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方
论方为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用以试验其对古代医方的配伍原则以及君、臣、佐、使的理论和方法等的掌握情况。相当于今之方剂学考试。
-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分别阐述胎儿的禀受、胎疾、初生儿的洗浴、断脐、哺乳、慎护、食忌、脉理、以及五脏主病、发热症治等。卷四-二十为各论部分,系统论述小儿多种常见病,而于儿科四大证(麻痘惊疳)及咳嗽、吐泻、黄疸、诸虫等病尤为详备。书中引用的文献多出《千金方》、《小儿药证直诀》、《圣济经》等书。论方俱备,内容丰富。
-
上官彦衡
上官彦衡即上官均,为宋代官吏,兼习医学。字彦衡,生平不详。集有《伤寒要论方》1卷,已佚。
-
秘传外科方
《秘传外科方》,外科著作。本书继承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外科精要》的外科学经验,收集了民间治疮疡、杂病的单方和验方,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兼有妇、儿、五官科的论治经验,其中大部分是未见经传的,不少方剂和治法成为后世外科的传统方药和方法。后因兵火,所汇方书多散失,仅存杨清叟《仙传外科集验方》。
-
王好古
简介:王好古(1200?平生著述很多,有《阴证略例》(有论述伤寒阴证之论方,颇为详备)、《汤液本草》、《此事难知》、《医垒元戎》(十二卷,包括伤寒及杂证,并以十二经为纲,主张治病须脉证互参,始可处方)、《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斑疹论》、《伤寒辨惑论》、《伊尹汤液广为大法》等书。
-
医方简义
《医方简义》医方著作。清·王清源撰于1883年。本书采集各家医论方书,结合作者临证经验编辑而成。卷一四诊、经脉;卷二-六为时病、杂病、妇产科疾病证治,阐述病因、病症及治法,较为细致全面。现有初刻本等清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
太医局诸科程文
《太医局诸科程文》为书名。全书分六种命题: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等共87个问题。其中察脉和诊治类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余论述则不免空泛、机械,运气一章尤为突出。但对考察宋代的医事制度与医学发展情况,有历史价值。本书收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中。
-
太医局
太医局为宋代医事机构,属太常寺,源于唐太医署,下分九科专管培养学生。其中大方脉120人,风科80人,小方脉20人,眼科20人,疮肿兼折疡20人,产科10人,口齿兼咽喉科10人,针灸科10人,金镞兼书禁科10人,共有学生300人。考核学习成绩时,分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等六项内容进行。
-
吕罢
吕罢清代医家。一作吕罢调,生平里贯欠详。尝辑《小儿痘疮八十论方》。现有抄本。
-
大川芎丸
概述:大川芎丸为方剂名,出自《宜明论方》卷二方。处方:川芎一斤,天麻四两。川芎500克天麻120克制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功能主治:主治头风旋晕弦急,偏正头痛。主首风眩晕,及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体拘倦。外合阳气,风寒相搏。摘录:《宣明论方》卷二方
-
桂苓白术丸
《宜明论方》卷九:桂苓白术丸:处方:拣桂干生姜各0.3克茯苓(去皮)半夏各30克白术、红皮(去白)泽泻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健脾利水。治痰饮咳嗽,胸腹痞满,水肿腹胀,呕吐泄泻。30丸,用生姜煎汤送下,日三服。主治:寒湿,湿热呕吐泻利,肺痿劳嗽,水肿腹满。病在膈上,食后服;
-
桂苓甘露散
《宜明论方》卷六:桂苓甘露散:别名:桂苓白术散(《宜明论方》卷六)。功能主治:清暑泄热,化气利水。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汤调下,生姜汤尤良。功能主治:伤寒中暑,湿热内甚,头痛,口干烦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伤暑吐血;摘录:《宣明论》卷六
-
鸡苏散
《宜明论方》卷十:鸡苏散:处方:甘草(炙)30克桂府腻白滑石180克薄荷叶(末)7.5克功能主治:治伤寒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疟,霍乱吐泻,酒食中毒,石淋;产后乳汁不通。《圣惠》卷七十二:方名:鸡苏散别名:鸡苏饮组成:鸡苏叶2两,滑石3两,刺蓟根1两(锉),木通2两(锉),生干地黄2两。
-
麦门冬饮子
附注:门冬饮子(《洁古家珍》)、麦冬饮(《赤水宝珠》卷九引《严氏济生方》)、麦门冬饮(《重订严氏济生方》)、麦地煎(《仙拈集》卷二)、二神汤(《疡医大全》卷十二)。功能主治:《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方之麦门冬饮子主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1盏,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
宁神散
《宜明论方》卷九:宁神散:处方:御米囊500克(生,醋炒)乌梅4个制法:上药为末。治久嗽不已,诸药无效者。9克,食后用沸汤调服,日三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儒门事亲》卷十二:组成:御米壳2两(蜜炙),人参1两,苦葶苈1两。主治:寒嗽,风冷寒湿咳嗽。主治:一切痰嗽不已,咳嗽多年不已,常自汗,服药不效者。
-
守瘿丸
处方:通草60克杏仁(去皮、尖,研)60克牛蒡子45克(出油)昆布(去咸)吴射干诃黎勒海藻各120克(去咸)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摘录:《宜明论方》卷十五《宣明论》卷十五:组成:通草2两,杏仁1大合(去皮尖,研),牛蒡子1合(出油),吴射干4两,昆布4两(去咸),诃黎勒4两,海藻4两(去咸)。
-
枳实槟榔丸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一《宣明论》卷十一:方名:枳实槟榔丸别名:枳实连槟丸组成:枳实半两,槟榔半两,黄连半两,黄柏半两,黄芩半两,当归半两,阿胶(灰炒,细研)半两,木香半两。主治:癥瘕痞块,有似妊孕;白蜜以丸之,蟹爪以下之,务使异气消散,则鬼胎无不速下,而经府亦得肃清,何瘀热腹胀之足患哉。
-
上官均
上官均为宋代官吏,兼习医学。字彦衡,生平不详。集有《伤寒要论方》1卷,已佚。
-
王进之
王进之即王好古。平生著述很多,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医垒元戎》、《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斑疹论》、《伤寒辨惑论》等书。凡本经病症选用本经原穴进行治疗者,谓之拔原法。如肺经病取太渊,肝经病取太冲等。此法为元代医家王海藏所倡用,故又称王海藏拔原法。
-
诃子汤
《宜明论方》卷二:诃子汤:别名:诃子甘桔汤(《古今医统》卷四十六引《医林集要》)、诃子清音汤(《古今医鉴》卷二)。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利咽开音,治因伤风咳嗽,而失音不能言语者。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泄泻,里急后重。寒甚,加附子。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温服,不拘时候。
-
三花神佑丸
处方:甘遂大戟芫花(醋拌湿,炒)各13克牵牛60克大黄30克(为细末)轻粉3克制法:上药为末,水泛为丸,如小豆大。痰饮入络,肢体麻痹,走注疼痛,痰饮停胃,呕逆不止;风痰旗嗽,头目眩晕;疟疾不已,病疫积聚,坚满痞闷;酒积食积;妇人痰湿侵入胞官,经行不畅,带下淋沥;伤寒湿热。腹满实痛。摘录:《宜明论方》卷八
-
芍药柏皮丸
上药为末,水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宜明论方》卷十方之芍药柏皮丸主治脏毒下血,及湿热痢疾。用药禁忌:忌油腻脂肥、发热等物。功能主治:《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方之芍药柏皮丸主治大肠泻,溲而便脓血,发于春分至立秋者。《医方类聚》卷一四○引《医林方》之芍药柏皮丸:组成:白芍药、黄柏、当归各等分。
-
圣力散
处方:草乌头白及白蔹木鳖子(去皮)地龙金毛狗脊各7.5克麝香9克黄丹少许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疔疮。摘录:《宜明论方》卷十五《宣明论》卷十五:组成:草乌头2钱半,白及2钱半,白蔹2钱半,木鳖子(去皮)2钱半,地龙2钱半,金毛狗脊2钱半,麝香3钱,黄丹少许。黄水出为度。主治:伤折疼痛甚者。
-
珍珠丸
《宜明论方》卷十四:珍珠丸:处方:巴豆霜6克腻粉6克滑石6克天南星4.5克蝎梢24个续随子24个粉霜4.5克制法:上药研令极细,以糯米粥为丸,如黄米大。白脉病包括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偏瘫,小儿麻痹,言语不清,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症。主治:由热结痰多引起的咳嗽喘急,腹部膨胀,疳积,虫积,及惊风抽搐。
-
阿胶梅连丸
《宜明论方》卷十:阿胶梅连丸: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当归(焙)赤芍药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功能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丸以苦酒之敛,下以米饮之和,使阳热顿化则真阴复完,而无液有归,下痢蒸热并瘳矣。
-
鸡屎醴散
《宜明论方》卷一:鸡屎醴散:处方:大黄桃仁鸡屎醴(干者)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鼓胀,且食不能暮食,痞满。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汤调下,食后、临卧服。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鸡屎散(《济阳纲目》卷三十九)。本方方名,《医学正传》引作 鸡屎醴饮,《本草纲目》引作 鸡矢醴。
-
菊叶汤
《宜明论方》卷三:菊叶汤:别名:菊花散(《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处方:菊花(去梗)羌活独活旋复花牛蒡子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头目昏眩,呕吐,面目浮肿。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制备方法:上为末。
-
双芝丸
处方:熟干地黄(焙,取末)石斛(去根,酒浸)五味子(焙)黄耆(锉)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杜仲(蜜水浸泛)菟丝子(酒浸三日,炒)糜鹿角霜各250克沉香9克麝香6克(研)人参白茯苓(去皮)覆盆子干山药水瓜天麻(酒浸)秦艽各30克薏苡仁(炒)60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盐汤、米饮亦可。
-
四乌鲗骨一芦茹丸
别名:乌贼鱼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乌鱼骨丸(《宜明论方》卷一)。胸胁支满,不思饮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晕目眩,二便出血,月事渐少以至经闭。备注:本方治证为肝肾精血亏损所致,方中乌鲗骨补肾益精,收敛止血,并可通血脉,治女子血闭;芦茹活血通经,治女子经水不通;
-
知母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皮)甘草各30克知母五味子人参薄荷半夏(洗四次)柴胡白术款冬花桔梗麦门冬黄芩各15克川芎9克阿胶9克制法:上药为末。妇女胎前产后身热盗汗,咳嗽见血,胸胁疼痛。主治:肺痿,喘咳不已,往来寒热,自汗。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10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