监督的程度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社会自觉性、精神发展和文化水平的高低。
-
人格面具
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在荣格眼中,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
-
社会易患型
一个社会时期内,由基本社会成员的社会稳态失调类型相同而容易感受相同类型疾病的规律叫做疾病的社会易患性规律,把由之而产生这些容易感受的疾病叫社会易患型疾病。如在旧中国,霍乱、伤寒、疟疾、麻风、鼠疫等各种传染病,胃炎、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诸种精神病都是社会易患型疾病。
-
角色结构
人们生产在复杂的社会里,处在不同的社会位置上,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即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并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关系。如一位女教师,在学生面前她是教师,在教研室她是别人的同事,在校长身边她是教员,在工会组织中她是主席,这只是她在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而他的社会角色还广泛地分布在家庭和社会中。
-
领导者的角色规范
领导者的角色规范指社会对领导者在群体中的身份地位及其相应的行为准则的规定。同领导者的角色概念一样,领导者的角色规范也具有社会历史文化特征。只有符合领导者角色规范的领导行为,才能引起领导对象积极的心理行为反应,使之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群体活动,使领导活动目标得以顺利有效地实现。
-
器官移植伦理学
器官移植伦理学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器官移植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生命伦理观念交叉的产物。从哲学的高度,考察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如效益与风险、收益与代价的比较等诸问题;从社会公平与正义出发,讨论人体器官这种稀有资源的收集、分配问题;探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社会、医疗组织、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等。
-
价值观
价值观(values)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经济的、逻辑的、科学的、艺术的、道德的、美学的、宗教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人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学龄初期儿童则倾向于同伴关系的协调和维护群体的规则;
-
公害
公害的原因是人为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主要是工业化社会到来之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不良因素造成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恶臭、地面沉降等有害后果,破坏了自然环境,干扰着公众生活的安宁和安全,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发展造成威胁。
-
继续社会化
个人的社会化,一般到25岁左右,即青年后期基本完成。但一个人接受社会知识、社会文化等是终生不息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特质不断产生和积累,要求人们在继续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常讲的观念更新,就是这种继续社会化过程。
-
文化适应
在一定社会里,从外部引进不同的制度和文化,同这种异文化的接触是整体的,又是持续的和直接的,并对那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带来某些变化的现象,这就叫文化适应。而适应性越弱,则两者的磨擦越多。②异文化代替本文化,常伴随着强制性的改革,异文化要作出符合本文化传统的新的解释;
-
健康被动受害
健康被动受害指非自我社会原因引起的健康受损现象。如抢劫行为,不但使受害者财产有所损失,而且还会由于其恶劣行为(恐吓或武力)而直接或间接损害受害者的健康。按照社会病因规律,可把“健康被动受害”的过程归纳为:非自我社会因素→受害者社会稳态失调→心理、生理应激或适应不良→疾病产生而使被害者身体受损。
-
领导观念
领导观念是对领导活动的内容、方法、绩效等的认识和评价体系。现代领导是一个群落结构系统。从纵的方面去考察,涉及许多层次;现代领导观念的主要内容有:战略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服务观念、商品经济观念、科学决策观念、智力开发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创新观念、开放观念、未来观念等。
-
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对渴望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客观要求的一种主观状态。个人的成就需要受全民族成就需要的影响。麦克利兰的结论是:个体的成就需要与他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并认为高成就需要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训练。
-
安全感
安全感与恐惧感受相对应,是人在摆脱危险情景或受到保护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马斯洛把安全需要(即安全感、稳定性)作为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之一。2.避免人际关系的冲突与敌意,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使人民安居乐业。4.防火、防盗、防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消除噪音、污染和疾病。
-
自尊心
自尊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个人生活在群体中总希望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反之,一旦产生自我压力感,一种是积极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则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谨小慎微,怨天忧人,甚至自暴自弃。
-
医德评价
医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判断。医德评价具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社会舆论和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医务人员进行自我医德评价的最重要手段。进行医德评价不仅要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而且还应全面考察行为的动机与效果,以及其它各种有关的因素。
-
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
每年宣传一个主题,重点解决一个群众关心的食品卫生问题,向全社会宣传食品卫生知识,普及食品卫生法律规范,同时公布食品卫生信息,加大对食品卫生问题的曝光力度,通报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公布食品卫生监督举报投诉电话,发动群众参与对食品卫生的社会监督,认真接受和调查群众举报的违法案件,打击违法行为。
-
社会我
社会我与镜像自我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一般有3个层面的意思:1、指受社会影响而决定的自我层面,如自己的美和丑就因与别人相比较而得来。2、指在人际关系中属于较为重要的层面,如社会能力。3、指在社会情境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别人是自己的镜子。
-
内团体
内团体也称我们的团体,与其对应的是外团体,或他人团体或别人团体,这种划分法的依据是照个体对团体关系的立场或态度来划分社会团体的一种方法。内、外团体的观念古今中外均可见到。在内团体中,人与人之间有亲密感、亲切感与同情心,与同属于一个团体的人在一起,彼此之间不仅有了安全感,而且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角色效应
角色效应,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RoleEffect)。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
传统
传统一词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个体都可以从其所生存的社会中学习到若干道德准则、累积的知识,甚至是祖先的成见。所以传统乃是由某一团体而并非某一个人所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或标准,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强大社会心理效应。
-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与群体其他成员间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即彼此间的认识、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关系。领导者的人际关系,既是领导者与群体其他成员间的直接角色联系,又是其与他人的个人情感关系;既受社会规范和角色规范的强制性调节,又受双方在交往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调节;
-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交感作用或行为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人际互动有的可以导致整个社会互动,促进社会变革和人们观念更新。人际互动的特点:人际互动的明显特点表现为:(1)具有特定的互动对象;(2)目的明确;(3)互动范围。
-
犯罪行为
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主体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违法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对于犯罪行为的研究,除了包括严格的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以外,还包括:(1)虽然主体不是出自故意或过失,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
-
犯罪表态
犯罪表态指与国家的刑事活动的准备相对抗的反社会态度,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准备倾向。不同犯罪人的犯罪态度差异较大。犯罪态度的形成,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影响,在较长时间的犯罪经历中逐渐形成。犯罪态度是由犯罪认知,反社会情感和犯罪行为倾向性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
服从
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服从对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服从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
-
需要
需要(need)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它通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从总的方面可分为机体需要(生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如生产劳动的需要、文化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等等。
-
情感需要
情感需要(needforaffection)是人类特有的需要。美国A.马斯洛人本主义个性理论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生理需要或称低级需要;它包括给予和接受,以适应、胜任、满足、有利于社会活动的实践,发挥个人积极性,实现自我,推动理想社会的实现。
-
领导系统
它以人为基本单元,由一定的组织、制度、程序等构成。领导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是在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领导系统要求有最佳的整体功能,这就要求建立优化的系统结构,其中最主要的是领导系统中人的要素的最佳组合。如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技术结构、心理特征结构、人际关系结构等。
-
同种群居
〔1〕同种群居=动物社会。〔2〕同种群居指由相同生活型的种类所构成的分层植被单位。亦称为同型同境群落或分层群落。此词系由H.Gams(1918)所提出,后G.E.DuRietz(1930)等作为一种社会的概念引入于Uppsala学派的植被划分。现对地衣类、苔类等所形成的附生植物群落类型仍适用。
-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或称通俗文化,是指那些以广大群众或市民为对象的大众传播内容、各色各样的消费品,以及五花八门的娱乐活动。它与所谓的"高级文化"相对应,其传播对象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内容也不是对某些文化或艺术精英、珍品的享用。大众传播媒介则是大众文化形成和流行的关键因素。这种蜕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不安。
-
大众沟通
大众沟通也称大众传播,指一群人经由一定的大众传播工具(报纸、电台、电视、电影等)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大众沟通的传送者通常是较大的组织体,沟通的工具大都是最先进的科技结晶体,而收受人则是不知名的及不定量的大众。
-
大众传播
大众沟通也称大众传播,指一群人经由一定的大众传播工具(报纸、电台、电视、电影等)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大众沟通的传送者通常是较大的组织体,沟通的工具大都是最先进的科技结晶体,而收受人则是不知名的及不定量的大众。
-
兵蚊
兵蚊是在蚁类社会中的特殊职蚁。上颚非常巨大,同时头也大。攻击其他种的蚁类时,担负战斗任务,称为兵蚁。也有缺少兵蚁的种类。同样的兵蚁在白蚁社会里也能见到。
-
角色域
角色域指一个人所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按其角色规范期待他的角色行为都有一定范围或界限,即角色义务和权利对角色行为范围的规定。个人的角色行为一旦离开角色域,就会出现角色偏差,甚至引起角色冲突,如教师的备课、讲课、指导学生、家访等都是教师角色的域内行为。
-
中国医学史
概述:中国医学史:1.学科名;2.同类同名的科教书籍。中国医学史的任务是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医学的实践和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医学成就的内容,揭示医学发展规律,正确论述社会结构和经济文化、科学状况和医学发展的关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
心理主义
心理主义是以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类一切社会现象的理论观点。按照这种观点,心理学是一切人类科学的基础,人类的一切问题均可由心理学来阐明和解决。这种观点,把心理学不恰当地放到了一切人类科学的主导地位,忽视和否定了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诸种因素对人类行为的支配作用。
-
价值目标
价值目标(vaingoal)指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追求与志向。G.w.奥尔伯特等人认为价值目标有六种:1、经济价值:人们认为生活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财产的得失;2、理论价值:人们渴望在知识体系中发现新事物;3、审美价值:人们把现实美作为人生的根本意义;6、宗教价值:人们把精力置于追求新奇神秘的事物上。
-
犯罪人的需要
犯罪人的需要有如下特征:(1)犯罪人需要强度的无节制性和放纵性。其个人需要无止境地发展,恶性膨胀,超越了个人条件及违背社会法律规范,常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地位。主要有:低级下流的性需要;卑劣反动的政治需要;情绪偏执的精神需要,如报复、妒嫉、仇恨、逞强好胜等。(3)犯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的非法性。
-
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这就是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
社区
社区(community)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社区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他们可有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问题及需求等,可分为地域型社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和功能型社区(如企事业单位、学校、军队和社会组织)。
-
犯罪人的挫折攻击
犯罪人的挫折攻击是犯罪人欲求不满的一种反应方式,即犯罪人在欲求不满的状态下而采取的一种反社会的攻击行为。如果主体认为挫折是别人或社会有意制造的,此挫折就会引起攻击行为。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会尽量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而不良个性品质的人则易产生攻击行为。主体预料的惩罚程度愈大,就愈难引起攻击行为。
-
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渊源于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和谐是指个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调和其人格结构中的各个层面,使自己在内在的身心需求、外在的环境现实以及未来理想等各个方面,均能和谐一致;对过去一生无所悔,对未来死亡亦无所惧,随心所欲,安享晚年。
-
情绪的成熟
情绪的成熟(emotionalmaturity)情绪发展达到成人的水准,能对情绪予以合理的控制,并为社会所接受。情绪成熟的年龄因人而异。另外,情绪成熟还指在生长的任何阶段,情绪行为的表现与各发展阶段水平相吻合。对于经过缜密思考决定的问题和选择解决方法时,不论结果如何都能持冷静的态度;遇到挫折也能持客观的态度。
-
情绪支持
各种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绝大多数可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如忧郁、悲伤、苦闷、恐惧、害怕、担忧、焦虑等,这些情绪称为"负性情绪"。此时周围的人或社会,对他能进行劝慰、鼓励,以热烈的、向上的、乐观的情绪去影响他,使他从负性情绪中脱离开来,从而度过心理危机,这种支持就称为情绪支持。
-
犯罪人的情绪
犯罪人的情绪指因犯罪人的畸形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犯罪人的情绪不符合社会的主流文化传统、行为规范及生活方式,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爱憎好恶颠倒,对社会和他人经常产生否定性情绪体验。经常爆发短暂而强烈的激情,导致激情犯罪。即喜怒无常、变化多端。
-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的需要而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损害整个社会或公众的共同利益的行为。它是一种背离社会或国家利益的逆反行为。也包括虽不触犯法律,但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如虐待老人、欺行霸市等行为。心理学把专门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小团体叫反社会团体。"见反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