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血
《血证论·汗血》:“则知阳乘阴而外泄者,发为皮肤血汗矣。”《惠直堂经验方》卷四:“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辨证论治:治以清热泻火为主,辨别心火、肝火、胃火、肺热、胆热的不同,选用凉血地黄汤、当归芦荟丸、竹叶石膏汤、人参清肺汤、定命散等方。
-
失血
概述:失血为病证名。衄血除由血热妄行,阴虚火盛迫血妄行,或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外,尚有阳虚不能固阴、脾虚不能摄血所致者。治疗除可用泻火、清热、凉血、滋阴等法外,并可采用补气摄血、导火归元以及活血止血等法。亦有泛指血从口吐出者。阴虚火动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根、乌贼骨、童便。”
-
血汗
概述:血汗(bloodysweating)为病证名。又名红汗、汗血、肌衄。《惠直堂经验方》卷四:“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血汗的治疗:治疗以清热泻火为主,辨别心火、肝火、胃火、肺热、胆热的不同,选用凉血地黄汤、当归芦荟丸、竹叶石膏汤、人参清肺汤、定命散等方。
-
红汗
概述:红汗:1.鼻衄;又名汗血、肌衄。症状:《惠直堂经验方》卷四:“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辨证论治:治以清热泻火为主,辨别心火、肝火、胃火、肺热、胆热的不同,选用凉血地黄汤、当归芦荟丸、竹叶石膏汤、人参清肺汤、定命散等方。产后血汗,宜猬皮散。
-
夺汗者无血
指一种治疗原则。出《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耗损之意。血汗同出一源,如已经失血的,不能再发其汗;耗血而又发汗,发汗而又耗血,汗血两失,气阴大伤,会加重病情,这是错误的治疗方法。
-
产后汗血
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产后汗血候:肝藏血,心主血脉,产则劳损肝心,伤动血气,血为阴,阴虚而阳气乘之,即令汗血。”症状:症见产后汗出如血,神疲乏力,眩晕心悸、面色无华等。方用圣愈汤加阿胶,或用单方刺猬皮散(刺猬皮烧灰,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或用肉煮食者更佳)。
-
炒栀散
处方:炒山栀制法:上药炒黑,研为细末。功能主治:主胆移热于脑,传为鼻血、汗血,眼目视物不明。用法用量:每次6克,白滚水调下。摘录:《内经拾遗方论》卷一
-
黄柏饮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柏饮:处方:黄柏2两(去粗皮)。功能主治:急劳,寒热进退,渐将羸弱。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圣济总录》第七十:方名:黄柏饮组成:黄柏(去粗皮)1两半,葛根(锉)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鸡苏1两,凝水石2两,生竹茹半两。主治:鼻衄汗血。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仓公散
功能主治:《普济本事方》卷七方之仓公散主治过汗血少,气并于血,独阳而上,气壅塞不行而致的郁冒,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悟。则曰:诸医家但不察耳,此病乃郁冒血厥,许学士《本事方》白薇汤其证也,若风药则谬矣。
-
神仙膏
《圣济总录》卷一四八:方名:神仙膏别名:膏药组成:铅丹3两(炒令紫色),清麻油6两,杏仁40个(不去皮尖,捶破,绵裹),当归半两(切碎,绵裹),桃枝21茎(长1寸),柳枝21茎(长1寸)。《普济方》卷四○六:方名:神仙膏组成:南星、滑石各等分,麝香少许。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生地黄汁、铁槽泥调成膏。
-
刺蓟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刺蓟汤:处方:刺蓟2两,鸡苏叶2两,黄连(去须)1两,犀角(镑)1两,生干地黄1两。功能主治:热气上行,衄血,汗血。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圣惠》卷三十八:方名:刺蓟汤组成:刺蓟1两,青竹茹1两,生麦门冬汁1两(去心),茜根半两(锉),当归半两,鸡苏2两,生姜半两,生地黄2两。
-
都梁香散
处方:都梁香2两,紫菀1两,桂元1两,人参1两,生竹茹1两,肉苁蓉1两,干地黄2两。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汗出如水浆,及汗血、衄血、吐血、溲血殆死。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水送下。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
-
血余散
功能主治: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四方之血余散主治吐血,衄血,妇人崩漏,产后尿血,头发鲠喉。及小便出血,汗血。《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方之血余散:处方:发灰6克生蒲黄生地黄赤茯苓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方之血余散主治血淋。用药禁忌:切不可用百草霜、莲蓬止涩之剂。
-
夺血者无汗
出《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耗损之意。血汗同出一源,如已经失血的,不能再发其汗;耗血而又发汗,发汗而又耗血,汗血两失,气阴大伤,会加重病情,这是错误的治疗方法。
-
血虚津亏
血虚津亏是指反映血与津液相关的病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血虚津亏指出人身血、津等体液的同源性,故血的虚损也会导致津液的不足,表现出口干、无泪、无涕、无汗、尿少、大便干结及眼、鼻、口等腔道黏膜干燥破损的病证。例如“夺血者无汗”和“夺汗者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