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遇
机遇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偶然的意外发现。意外性是机遇的主要特点,按照意外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部分意外、完全意外两类情况。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是通过机遇实现的,如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巴斯德偶然发现免疫法,伦琴偶然发现X射线等.故进行科学研究要注意留心意外之事,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善于捕捉机遇。
-
铀后元素
原子序数大于92(即铀元素)的元素统称铀后元素。铀后元素大都是不稳定的人造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很短,这给人工合成这些元素带来困难。仅在氟碳铈镧矿中发现有微量的钚244,在铀矿中发现微量的钚239和镎237。从93号镎到97号锫都已制得单质。它们都是银白色的脆性金属,易溶于稀酸,铀后元素有多种价态。
-
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
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JohnJamesRichardMacleod,1876年9月6日-1935年3月16日)是一位苏格兰医师、生理学家。他在1923年与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因为发现了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胰岛素”"forthediscoveryofinsulin"
-
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
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JohannesAndreasGribFibiger,1867年4月23日-1926年1月30日)是一位丹麦科学家,曾经获得192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查尔斯·路易斯·阿方斯·拉韦朗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语: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1845年6月18日-1922年5月18日)是一位法国医师。在阿尔吉利亚君士坦丁的军医院工作时,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造成,这是第一次发现原生动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1901年,他描述了造成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trypanosomes)。
-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语: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1845年6月18日-1922年5月18日)是一位法国医师。在阿尔吉利亚君士坦丁的军医院工作时,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造成,这是第一次发现原生动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1901年,他描述了造成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trypanosomes)。
-
格哈德·多马克
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JohannesPaul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是一位德国病理学家与细菌学家。不过却由于纳粹政权的强迫而拒绝获奖,并于一周后遭盖世太保逮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forthediscoveryoftheantibacterialeffectsofprontosil"
-
吕克·蒙塔尼耶
GairdnerAward,1987年),和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3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等合作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2008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
-
吕克·蒙塔尼
GairdnerAward,1987年),和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3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等合作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2008年,吕克·蒙塔尼耶与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
-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AugustSteenberg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克罗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奥古斯特·克罗
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AugustSteenberg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克罗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新穴
新穴是指一般将新近发现的穴位称作新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医务人员在应用针灸防病治病过程中,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总结了许多新的穴位。这些穴位,有的是根据经络学说和解剖生理知识结合临床总结出来的,有的是在探查疾病反应点的基础上发现的;有的原是某些地区的民间用穴经过总结加以推广的。
-
亨利·哈利特·戴尔
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OM,GBE,FRS(SirHenryHallettDale,1875年6月9日-1968年7月23日),英国神经科学家。他研究乙酰胆碱,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与奥托·勒维一起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是化石类人猿。生存于500万-2000万年以前繁茂的热带森林中。其化石遗骸有下颌骨、牙齿、四肢骨等,发现于西欧、埃及和印度的中新统和上新统地层中。森林古猿计有十余种,是现代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1956年后,我国云南开远也有发现,为牙齿十枚,定名为"开远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复原图森林古猿化石
-
显隐性定律
显隐性定律lawofdominance亦称显性定律。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在杂种一代(F1)中二个相对性状中只显现其中之一,这一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还发现虽在表面上F1所表现的性状和一个亲本完全一样,但与这个性状表现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的数量或性质却是双亲的酶和蛋白质的量或性质的中间类型。
-
澳大利亚抗原
澳大利亚抗原是最初发现于澳大利亚本土人血清中的一种抗原物质,简称“澳抗”。后来观察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经常出现这种抗原,故又称为肝炎相关性抗原(HAA)。后经各国专家反复研究,发现HAA只出现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无关。为避免混淆,经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门会议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澳抗
澳大利亚抗原是最初发现于澳大利亚本土人血清中的一种抗原物质,简称“澳抗”。后来观察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经常出现这种抗原,故又称为肝炎相关性抗原(HAA)。后经各国专家反复研究,发现HAA只出现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无关。为避免混淆,经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门会议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指犯罪人在作案现场遗留下来的反映其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的踪迹。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旨在发现:(1)犯罪人作案的方式,技术和作案习惯;(2)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状态;(3)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常态还是变态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的;通过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地再现犯罪过程。
-
生理性飞蚊症
概述:正常人注视白色物体或蓝色的天空时,可发现眼前有飘动的小点状或细丝浮游物,有时闭眼亦可看到,但客观检查却不能发现任何玻璃体的病变,此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飞蚊症。一般认为是由于玻璃体皮质的细胞或行走于视网膜血管内的血细胞在视风膜上投影所致。
-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forhisdiscoveryofthetherapeuticvalueofmalariainoculationinthetreatmentofdementiaparalytica"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生平瓦格纳-尧雷格出生于上奥地利的韦尔斯(Wels)。1874年到1880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
-
威廉·帕里·墨菲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fortheirdiscoveriesconcerninglivertherapyincasesofanaemia"威廉·帕里·墨菲生平威廉·帕里·墨菲1892年2月6日生于威斯康星州斯托顿。墨菲在俄勒冈大学读书,1914年毕业。在担任数学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继续学医,1920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学位。
-
粗壮猿人
粗壮猿人为1939年G.H.R.vonKoenigswald在爪哇中部梭罗河上游三吉兰(Sangiran)的更新世遗址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仅保存枕骨和上颌骨。现在被列于直立人(Homoerectus)中,而上述学名,可与PithecanthropusⅣ通用。
-
经穴探源
《经穴探源》为书名。该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经穴名称所含深意做出解析,是对穴位名称深意的挖掘。作者在深入探索与研究及临床验证后发现了经穴的气血特征及所在三部九候的层次;发现了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衄的作用区域范围,对经穴所属的气血调节可治疗的疾病;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应该使用的相应治疗方法。
-
易成瘾人格
成瘾人格即易成瘾人格,对于是否存在这种人格尚存在争议。不少学者发现,不少酒精和药物依赖者往往存在人格缺陷,其主要特征是: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
-
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实验结果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先贬后褒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先褒后贬最为反感。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
红花甙
红花甙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花中的主要成分,为第一个发现的查耳酮类成分。分子式C21H22O11,分子量450.40,为黄色无定形粉末。红花甙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资源调查
资源调查即对药用动物、植物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等进行调查。资源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新的药用资源。另一方面要研究合理、充分地利用已发现的药用植物资源。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以及植被、盖度、郁闭度、频度、蕴藏量、标本和样品的采集、鉴定等。
-
火焰褪绿病毒
中文名称:火焰褪绿病毒英文名称:Flamechlorosisvirus;FlCV分类类型:种分类:火焰褪绿病毒火焰褪绿病毒基本特性:在患病组织中未检测到火焰褪绿病毒(FlCV)颗粒,基因组被认为是双链RNA,传播媒介可能是腐霉Pythiumsp。可使小黑麦,大麦,小麦,燕麦和黑麦等发病,首先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发现。
-
FlCV
中文名称:火焰褪绿病毒英文名称:Flamechlorosisvirus;FlCV分类类型:种分类:火焰褪绿病毒火焰褪绿病毒基本特性:在患病组织中未检测到火焰褪绿病毒(FlCV)颗粒,基因组被认为是双链RNA,传播媒介可能是腐霉Pythiumsp。可使小黑麦,大麦,小麦,燕麦和黑麦等发病,首先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发现。
-
靛系染料
靛系染料中毒:为蓝色或红蓝色粉末,是一组常用的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印染材料,一般不溶于水。常用的靛系染料为靛青,其为深蓝色粉末,分子式:C16-H10-N2-O4,可溶于硝基苯、苯胺、氯仿、浓硫酸和冰醋酸。本类染料为低毒物质。部分产品有皮肤的轻度刺激作用。尚未发现人类中毒病例。
-
生物钟与穴位养生
《生物钟与穴位养生》为书名。杨永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简要介绍了国际、国内有关生物钟的发现、发展的历史,以及近年来应用三节律的情况。也比较系统地叙述了穴位与时间节律的应用方法,其中的伤寒论疾病缓解期等都是寻穴时间治疗有特殊实用价值的资料。
-
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
《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为帛书名。197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内容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大致相同,缺文较甲本多,首尾较完整。此外,在叙述脉的顺序上略有差异。载于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中。
-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为帛书名。撰人不详。197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经脉学文献。载于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中。
-
灸法图残卷
《灸法图残卷》为书名。我国甘肃省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古代书卷之一。为唐代写绘本。是现存最早的灸疗图谱专书。本书以图代文,简明通俗,反映当时的灸疗经验,记载着一些现存针灸书中未见的穴名。
-
陈克勤
陈克勤为现代针灸学家。陕西华县人。1960年首次发现经络敏感人,引起学术界注意。著有《大众针灸》《经络的研究》《针灸枢要》等。
-
青铜砭针
青铜砭针为古针具名。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公社首次发现,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4年)的器物。针长4.6厘米,中身有四棱,横断面呈菱形。
-
二级预防
职业卫生术语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又称发病预防,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结合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以早期发现劳动者所遭受的职业危害。
-
胆〔甾〕烷酸
C24H40O2,5β-胆烷酸。是24个碳原子的饱和类固醇单羧酸。天然胆汁酸是在胆烷酸的3,6,7,12,16,22,乃至23位上结合着1-4个羟基以及它们的酮体衍生物。另外,最近在天然胆汁中发现了胆烷酸异构体和数种别胆烷酸(allocholanicacid,5α-胆烷酸)的羟基衍生物的5α-胆汁酸。
-
乳腺诊断X线摄影检查
乳腺诊断X线摄影检查(diagnosticmammography)是指根据症状、临床发现或体检乳腺摄影照片,对可疑有乳腺疾病的患者所进行的乳腺X线摄影。
-
顺式AB型
顺式AB型(cis-ABgroup)是指A、B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并一起传递的AB型。若双亲中一个是O型,一个是cis-AB型,其子代为O型或AB型,而不是A或B型。该血型只能从家系调查中被发现。
-
散发型克-雅病
定义:大多数克-雅病病例呈散发型,无地理上的聚集性,在病人之间无明显传播现象,由于至今没有发现明确的发病原因,故称为散发型克-雅病(sporadicCreutzfeldt-Jakobdisease)。此类疾病的发病年龄在14岁~2人/每百万人/每年,男女病人的比例与整个人口的性别比例一致,与社会经济状况无关。
-
穴位压痛诊断法
穴位压痛诊断法为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之一。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
-
移指
移指切脉指法。切脉布指时,如发现寸、关、尺三部脉形有异常时,就不能按照平常指距平布,必须根据情况,灵活移动指距。
-
石念祖
石念祖近代医家。字兰孙,江苏江都县人。其生平欠详,曾对《王孟英医案》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尚有若干不足,故为之演绎补足,著成《王孟英医案绎注》,并有附录一卷行世。
-
久持
久持为脉学术语。指脉诊切按时间相对持久。如促、结、代脉、初持往往不易发现,须久持方可诊察清楚。
-
冠状病毒胃肠炎
概述:冠状病毒为球形RNA病毒,直径120~病毒颗粒表面围有花瓣样突起。本病毒广泛存在于鸟类及哺乳类动物,在非细菌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亦发现了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成人及小儿均可罹患本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腹泻及吸收不良。
-
转衣壳现象
转衣壳现象(transcapsidation)指某些病毒的基因组为别的病毒衣壳所包裹的现象。PARA)在增殖时,如以另一种腺病毒为辅助病毒,核酸就包被于这个辅助病毒的衣壳内而形成新的病毒质粒。噬菌体中的特别明显的表型混合,就是由同样机制所引起的现象。
-
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
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CH,CBE,FRS(ArchibaldVivianHill,1886年9月26日-1977年6月3日)是一位英国生理学家,也是生物物理学与运筹学中分支学门的建立者之一。1922年与奥图·梅尔霍夫因阐明肌肉的做机械功和生热过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M-蛋白质
M-蛋白质为肌肉调节蛋白质。分子量约15.5万。为A带的中央支持着肌球蛋白的M线的组成成分。占肌原纤维蛋白质的0.5%。为真崎知生(1968)所发现。
-
C-蛋白质
C-蛋白质为肌肉调节蛋白质。分子量约14万,在肌原纤维A带中的A丝上,显示43纳米周期,常混存于肌球蛋白的材料中。为G.Offer(1972)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