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
苔薄白,脉浮数。肝阳暴亢:肝阳暴亢型中风的症状: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风火闭窍的针灸治疗:治法:开窍醒神,清肝熄风。
-
击仆
出《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医学纲目·肝胆部》中风:“其卒然仆倒者,经称为击仆,世又称为卒中。”《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风治法》。一作猝中,又称卒中风。击仆损伤·击仆:击仆指击仆损伤而言。
-
非风
非风病名。卒然昏倒,神识昏愦之证。以其因内伤积损所致,而非外感风邪,故名非风。《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参见类中风条。
-
舌瘖
又名舌缓。舌瘖的症状:《疡医大全》卷十五:“舌瘖者,中风而舌不转运,舌强不能言是也。”又《医学纲目》卷十:“知瘖,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语言,而咽喉声音则如故也。”如属中风失音者,治宜祛风豁痰。可选用小续命汤,温胆汤等加胆星、僵蚕、全蝎、石菖蒲等。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
-
白术酒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白术酒:处方:白术。中湿,口噤不知人,骨节疼痛,遍身疼痛不能转侧,及皮肉痛难忍者;感湿咳嗽,身体重痛。用法用量:白术饮(《普济方》卷九十二)、一味白术酒(《时方歌括》卷下)。主治:妊娠中风痉,通身强直,口噤不开。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附注:术酒(《圣惠》卷九十五)。
-
风中血脉
风中血脉为病证名。属中风证之一类。《张氏医通·中风门》:“口颊僻,乃风中血脉也。”《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血脉则口眼 斜,亦有贼风袭虚,伤之者也。”《医学从众录》:“真中风症…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非表非里,邪无定居,或偏于左,或偏于右,口眼 斜,半身不遂。”
-
小中
小中为病名,指中风轻症。《世医得效方·风科》:“中风要说:若风归手足,名曰小中。”《杂病源流犀浊·中风源流》:“小中者何?其风之中人,不至如脏腑血脉之甚,止及手足者是也。若遇小中症,切不可用正风药深切治之,或至病反引而向里,只须平和之剂调理。”
-
虚中风
虚中风病名。中风而见手足软弱不能举动,自汗者。《寿世保元》:“中风手足软弱,不能举动,外症自汗者,虚中风也。若手足强急,口眼斜,伸纵痛者,实中风也。”参见虚中条。
-
口眼歪斜
口眼歪斜为症状名,亦作口眼斜。《景岳全书·非风》:“口眼歪斜者,足阳明及肝胆经病。”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多由经脉空虚,风痰乘袭所致。《证治要诀》卷一:“中风之证,卒然晕倒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响,或口眼斜,手足瘫缓,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语。”治用小续命汤、疏风汤等方。
-
头皮麻木
头皮麻木为症状名。指头部皮肤知觉减退、麻木不仁,不知痛痒的表现。由气血俱虚,经络失于濡养;或寒湿痰瘀留于络脉所致。参见中络:中络为中风证候类型之一种。见《医门法律·中风门》。即“邪在于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盖口眼 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
-
中络
见《医门法律·中风门》。即“邪在于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盖口眼 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督脉者,…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
中脏
中脏为病证名,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症见猝然昏迷,不能言语,唇缓不收,口角流涎等。《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神昏不语,口缓涎出,邪在脏也。”
-
四肢不收
四肢不收为症状名。见《难经·十六难》。多因中风,或气虚血枯,或痰湿流滞所致。《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类证治裁·中风论治》:“四肢不收。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风淫者,四物汤加钩藤、秦艽、防风、木瓜;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汤加秦艽、天麻、竹沥、姜汁。”
-
舌缓
舌缓即舌瘖。又《医学纲目》卷十:“舌瘖,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语言,而咽喉声音则如故也。”如属中风失音者,治宜祛风豁痰。可选用小续命汤,温胆汤等加胆星、僵蚕、全蝎、石菖蒲等;久病多血虚风动。症见舌强不能言、形体消瘦。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紫汤
《外台》卷十四引《肘后方》:方名:紫汤别名:紫方组成:鸡屎2升,大豆1升,防风3两(切)。附注:紫方(《金匮翼》卷一)。《圣惠》卷六十九:方名:紫汤别名:大紫豆汤、大豆紫汤组成:鸡粪白1合(炒微黄),大豆2合(炒熟),防风1两(去芦头)。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言语不利
概述:言语不利(inarticulateness)是指中风后出现的言语謇涩,以舌强,口眼斜,口角流涎为主要表现的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学名词》(2010):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出现的瘫痪、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噤口、言语不利、口眼斜、风痱、风懿,或渐而痴呆,或神志失常,或抽搐发作等各种后遗病证。
-
风癔
《医门法律·中风门》:“按风懿曰,奄忽不知人,即该中风卒倒内,《金匮要略方论》不重举其证,意可知矣。”《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风懿,亦名风癔,其病亦在脏腑间,由痰水制火,闭塞心窍,故猝然昏倒,舌强不言,喉中窒塞,噫噫有声是也。但此症有汗身软者可治,无汗身直者不易治。”
-
口不能言
口不能言为症状名,指语言发生困难。《万病回春·中风》:“中经脉者,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肢不能举,口不能言,为在中也。”《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语言謇涩…皆由肾脉之气不能上循喉咙,夹舌本,故不能言,脾土不足,痰涎涌盛而謇涩,故亦不能言。”治宜养营汤、解语丹、涤痰汤、地黄饮子等方。
-
风懿
《医门法律·中风门》:“按风懿曰,奄忽不知人,即该中风卒倒内,《金匮要略方论》不重举其证,意可知矣。”风懿的治疗:《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风懿,亦名风癔,其病亦在脏腑间,由痰水制火,闭塞心窍,故猝然昏倒,舌强不言,喉中窒塞,噫噫有声是也。但此症有汗身软者可治,无汗身直者不易治。”
-
风中藏
风中藏为病证名。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脏。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症见猝然昏迷,不能言语,唇缓不收,口角流涎等。《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神昏不语,口缓涎出,邪在脏也。”
-
世界心脏日
以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以后则以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预计2020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将从目前死因的第5位与第6位上升至第1位和第4位,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将增加50%,高达2500万人,其中190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远离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80%的心脏疾病和中风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
中经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病情较中络略重。《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謇涩者,此邪中于经也。”中经亦指风邪袭于经络而见瘾疹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
腲腿风
腲腿风病证名。古称猥退风。一名腲腿。《万病回春·中风》:“腲腿风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参见猥退风、中风条。
-
冬麻子粥
《圣惠》卷九十六:冬麻子粥:处方:冬麻子2合,葵子1合,米3合。功能主治:五淋,小便涩少疼痛。用法用量:以冬麻子汁煮粥,着葱白熟煮食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食医心鉴》《圣惠》卷九十七:组成:冬麻子1合(以水研取汁3升),薏苡仁1合(捣碎),粳米2合。功效:益气健脾,利小便。
-
神经障碍
这些障碍包括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包括中风、偏头痛和其它头痛疾病在内的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神经感染、脑肿瘤、颅脑创伤等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以及由营养不良造成的神经障碍。另一方面,精神障碍是“精神疾病”或主要作为思维、情绪或行为异常出现的疾病,产生痛苦或功能损伤。
-
续命煮散
《千金》卷八:方名:续命煮散组成:麻黄3两,芎3两,独活3两,防己3两,甘草3两,杏仁3两,桂心2两,附子2两,茯苓2两,升麻2两,细辛2两,人参2两,防风2两,石膏5两,白术4两。功效:补虚,消风,通经络,行气血,除瘈疭疼痛。主治:风气昏愦,四肢无力,口眼瞤动,或时搐搦,或津液不足,渴饮热汤,及产后中风自汗。
-
通明赤丸
《圣济总录》卷七:方名:通明赤丸组成:乌蛇(去头骨并皮)1两,麻黄(去根节)1两,白僵蚕1两,白附子(生用)半两,半夏(汤洗去滑)半两,干蝎(去土)半两,干姜(炮)半两,天南星半两,附子(去皮脐)半两,麝香(研)1分。主治:中风瘫痪,并柔风,一切风疾。
-
大通青金丹
处方:曾青3分(螺髻者为上,研),金箔49片,丹砂(别研)1两,硫黄(研)1两,胡粉(研)1两,紫石英(研)1两,水银3分(与硫黄结砂子,研),铅霜(研)3分,铅丹(与曾青末、紫石英末、定粉、铅霜再同研)3分,雄黄(与沙子丹砂同研)3分。次又下金箔9片,始用盖子,六一泥泥合盖子,留缝1寸不泥合;功能主治:中风。
-
槐子煎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张涣方:槐子煎:处方:防风1两,白附子1两,槐子(微炒)1两,僵蚕(微炒)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干姜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上为细末,用好醋两大盏,慢火熬成膏。中风癔困不省。制备方法:上除槐子外,为粗末,将槐子酒先煎,次入猪脂半斤再煎沸,即入药末再煎熟,绞去滓,瓷合盛。
-
金银锁子
处方:白矾1斤,江子肉24个。制法:用铜器将白矾熬数沸,再熬江子,以纸碾江子碎为度,出江子,将白矾出火毒,取矾黄色者捣为末;治咽喉乳蛾白色者,另捣为末。功能主治:乳蛾,喉闭,中风牙噤。用法用量:治一切毒物,以水调敷;中风者,水调服之;如牙噤,指甲挑入喉中,或竹简吹入。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一
-
加减顺气散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经验秘方》:加减顺气散:处方:天台乌药5两,桔梗(去芦)2两半,川白芷2两半,川芎2两半,甘草(炙)2两半,陈皮(去白)2两半,白术2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人参半两,木香半两。
-
桂枝续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桂枝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人参黄芩芍药防己川芎甘草各30克桂枝60克防风90克杏仁60克附子15克制法:上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令匀。21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功能主治:太阳经中风,有汗恶风。宜针风府。
-
四白丹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四白丹:处方:白术(五钱)白茯苓(五钱)人参(五钱)缩砂(五钱)香附(五钱)甘草(五钱)防风(五钱)川芎(五钱)白芷(一两)白檀香(三钱半)知母(二钱)羌活(二钱半)薄荷(二钱半)独活(二钱半)细辛(二钱)麝香(一钱.功能主治:清肺气养魄、中风多昏冒,肺气不清也。
-
语言蹇涩
舌体转动不灵,说话艰难或吐字不清的症象。亦称语言蹇吃、口不能言。因风邪乘袭,痰涎壅盛所致。《中藏经·论治中风偏枯之法》:“人病中风偏枯,其脉数而面干黑黧,手足不遂,语言蹇涩。”《万病回春·中风》:“其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或瘫痪不伸,或舌强不语,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此皆中藏也。”
-
七物独活汤
《胡洽方》引张苗(见《外台》卷十九):组成:独活5两,葛根4两,干姜2两,桂心4两,半夏4两(洗),甘草2两(炙),防风3两。主治:脚弱,及中风湿,缓纵不随。用药禁忌:忌羊肉、(饣易)、海藻、菘菜、生葱。临床应用:中风骑士息王恕母年五十,纱扇自扇,汗出中风,口不得语,身缓不收,积一月困笃。
-
肌肤不仁
指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病因病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多由邪入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症状:《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可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
-
爱维治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1.用于脑血管疾病、痴呆(中风、脑外伤)。4.动脉血管病:爱维治20~3.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肤潮红、药物热、休克等极为罕见。4.本品是高渗溶液,故用于肌注时要缓慢,注射液每次不超过5ml,用于静滴必需加入等渗盐水,5%葡萄糖或果糖溶液中,本品中含有葡萄糖,糖尿病人使用时,宜谨慎。
-
麻黄续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麻黄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60克人参黄芩芍药防己桂枝川芎甘草各30克防风90克附子15克杏仁60克制法:上药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调匀。功能主治:治中风中腑,无汗恶寒;以及风寒湿痹,痿证等。20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
舌痹
指舌体有麻木不仁的感觉。舌乃心之苗,血瘀亦可致舌失养而痹,中风亦可致舌痹。《赤水玄珠·舌门》:“舌痹或麻,此因痰气滞于心胞络。舌无故自痹者,不可作风热治,由心血不足,用理中汤合四物汤治之。”又:“血虚舌麻者,四物汤加黄连。”由心血不足,不可作风治,理中汤加当归,或归脾汤加炮姜服之。”
-
右痪
右痪为症状名。即右半身不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右痪属气虚而中,治以四君子汤加祛风、化痰之品。《寿世保元·中风》用上池饮统治左瘫右痪,可因血虚为主或气虚为主而随证加减。
-
猥退风
猥退风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一名腲腿风。属中风(杂病)一类的病证,以肢体偏瘫、失音为主症。参见中风、喑痱条。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药品汉语拼音:yindanxinnaotongruanjiaonang别名:银丹心脑通胶囊分类:循环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粒0.4g。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症,中风、中风后遗症见上述症状者。
-
远志膏
《古今医鉴》卷二:组成:远志不拘多少。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敷天突、咽喉、前心3处。《普济方》卷三六七:组成:羚羊角、羌活、防风、朱砂、白附、天麻、蝎梢、麝香、牛黄、独活、金箔、茯苓、远志(去心)、僵蚕(炒)、蝉退、人参各等分。主治:小儿中风失音,腰背项直。《鸡峰》卷二十五:组成:远志半两,干防风半两。
-
语言謇涩
语言謇涩亦称语言謇吃、口不能言。多因风邪乘袭,痰涎壅盛所致。《华氏中藏经·论治中风偏枯之法》:“人病中风偏枯,其脉数而面干黑黧,手足不遂,语言謇涩。”《万病回春·中风》:“其半身不遂,口眼 斜,语言謇涩,或瘫痪不伸,或舌强不语,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此皆中脏也。”
-
氯苄噻唑啶
药品说明书:别名:得可乐,敌血栓,噻氯匹定,氯苄噻唑啶,抵克立得,盐酸噻氯匹定外文名:TiclopidineHCI,Ticlid成分:盐酸噻氯匹定适应症:适用于曾发生完全性栓塞性中风及有中风先兆且不适于使用阿斯匹林之患者。禁忌:出血患者如血友病、毛细血管脆弱症、消化性溃疡、尿路出血、咯血。注意事项:孕妇及儿童慎用。
-
抵克力得
药品说明书:别名:得可乐,敌血栓,噻氯匹定,氯苄噻唑啶,抵克立得,盐酸噻氯匹定外文名:TiclopidineHCI,Ticlid成分:盐酸噻氯匹定适应症:适用于曾发生完全性栓塞性中风及有中风先兆且不适于使用阿斯匹林之患者。禁忌:出血患者如血友病、毛细血管脆弱症、消化性溃疡、尿路出血、咯血。注意事项:孕妇及儿童慎用。
-
灯盏细辛注射制剂
灯盏细辛注射制剂的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瘀血阻滞,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及胸痹心痛;注意事项:1.在大量临床应用中,仅极个别患者出现心悸、发热寒颤、皮肤瘙痒、潮红、头晕、头痛及血压下降等症状,若出现以上情况,请即刻停药并对症处理。3.脑出血急性期禁用。
-
阳旦证
概述:阳旦证:1.桂枝汤证;2.桂枝汤证兼见心烦口苦等里热证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证象阳旦。”《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症状:《外台秘要·伤寒中风方》:“古今录验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旦汤主之。”
-
六经形证
六经形证为证候名。出自《证治准绳》。指中风病风邪中于经脉出现的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肢体酸痛、筋脉拘急等。临床上作为与类中风病的区别,具中风症状,无六经形证者属类中风,有六经形证者为真中风。
-
口吐涎
口吐涎为症状名,胃寒或痰湿困脾所出现的症状,也见于中风病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