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谱
《药谱》药学著作。唐·侯宁极撰。撰年不详。本书为唐代文人利用药物的某些记载。这些人“尽出新意,考立别名”对数百种药物(现有195种)的名称尽加改换,变成鲜为人知的文字隐语。如将牵牛称为“假君子”,川乌头称为“昌明童子”之类,可供研究古代药物名称和别名的参考。见《说郛》及《唐代丛书》。
-
崇骨
崇骨为经外奇穴名。别名太祖、椎顶。出《针灸集成》。位于第六、七胸椎棘突之间。主治感冒、咳嗽、疟疾、项强,以及百日咳、癫痫、支气管炎等。一般直刺0.5~在后正中线上,第6颈椎棘突下缘。
-
一包针
概述:一包针为药名,是千年健、金盏银盘、狼把草的别名千年健的别名·一包针:一包针为千年健之别名。见《中药志》。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见《上海常用中草药》。
-
中喘
概述:中喘:1.经外奇穴别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间点,旁开各0.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支气管哮喘。一般直刺0.5~
-
针灸经穴辞典
《针灸经穴辞典》为书名。戴源长编撰。自由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包括经穴图解、经穴索引、人体各部名称总目、经穴别名考、十四经总目、新人身度量衡、经穴部位分寸歌等。
-
治喘穴
治喘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学》(上海)。即喘息穴。出《北京中医》,别名定喘、治喘。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5~1.0寸间,压痛明显处。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荨麻疹等。一般直刺0.5~
-
顖门
顖门为经穴别名。见《奇经八脉考》。即顖会。
-
人子须知
《人子须知》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的别名。《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为综合性医书。清·何梦瑶撰于1872年。卷1为望、闻、问、切四诊;卷2方剂汇辑;卷3、4本草药性。全书编为歌赋韵语,通俗易记,为学医入门读物。
-
下腭骨
下腭骨为颊车骨别名。颊车骨又名牙钓、下腭骨,即下颌骨。
-
牙钓
牙钓为颊车骨的别名。颊车骨为骨名。又名牙钓、下腭骨。即下颌骨。
-
伤寒心镜别集
《伤寒心镜别集》为《伤寒心镜》的别名。《伤寒心镜》为书名。又名《伤寒心镜别集》、《张子和心镜别集》。金·常德撰。全书只七篇短文,首论双解散用法,并讨论了伤寒的一些治法,传经以及亢则害、承乃制等问题,后人将其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
-
顼颅
顼颅头骨的别名。详该条。
-
疰布
疰布经外穴别名。即注市。见该条①。
-
(骨曷)骬
(骨曷)骬①人体部位名。又称鸠尾、蔽骨。胸骨剑突部。《灵枢·骨度》:“缺盆以下至(骨曷)(骨亏)长九寸。”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鸠尾。见该条。
-
天泾
天泾经穴别名。出《东医宝鉴》。即天泉。见该条。
-
十指头
十指头经外穴别名。即十宣穴。《千金要方》:“脾风占候,声不出,或上下手,当灸十指头。”
-
灵液
灵液①指唾液。《本草纲目·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火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②汞的别名,
-
胆囊穴
胆囊穴经外穴别名。即胆囊点。参见该条。
-
丹房
丹房为道教观房的别名。指炼丹药的所在。
-
肠遶
肠遶经穴别名。遶,音义同绕。出《针灸集成》。即肠绕。参见该条。
-
长彊
长彊经穴别名。见《千金要方》。即长强。见该条。
-
对氨基苯丙酮
药品说明书:外文别名:PAPP作用与特点:作用与4-二甲基苯酚(4-DMAP)相似,显效慢而持久,用于中轻度氰化物中毒的治疗。不良反应少见。用法用量:口服:90mg,4h后再给半量。规格:片剂:90mg.
-
八仙红玉膏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别名八仙膏处方龙骨1钱,赤石脂1钱,儿茶1钱,血竭1钱,没药1钱,乳香1钱,轻粉5分或1钱,冰片2分。功能主治诸疮。用法用量八仙膏(《种福堂方》卷三)。
-
冰灰散
《何氏济生论》卷二别名冰炭散处方山栀仁、香白芷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冰炭散(《嵩崖尊生》卷六)。
-
红叶甘橿
拼音名:H nɡY GānJiānɡ别名:绿绿柴、香叶子来源:樟科红叶甘橿LinderacercidifoliaHemsl.,以叶入药。生境分布: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功能主治:解疮毒。用法用量: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麻雀脑
拼音名:M Qu Nǎo别名:家雀脑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montanus(L.),以脑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伤。用法用量:外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细梗胡枝子
拼音名:X GěnɡH ZhīZǐ别名:掐不齐来源:豆科细梗胡枝子Lespedezavirgata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华北、华东、四川、河南。功能主治:治疟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鼋膏
《*辞典》:鼋膏: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Yu nGāo别名:鼋脂(《淮南万毕术》)。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鼋甲条。功能主治:张鼎:摩风及恶疮。摘录:《*辞典》
-
五通膏
《回春》卷七:别名:经验五通膏组成:生地、生姜、葱白、萝卜子、田螺肉各等分。主治:小儿脐风撮口。用法用量:搭脐四围1指厚,抱住1时。有屁下泄而愈。制备方法:上共捣烂。附注:经验五通膏(《寿世保元》卷八)。
-
牛膝四物煎
《金鉴》卷五十五:别名:牛膝四物汤组成:牛膝、木通、郁金、甘草梢、瞿麦、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药。主治:尿血。用法用量:水煎服。
-
生牛膝酒
《千金》卷三:别名:单行生牛膝酒组成:生牛膝5两。主治:产后腹中苦痛。用法用量:酒5升,煮取2升,去滓,分2服。若用干牛膝根,以酒渍之1宿,然后可煮。附注:单行生牛膝酒(《千金翼》卷六)。
-
杖疮白蜡膏药
《外科启玄》卷十二:别名:白蜡膏组成:真白蜡1两,猪骨髓5个,潮脑3钱。主治:杖疮。用法用量:用甘草煮油纸摊贴患处。制备方法:共入铫内熬成膏。
-
千金散子
《普济方》卷三四五:方名:千金散子别名:千金散组成:罂粟(米炒令黄)。主治:产噫。用法用量:用1字,熟水调下阿胶丸。制备方法:上为末。
-
食肉雄黄散
《肘后方》卷五:方名:食肉雄黄散别名:食恶肉散组成:雄黄6分,(艹闾)茹2分,矾石2分。主治:恶疮。用法用量:撒疮中,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食恶肉散(《鬼遗》卷四)。
-
香胭脂散
《百一》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方名:香胭脂散别名:麝香散组成:五倍子(烧灰黑存性)、染胭脂各等分,麝香少许。主治:嵌甲侵肉不愈。用法用量:掺患处。五倍子生用亦得。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附注:麝香散(《普济方》卷三○○)。
-
桃红饮子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方名:桃红饮子别名:桃红饮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麝少许。主治:痹证兼有瘀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附注:桃红饮(《类证治裁》卷十三)。
-
秘传一味千金散
《秘传外科方》:方名:秘传一味千金散别名:一味千金散组成:黑蜘蛛1个(过江者为妙)。主治:下(疒其)(疒当)。用法用量:通口服之,随病左右侧卧;制备方法:入在碗中研烂,镟热南酒于碗中搅匀。附注:一味千金散(《明医指掌》卷八)。
-
紫草甘草枳壳汤
《玉机微义》卷五十:方名:紫草甘草枳壳汤别名:紫草茸甘草枳壳汤组成:四圣散加木通。主治:疮疹。附注:紫草茸甘草枳壳汤(《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疮疹方》)。
-
蒲黄敷方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方名:蒲黄敷方别名:蒲黄膏组成:蒲黄。主治:脱肛不收。用法用量:敷肛上,手按抑令入,日2-3次。制备方法:上以猪脂和。
-
蜜梨噙
《回春》卷七:方名:蜜梨噙别名:蜜雪梨组成:甜梨1个。主治:咳嗽喘急。用法用量:刀切勿断,入蜜于内,面裹,灰火煨熟。去面吃梨。附注:蜜雪梨(《经验广集》卷三)。
-
蜜消汤
《赤水玄珠》卷十五:方名:蜜消汤别名:蜜消煎组成:好蜜1钟,皮消2钱。主治: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用滚水1碗冲,空心调下。附注:蜜消煎(《金鉴》卷四十四)。《金鉴》本方用法:煎溶化服。
-
野苣
概述Lamb’slettuce(Valerianellaolitoria)野苣原为欧洲野生植物,现今世界各地都有栽种,又名玉米莴苣,叶片微苦,是冬季沙拉的常见蔬菜。野苣的别名玉米莴苣
-
长形意大利面条
概述长形意大利面条,最长被使用的面条种类,如Spaghetti,分别有1.5、1.6、1.8厘米粗细的面条,常用来搭配番茄口味的面酱。水煮时间8-10分钟。长形意大利面条的别名长形意大利面
-
蒸肉粉
概述:蒸肉粉就是将米、花椒、干辣椒一齐下锅炒热,待米变得有点黄的时候起锅,然后碾成细粉即可。蒸肉粉的别名:全料蒸肉粉蒸肉粉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乙酰异丙嗪
中文名称:乙酰异丙嗪英文名称:Aceprometazine英文别名:Aceprometazine[INN:DCF];Aceprometazina[INN-Spanish];1-(10-(2-(Dimethylamino)propyl)-10H-phenothiazin-2-yl)ethanone;Ketone,10-(2-(dimethylamino)propyl)phenothiazin-2-ylmethyl;
-
铜制剂杀菌剂
概述:铜制剂杀菌剂主要是可杀得,别名冠菌铜,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铜。为低毒保护性杀菌剂,中毒后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铜制剂杀菌剂中毒:铜制剂杀菌剂为低毒保护性杀菌剂,中毒后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
小谷
小谷为经穴别名。小:少,古通。即少谷。三间穴之别名。见《针灸学》(南京)。
-
妇科秘传
《妇科秘传》为《竹林寺女科秘书》的别名。《竹林寺女科秘书》为书名。本书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又名《妇科秘传》、《妇科秘方》,1卷。刊于1795年。书中记述月经40症、胎前38症、产后15症的证治。其后有复刊本,内容陆续有所增补。
-
妇科胎产经验良方
《妇科胎产经验良方》为《胎产辑萃》的别名。《胎产辑萃》书名。4卷。清·汪家谟辑。刊于1746年。卷1~2为胎前;卷3~4为产后。全书选录古代文献中对胎产诸病的论述及治法、医案等,间附以作者的见解。
-
循脊
循脊经外穴别名。出《针灸集成》。即长谷。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