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崩
即血崩,妇女下部大出血。《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王冰注:“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医学读书志·徐之才》:“后疾大渐,之才驰到,先一日已崩。”
-
羊蹄草合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羊蹄草31g,盆上芫茜31g,崩大碗31g,白花蛇舌草31g,金银花31g,鬼针草31g,旱莲草31g。主治:鹅口疮。用法用量:上药可采新鲜全草,水煎服。
-
砂雄丸
《盘珠集》卷下:方名:砂雄丸组成:朱砂1钱,雄黄1钱,白茯苓3两。主治:崩下如牛膜,昏迷倒地,乃受惊而然。用法用量: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水为丸。
-
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subsere)。
-
玉芝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组成:香附子半生半熟、代赭石。主治:血崩。用法用量:用酒调下。大瘕崩者煎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五崩
五崩为病证名。指崩下的血有五种不同的颜色。《脉经》:“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形如衃血也。”
-
李宁
李宁宋代医生。敷水(今陕西华阴)人。精于医术,擅摄生。尝应召治万安太后病,未至而太后已崩。仍颇受朝庭之重视。
-
坏都
坏都毁坏的堤坝。形容病势汹涌迅猛,如堤坝崩决。《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
尿崩
尿崩(profuseurine、profuseurination、diabetesinsipidus)是指以尿多如崩,尿清如水,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
-
虚弱血崩
虚弱血崩病证名。血崩证型之一。指因女子气血虚弱,冲任失固,导致血崩,如崩中不止,下血块色紫者,用《妇人大全良方》小蓟汤;崩血无度,虚损羸瘦者,治宜《千金要方》鹿茸散。
-
黑崩
黑崩病证名。《脉经》卷九:“黑崩者,形如衃血也。”指崩下大量之血,色黯如败坏凝聚之黑血。治参血崩、崩漏条。
-
刺槐
拼音名:C Hu 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以花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份: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 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质等。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
乌药花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WūY oHuā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辞典》
-
崩解剂
崩解剂是指为使颗粒剂、片剂、丸剂吞服后在胃中立即崩散溶解,以迅速发挥疗效,而在制片时加入的辅料,例如淀粉。
-
青崩
青崩病名。出《脉经》卷九。指崩下之液体为青色者,临床极少见。参见青带条。
-
赤崩
赤崩病名。五崩之一。《脉经》卷九:“赤崩者形如绛津。”指崩下之血为纯绛红色。治疗参见血崩条。
-
补虚宁血汤
处方:当归5钱,熟地1两,黄耆1两,甘草1钱,炒黑荆芥3钱。功能主治:妇人一时血崩,双目黑暗,昏晕于地。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止崩,4剂全愈。摘录:《辨证录》卷十一
-
白铃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铃子: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来源:兰科白铃子NerviliatibetensisRolfe,以块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西藏。功能主治:主治红崩,淋病,白浊,白带。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崩中五色俱下
崩中五色俱下病证名。指阴道流出之血杂有五色。《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五脏皆禀血气,五脏之色,随脏不同,伤损之人五脏皆虚者,故五色随崩俱下。”临床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