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病源候总论
概述:《诸病源候论》为中医病因证候著作,隋代巢元方等撰。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全书内容丰富,除一般内科外,并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妇科、儿科病证、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著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
-
尺肤诊法
尺肤诊法是通过寻找尺部皮肤(即腕横纹到肘横纹的前臂靠尺侧皮肤)的压痛点,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令患者仰掌平放,按上述次序将尺肤压向桡骨,何处出现压痛,即表明该处所对应的脏腑或部位有病。压痛点在双手是对称出现的,痛点较明显的一侧,病情亦较重。临床应用尺肤诊断时应与四诊合参。
-
一候
九候之一:一候为九候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一候后则病。”伤寒传经:伤寒传经,每日一经,六日传遍六经,为一候。或以七日还太阳经为一候。节候:一候指节候,五日为一候。
-
痧麻明辨
《痧麻明辨》麻疹专著。一卷。清·华壎撰。刊于1879年。本书专论麻疹(痧麻),首为总论,次为正候、兼候、回候、变候及附候五类。每类又分若干节,介绍证治等内容。末附治痧三方。现存石印本。
-
青花丹
《圣惠》卷九十五:方名:青花丹组成:空青1两,定粉1两,白石脂1两,朱砂1两,桃花石1两,盐花4两。主治:霍乱肚胀,冷气心痛,肠风,血气虚冷病,小儿疳痼。候冷,开取捣碎,水飞去盐味,晒干,更入麝香1分,同细研令匀,以烂饭和为丸,如麻子大。用药禁忌:忌羊血。
-
举、按、寻
举、按、寻为切脉指法。指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候测脉象的三种方法:轻指力按在皮肤上(浮取)为举,重指力按在筋骨间(沉取)为按,不轻不重的中度指力(中取)为寻。《诊家枢要》:“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
-
伏火太阳丹
处方:硫黄10两,丹砂5两。如药着条子上,逐旋以桑白皮刮下,却入锅中。若有鬼焰即更煮,直候无鬼焰住火,再用水飞;澄去针砂不用。用灯心煮枣,剥取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一切冷气。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
濡脉
濡脉为脉象之一。指浮而细软,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的脉象。《脉经》:“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脉诀汇辨》:“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濡脉主诸虚,又主湿。多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留滞之证。
-
上附上
上附上为《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上,指上段,即远端;“上附上”是对“中附上”而言,即前臂远端的三分之一,至腕横纹为止。左手外(桡)侧候心,内(尺)侧候膻中。《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是对前臂内侧皮肤(尺肤)诊察部位的划分。
-
神效灰煎
即纳一小铛中煎,令1-2沸,即别取1两石灰(风化者为佳,恐中湿者,须熬令极热)纳灰汁中和煎,以杖算搅之勿住手,候如煎饼面,少许细细取成膏,急泻著一瓷器中,搅令冷,不然,须臾干燥不堪用。常候此煎十分有一分堪久停。但有伤损,肉色须臾变赤黑色,痛如火烧状,若灸瘢发焮,经20余日,病自然脱落,无瘢痕。
-
贴敛药
《医方类聚》卷一七四引《简易方》:方名:贴敛药组成:麦饭石(粗麻石是也,曾作磨者尤佳,火煅7-8次,煅红入米醋中淬,煅至3-4次,其石定细碎,用甘锅盛煅,候通红,淬醋中,煅过7-8次可用)、鹿角根(不用脑骨,不用角梢,只用角根3寸,火烧)、贝母(为末)各等分。主治:痈疽疮疖。
-
清花丹
《鸡峰》卷二十八:方名:清花丹组成:空青1两,定粉1两,白石脂1两,朱砂1两,桃花1两,盐花4两。主治:霍乱肚胀,冷气心痛,肠风,血气虚冷,及小儿疳痼。制备方法:上研如面,入瓷瓶中,以盐盖之,固济。候冷,开取捣碎,水飞去盐味,晒干,更入麝香1分,同细研,以烂饭为丸,如麻子大。用药禁忌:忌羊血。
-
褐丸
处方:乌头(炮,去皮)、桂、香附子(微炒)、干姜(炮)、陈橘皮(微炒)。功能主治:和脾胃,消食化气,进食,止泻去积。主腹中诸冷积,食物壅隘。用法用量:每服5-7丸,随汤使下。摘录:《苏沈良方》卷四
-
鹿角粥
处方:新鹿角1具(寸截)。制法:流水内浸三日,刷洗去腥秽,以河水入砂罐内,以桑叶塞口,勿令漏气,炭火猛煮,时时看候,如汤耗,旋添热汤;煮一日,候角烂似熟芋,掐得酥软即止,未软更煮,慎勿漏气,漏气则难熟,取出晒干为粉。功能主治:益气力,补脑髓,益精血,强阴,尤固元气。摘录:《臞仙活人方》卷上
-
神仙玉粉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氏家传》:方名:神仙玉粉丹组成:精明舶上硫黄1斤(去砂石尽)。主治:小儿、成人冷积暴泻。又换猪肚、桑白皮,过三伏时,不换白皮,只换猪肚,共煮七伏时,水耗以热汤添,不得用冷水,候满七伏时取出,用温水淘净,研至细,候烈日日中晒极热,再研,煮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天灵丹
《普济方》卷三九八:别名:神效杀疳丸组成:干蟾1两(烧灰),天灵盖1个(烧灰),莨菪子半两(水淘,去浮者,炒令黑色),胡黄连半两(末),砒霜1分(同天灵盖用湿纸3-5重裹,胶泥固济,于木炭火上烧令通赤,取出候冷,以上都研末),麝香1分。主治:小儿疳痢,久不愈,四肢羸瘦,或心忪惊悸。赤者,5日内愈;
-
医和
医和为春秋时期秦国医家。晋何又问其故,医和进一步阐释:“天有六气,淫生六疾,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未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论述,也反映当时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水平。
-
蝎蝥膏
方出《医学纲目》卷二十,名见《东医宝鉴 杂病篇》卷八:方名:蝎蝥膏组成:全蝎7枚,斑蝥10枚,巴豆肉20枚,香油1两。主治:牛皮癣。制备方法:上同熬,候色焦去滓,入黄蜡1钱候溶收膏。
-
喉科心法
《喉科心法》喉科著作。约刊于19世纪末。卷上为论说,包括病原、诊法和辨证,咽喉、口舌多种病证的临床特征,善候、恶候及针灸图说等;卷下集录作者喉症经验效方。作者临床经验丰富,于治疗原则方面,提出“轻、透、XX、降、镇、润、养、阴”八字秘诀,切合临床实用,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清刻本、石印本和铅印本。
-
五云膏
《金鉴》卷六十四:方名:五云膏组成:银黝子(捶碎)4两,黄丹(飞过)8两,香油20两。主治:鼠疮、马刀、瘰疬已溃者。用法用量:用时勿令见火,以重汤炖化,红煅摊贴。制备方法:用砂锅1只盛香油,火温候油热,将黝子投入油内,用桃、柳、桑、槐、枣5样树枝搅之,候起珍珠花时,捞去滓,用布滤净;
-
盐曲
《千金翼》卷二十一:方名:盐曲组成:曲末5升,盐末1升5合。主治:一切风冷气。唯候遍体汗尽,其病方愈,特须细心,多日久候汗尽乃止,未尽时间数有闷乱,唯食香浆粥饭。风汗并尽,然后乃补之。制备方法:上熟捣,分作5袋,旦取2袋炒令热,以薄袋各受1升,纳药于中,更递盛之。用药禁忌:忌生冷;三部脉微弱者勿用之。
-
水杨膏
《圣惠》卷六十三:组成:水杨皮2两(锉),槐皮2两(锉),黄丹6两,麒麟竭1两(末),密陀憎1两半(细研),白松脂1两,蜡1两,白蔹1两(锉),降真香1两半,油2斤。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用法用量:用于软帛上摊贴,每日2度换之。制备方法:先将油于铛内,微火煎水杨皮、槐皮,后下白蔹、麒麟竭、松脂、降真香,再煎;
-
胡黄连点眼方
处方:胡黄连(去须,锉如豆大)1两,蜜陀僧(研)半两,蜜4两(重汤煮)。制法:上先将黄连于蜜内浸1宿,次日入蜜陀僧末和匀,用白瓷碗盛,却用黑豆1斗于锅内,以水煮候热,却将药碗放在豆上,勿令豆汁入内,候豆熟为度,取出用绵滤过,入龙脑半钱匕,以银石器盛。功能主治:肝肺热盛,目赤生胬肉。
-
伤寒三阴证
伤寒三阴泛证指伤寒太阴、少阴、厥阴等三阴经证候,与三阳经证相对而言。三阴均属虚寒证候。太阴为肠胃虚寒证;少阴为心肾虚证;厥阴为寒热胜复,上热下寒证。
-
四香汤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组成:莎草根1两,黑狗脊半两,甘松1分,黄熟香(上好极香者)1分。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1碗,煎5-7沸,盛在深盆中,便令患者于上面坐,围衣被熏之,勿透气,候下得手,便淋渫患处,直候药冷即止,不得揩拭,便盖覆卧1时许,若渫了,临卧将被以火焙稍暖更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乌贼骨膏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名:乌贼骨膏组成:乌贼鱼骨(去甲,研末)1两,旧船灰(研末)1两,铅丹(研)3两,清油12两。用法用量:涂所伤处。制备方法:先熬油令沸熟,次下船灰末,乌贼骨末,搅转良久,下铅丹,不住手又搅,如稀稠所得,黑色,即入麝香,便倾入厚瓷石器内。附注:乌贼鱼骨膏(《普济方》卷二九○)。
-
(^旦)朝枢
(^旦)朝枢清代医家。江西德兴人。精医术,闻名于乡。对脉诊有精辟见解,尝谓:“脉论数十家,皆以六部候五脏,独不思左右三部共一脉,数则俱数,迟则俱迟,何从部别?鄙意不若以上、中、下三停候三焦为稳。”以此辨证,无不奇中。著《医津指迷》八卷,《寓意草摘要》二卷。
-
百灵藤酿酒
处方:百灵藤10斤(以水1石,煎取3斗),神曲9两(微炒黄色,捣末),糯米3斗(炊作饭)。制法:上候饭冷,即熟揉曲末入饭中,并药汁同入于瓮中,一如酿酒法。经3-5日,看沫尽,即更炊1斗糯米饭,候冷,投入瓮中,即熟澄清。功能主治:风。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百灵藤酒”。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
大天南星散
处方:天南星1枚(重8-9钱至1两)。制法:先撅1地坑,深3寸许,用炭火5斤,烧通赤,去火,入好酒半盏在内,然后入天南星,却用炭火三两条,盖却坑子,候南星微裂,取出锉碎,再炒令匀熟,不可稍生,放冷,为细末。功能主治:吐泻,或服泻药过度,脾虚生风,为慢惊,或作脾风,危急之候。
-
通神三灵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名:通神三灵丸组成:柏叶4斤(米泔浸7日,每日换泔洗净,次1日取出,近日阴处阴干,杵为末),甘菊花1斤(蒸1日,晒干,为末),松脂4两(用滴乳者,以桑柴灰内煮半日以上候化,取出,绞取净汁,入新水内候凝,研如粉)。主治:本脏诸虚。制备方法:上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玉华丸
《圣惠》卷四十九:组成:消石半两,硫黄半两,白矾半两,硼砂1分。主治:食不消化,腹中结聚癥块。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醋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钳锅子内,文火烧令赤,直候干硬,停火,候冷,取药于湿地,合着,以土拥之出火毒,1日后取出,细研为末,以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
脾蒸
脾蒸古病名。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总论·虚劳骨蒸候》。参见二十三蒸条。
-
立马乌
处方:定粉1钱,瓦粉1钱,密陀僧半钱,龙骨半钱,轻粉3钱,朴消1钱,铅白霜1钱,韶脑半两,花碱6钱,玉霜1两3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乌髭。主用法用量:先用白土黄丹敷过髭地,候干,将前项药水调,再上髭鬓上,用纸裹。候少时,其髭便黑,用新水洗去。
-
通顶抽风散
《圣惠》卷三十二:方名:通顶抽风散组成:消石2两。当有清涕水出,其疼痛立止。制备方法:上以新瓷瓶内盛,渐以水熔成汁,时时投20-30粒生萝卜子入于消内,候烟出尽,又投,直候萝卜子、消石无声;消已伏火,去火放冷,敲破瓶,取出研如粉;用萝卜干1两,去皮,拣净,只取半两;麝香半钱,合研令细。
-
虚中积
虚中积病证名。指脾胃虚弱而挟有积滞。《证治准绳·幼科》:“其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着一似睡未觉,肚热足冷者,多因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多因脾胃素虚,加之乳食不节所致。治宜补益消积。用参苓白术散加消导药。
-
戈维城
戈维城为明代医家,字存桔,姑苏(今江苏苏州)人。一卷起自伤寒统辨,冬温伤寒,至中风预防,共九十八候;二卷起自恶风恶寒,论述时行疫症,是厥阴肝经之症,其中之黄耳伤寒,赤膈伤寒,均为其前人所未述,至百合病,共八十九候。其于伤寒学颇有心得,清医家唐大烈谓其博而详,详而约。
-
紫粉丸
《苏沈良方》卷七:方名:紫粉丸组成:针砂(醋浸1宿,辟去醋,便带醋炒,候炒至铫子红色无烟乃止,候冷)。主治:呕吐。用法用量:每服40丸,粥饮送下,服讫,更吃1盏许粥,已不吐。小儿小丸之,随儿大小与此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更用醋团火烧洞赤,取起候冷,再研极细,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中附上
指《黄帝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指诊脉部位。即两手关部脉。《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类经》卷五:“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者,即关脉也。”中附上,是指前臂内侧皮肤(尺肤)的中段三分之一。
-
金髓煎
须是瓮,用酒浸,以两月为限,用蜡纸封闭紧密,无令透气,候日数足,滤出,于新竹器内盛贮,旋于沙盆中研令烂细,然后以细布滤过,候研滤皆毕,去滓不用,即并前渍药酒,及滤过药汁搅匀,量银锅内多少升斗,作番次慢火熬成膏,切须不住手用物搅,恐粘底不匀,候稀稠得所,然后用净瓶器盛之,勿令泄气。
-
物候
物候是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活动变化规律对节候的反应。我国有关物候的记载甚早,《吕氏春秋》等书中已有记述。人的生命活动与节候有密切关系,物候在医学上有一定意义,中医学已作为调摄治病用药的一种依据。例如人的脉象变化有春弦、夏洪、秋缓、冬沉,故所用方药因机体随节候的变化而有不同。
-
神符玉粉丹
《圣惠》卷九十五:方名:神符玉粉丹组成:水银2两,黑铅1斤。功效:久服延年驻颜。用法用量:每日1丸,空心津送下。若养至1年,火力与小还丹同。
-
润肤膏
《鸡峰》卷二十五:方名:润肤膏组成:槐米末2钱,松脂2钱,黄蜡2钱,黄柏末1钱,白矾半钱,乳香少许,腻粉3厘。主治:皮肤风热生疮,麻痹赤色。制备方法:上以清油3两,先煎令沸,次入松脂,候消即入黄蜡,候熔消即入槐花、黄柏、白矾、乳香、腻粉搅匀,收入瓷器内。
-
香牛饮
《得效》卷五:方名:香牛饮组成:牛涎(先以羯牛用绳挂开牛口,以净布巾抹令口舌净,却拖牛舌出来,候有涎出,以碗盛之)、麝香1捻。用法用量:每服用8分盏为1服,研好麝香末打匀,却以银盏(汤皿)令温,以以绢帛束缚中脘胃口令极紧,候气喘,乘热解开,随气喘1-2口便服,药时先对病人说煮白粥恼烦之。
-
皂荚针散
《圣惠》卷六十六:方名:皂荚针散别名:皂荚刺散组成:皂荚针1斗(不生子者),牛蒡子半斤。小儿瘰疬肿硬。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以井花水调下。良久利下恶物,如胶糖,永断根本。制备方法:上取皂荚针于盆中烧,候火盛时,撒牛蒡子于火中,候烟欲尽,以盆合之,冷定,为末。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皂针散。
-
双白丹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组成:阳起石1分(捣碎),白石脂1分(合研),白矾半两,砒半两(2味同研为末),胡粉半两。制备方法:上药用沙盒子1只,先入阳起石铺遍盒底,次入白矾、砒,后入白石脂盖头,用盐泥固济,候干,以炭火5斤煅令通赤,候火尽,入地坑内埋1宿取出,同胡粉细研,煮糯米粉糊为丸,如麻子大。
-
驼粪熏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驼粪熏方组成:驼粪不拘多少。用法用量:阴干,不得见日,用慢火煨成烟熏,候痒甚,别用下方煠洗。附注:治痔淋渫方:恶实不拘多少,淘去浮者,每用一两,以水二碗浓煎,乘热熏之,候通手淋渫。
-
张吉
张吉(1930.5~2011.01.13)中共党员,著名中医专家、针灸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48年12月考入中国医大四分校(后改为承德医学院)学习,1950年参与朝鲜战争战伤医院救治伤员工作。
-
玉箸消
《魏氏家藏方》卷九:组成:硇砂少许,白矾皂子大,马牙消1分,消石4两,黄丹5钱,巴豆6粒,蛇蜕1条(全者)。主治:喉闭。用法用量:每用1字,以竹筒子吹入喉中;如些小咽喉不利,只含化少许。制备方法:上药用瓷锅子,依次第逐旋下,药下到巴豆时,须逐个咬破下,候火蝴蝶尽,方再下一个,如此6次。
-
龙砂汤
处方:缩砂仁2两1分,甘草1两半,盐1两半。制法:上将甘草同盐炒,候甘草黄熟取出,泻在缩砂上,即以盏碗盖之,候冷,同为细末。功能主治:和气。主用法用量:汤点2钱。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
生漆汤
《伤寒微旨论》卷下:组成:生地黄汁1升(如无,用生干地黄3两半),大黄2两(锉),犀角半两,桃仁30个。主治:蓄血症。用法用量:每投1服,候半日许,血末下再投1服,候血下即止后服。制备方法:用水3升,好酒1升,慢火熬及3升,倾出,滤去滓,再入锅内,点生光漆两半,再熬至2升,即住火,净滤去滓,放冷,分作3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