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科
伤科是指诊治跌打损伤的一门专科。《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汉代军营有专门记述伤科疾病的《折伤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公元841~846),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伤科的诊治范围包括有金创、跌仆损伤、骨折及关节脱臼、虫兽咬伤等。
-
江氏伤科学
概述:《江氏伤科学》又称《伤科方书》、《江氏伤科方书》,清代医家江考卿(又名祥,字国兴,号瑞屏)著。“左乳下一分名中气穴”;再以“十三味加减汤”为基本方临证加减,并配合七厘散、夺命丹、紫金丹进行跌损治疗。江氏为晚清伤科医家,学术上宗少林伤科,先辨穴位伤、辨脏腑伤,然后施以不同治法,精于诊疗跌打损伤。
-
伤科汇纂
《伤科汇纂》为伤科著作。清·胡廷光撰于1817年。本书系汇集清以前有关伤科文献资料编成。卷3治伤手法及工具;卷4伤科内证;8列伤科方剂;12为其他金刃器物损伤,虫兽啮伤及补遗。内容资料较多,并附医案,可供伤科临床参考。原书为抄本,建国后出版排印本。
-
伤科、正骨推拿疗法
伤科、正骨推拿疗法包括王子平医师的伤科推拿法、刘绍南的伤科十七法、黄乐山教授的正骨推拿法、葛长海老医师的中医正骨手法、扳法推拿和伤科背法等六种疗法。(13)扳颈法:病人取坐位,医生跪立或站立其后,一掌压病人头顶(左向扳时右掌压于头顶,右向扳时则相反),向前后左右进行扳动;按摩时搽舒活酒。
-
中国伤科学
《中国伤科学》伤科著作。本书原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之一,后经修订印行。书中首述伤科总论,其次介绍各种类型的骨折、脱臼、伤筋、创伤和内伤等病,比较系统规范,可供临床参考。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伤科补要
《伤科补要》为书名。清·钱秀昌撰。刊于1818年。本书系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基础上参以作者的临床经验编成。卷1为人体要穴、正骨器械、骨度及脉诀;卷2为治伤三十六则,治疗金疮的理论与身体各部伤科疾病;卷3为治伤汤头歌括;卷4选录各家伤科要方及急救良方。解放后有影印本。
-
钱秀昌
钱秀昌清代伤科学家。上海(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因臂部骨折,经时医杨雨苍治疗,遂从之学伤科,后以伤科名于当地。撰有《伤科补要》四卷,附以验方歌诀,并载有杨木接骨法治愈粉碎性骨折骨不连之经验。
-
医理发明
《医理发明》综合性医书。清·黄元吉撰于1833年。本书集作者医学理论研究之心得和十余年周游各地行医的经验。卷一-二脉法、医理及多种内科杂病;卷五眼科、外科及医案;卷七经验杂方;卷八伤科穴道图及伤科治疗方剂。作者结合临床经验于医学理论、药性理论和辨证论治法则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
-
石筱山
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石晓山之子。20岁时独立应诊。继承家学,汲取诸家之长,专伤科,兼针灸、外科,临床治疗颇多整体综合疗法,手法与针药并重。自拟柴胡细辛汤治疗脑震伤,每获良效。其家传外用之三色敷药,疗效颇佳。晚年整理其经验,撰《正骨疗法》(1959)、《石筱山医案》(1965)等。
-
罗振玉
罗振玉(1892-1975年)近现代医家。浙江嘉兴人。祖业伤科,至振玉已历四世。行医乡里,名噪一方。1975年受聘于浙江省中医院。执伤科业六十余载,擅长接骨上骱,自制伤药膏剂,疗效卓著。著有《骨折篇》文稿及医案。
-
中医大事年表
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周(公元前1100-221年):人物事件/成就《周礼》记载了食医、疾医、疡医及兽医等医事制度,并有四时流行病和「五毒」之药。1103宋政府设「修合药所」,后改称为「医药和剂惠民局」。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病、杂病等治疗验案。1901郑肖岩《鼠疫约编》记载鼠疫预防及治法,并附有医案和验方。
-
伤科十七法
刘绍南伤科十七法(一指禅伤科推拿整骨法)包括旋臂抬举法、对肩法、旋后屈肘法、缩颈牵臂法、足抵上臂法、屈肘牵拔法、缠肘法、双手扣腕法、拔指法、屈髋牵引法、叠膝法、扳踝法、扳颈法、拔颈法、屈膝双提踩伸腰法、抬腿屈腰法、三人牵腰理脊法等。缠肘法:病人取坐位或立位,患肢垂放。
-
万应回生膏
用法用量:上为末,麻油1斤,血余4两,煎好,共熬成膏,临贴用加膏上末药:木香7分,丁香1钱,血竭1钱,木香1钱,桂心1钱,乳香1钱,没药1钱,香附1钱,东丹1钱,苏合油1钱。附注:本方方名,《膏药方集》引作 万应回春膏。主治:跌打损伤,远年拳伤,筋骨疼痛,寒湿气,漏肩风,鹤膝风,各穴道伤。
-
象皮膏
处方:第一组:大黄90克川芎当归生地各30克红花9克川连9克甘草15克荆芥9克肉桂9克白及9克白蔹9克冰片9克第二组:地鳖虫30克血竭15克象皮15克龙骨9克海螵蛸9克真珠6克乳香15克(去油)没药15克(去油)人参6克功能主治:活血生肌,接筋续骨。制备方法:上药肉桂、白芨、白蔹、黄占为细末,余药油浸,照前熬法成膏,收。
-
三合济生丸
舌苔白者,用藿香汤送下;黄者,用荷叶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薄荷、茶叶、大腹皮熬汁,米汤1碗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7分,晒干收入小口瓷瓶不可泄气。用药禁忌:忌食米粒。
-
小续命饮
概述:小续命饮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伤科秘要》方之小续命饮:处方:当归(酒炒)、通草各一钱,乌药、炒麦芽、香附(童便炒)、炙鳖甲、山楂肉各二钱,苏木、红曲各一钱半,红花、甘草各五分,牡丹皮八分。用法用量:水、酒煎服。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方》之小续命饮主治伤两胁,稍喘气大痛,睡如刀刺。
-
中国针灸推拿集成
《中国针灸推拿集成》为书名。周日清等主编。1998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分五章。介绍了作者在临床上常用的14种推拿手法及适应证,并附图示教。治疗各论部分,介绍了对伤科及内、妇、儿等科50余种病症治疗。
-
跌打秘方
《跌打秘方》是清代江昱辑写的一本伤科类中医文献,不分卷,成书年代未详。详述各不同部位、穴位损伤后的轻重症状表现、治疗原则、用药要诀、主方、预后等。载汤剂方三十首,丹、丸、散剂二十四首,外敷方十九首,熏洗方二首,药酒方三首,吐药方一首,共计七十九方。每方详述其药物组成、剂量、制法、服法。
-
惜分阴轩医案
《惜分阴轩医案》医案著作。尤善于治疗虚体挟实之证,治法近于叶天士一派。在临证中能随证变通,化裁治方以切合病机。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收妇科、五官、伤科等,内容较为丰富。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刊行时,改名为《周小农医案》,并增加三卷未刊手稿,以病证归纳,分为六卷、39门,眉目较为清楚。
-
疡科选粹
《疡科选粹》外科著作。明·陈文治撰。刊于1628年。本书系精选历代外科各家学说参以作者临床经验编纂而成。包括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及伤科的各类病证共分111篇,所载方药多切于实用。本书除一般坊刻本外,另有徐大椿的评点本。现存明清刻本。
-
《中医学》
《中医学》综合性医书。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新医疗法、常见疾病治疗、针刺麻醉等。全书临床部分采用现代医学病名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辨证论治,治法包括验方、草药,内容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和祖国医学遗产的发掘进展情况,197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济阳纲目
《济阳纲目》综合性医书。明·武之望撰于1626年。武氏编完妇科专著《济阴纲目》后,认为还应编一部利济于男性患者的医书以成双璧。遂广参搏搜,“汇集众编,别异比类,总以议论特出,独具卓识者择而录之。是一部具有精辟医学理论和独特临床实践的医学著作。全书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外科、伤科、五官、口齿等病证。
-
便易经验集
《便易经验集》医方著作。清·毛世洪辑。刊于1791年。本书集录作者试用有效单方,分为头面、眼目、耳鼻、喉口、胸膜、四肢,下部、二便、妇女、小儿、疮毒、癣疥、伤科以及中毒、奇病等19类。每类皆先述病证,然后选录方药,并多附以作者治愈的例证。现有初刻本等十种清刻本,《汇刊经验方》本。
-
千金方养生书
《千金方养生书》为《世医得效方》四库全书本末的附加。19卷(《四库全书》本末附《千金方养生书》1卷,共20卷)。元·危亦林撰。书中按元代医学十三科的顺序。分别记述内、外、妇、儿、五官及伤科等各类疾病的脉病证治。作者对于疾病分类较细。所采历代及家传诸方,不仅数量较多,且多本自经验习用之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
江考卿
江考卿(19世纪)为晚清骨伤科医家。清华(今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闻名于一时。《婺源县志》记有其用手术治疗类似泌尿结石及睾丸摘除等手术。并曾进行过骨移植术以治疗粉碎性骨折。所著有《伤科方书》,或称《江氏伤科学》,内颇多创见。
-
地鳖紫金丹
功能主治:远近跌打内伤,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腰痛。用法用量:重服3分,轻2分,再轻1分,酒送下。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伤重者每服3钱,轻者服1钱5分,酒送下。
-
吊药
《伤科方书》:吊药:处方:赤芍2钱,麝香5分,没药2钱,乳香2钱。功能主治:接骨入骱,止痛去伤。主打伤骨头。用法用量:临用糯米饭、烧酒调涂。摘录:《伤科方书》《喉科秘诀》卷上:组成:鹅腿草(即剪刀铰根)、山大黄(即水推沙根)、野南星(即石蒜头)。功效:吐膈中痰。主治:喉风,喉痹肿痛。
-
姜黄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姜黄汤:别名:姜黄散处方:姜黄1两3分,藿芦(锉)1两,鹤虱(微炒)1两1分。功能主治:蛔虫心痛,喜吐水,冲刺痛不可忍,或不能食,面黄腹满。主治:诸头项痛,引肩背者。《伤科方书》:方名:姜黄汤组成: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
-
海桐散
《医方类聚》卷一六九引《施圆端效方》:海桐散:处方:轻粉1钱匕,海桐皮半两,(艹闾)茹半两,黑狗脊半两,蛇床子半两,硫黄半两。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九引《施圆端效方》《伤科方书》:方名:海桐散组成:独活、牛膝、秦艽、桂心、生地、陈皮、赤芍、续断、当归、防风、丹皮、加皮、姜黄、海桐皮各等分。
-
蓝汁饮
方出《卫生总微》卷十一,名见《伤科要法》:蓝汁饮:处方:蓝青叶。功能主治:脏寒泄泻,下利纯白,腹中绞痛,虚气胀满,手足逆冷。摘录:方出《卫生总微》卷十一,名见《伤科要法》《圣济总录》卷一四九:方名:蓝汁饮组成:蓝叶(洗,切)。主治:蜘蛛咬。用法用量:每服半盏,麝香1字和服之。制备方法:上绞取汁。
-
劳伤丸
处方:生地、熟地、加皮、当归、丹皮、黄芩、杜仲、黄耆、麦冬、天冬、远志、川牛膝、补骨脂、柏子仁、白茯苓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白蜜为丸。功能主治:跌打劳伤。用法用量:白汤送下。摘录:《伤科方书》
-
劳伤药酒
《伤科方书》:劳伤药酒:处方:红花2钱,黄芩5钱,乌药5钱,白茯5钱,生地5钱,当归6钱,加皮5钱,骨脂3钱,杜仲5钱,牛膝5钱,枳壳3钱,桃仁4钱,远志5钱,续断3钱,麦冬5钱,秦艽5钱,丹皮5钱,枸节5钱,桂枝3钱,香附3钱,泽泻5钱,胡索5钱,虎骨8钱,枸杞子6钱,白胡根3两,胡桃肉4两,大枣头3两。
-
流伤饮
处方:刘寄奴1钱,骨碎补5钱,元胡5钱。功能主治:跌扑挫伤,筋骨碎断,内有瘀血者。用法用量:水2钟煎,加童便1小钟冲服。如伤重,加山羊血(研)1钱,或加地龙2条(去垢,炙,为末)。摘录:《伤科秘方》
-
包扎固定疗法
包扎固定疗法为伤科治法之一。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指用绷带、胶布或某些特制器械,如夹板等,将患病部位按要求包扎固定,以利于损伤组织恢复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骨折、脱位及伤筋等。
-
江国兴
江国兴即江考卿。江考卿(19世纪)为晚清骨伤科医家。清华(今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闻名于一时。《婺源县志》记有其用手术治疗类似泌尿结石及睾丸摘除等手术。并曾进行过骨移植术以治疗粉碎性骨折。所著有《伤科方书》,或称《江氏伤科学》,内颇多创见。
-
正体类要
概述:《正体类要》为骨伤科专著。明·薛己撰。刊于1529年。主要内容: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等类共64种病证的医案。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现存版本:解放后有排印本。
-
卫生鸿宝
《卫生鸿宝》为方书,六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广泛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多系近人试效之方,内容又较通俗,便于读者临床运用。卷二外科;卷三幼科;卷四痉科;卷五女科;卷六伤科。各卷分病列方。有条不紊,便于检阅,切合临床。
-
王瑞伯
王瑞伯为清代骨伤科医生、拳术家。原籍浙江鄞县。在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以拳术闻名,精于骨伤科。集平时治伤损经验良法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1卷,并附验方。另辑有《接骨秘方》一书。尝汇集其平日治伤经验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一书,另有《接骨秘书》,前书未见传世,后书有抄本。
-
许大椿
许大椿清代医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专攻疡医,亦精于伤科,他医所不治之症,大椿治之,辄应手而愈。其辨证及用刀,独得薪传,故医名播于江浙。尝治一人由高坠下碎头,大椿云犹可治,经其调治而愈。著《外科辨疑》八卷,另有《合药指南》四卷,均未见行世。
-
急救异痧奇方
《急救异痧奇方》医方著作。又名《急救奇痧方》、《异痧杂证经验良方》。撰人不详(书前简介有“觉因道人识”字样),陈念祖原评。此书分述49种病状奇异的痧症症治,并介绍疟、痢、伤寒、瘟疫、中暑、霍乱、喉症、外科、伤科、皮肤科等病证的治疗与方药。内容简要,治法大多切于实用。本书流行颇广,现有多种刊本。
-
本草征要
《本草征要》为药物学著作。卷二为《四言脉诀》,补原着之缺略,正传本之差讹,仍旧者十之二三,新改者十之七八,并以〈脉法心参〉附于后,记临症之得乎心而应乎手者与得乎心而不能喻诸口者,一一详加记载,而以色诊附焉。第二卷为形体部分与专科,即分头、面、七窍、四肢、百骸以及外科、伤科、女科、儿科等。
-
捏腕骨入髎法
捏腕骨入髎法伤科正骨手法之一。适用于腕关节脱臼的整复。腕骨中月骨易脱位,且以月骨向掌侧(即前方)脱位最为常见。见《伤科汇纂》卷一。施术时医者可握患者的手指(前脱手心向上,后脱手心向下)向远端牵引,同时另一手拇指下压尺桡骨下端或突出的腕骨,即可使患关节复位。
-
肩痛
肩痛为症状名。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见《针灸甲乙经》卷十。因外感风湿、肺受风热、强力负重,跌仆损伤等因,伤及手三阳所致。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方用防风汤、羌活散等。可结合伤科、推拿、针灸治疗。参见肩背痛、肩前痛、肩后痛、肩不举等条。本症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肩胛肌劳损等疾患。
-
布巾兜提法
布巾兜提法为伤科治疗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下踏,借以徐徐拔伸使颈椎复原。
-
八将丹
一切痈疽大毒末溃者。认为本方对结核性的寒性脓疡和瘘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附注:八将散(《伤科方书》)。《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方之八将丹:处方:川文蛤1两6钱(去毛),乳香3钱,没药3钱(去油),雄黄3钱,蜈蚣7条(酒洗,瓦上焙),全蝎7个(漂,勿焙),炙蝉衣7只,炙甲片7钱。注意:疔毒不宜用。
-
仙授外伤见血主方
《梅氏验方新编、伤科》:组成:归尾2钱,川芎2钱,地黄2钱,白芍2钱,益母草2钱,藁本2钱,乳香(炙)2钱5分,没药2钱5分,川续断3钱,苏木1钱5分,白芷1钱,甘草5分,生姜3片。面青懒食,加柴胡、茯苓各1钱5分,陈皮8分,升麻、半夏、黄耆各1钱;两足腿伤,加牛膝2钱,木瓜、苡仁、五加皮、槟榔、石斛、苏梗各1钱;
-
跌打损伤膏
又入樟脑、冰片各1两,上药7味下入膏内搅匀。主治:跌打损伤。制备方法:上药用麻油10斤浸7日,入锅将药熬枯,滤去滓,复入净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加后细药末:龙骨、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血竭各2两,麝香(另收,旋加),入油熬化,瓷钵收贮,每药油4两加制松香1斤同熬成膏,倾水缸内扯拔出火毒,收藏。
-
中续命饮
概述:中续命饮为方剂名,出自《伤科秘方》方。组成:红花2.4g,桃仁、乳香、没药、当归尾(酒洗)、穿山甲各3g,官桂、川芎、莪术、神曲各1.8g,柴胡0.9g,甘草1.5g,枳壳4.5g。功能主治:主治外伤瘀血肿痛。
-
俞应泰
俞应泰清代医家。字星阶。浙江绍兴人。本业儒,因妻病被庸医所误,后发愤攻医,精伤科,著有《伤科秘诀》(1935年刊)。另著《内科摘要》、《外科探源》等。
-
救伤秘旨
《救伤秘旨》伤科著作。一卷,附《救伤秘旨续刻》一卷。清·赵廷海撰。刊于1852年。书中叙述因拳脚所致损伤及骨折的辨证、整复手法和治疗验方。此外还记述了因武术“点穴”所受损伤的治疗法(共34穴)。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