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疽
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属虚者又称为脑烁。脑疽的病因病机:脑疽患部为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夭疽
左名夭疽,右名锐毒,俱属少阳胆经。脑疽(napecarbuncle)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属虚者又称为脑烁。是指生于项部,易致内陷的有头疽。脑疽的病因病机:脑疽患部为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
-
脑漯
脑漯(tà榻)病名。即脑疽。《刘涓子鬼遗方》卷四:“阳气大发,消脑,名曰脑漯。其色不乐,项痛如针以刺,头乘心者不治。”详参脑疽条。
-
万金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之万金膏:处方:龙骨、鳖甲、苦参、乌贼骨、黄柏、黄芩、黄连、皂角、白及、白蔹、厚朴、木鳖子仁、草乌、川芎、当归、白芷各一两,没药、乳香各半两,槐枝、柳枝各四寸长者二十一条,炒黄丹一斤半。研)各一分;如干,用地黄汁或薄荷汁刷湿。敷贴如常法。发背,丸如梧桐子大。
-
对口痈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对口疽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天疽
天疽病名。《灵枢·痈疽》:“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该病或与颈淋巴结结核溃烂之合并感染有关。其次,《外科正宗》卷一所指,系有头疽之发于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者,左侧名曰夭疽,右侧名曰锐毒,俱属少阳胆经。
-
对口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对口发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脑痈
脑痈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实为枕项间之痈,易破、易敛,较脑疽病位浅。参见脑疽条。
-
脑烁
脑烁病证名。《千金翼》作“脑烁疽”。本病属于脑疽之虚证,色暗不溃,硬不见脓,溃破不敛。《灵枢·痈疽》:“阳留不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参见有头疽、脑疽条。
-
丁附五香汤
处方:五香汤再加丁香5钱,附子5钱。加生姜5片,煎至1盏,温服,不拘时候。临床应用:一人年七十,冬至后生脑疽,肿痛而大,医士候疮熟,针出脓,因怒疮辄内陷,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凉,呕吐,脉极沉细而迟。盖衰老严寒时病苦楚,饮食淡薄,疲瘁加怒,精神损耗,故有此寒变也。疮后大发,随症调治而安。
-
对口疔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对口疮
脑疽为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大瘟
大瘟为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一,即脑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患部系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
拔筒法
拔筒法即拔罐法。见《外科正宗》卷二“脑疽应用方”。参见拔罐法:拔罐法指用排除杯内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代有以兽角或竹筒为工具,因称“角法”或“吸筒”“吸杯”等。通过吸拔而引起局部充血或郁血,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等作用。临床又分火罐法、水罐法、抽气拔罐法等多种。
-
项中疽
项中疽病名。即脑疽。出《外科证治准绳》卷三。详参脑疽。
-
三品锭子
《外科发挥》卷五方之三品锭子:处方:上品:白明矾60克白砒31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黄9克中品:白明矾60克白砒45克乳香没药各9克牛黄6克下品:白明矾60克白砒4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牛黄1克制法:先将砒末人紫泥罐内,次用矾东盖之,以炭火烟令烟尽,取出研极细末,次用糯米糊和为梃子,状如线香,阴干。
-
脐上疽
又名中发疽、壅肾疮。是指生于脐上的有头疽。脐上疽的病因病机:脐上疽由心火积盛,流入肾经所致。腹皮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背疽
是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黄连救苦汤
《外科正宗》卷二:黄连救苦汤:处方:黄连升麻葛根柴胡赤芍川芎归尾连翘桔梗黄芩羌活防风金银花甘草节各3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脑疽、发鬓、发颐及天行时毒初起,憎寒壮热,头面耳项俱肿者。临服入米酒200毫升,食后服。对口疽,初起寒热发肿。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临服入酒1杯,食后服。
-
少腹疽
又名小腹疽、小腹痈、丹毒痈。少腹疽的病因病机:有头疽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蕴,使内脏积热,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成。又名腹痈、肚痈。腹皮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有头疽·湿热壅滞证
定义:有头疽·湿热壅滞证(headedcarbuncle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congestionandstagnation)是指湿热壅滞,以局部症状与火毒蕴结证相同,全身壮热,朝轻暮重,胸闷呕恶,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为常见症的有头疽证候。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
-
有头疽·阴虚火旺证
定义:有头疽·阴虚火旺证(headedcarbunclewithpatternofyindeficiencyandfire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滞,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全身发热烦躁,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细弦数为常见症的有头疽证候。生于背部的,名发背、搭手;
-
有头疽·气虚毒滞证
定义:有头疽·气虚毒滞证(headedcarbunclewithpatternofqideficiencyandtoxinstagnation)是指气虚毒滞,以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胀重木痛,腐肉不化,脓液稀少,易成空腔,全身畏寒高热或身热不扬,小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为常见症的有头疽证候。
-
中发疽
又名中发疽、壅肾疮。是指生于脐上的有头疽。脐上疽的病因病机:脐上疽由心火积盛,流入肾经所致。腹皮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壅肾疮
是指生于脐上的有头疽。壅肾疮的病因病机:壅肾疮由心火积盛,流入肾经所致。腹皮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下品锭子
概述:下品锭子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功能主治:《外科理例·补遗》方之下品锭子主治瘰疬气核,疔疮发背,脑疽诸疮。《万氏家抄方》卷三方之下品锭子:方名:下品锭子组成:红矾3两2钱,乳香6钱,没药5钱,朱砂3钱,牛黄4分半,硇砂2钱4分(半生半熟),白信3两(火煅至烟尽,半日取起方可用)。
-
小腹痈
概述:小腹痈为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小腹疽、少腹疽、丹毒痈。腹皮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小腹疽
概述:小腹疽为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小腹痈。为生于腹部脐下气海、关元穴附近的腹皮痈。少腹疽的病因病机:有头疽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蕴,使内脏积热,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成。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天柱疽
注解:天柱疽(Dazhuicarbuncle)为病名,是指生于项后高骨大椎穴处的有头疽。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膻中疽
膻中疽又称膻中发疽、膻中发。表证退则服托里透脓汤;是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石榴疽
石榴疽的病因病机:石榴疽多因少阳相火与湿热相搏而成。石榴疽的治疗:石榴疽初起宜服蟾酥丸,次服菊花清燥汤;外治法:早期宜艾灸九壮,贴蟾酥并用万应膏盖之,红肿处敷冲和膏;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膻中发疽
膻中发疽的病因病机:膻中疽多为脏腑不和,气郁所致。是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膻中发
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膻中疽又称膻中发疽、膻中发。膻中发的病因病机:膻中发多为脏腑不和,气郁所致。表证退则服托里透脓汤;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侵脑疽
侵脑疽病名。即生于透脑疽之旁五处穴者。出《外科大成》卷二。详透脑疽条。
-
丹毒痈
又名小腹疽、小腹痈、丹毒痈。腹皮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厉疽
若初起红肿疼痛,溃破有脓,属湿热偏盛,为顺证,易治;厉疽破溃则治同敦疽(又名瘙敦疽、足指发):治宜滋肾养血,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为主。可随证选服解毒济生汤、阳和汤、顾步汤、四妙勇安汤、人参养荣汤等。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厉痈
若初起红肿疼痛,溃破有脓,属湿热偏盛,为顺证,易治;厉痈破溃则治同敦疽(又名瘙敦疽、足指发):治宜滋肾养血,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为主。可随证选服解毒济生汤、阳和汤、顾步汤、四妙勇安汤、人参养荣汤等。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有头疽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等。
-
小夺命散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之小夺命散:处方:槐实、地丁、地肤子各等分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加蟾酥少许同服。《万病回春》卷八方之小夺命散:方名:小夺命散别名:小夺命丹、夺命丹组成:千头子(即扫帚子)、槐花子、地丁各等分。功能主治:《万病回春》卷八方之小夺命散主治脑疽,及疔疮恶毒,无名肿毒。
-
有头疽·火毒蕴结证
定义:有头疽·火毒蕴结证(headedcarbunclewithfire-toxinamassmentpattern)是指火毒蕴结,以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脓液稠黄,能迅速化脓脱腐,全身发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有头疽证候。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
-
广圣散
处方:苍术1斤(米泔水浸4时),川乌半斤(炮),草乌4两(炮),蝎梢2两,地龙2两(去土),天麻3两,细辛3两(去叶),川芎5两,白芷5两。功能主治:一切肿毒,风毒肿,半身不遂,脑疽发背,疯犬咬伤,一切头风,伤寒,疔疮,臁疮,小儿风证。半身不遂,风寒暑湿,每服1钱,温酒调下;臁疮,用井花水调搽;
-
通灵黄金膏
处方:木香当归(洗,焙)金毛狗脊(去毛)防风(去芦头)白及白蔹香白芷白术乳香(别研)松脂(别研)枫香(别研)杏仁(去皮、尖,别研)各30克制法:上药除乳香、枫香、松脂外,各焙干细锉,用清油1.5千克,炼熟放冷,浸药子银石器内,文武火养三日,勿令大沸,恐损药力,常似鱼眼,候香白芷黄为度。
-
托里透脓汤
概述:托里透脓汤为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三方。人参白术穿山甲(炒,研)白芷各3克升麻甘草节各1.5克当归6克生黄耆9克皂角刺4.5克青皮15克(炒)功能主治:主治浸脑疽,气血两虚,将溃之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用法用量:水煎,病在上先饮煮酒一盅,后服此药;疮在中部,药内对酒热服。
-
五圣汤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五圣汤:处方:贯众、黄连(去须)、甘草(微炙)、吴茱萸(汤洗七次),并生用,各半两。摘录:《辨证录》卷十三《仙拈集》卷一引《全生》:方名:五圣汤组成:苍术(炒焦)2钱,山楂1钱,厚朴1钱,陈皮(土炒)1钱,车前(焙,研)2钱。主治:泄泻。主治:肺虚咳嗽,上气,痰涎壅盛。暑病呕恶。
-
阴毒内消散
处方:麝香、牙皂、良姜、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二钱,轻粉、腰黄、川乌、山甲片、阿魏(瓦炒去油)各三钱,丁香、肉桂、白胡椒各一钱,樟冰四钱。主治阴证肿疡,如背疽、脑疽、乳疽、瘰疬、寒湿流注、鹤膝风等,漫肿平塌,根盘散漫不收,不焮痛,不发热,不作脓,皮色不变。
-
巴豆树根
"功能主治: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蛇伤,风湿痹痛,胃痛。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温中散寒,祛风消肿。内服:煎汤,1~③治跌打:巴豆树根一两,浸酒一斤,擦患处。④治毒蛇咬伤:巴豆树根一两,入地金牛五钱,三角草二钱五分。(②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⑤治风湿性腰腿痛,胃寒痛:巴豆根一至二钱,水煎服。
-
猪骨
《*辞典》:猪骨: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ZhūGǔ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骨头。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②《王圣俞手集》:猪项上蜻蜓骨烧灰,涂一切头项疽毒,凡脑疽、鬓发、对口等症,麻油调敷。附方:①治下痢红白:腊猪骨烧存性,研末,温酒调服三钱。(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摘录:《*辞典》
-
妙胜散
《直指》卷二十二:组成:落地茄花(去心)、黄蜀葵花(去心并萼,晒干,瓷器收)。主治:痈疽发背,及脑疽不论年远日久新近,诸般恶疮冷漏股疮。制备方法:上为末,井水稀调。用药禁忌:忌猪肉、鱼鲊、湿面、鸡羊鹅油、炙煿煎炒、毒物五十日。
-
外科蟾酥锭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组成:蟾酥2钱,樟脑1钱,制没药2钱,飞朱砂1钱,制乳香2钱,轻粉5分,明雄黄2钱,麝香3分,巴豆霜2钱。主治:初起之疔疮、痈疡、脑疽。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将蟾酥用酒化开,加米糊做锭,每锭重3分。用药禁忌:不可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