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筋
广义之筋,指除人体骨关节之外的一切软组织;狭义之筋,专指肌腱和韧带。筋具有连属关节,联络形体,主司运动等功能。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的功能。筋和筋膜的功能是由肝所主,并由肝血濡养。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八会穴中,筋会阳陵泉。
-
指甲
指甲解剖结构名。手指足趾的爪甲。《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与其它动物的蹄和钩爪相同,都是表皮角质层的变形物,有保护指(趾)端等作用。指甲的后缘嵌入皮内的部分叫甲根,甲根基部的生发层是指甲的生长点,可使指(趾)甲继续生长。围绕甲根及甲侧缘的皮肤叫甲廓。
-
肝合筋
肝合筋生理学名词。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之合为筋。《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筋膜有赖肝之精气濡养,肝之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肢体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之气血亏虚则筋力衰惫,肢体关节屈伸困难。《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参肝主筋条。
-
外维
外维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指维系目外眦之筋,包括眼外直肌等。为足少阳经筋的分支。《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张介宾注:“此支者,从颧上斜趋结于目外眦,而为目之外维,凡人能左右盼视者,正以此筋为之伸缩也。”
-
足厥阴气绝
足厥阴气绝病证名。指足厥阴肝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唇青,舌卷,卵缩。《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
-
筋绝
筋绝古病证名。因筋膜伤损败绝所致。《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勿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中藏经》卷中:“筋绝,魂惊,虚恐,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
-
羊筋痧
是指感受时疫秽浊之气,以病处白毛积聚如羊筋为主症的痧证。羊筋痧的症状:痧证病处白毛积聚如筋。羊筋痧的治疗:《痧症全书》卷中:“羊筋痧,腹胀,混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痰丸、普济消毒饮。”
-
罢极之本
罢极之本(píjizhiben)人体器官名。因肝主筋,筋司运动,所以说疲劳的根本在肝。《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王冰注:“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素问绍识》:“罢极当作四极,四极即四肢,肝其充在筋,故云四极之本。”
-
拘
《素问·五脏别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筋脉拘紧牵强不伸之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杂证会心录》卷上:“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不同,然总不外亡血,筋无荣养则尽之矣。盖阴血受伤则血燥,血燥则筋失所滋,为拘为挛。”参拘急、拘挛条。
-
卵缩
卵缩证名。睾丸上缩之证。足厥阴肝经病变所致。《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详见阴缩、囊缩条。
-
失颈按摩法
失颈按摩法为外治法。用于治疗失枕之方法。《伤科补要》卷二:“夫人之筋,赖气血充养,寒则筋挛,热则筋纵,筋失营养,伸舒不便,感冒风寒,以患失颈,头不能转。”其治疗“使患人低坐,用按摩法频频揉摩。一手按其头,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舒,令其正直,服疏风养血汤可也。”
-
耳纹看法
耳纹看法指看耳后筋纹诊痘法。见《丹台玉案》六卷。耳后筋纹淡红为吉,若紫黑青白为凶。耳后红筋一条,无枝叶主心经痘;耳边紫黑鱼刺形主肝经痘;耳后苍筋主痘稀、脾经痘;耳后淡白乱如麻,将来必主脾经痘。
-
化骨至神丹
处方:当归9钱,金银花9钱,白芍5钱,茵陈3钱,龙胆草3钱,白术3钱,柴胡1钱,生甘草3钱。功能主治:多骨疽。用法用量:水煎服。多骨疽者,非骨也,筋变为骨,似骨而非骨也。白芍不特平肝木之火,兼能散肝木之邪,邪去则筋舒,筋舒则似骨非骨者尽化;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提弹法
提弹法理筋手法之一。包括提法和弹法。其方法步骤:用手或拇食指将患者伤部或其邻近部位的肌腱或肌肉提起,迅速放开,并用手指弹拨筋肉。该法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背阔肌、背伸肌群、腰肌及跟腱等部位的扭挫伤及劳损。通常较短的肌腱用提法,较长的肌腱则提弹法并施。
-
躄
躄挛躄,足不能行之证。《灵枢·热病》:“热病面青脑痛……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张介宾注:“筋躄者,足不能行也。”
-
养筋汤
处方: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功能主治:补肾养心,滋肝舒筋。治肝肾不足,心阴亦虚,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摘录:《辨证录》卷八
-
阳物细小
概述:阳物细小为症状名。是指阴茎短而细小之症。病因病机:多因肝气不足所致。治疗:《辨证录·种嗣门》:“欲使小者增大,要非补肝不可。然而肾为肝之母,心为肝之子,补肝而不补其肾,则肝之气无所生,补肝而不补其心,则肝之气有所耗,皆不能助肝以伸其筋,助筋以壮其势,故必三经同补。”用夺天丹、展阳神丹等方。
-
红藤蓼
别名:竹叶舒筋、大活血、舒筋草、鹿蝉通筋草来源:蓼科红藤蓼PolygonumemodiMeis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淡,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结络
概述:结络:1.连结、联络;2.脉络郁结,血行不畅。连结、联络·结络:结络指连结、联络。《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筋有结络。”张志聪注:“结络,言筋之系于分肉,连于骨节也。”《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
-
筋脉
筋脉①即筋。《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辛,筋脉沮弛。”详见“筋①”。②指经筋血脉。见“筋脉和同”。③指局部血络。见“筋脉横解。”④指宗筋,即作用于房室用力的筋脉。“筋脉懈惰”。
-
拐枣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拐枣七:拼音名:GuǎiZǎoQī别名:大叶老鼠七、乌筋七来源:罂粟科荷青花属植物荷青花Hylomeconjaponica(Thunb.)PrantletKundig(H.vernalisMaxim.),以根入药。夏秋采挖,阴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水煎服或泡酒服。
-
球核荚蒾
别名:六股筋、兴山绣球、水马蹄、鸡壳精、淮角筋来源:忍冬科球核荚蒾ViburnumpropinquumHemsl.,以叶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止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主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鲜品捣烂敷。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淫
②溢满、浸润、流布。《素问·经脉别论》:“淫气于筋。”“淫精于脉。”《灵枢·病传》:“腹痛下淫。”④过甚为害。《素问·痹论》:“淫气喘息,痹聚在肺。”《素问·痿论》:“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⑦白淫的简称。《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
-
双伏
双伏指两手伏脉。伏脉为脉象之一种。脉来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
-
舒筋法
舒筋法理筋手法之一。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用于脚腕部外伤或其它原因所致的筋肉挛缩,关节强直。方法为:以大酒杯粗之竹管,长尺余,用时先坐定,竹管放地上,患足踏于其上,向前后搓滚,日久则见效。
-
伏脉
伏脉为脉象之一。指脉位极深,好似在筋骨之间,需重按寻找才应指,甚则伏而不见的脉象。脉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
-
瘛病
瘛病病名。《圣济总录》卷四三:“瘛病。论曰:《内经》谓病蛊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夫精属肾,筋属肝,脉属心,精盛则滋育诸筋,荣灌诸脉,故筋脉柔和。今风客于肾,病蛊出白,则精已亏矣。经所谓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者如此,其证筋脉燥急相引而瘛是也。治瘛病筋脉相引而急,建中汤方。”
-
筋枯
筋枯病证名。指血虚不能荣筋,影响肢节活动,动则作痛的病证。《丹溪心法·中风》:“筋枯者,举动则痛,是无血不能滋养其筋。”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亦可见于中风后遗症及年老体衰之人。
-
行针总要歌
《行针总要歌》为针灸歌赋名。见《针灸大成》。内容概括针法的一些要点。如:“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又:“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均通俗易晓。
-
熊筋
《*辞典》:熊筋:出处:《本经逢原》拼音名:Xi nɡJīn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功能主治:《本经逢原》:壮筋强力,与虎骨之搜风壮骨无异。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浸酒服。
-
青龙藤
拼音名:QīnɡL nɡT nɡ别名:青龙筋、捆仙丝来源:为萝藦科青龙藤属植物青龙藤Biondiahenryi(Warb.exSchltr.etDiels)TsiangetP.T.Li[CynanchumhenryiWarb.exSchltr.etDiels],以带根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淡,温。功能主治:活血舒筋,理气祛风。用于跌打损伤,下肢冷痛麻木,风湿手足麻木,牙痛。
-
六筋
六筋为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自桡侧起至尺侧,依次分别为赤筋(浮筋)、青筋(阳筋)、总筋、赤淡黄筋(心筋)、白筋(阴筋)、黑筋(肾筋)。《小儿按摩经·要诀》:“六筋专治脾肺热,遍身湿热大便结,人事昏沉总可推。”
-
大筋
大筋为人体结构名,指较粗大的肌腱或韧带。《素问·气府论》:“项中大筋两傍各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
背偻
曲背俯身,脊椎突出之证,又称背伛偻、大偻。因肝虚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所致。《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亦可由督脉虚,精髓不充,或中湿邪所致。
-
摸法
摸法推拿手法名。指手触摸肢体穴位用于诊断和治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摸法摸者,用手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法、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本法适用于全身各关节、骨骼、肌腱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
四维
概述:四维:1.四肢;2.运气术语;4.筋、骨、血、肉。《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谨按四维,斥候皆归。”(见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
缓筋
概述:缓筋:1.足阳明筋;2.宗筋。足阳明筋·缓筋:缓筋指足阳明筋。杨上善:“缓筋,谓足阳明筋,以阳明之气主缓。”出《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宗筋·缓筋:缓筋指宗筋。丹波元简:“缓筋即宗筋也。”
-
柔痓
①肺热传肾而致骨强筋柔,肢体举动无力。《素问·气厥论》:“肺热移于肾,传为柔痓。”王冰注:“柔,谓筋柔而无力。气骨皆热,髓不内充,故骨痓强而不举,筋柔缓而无力也。”②即柔痉。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
膝
概述:膝:1.人体部位名;指大、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内有股骨和胫骨连接而成的膝关节,前有膑骨,后有腘窝。腿部主要肌肉的肌腱(“筋”)均会集于膝。《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耳穴·膝位于对耳 上脚的中1/3处。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杨甲三
杨甲三现代针灸学家。江苏武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首任系主任。1936年毕业于无锡针灸传习班。后师从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他将取穴方法概括为“三边”“三间”取穴法,“三边”指骨边、筋边、肉边;长期从事针刺治疗老年病、脑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主要著作有《腧穴学》《针灸腧穴学》等。
-
疔毒诸疮膏
处方:苏油8两,猪油4两,人筋(洗净)2钱,头发2钱,密陀僧(研细)4两,松香(净末)4两。制法:熬苏油、猪油,俟猪油枯,滤去滓,入人筋、头发,将二味炸化尽,再入密陀僧,槐条搅令烟尽,滴水成珠,住火,再入松香搅匀,看火候足,入水内去火毒,收贮。功能主治:疔毒诸疮。摘录:《良朋汇集》卷三引孙望林方
-
筋强
筋强病证名。筋肌因暴力所伤而僵强之病证。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证见局部及上下筋肌僵强、板硬,失去正常柔和性能,甚则功能轻度障碍。治宜局部按摩或针灸,或其他物理疗法。
-
然筋
然筋指然谷穴下之筋。《素问·调经论》:“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王冰注:“然谓然谷。”新校正引杨上善注:“然筋当是然谷下筋。”
-
松膏
方出《千金》卷八,名见《千金方衍义》卷八:方名:松膏组成:松脂30斤。功效:治风逐湿,坚骨强筋。主治:历节诸风,百节痠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平旦空腹以酒送下,1日3次。数数食面粥为佳。用药禁忌:慎血腥生冷物、酢果子。但松脂性燥,必极力炼煮,方可服食。
-
鸭掌
鸭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同等质量的熊掌的营养相当。掌为运动之基础器官,筋多,皮厚,无肉。筋多则有嚼劲,皮厚则含汤汁,肉少则易入味。从营养学角度讲,鸭掌多含蛋白质,低糖,少有脂肪,所以可以称鸭掌为绝佳减肥食品。鸭掌的别名鸭爪
-
旋覆汁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方名:旋覆汁别名:旋覆根敷方、旋覆花膏组成:旋覆根。功效:续筋骨。用法用量:上捣汁,滴疮中;仍以滓封疮上,至半月筋自续,更不用易。附注:旋覆根敷方(《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旋覆花膏(《仙拈集》卷四)。
-
蟹髓方
《普济方》卷三一○引《十便良方》:方名:蟹髓方组成:蟹髓(取甲中或足中者)不拘多少。主治:被伤绝筋。用法用量:上略熬,纳筋断处,随以绊帛系缚,更捣葛根汁饮之。
-
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乳菇:别名:辣味乳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白乳菇Lactariuspiperatus(L.exFr.)Gray,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云南。性味:苦,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为“舒筋丸”最主要原料之一。
-
续筋丹
《伤科汇纂》卷七:方名:续筋丹组成:土鳖虫、三七、血竭、龙骨各等分。功效:接续断筋。用法用量:用津唾调搽。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没药自然铜散
《普济方》卷三○九引《危氏方》:方名:没药自然铜散组成:当归半钱,没药半钱,自然铜1钱(火煅,醋淬为末,又用水飞过)。主治:折骨伤筋,痛不可忍。用法用量:以酒调服。仍以手摩痛处。制备方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