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
丹为中药学名词。系一种药物剂型。依方精制的成药,一般为粉末状或颗粒状。外用的多含有汞、硫等矿物药,经过加工升华或熔化提炼而成的制剂,为粉末状,如白降丹、红升丹等。内服的有紫雪丹、至宝丹、玉枢丹(一名紫金锭)等。即内丹术中所谓内丹。《诸真圣胎神用诀·陈希夷胎息诀》:“龙虎相交,谓之曰丹。”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养生专著。本书大旨是参合“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而会归于一,能“妙契大道”,故名。后代名家亦多本内丹、外丹、房中等说注释之。在唐代被推为内丹要籍,认为本书借助八卦学说等,论述了阴阳为作丹的根基、大丹乃阴阳的作用、火候是阴阳变化的表象等内丹术的重大理论问题。
-
丹毒发
丹毒发为病名。多因服食丹药中毒引起之痈疽。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丹毒发疽。多因服丹石之类药物所致。发于背,初起细癗无数,形如汤火所伤,赤晕延开,烦渴思饮。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渴之剂。治宜内服黄连消毒饮,兼服国老膏,或六味地黄汤徐饮;外用生牛肉薄片贴之,或香油调青黛,加冰片少许外敷。
-
丹剂
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科使用。另有一些方剂由于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日“丹”,它没有固定的剂型,这类丹主要供内服。
-
服食
服食养生术语。指服食药饵以求长生。《论衡·道虚》:“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用《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等48种、八十六卷。
-
飞丹
飞丹为道家丹药之一。据《南史》载,晋·陶弘景曾得到制造这种丹药的方法,苦于无原料。齐高帝(478~482)曾供给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陶用之合成飞丹,颜色洁白如霜,吃后身体轻松。
-
止火
止火气功内丹术术语。谓丹功中停止用意而温养成丹。又特指炼精化气阶段的3手功夫。《还乡集》:“药产则采炼而运周天,随采随运,终至药无可采而止。至此当知止火,以免伤丹。参见“产药”、“采药”、“封炉”、“炼药”等条。
-
虚明功
虚明功是1955年发掘传统功法整理而成,1958年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用于临床,后经由宏计改进成为动静结合、正辅功兼练的套路功法。调神则有意守法(意守呼吸、意守丹田、意守运丹、意守统体、意守虚窍、意守虚明)、作念法(走笑作念、爱憎作念、愈病作念、松散作念、坦适作念、虚明作念)、定景法。
-
夏姬杏仁方
《千金》卷十二:方名:夏姬杏仁方别名:杏金丹、草金丹、夏姬杏金丹组成:杏仁3升。用法用量:每服如弹子大,日3次。制备方法:纳汤中,去皮尖双仁,熟捣,盆中水研,取7-8升汁,以铁釜置煻火上,取羊脂4斤,摩釜消之,纳杏仁汁,温之,4-5日,色如金状。本方方名,《千金方衍义》引作 夏姬杏仁煎。
-
游火丹
游火丹病名。丹毒之游走无定处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丹发两臂及背,如火灸者,谓之游火丹也。”该丹好发头面或下肢或腰腹部,证见局部红赤肿热,流散无定,其色光亮,其热如火为其特点。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外治用白海蜇皮洗净拭干,包扎患处,至蜇皮枯黄,即另换一张包裹,一般三至四张即消散。
-
张伯端
张伯端北宋著名道士、气功养生家。后坐累充军岭南,随陆诜自桂林转成都,自谓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于汉阴山中。所著《悟真篇》为内丹重要经典。另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法·丹诀》、《金丹四百字》。收入《道藏》第114册、《道藏辑要》奎集一。又《悟真外篇》、《紫阳真人词》等亦署其名。
-
九丹
九丹指古代道家炼丹的九种丹药。九丹包括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优丹、寒丹等。《抱朴子内篇·金丹》“九丹者长生之要。”
-
真阴丹
《慎斋遗书》卷五:方名:真阴丹组成:红铅。主治:阴阳脱。用法用量:用初经红铅,先以水浸3宿,以土丸之,入火炮之,久则色白;用文武火炼3日夜,复以水浸之,夜露3宿,再以火炼,则紫色;现日中晒之,又火炼3昼夜,则黄色如珠。凡炼此丹,白则秽尽,黄则毒尽,所谓九还成丹。乃天地之真元,阴中之至阳也。
-
炼丹术
炼丹术是指古代道家或道教徒等以金石类矿物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炼制成自以为令人长生不老而实际上有毒"丹"药的技术与方法。
-
丹候
丹候为症状名。指皮肤发红发热的表现。《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风热毒气,客于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涂,故谓之丹也。”卷三十一亦有丹候之论,均指小儿之丹毒,并强调:“小儿得之最忌。”
-
蛴螬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名:蛴螬散组成:干蛴螬。制备方法:上为末。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三○○:方名:蛴螬散组成:干蛴螬。主治:沈唇。《圣济总录》卷十:方名:蛴螬散组成:蛴螬7枚(研烂),甘草(炙,为末,炒)5钱,没药(研)1钱,乳香(研,各炒)1钱。主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
-
铅红散
《宣明论》卷三:方名:铅红散组成:舶上硫黄半两,白矾灰半两。主治:风热上攻阳明经络而致肺风,面鼻紫赤刺瘾疹。用法用量:每上半钱,津液涂之,洗漱罢及临卧再上。服防风通圣散速效。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黄丹少许,染与病人面色同。附注:方中舶上硫黄用量原缺,据《丹溪心法》补。
-
疡余化毒丹
《疡科心得集 家用膏丹丸散方》:方名:疡余化毒丹组成:滴乳石1钱,西黄1分5厘,珍珠4分,天竺黄6分,陈胆星1钱,血竭1钱,川连5分,朱砂1分。主治:疔疽,余火未清,艰于收口难敛者。用法用量:每服3分,金银花汤下。制备方法:上为末,加灯心灰4分。
-
慎火草汁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名:慎火草汁涂方组成:慎火草。主治:小儿神灶丹。起两额旁,不出一日变为赤黑包。用法用量:先以刀子微镰丹上,令血出涂药,以愈为度。制备方法:上绞取汁。
-
矾丹
别名:研丹丸处方:虢丹1两,晋矾1两。制法:用砖凿一窠,可容2两许,先安丹在下,次安矾在上,以白炭5斤,煅令炭尽,取出细研,以不经水猪心血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五癞百痫,无间阴阳冷热。用法用量:矾丹丸(《医学纲目》卷十一)。改为散剂,名“驱风散”,温酒调下(见《普济方》)。摘录:《三因》卷九
-
圣涂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郑愈方:组成:凌霄花1分,万州黄1分,根(切)半两。主治:大孕丹并诸般毒。用法用量:上一处烂研,酒、蜜调服少许,涂于丹上。
-
喉风夺命丹
处方:真西黄1钱,珍珠1钱,当门子1钱,辰砂4钱,枪消1两5钱,月石5钱,僵蚕1钱,雄精2钱,人中黄1钱。功能主治:急喉风,痰涌气逆。用法用量:如遇急喉风,痰声漉漉,呼吸气促者,急吹此丹2-3管。痰即随药而下,顷刻而愈。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瓷瓶收储,勿泄气。
-
丹鸡索饼
别名:丹雄鸡肉索饼、鸡肉索饼处方:丹雄鸡1只(治如食,作臛),面1斤。制法:上搜面作饼。功能主治:养胎脏。主胎漏下血,心烦口干。用法用量:丹雄鸡肉索饼(《圣惠》卷九十七)、鸡肉索饼(《寿亲养老》卷四)。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二七引《食医心鉴》
-
白鼻痧
白鼻痧为病名。白面痧指烂喉疳痧。《重刻烂喉(+疒丹)痧辑要》喉痧有烂喉、白喉之异云:“其有颜若渥丹,痧不出肌者…亦有余处皆见,面部独否者,即俗呼为白面痧、白鼻痧也。”指(+疒丹)痧症惟面部或鼻部不发疹者,故名。
-
程充
程充明代医家(1433-1489年)。字用光,号后庵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业儒而精医,推崇丹溪之学。因见丹溪著述经门人整理编辑,有重复混杂现象,有失丹溪原旨,乃取丹溪门人著作及其曾孙朱贤家藏本合而参之,详加校定,删繁存要,于1481年刊刻成《丹溪心法》行世。
-
后庵居士
后庵居士即程充。程充为明代医家。字用光,号后阉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推崇并精研朱丹溪之学,因见丹溪著述经门人整理编辑,不免重复混杂,有失丹溪原论及主病之旨。故搜集并参考丹溪门人等有关资料及所得丹溪曾孙朱贤所藏家传本,加以校定,删繁存要,于1481年刊刻成《丹溪心法》一书。
-
五嗽丸
《肘后方》卷三引华佗方:别名:备急五嗽丸、五嗽丹组成:炙皂荚、干姜、桂各等分。主治:卒上气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丸,1日3次。制备方法: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禁食葱、油、咸、腥、热面。
-
虢丹膏
处方:虢丹5两,巴豆10粒,麻黄2两,竹付50寸,柳条50寸。制法:上件以油焦,下竹、柳、巴、黄四味,煎黑色,却入虢丹打匀黑为度,令冷。功能主治:一切疮疖。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
红霞鹤项方
别名:红霞鹤顶丹处方:血竭2两,儿茶2两,乳香2两(去油),没药2两(去油),银朱2两,铅粉2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搭手,对口,肿毒。
-
龙凤膏
《鲁府禁方》卷四:龙凤膏:处方:凤凰壳(即出鸡蛋壳,不拘多少,微火炒黄色,为细末)、蚯蚓粪末各等分。功能主治:一切恶疮。摘录:《鲁府禁方》卷四《摄生众妙方》卷十:别名:龙凤丹组成:乌鸡卵1个,地龙(活者细小者)1条。制备方法:上以鸡卵开一小窍,入地龙在内,夹皮纸糊其窍,饭甑上蒸熟,去地龙。
-
金匮要略述义
《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著作。又名《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简称《金匮述义》,《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作者鉴于其父丹波元简所撰《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采辑各家学说及阐述精义方面犹有缺漏,或有一定的局限性,遂将《金匮要略》原文,逐段进行注释。补充了赵以德、周杨俊、朱光被等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予以发挥。
-
去风丹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瑞竹堂方》:别名:紫萍粒丹、紫萍一粒丹、浮萍一粒丹组成:紫色萍(七月半采)不以多少。主治:瘫痪风,大风,一切诸风;脚气,并颠扑伤损及破伤风。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以豆淋酒化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玄黄辟毒散
《嵩崖尊生》卷十:别名:玄黄避毒丹组成:玄参1钱,大黄1钱,连翘1钱,牛蒡1钱,酒黄芩2钱5分,酒黄连2钱5分,羌活5分,荆芥5分,防风5分,石膏钱半,桔梗钱半,甘草1钱。主治:肿头伤寒。用法用量:食后作20次频服。附注:玄黄避毒丹(《一见知医》卷四)。
-
止泻暖脐膏
《青囊秘传》:别名:止泻丹组成:丁香1钱,胡椒3钱,硫黄2钱,绿豆粉5钱。主治:湿邪入腹,腹痛泄泻。用法用量:撤膏药上,对脐贴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止泻丹(《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
膏药咀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aoyaoJu标准编号:WS3-B-0659-91处方:麻油1500g红丹500g制法:以上二味,麻油炼至滴水成珠,取红丹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性状:本品为圆形的膏药咀。检查:应符合膏药剂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8页)。功能与主治:活血止痛,粘合皮肤。规格:每段重1.5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
大思食丸
别名:透气丹、千金大思食丸处方:乌梅(去仁不去核)10两,神曲(炒)10两,苍术4两,麦糵(炒)15两,干姜(炮)2两,京三棱2两,陈皮(去白)2两,蓬莪术3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透气丹(原书同卷)、千金大思食丸(《普济方》卷二十三)。摘录:《百一》卷二引张承祖
-
二虎丸
别名:神助丹处方:乌头4两,附子4两。制法:配醋浸3宿,取出切作片子,穿1小坑,以炭火烧令通赤,用好醋3升同药倾入热坑子内,盆合之,经1宿取出,去沙土,用好青盐4两(研),与前药同炒令赤黄色,杵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益元脏,进饮食,壮筋骨。摘录:《证类本草》卷十引《梅师方》
-
枣信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方名:枣信丹别名:加味信枣丹、信枣丹组成:信石(煅)5分,黄柏(末)5钱,芦荟1钱,红枣肉5钱。主治:牙疳腐烂,色紫牙摇,腮硬、腮穿。用法用量:先用米泔水漱净疳毒,后涂此药于坚硬或腐烂处,用药多少视患处大小而决定。制备方法:混合碾细,成净粉80~用药禁忌:切勿咽下。
-
丹油膏
《疡医大全》卷七:丹油膏:处方:桐油1斤,飞过炒黄丹5两。制法:桐油放锅内略滚片时,不待白沫尽,即下飞过炒黄丹,细细筛下,候黑色,即成膏矣。功能主治:一切疮毒。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疡医大全》卷七
-
降补汤
别名:降补丹处方:熟地1两,元参1两,麦冬1两,甘菊花5钱,生地5钱,车前子2钱,人参3钱,沙参5钱,地骨皮5钱。功能主治:降胃火,补肾水。用法用量:降补丹(《中国医学大辞典》)。摘录:《傅青主男女科》
-
养老丸
《奇方类编》卷下:方名:养老丸别名:养老丹组成:熟地8两,巴戟4两,山萸4两,北五味1两,薏苡仁3两(炒),芡实4两,车前子1两(炒),牛膝3两(酒炒),山药4两(炒)。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滚水送下。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仙醒酒方
《保命歌括》卷三十四:方名:神仙醒酒方别名:神仙醒酒丹组成:葛花5两,赤小豆花1两,绿豆花1两,家葛根(捣碎,水澄粉)8两,真柿霜4两,白豆蔻末5钱。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用生藕汁为丸,如弹子大。附注:神仙醒酒丹(《寿世保元》卷二)。
-
轻雷丸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洞天奥旨》卷八:方名:轻雷丸别名:轻雷丹组成:雷丸3钱。主治:人面疮。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加入轻粉1钱、白茯苓末1钱调匀。各家论述:雷丸此药,最能去毒而逐邪,加入轻粉深入骨髓,邪将何隐?用茯苓不过去其水湿之气耳。附注:轻雷丹(《外科集腋》卷五)。
-
山楂橘核丸
《医统》卷六十引丹溪方:方名:山楂橘核丸组成:山楂4两,橘核(炒)2两,茴香(炒)2两,山栀(炒)2两,柴胡1两,牡丹皮1两,桃仁(炒)1两,大茴香(炒)1两,吴茱萸(泡)半两。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丹溪心法》卷四治疝痛方有枳实,无橘核。
-
万应化毒膏
《医学探骊集》卷六:方名:万应化毒膏组成:漳丹7两5钱,宫粉8钱,铜绿4钱,大绿4钱,生山甲4片,香油1斤。主治:对口。初起紫红板硬,结成一片,并无头可寻,直至十数日,其内已溃,外必出数头,与蜂皤相似者。
-
取牙神方
《外科百效》卷二:方名:取牙神方别名:取齿丹、取牙鲫鱼霜组成:鲫鱼4-5两重者(去肠屎)。用法用量:每点牙,一咳即出。制备方法:将赤脚信末入鱼腹内,置净处阴干,候起霜刷下听用。附注:取齿丹(《外科全生集》卷四)、取牙鲫鱼霜(《串雅内编》卷三)。
-
拖纸膏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引吴丹垣方:方名:拖纸膏组成:麻油半斤,广胶1条,黄蜡2两,血丹2钱5分,玄明粉2钱5分。主治:湿毒流注。用法用量:皮纸摊贴,数次即干。制备方法:麻油中入广胶熬化,再下黄蜡熔化,倾碗内,人血丹、玄明粉。
-
五灯头草膏
《青囊秘传》:方名:五灯头草膏组成:五灯头草3斤(2-3月中采收,阴半干),麻油2斤,雄黄2钱,血竭2钱,麝香2钱,梅片1钱,白信2分,干姜1钱,川乌1钱,草乌1钱。主治:瘰疬不收口,肿毒湿疹。制备方法:将五灯头草入油煎枯,沥滓,熬至滴水成珠,加黄丹收膏,约油1斤,加黄丹7两。余药为末,收贮备用。
-
望加锡人
望加锡人(Macassar)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又称孟加锡人。主要分布在苏拉威西岛西南半岛南端、塞拉亚岛和邻近岛屿,少数居住在加里曼丹岛的东南部。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主要从事农业,很早便知灌溉,用水牛犁田,精耕细作,盛产稻谷和玉米。商船经常来往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加里曼丹、爪哇和苏拉威西之间。
-
孟加锡人
望加锡人(Macassar)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又称孟加锡人。主要分布在苏拉威西岛西南半岛南端、塞拉亚岛和邻近岛屿,少数居住在加里曼丹岛的东南部。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主要从事农业,很早便知灌溉,用水牛犁田,精耕细作,盛产稻谷和玉米。商船经常来往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加里曼丹、爪哇和苏拉威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