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象
晋·王叔和《脉经》根据这些征象总结出24种脉象,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30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27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28种脉。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肾精化血等功能变化,均可导致脉象的改变,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
虚脉
2.实热证用刺络法,以泄其热;指寸关尺三部脉象中取均无力,重按有空虚感的脉象。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主气血两虚,尤多见于气虚。《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痛豁豁然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类经》卷二十一:“当视其在下虚陷之经,取而补之。”
-
舍脉从症
舍脉从症是指当脉象与症状所反映的病机有矛盾时,通过综合分析,确认脉象不能反映真实的病机,便舍弃脉象,遵从症状进行证候诊断的方法。《医宗必读·脉法心参》:“脉浮为表,治宜汗之,此其常也,而亦有宜下者焉;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出,则用大承气汤,此又非迟为阴寒之脉矣。
-
舍症从脉
舍症从脉是指当脉象与症状所反映的病机有矛盾时,通过综合分析,确认某些症状不能真实反映病机,便舍弃这些症状,遵从脉象进行证候诊断的方法。《医宗必读·脉法心参》:“表证汗之,此其常也。仲景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
-
舍证从脉
舍症从脉是指当脉象与症状所反映的病机有矛盾时,通过综合分析,确认某些症状不能真实反映病机,便舍弃这些症状,遵从脉象进行证候诊断的方法。《医宗必读·脉法心参》:“表证汗之,此其常也。仲景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
-
舍脉从证
舍脉从症是指当脉象与症状所反映的病机有矛盾时,通过综合分析,确认脉象不能反映真实的病机,便舍弃脉象,遵从症状进行证候诊断的方法。《医宗必读·脉法心参》:“脉浮为表,治宜汗之,此其常也,而亦有宜下者焉;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出,则用大承气汤,此又非迟为阴寒之脉矣。
-
散脉
概述:散脉:1.足太阴经在小腿部的支脉;《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王冰注:“散脉,足太阴之别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指散而不聚,轻按有分散零乱且无力之感,中按渐空,重按则触不到脉动的脉象。主元气离散,胃气衰败,气血消亡,精气将绝。
-
动
概述:动:1.病证名;振掉动摇之象。《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动脉为脉象之一。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搏动部位较局限,节律不匀。见于惊恐及痛证。《脉经》:“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
脉象图
概述:脉象图是用模拟中医切脉方法的仪器所描记出的各种脉象信息的图形。测查脉象图的最佳部位为寸口脉。三项中任意二项有严重失常者,为无胃气。寸关尺三部脉于浮中沉位测记脉图均不清晰,或描无脉象图形,或脉波频率大于180次/分,或低于35次/分者为无根基;(2)脉搏频率在60~(7)主波角(P角)在19°~
-
四时之脉
四时之脉指应于四季的脉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气候识别这些差异。脉不应时,或脉反四时,均属病态。《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脉从四时,谓之可治。”
-
疾脉
疾脉为脉象之一。指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相当于每分钟140次以上)的脉象。《脉诀汇辨》:“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速之脉,数之甚者也。”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见于急性热病,虚损劳伤者,多是危重证候。如孕妇无病见此脉,则为临产脉象,称离经脉。
-
实脉
实脉为脉象之一。指寸关尺三部脉象浮、中、沉取均搏动有力的脉象。脉来去俱盛,轻按重按均应指有力。《脉经》:“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实脉主实证。多见于实热内结,停痰食积等。《校注图注脉诀》:“实者,阳也。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四体劳倦。”
-
秋脉如毛
秋脉如毛脉象名。指秋季正常脉象。秋季阳气开始收敛,其脉象相应轻微而浮。参毛脉条。
-
关阴
脉象·关阴:关阴是指阴盛已极,不能与阳气相交的脉象。表现为寸口脉大于人迎脉的四倍。《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病名·关阴:关阴为病名。小便不通,由于热结下焦,气化障碍、故阴窍关闭。
-
弹石
弹石脉象名。系七怪脉之一。形容脉象搏指坚硬而促,如石之弹击。属危重脉象,是胃气败竭的真肾脉特征。《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
-
阴脉
3.经穴别名。指经脉中的阴经,包括手、足三阴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蹻脉等。《难经·三十七难》:“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切诊中的脉象分类·阴脉:《中医大辞典》:阴脉是指脉象之沉、迟、细、小、涩、结等。见《医学原始》。
-
四塞
概述:四塞:1.自然界中四时阴阳之气失常;《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脉象与四时不相应·四塞:四塞指脉象与四时不相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
-
七死脉
概述:七怪脉为脉学名词。亦称七死脉。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脉象浮数之极,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无根脚。脉象沉实之极,如用指弹石的感觉。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
七怪脉
概述:七怪脉为脉学名词。亦称七死脉。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脉象浮数之极,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无根脚。脉象沉实之极,如用指弹石的感觉。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
伏
3.中药炮制法之一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伏脉为脉象之一种。《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用水浸泡药物。
-
溜
2.滑动应指、圆转而过的脉象;3.小股水流。《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
伏匿脉
伏匿脉为脉象之一种。寸关尺三部按之皆无,寻至尺后才觉察。指脉象混乱,不易察明,时而阴部见阳脉,时而阳部见阴脉,所谓阴阳相乘;平人见此为体质之特征,病人见此者,为阴阳不和之象。《难经·二十难》:“脉有伏匿…脉居阴部而反见阳脉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阳部,指寸部或肌肉之上;
-
大脉
概述:大脉:1.脉象之一;2.指动脉。若大而有力为邪热实证;大而无力为虚损,气不内守之证。《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动脉·大脉:大脉指动脉。《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王冰注:“大脉,动而不止者,则胃之大经也。”
-
有胃则生
有胃则生为病因病理学术语。胃为仓廪之本,胃气尚存,则化源不致枯绝,尚有生机。参见胃气、无胃则死:胃气指脾胃的功能在脉象的反映,即带和缓流利的脉象。《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无胃则死指脉无胃气,表示正气衰竭,邪气独胜。
-
加减大青龙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减大青龙汤:处方:麻黄3钱,桂枝3钱,荆芥穗3钱,山甲片2钱(炙),连翘3钱,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外感寒邪,或4-5日,或5-6日,依然头痛身热恶寒,其脉象人迎与气口相等,俱浮洪而数,数极或7至8至者。石膏甘寒,清内热解肌表;
-
神
概述: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即人的精神、思维活动。《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若神气涣散,说明脏精将竭而气机衰败。《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针刺时,须注意调神。
-
离经脉
概述:离经脉:1.过快或过慢的脉象;2.孕妇将分娩而出现的速率加快的脉象。《难经·十四难》:“脉有损、至,…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四夺精,…《中医药学名词》(2010):离经脉(middlefingerpulsationduringlabor)是指临产时扪得产妇中指本节有的脉搏跳动。
-
平脉
常脉·平脉:平脉又称常脉。指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的正常脉象。特点为:脉势和缓,往来从容,节律均匀,柔和有力,一息四五至(相当于每分钟60~辨别脉象·平脉:平脉即辨别脉象。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
-
大奇论篇
《大奇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的篇名。大奇是比较《奇病论》扩大的意思。本篇专论奇难疾病的脉症,并指出从脉象的变化认识疾病的机理。文中还把各脏腑经脉精气不足而表现出的脉象及预后作了说明。
-
偃刀脉
偃刀脉为脉象名。系十怪脉之一。偃刀,即仰起之刀。形容脉象弦细而劲急,如用手摸在刀刃上感觉。《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参十怪脉条。
-
指目
指目脉学名词。指用指尖隆起处按脉脊的一种切脉法。因指尖感觉敏锐,当用一般切脉法脉象不明时,采用此法以确定脉象,获取进一步的脉诊印象。《脉说》:“必以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脊,不啻睛之视物…”采用此种诊法时需注意诊者指尖毛细动脉搏动处可能造成的误差。
-
沉脉
沉脉为脉象之一。指脉位深,轻取不能应指,重按才显现于指下的脉象。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
冬应中权
冬应中权为脉学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冬季应时的脉象。冬季恶寒,阳气固密,脉象相应沉伏,像秤锤一样下沉。
-
结脉
指脉来迟缓而有不规律的间歇的脉象。《脉经》:“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阴盛则结,脉徐而时止,虽有止非死脉也。”结脉主阴盛气结、气壅痰滞、积聚癓瘕等。《诊家正眼》:“结属阴寒,亦由凝质。”
-
滑脉
滑脉为脉象之一。指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的脉象。《脉经》:“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滑脉主痰饮、食积、实热等证,又主妊娠,健康人亦可见。
-
脾死
脾死脉象名。指脾脏的死脉,脉象坚硬无柔和之象,快慢不均,平至不鼓。《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脾脉来,锐坚如鸟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
脉以胃气为本
脉以胃气为本脉学术语。脉诊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五脏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有胃气的脉象,在平脉指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在病脉指不论浮、沉、迟、数,皆不失冲和之象。《望诊遵经》:“凡诊脉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
-
牢脉
牢脉为脉象之一。主阴寒积聚,如癥瘕、痞块、疝气等。《脉诀汇辨》引沈氏语:“似沉似伏,牢之位也。沉脉如绵裹砂,内刚外柔,然不必兼大弦也;伏脉非推寻至骨,不见其形。在于牢脉,既实大,才重按之便满指有力,以此为别耳。”《濒湖脉学》:“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
肝死脏
指肝之真脏脉。其脉象浮取则弱,沉取则如绳索,应手即去,不能复来,或曲如蛇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肝病见此脉象为脏气已绝,预后不佳。
-
软
软①脉象名。指柔软弱而无力的脉象。《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②柔软,不坚实。《灵枢·经脉》:“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
-
诊家枢要
《诊家枢要》脉学著作。元·滑寿约撰于1359年。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结合临床实践,颇多独到的见解;继之阐析浮、沉、迟、数等29种脉的脉体、脉象及其主病。本书有清·周学海评注本,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出程丈囿《医述》)及持脉总论(出李中梓《士材三书》)。1949年后有影印本。
-
悬绝
悬绝脉象名。系一种危重病脉象。指某脏之脉与其它脏之脉明显差异。一说“悬”为忽有忽无,断续而见。“绝”指脉动欲绝,良久一动。《素问·阴阳别论》:“凡持真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
-
脉应四时
脉应四时又称“脉合四时”、“脉从四时”。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气候识别这些差异。脉不应时,或脉反四时,均属病态。《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脉从四时,谓之可治。”
-
石顽老人诊宗三昧
《石顽老人诊宗三昧》为书名。即《诊宗三昧》。清·张璐著,张登编纂。书成于1689年。6篇,叙述脉位、脉象、经络;7篇师传三十二则,详述浮、沉、迟、数等32种脉象;8篇口问十二则,列叙古今辨证论脉之异同;12篇为逆顺、异脉、妇女及婴儿诸脉等。全书分析脉证比较全面深入,具有一定的影响。建国后有排印本。
-
诊脉
诊脉即切脉。切脉为诊查脉象的方法。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是我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并从脉的位置、次数、性状、形势等,分为二十八种脉象。
-
六阳脉
概述:六阳脉:1.手、足三阳经脉;2.脉学名词。手、足三阳经脉·六阳脉:六阳脉指手、足三阳经脉。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正常脉象之一。两手寸关尺脉象一向比较洪大,但无病态。
-
胃、神、根
指正常脉象的三个要素。胃、神、根是判断正气虚实的重要方法。《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是有根之脉。《脉诀》:“寸、关虽无,尺犹不绝;
-
濡脉
濡脉为脉象之一。指浮而细软,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的脉象。《脉经》:“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脉诀汇辨》:“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濡脉主诸虚,又主湿。多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留滞之证。
-
夏应中矩
夏应中矩脉象名。指脉应四时之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夏季茂盛,气候炎热,人体阳气盛强,脉象应洪大,像方形的矩一样。
-
洪脉
洪脉为脉象之一。《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洪脉多主热邪亢盛。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见此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热病伤阴,阴虚于内,阳盛于外,则脉亦洪,但应指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