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桂
字天士,号香岩。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热证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独到论述,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自此,也将“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从辨证方法上区分开来。
-
叶天士
学术贡献: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热证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独到论述,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自此,也将“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从辨证方法上区分开来。
-
叶香岩
简介:叶香岩即叶桂。学术贡献: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热证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独到论述,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另外,叶氏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土桂皮
拼音名:TǔGuìPí别名:土肉桂、假桂皮、小粘药、山肉桂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桂和大叶桂的树皮。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1、2 雄蕊长3mm,花药卵状长圆形,与花丝近等长,4室,内向瓣裂,第3 雄蕊长3.6mm,花药长圆形,长约1.5mm,比花丝稍短,4室,花丝近基部有1对具柄的长圆状肾形腺体;
-
天元医案
《天元医案》为医案著作,记载有叶桂(叶天士)的医案。《叶氏医案存真》为书名,3卷,清·叶桂撰。由其元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及《天元医案》中所载叶案等予以辑刊。卷末附马元仪《印机草》一卷及祁正明、王晋三医案数则。其后周学海加以整理评点,调整体例,并予以分门别类,辑为上下二卷,改名《评点叶案存真类编》。
-
桂樱属
中文名桂樱属拼音名guiyingshu拉丁名Laurocerasus中国植物志38:106属下物种长叶桂樱、刺叶桂樱、刺叶桂樱(中国树木志)、粗齿桂樱、粗齿桂樱(变型)、大叶桂樱、大叶桂樱(原变型)、大叶桂樱(原变种)、大叶桂樱(中国树木志)、冬青叶桂樱、短柱桂樱、短柱桂樱(变种)、钝齿尖叶桂樱、钝齿尖叶桂樱(变型)、华南桂樱、华南桂樱(中
-
樟属
中文名樟属拼音名zhangshu拉丁名Cinnamomum中国植物志31:160描述CinnamomumTrew樟属,樟科,约25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澳大利亚至太平洋岛屿和热带美洲,我国约有46种,主产南方各省区,北达陕西及甘肃南部,种数最多是云南,其次是广东和四川,其中肉桂C.cassiaPresl,锡兰肉桂C.zeylanicumBl.
-
临证指南
概述:《临证指南医案》为中医医案著作。清·叶桂原撰。刊于1766年。内容以病为纲,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其中温病治案颇多,反映出叶氏卫气营血的辨证特色及汗、清、透、凉、散诸法先后缓急的施治原则。吴瑭撰《温病条辨》多取材于此。
-
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医学期刊。清·唐大烈辑。主要汇集了医学理论、专题讨论、验方交流、考据、笔记、书评等多方面的内容,既不分门类。其中主要著作有叶桂的《温疟论洽》、薛生白的《日讲杂记》、顾雨田的《书方宜人共识论》等,对当时医学交流起了一定作用。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一九二三年成都铅印本。
-
叶选医衡
《叶选医衡》为医论著作。二卷。原题清·叶桂选定。本书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能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医学学术特点。现存三种清刻本及石印本。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叶天士女科医案
《叶天士女科医案》为医案著作。清·叶桂撰,陆士谔编。刊于1921年。全书分为调经门、胎产门、带崩门和血室门,每门又分类记述,集录了叶氏治妇科病的诊治经验,并附论脉二则。现存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
-
金子久
金子久(1870-1921年)清末民初医家。治虚损杂证,主张以《金匮要略》为准则,吸取东垣、丹溪、景岳、喻昌、叶桂等诸家长处。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切脉,对诊尺肤、察咽喉有独到经验,重视脾胃,推崇“轻可去实”,方药清灵甘淡,讲究炮制,善用药引。著有《金子久医案》(1927年)、《和缓遗风》、《问松堂医案》等。
-
大叶樱叶
拼音名:DàYèYīn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大叶桂樱的叶。单叶互生;叶生宽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或宽长圆形,长10-19cm,宽4-8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稍密的粗锯齿,齿顶有黑色硬腺体;雄蕊25-35;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500m压制疏密杂木林中或山谷、沟边阔叶林下及林缘。
-
临证指南医案
概述:《临证指南医案》为中医医案著作。清·叶桂原撰。刊于1766年。内容以病为纲,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其中温病治案颇多,反映出叶氏卫气营血的辨证特色及汗、清、透、凉、散诸法先后缓急的施治原则。吴瑭撰《温病条辨》多取材于此。
-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医案著作。秦伯未编。全书选辑清代叶桂、薛雪、吴瑭、张聿青等二十多位医家约2000条医案,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他科病证。可以相互比较、分析出各个医家的学术特点及其在各类疾病的治疗经验。选案多属记录简要,方治切于病情,并对病理有一定阐发者。现存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医案著作。不分卷。清·叶桂撰,门人周仲升抄集。有196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之程门雪校本。
-
本事方释义
《本事方释义》为方剂著作。旧题清·叶桂释义。撰于1745年。作者注释《本事方》的重点是该书所记载的药物配伍,药性和归经等内容。原系稿本,1814年由叶氏曾孙叶澹安校勘原文后予以刊行。现存多种清刻本,及1920年祥记书局刻本和千顷堂书局刻本。
-
本草三家合注
《本草三家合注》为药物学著作。一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无新的补充。现存十多种清刻本和多种石印本。
-
大叶山桂
别名:大山桂、三条筋、胶桂、鸭母桂、土肉桂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钝叶桂Cinnamomumobtusifolium(roxb.)Nees,以树皮入药。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止血,接骨。用于胃寒疼痛,虚寒泄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阳痿,闭经;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景岳全书发挥
《景岳全书发挥》综合性医书。题名清·叶桂撰(一作姚球撰)。刊于1844年。本书重点是对张景岳所主张的温补学说提出了不少论评,但其批评未必中肯,故本书未能造成较大影响,只不过是不同学派辩论之作。现有清刻本、近代石印本。
-
薛雪
简介:薛雪(1661~1750年)为清代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初习诗文,并与名医叶燮交往甚密,后因母病而专心攻医,遂精于医。与同邑叶桂齐名。二人不睦,其居之屋室取名“扫叶山庄”。尝著《医经原旨》、《湿热条辨》、《扫叶庄医案》、《温疟论》及《日讲杂记》等。
-
幼科要略
《幼科要略》为儿科著作。清·叶桂撰于18世纪中期。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风温、夏热、厥逆、疳、胀、痧疹、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方中不乏精辟之论和独到见解。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入《周氏医学丛书·二集》中。
-
温病学派
温病学派是指以清代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等医家为代表对外感温热病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进行系统阐发的医学流派。
-
本草三注
《本草三注》为书名。《本草三家合注》为药物学著作。一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无新的补充。
-
本草经解
《本草经解》为书名。即《本草经解要》。原题清·叶桂撰。据曹禾《医学读书志》卷下陈念祖条谓本书为“姚球撰”,后为书商易以叶桂之名。本书选录《神农本草经》的药物117种,其他古书中的药物57种,共174种常用药物。对《本经》等古书的原文作了必要的注解。各药之后有制方一项,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临床处方。
-
叶天士医案
《叶天士医案》又名《增补叶天士医案》、《增补重编叶天士医案》、《叶天士医案萃编》。清代叶桂撰,陆士谔重编,刊于1921年。陆氏以《临证指南》所收不尽精要,体裁亦有不合,而《三家医案合刻》、《医案存真》又未分门别类,不利初学。爰集叶案精萃,厘为4卷,共49门,间附名医论治。现有1921年广文书局石印本。
-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叶氏女科证治》。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王士雄
简介:王士雄(1808~出身世代医家,曾祖王学权精于医学,祖王国祥、父王升均为良医。并将自己的临证医案整理成书(《王氏医案》),还参注了不少医书,如《女科辑要》、《四科简效方》等。其《温热经纬》是温病学派中重要著作,经纬意指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薛诸家之说为纬,而以伏邪、新感为两大辨证纲领;
-
王氏医案
《王氏医案》为医案著作。正编详于杂病治案,续编详于温、热、暑、湿病证治案。一生致力于温热、霍乱诸病之研究,且对叶桂、薛雪诸名医之论多所借鉴,故尤擅长于温热病的治疗。其蚕矢汤、燃照汤、黄芩乩乱汤是迄今为止治疗霍乱(真霍乱)最早而又有效的方剂。对病理的分析,注重于寒热虚实的推究,故每能求得其本。
-
外证医案汇编
《外证医案汇编》为医案著作。清·余景和撰。刊于1894年。本书收集了清代医家陈学三、薛雪、叶桂等人的外科医案700余则,分为首、项、面、口等13部,共73种病证。医案除叙述病情治法外,还注有余氏的案语评论。
-
续选临证指南
《续选临证指南》医案医方著作。清·叶桂撰,华蚰云校。卷一续选《临床指南》漏编的叶氏医案,反映出叶氏诊病深明病源立方不拘成法的特点。并附《温热论》。卷二-四介绍叶氏平生所集经验方,分科叙述,大多属民间流传简便效方。
-
下燥治血
下燥治血为叶桂治疗下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久病损及下焦肝肾之阴,每致虚火时炎,症见咽喉干痛,痰中混血,昼凉夜热,宜养阴滋肾,金水并调,用西洋参、玄参、生地、麦冬、百合、阿胶等药。肝肾阴伤、液燥生风者,宜阿胶、鸡子黄、牡蛎、龟甲、鳖甲、白芍、玄参等药,侧重血分治疗。
-
医学从丛录
《医学从丛录》书名。清·陈念祖编撰(初撰时曾托名叶桂,后收回用其本名)。刊于1820年。作者“就世俗之供奉者,采其名言,录其方治”,编成此书。故以“从丛录”为书名。本书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妇科。每类以病种列为纲目,先概述病理、病原及诊治要旨;次为脉诊;作者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加以阐述,较切于临床实用。
-
叶氏女科证治
《叶氏女科证治》为书名。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叶氏医案存真
《叶氏医案存真》为医案著作。清·叶桂撰。由其玄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及《天元医案》中所载叶案等予以辑刊。卷末附马元仪《印机草》一卷及祁正明、王晋三医案数则。其中周学海加以整理评点,调整体例,并予以分门别类,辑为上下二卷,改名《评点叶案存真类编》。收入《周氏医学丛书》中。
-
周学海
周学海清代医学家(1856-1906年)。浙江建德人。著有《脉义简摩》八卷,《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各两卷(后人合刊为《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仰慕宋元诸家,对史堪、张元素、刘完素、滑寿之说,皆有评注。服膺张璐、叶桂,证治每取张说,曾评注叶著《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
-
三家医案合刻
《三家医案合刻》为书名,为医案著作。三卷。清代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本书汇萃苏州名医叶桂、薛雪、缪遵义三家医案,所选大多证治熨贴,议论中肯。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眉寿堂方案选存
《眉寿堂方案选存》医案著作。清·叶桂撰,郭维浚编。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上卷包括春温、时疠、暑、燥、寒、冬温、疟疾等各类时症;下卷记述妇、儿、痘疹、外科。每类病证之医案均重点介绍辨证立法及处方,辨析疑似之证,掌握各类疾病治法。其中妇科治案记述尤详。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
-
本草经解要
《本草经解要》为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经解》。原题清·叶桂撰。据曹禾《医学读书志》卷下陈念祖条谓本书为“姚球撰”,后为书商易以叶桂之名。本书选录《神农本草经》的药物117种,其他古书中的药物57种,共174种常用药物。对《本经》等古书的原文作了必要的注解。各药之后有制方一项,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临床处方。
-
救生丸
功能主治:卒死。主治:小儿无辜疳,腹胀气喘,四肢虚浮,乍热乍寒,或即泻痢,心腹坚痛。《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名:救生丸别名:救生丹组成:大戟1两半(浆水煮,切,焙),丁香半两,龙脑1分(别研),粉霜3分(别研),水银1两2钱,黑铅1两2钱(同水银结砂子),黄柏1两2钱,轻粉1分(别研),乳香半两(别研)。
-
上燥治气
上燥治气为叶桂治疗上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秋燥外袭,伤人肺气,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甚或痰中带血。宜辛凉润肺,或结合清气,用桑叶、杏仁、玉竹、沙参、梨皮、香豉等药,侧重气分治疗。
-
川桂皮
拼音名:ChuānGuì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能育雄蕊9,花丝略被柔毛或近无毛,第1、2 雄蕊长约2.5mm,花药宽卵形与花丝近等长,先端钝,4室,内向瓣裂,花丝无腺体,第3 雄蕊长约2.6mm,花药长圆柱卵形,与花丝近等长,4室,外向瓣裂,花丝中部有1对肾形腺体;性味:辛;行气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