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平胸
扁平胸是指胸廓前后径短于左右径的一半,胸廓呈扁平形的状态。见于瘦长体型,也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患者。
-
筋枯
筋枯病证名。指血虚不能荣筋,影响肢节活动,动则作痛的病证。《丹溪心法·中风》:“筋枯者,举动则痛,是无血不能滋养其筋。”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亦可见于中风后遗症及年老体衰之人。
-
近似回答症
近似回答症指患者对简单问题的回答是相似而不正确,或似一个相关的问题的应答。说明患者是理解所问问题的,但答题近似而不准确,给人一种好似故意做作的印象。因本症系Ganser首先在待审的严重罪犯中发现的,故亦称Ganser征,多见于癔症,亦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的青春期。
-
记忆减退
记忆减退指对以往重大事件难以回忆,对新近的印象又在瞬间忘却,记忆减退一般都先从近记忆力开始,逐渐波及远记忆力。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或神经症。亦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
灰中苔
灰中苔为舌象。指舌中央见灰色苔。多见于寒热夹杂的吐蛔症,伴有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等证。宜安蛔止痛。亦有见于实热里证者(见《伤寒舌鉴》)。
-
双重自身症
双重自身症(DoublePersonality)指在周围意识障碍存在的同时,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自认既是甲又是乙(或相当于人物的神灵)。见于癔症,或可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白霉苔
白霉苔为诊断学名词。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一般先见于舌根部,逐渐布满舌面,病属危重。多由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可见于温毒、湿温、伏暑等病。急用甘淡养胃之法救治。
-
血氧分压
血氧分压即“氧分压”或“PO2”,是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动脉血中的氧分压称作“动脉血氧分压”,静脉中的氧分压称作“静脉血氧分压”。PO2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呼吸衰竭;PO2增高多见于吸氧过多引起的氧中毒。
-
触觉语颤
触觉语颤(vocaltactilefremitus)是指用手掌贴附在受检者胸壁、嘱其发音时所触及的波震动。触觉语颤减弱(abatementoftactilefremitus)或消失见于肺气肿、胸腔积液等;触觉语颤增强(reinforcementoftactilefremitus)多见于肺实变。
-
听觉语音
听觉语音(vocalresonance)是指被检查者用面谈的声调重复发“yi、yi、yi”音时,检查者将听诊器在其胸壁上所听到的柔和而含糊的字音。此种检查须对两侧对称部位的声音强弱与性质做比较。听觉语音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等;听觉语音增强见于肺实变。
-
标记行为
标记行为是广泛见于哺乳类的一种行为,利用尿、粪便、皮脂腺的分泌物等,依靠嗅觉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是最常见的地盘割据有联系的行为。一般多以尿味为自己的幼兽或异性同伴嗅察,或把集群的气味(德文Gruppenduft)使集群的其他成员嗅察,以与其他集群的成员相区别,都包括在标示行为中。此外同样的行为也见于昆虫类中。
-
凝血时间测定(CT)
化验结果意义: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一:血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二:血液常规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凝血因子缺乏
-
平淡性欣快
平淡性欣快患者觉得十分满意,常怀着幸福、喜悦的内心体验,并认为这是有生以来最欢乐的时刻,对一切都无忧无愁,但却说不出高兴的原因,表情呆滞,伴有单调刻板的表现,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亦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
神游症
神游症多于白天或晨起后突然发作,病人无目的外出漫游或到外地旅行,有的把衣物、金钱赠送他人,或进入陌生人的住所或闯入禁区,一般持续数小时一日或较长时间,常突然清醒,对发作中经历事件可有部分回忆,多见于癫痫,也见于癔症、反应性精神病,颅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
-
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赘述指思维过程迂回曲折,除了主要的观念外,还夹杂了琐碎的枝节,从而掩饰了主要内容,虽最终仍回到正题,但重点不突出,内容复杂。表现为患者在叙述一件事时不紧不慢;但加入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些,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多见于癫痫性格者、器质性精神病,也可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
营养不良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alimentaryedema)是指营养不足(多为蛋白质缺乏)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水肿。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者见于食物的长期缺乏,继发者见于因病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排泄或丢失过多等。
-
温汤
温汤释名亦名温泉、沸泉。种类甚多。有硫磺泉,比较常见;有泉砂泉,见于新安黄山;有矾石泉,见于西安骊山。气味辛、热、微毒。主治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等症。附方上列气味与主治,主要是就硫磺泉而言,其他温泉,大都无毒(含砒石的温泉除外),即可烹茶,洗浴亦好。
-
通气储量
通气储量(ventilatoryreservation)是指指在基础条件下,通气量的储备能力。通气储量%=[(最大通气量-静息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通气储量在93%以上为正常,70%以下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Ⅰ型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是指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Ⅰ型呼吸衰竭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
-
换气过度
换气过度(hyperventilation)是指成人每分钟静态换气超过10L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偶见于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者。表现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但神志清醒。
-
养生要集
《养生要集》为养生专著名。东晋·张湛撰。原书已佚。部分内容见于《养性延命录》、《医心方》、《太平御览》及所撰《列子注》等书中。
-
五时
五时即春、夏、长夏(指农历六月)、秋、冬五季。《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
-
纹浮
纹浮诊断学术语。指小儿食指络脉浮现。主病在表,多见于外感表证。参诊指纹条。
-
王超
王超为唐代医家,复州景陵(今湖北天门)人。生活于贞观(627~649)年间。善用针。著有《仙人水镜图诀》1卷,为记述小儿察指纹法之早期文献之一,已佚。佚文及所绘指纹图见于《幼幼新书》、《幼科证治准绳》等。
-
油汗
油汗为症状名,又名黏汗。指汗液黏腻如油的表现。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黏汗也。”
-
咽喉壅塞
咽喉壅塞证名。指邪客肺气,宣肃不利,咽喉壅塞难通的病证。见于多种咽喉疾病。
-
足胫痛
足胫痛证名。两脚及小腿部作痛。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多由阴寒湿邪下注所致。见于脚气、痹证等。
-
灼痛
灼痛为症状名,指疼痛伴有灼热感,或疼痛部位的体表温度较正常皮肤发热。可见于郁火伤阴之胃脘痛,或热毒炽盛的疮疡、汤火伤等。灼痛是指痛而烧灼的表现。
-
种橐
种橐病名。出《五十二病方》,阴囊肿大之病证,亦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天下至道谈》。该书记载有治疗方剂。
-
滞气
滞气病因病理学名词。指颜面气色晦暗,滞着垢腻。为湿气痰浊蒙罩之象。可见于暑湿、湿温、痰饮等病。
-
蒸病
蒸病病名。多见于虚劳、劳瘵,以潮热、虚弱、消瘦为常见症候。一名劳蒸、骨蒸。前人有五蒸、二十三蒸的分类法,现已多不采用。病之所以以“蒸”为名,因其热系自内向外蒸发。在五蒸中,又以骨蒸较为多见。参见五蒸、骨蒸、劳瘵、虚劳等条。
-
日华子诸家本草
《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著作。二十卷。通称《日华子本草》,古文献中亦有简称《日华子》者。日华子撰。掌禹锡称此书“开宝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
古今录验方
《古今录验方》为书名。50卷。唐·甄立言撰(《旧唐书·经籍志》题甄权撰)。原书已佚,其中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
范东阳方
《范东阳方》医方著作。又名《范汪方》。《隋书经籍志》误作《范阳东方》。卷数说法不一。《晋书》记载:“范汪…又一百七卷,后人详用,多获其效。”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等后世医籍中。
-
吐弄舌
吐弄舌为症状名。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称弄舌。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天然不泽
天然不泽诊断学术语。指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
痰血
痰血证名。指痰中经常带血。《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顾血屑、血丝、血点是也。”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多种肺部感染。参见咳血、咯血、唾血等条。
-
苔垢
苔垢①即舌苔。②诊断学名词。即垢苔。舌苔垢浊胶结。多见于宿食不化或湿浊内停。
-
色夭
色夭为皮色枯槁无华。见于久病、津液气血严重耗损的患者。《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
-
色悴
色悴为症状名。面色憔悴无华。为慢性病容,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多见于慢性病。
-
两胁下痛
两胁下痛证名。两侧胁肋下疼痛。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肝燥,《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见胁痛、胁下痛条。
-
狂汗
狂汗证名。瘟疫、温热病欲作汗解时的症候。见《温疫论》。见于体质充盛之人,阳气冲击,不能顿开,忽然狂躁,坐卧不安,少时大汗淋漓,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
-
精髓枯淋症
精髓枯淋症淋证之一。多因气血虚衰,精髓干枯所致(见罗应章《经验医案·溲淋》。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症见小便滴沥不断,其痛难忍。治以干茯汤。参见淋条。
-
灰边紫中舌
灰边紫中舌为舌象。舌边淡灰,中根淡紫。见于瘟疫邪热入营。症见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狂妄烦躁,或自囓舌尖而不知痛。治宜清热解毒、清心凉营。
-
烦满
烦满证名。心烦胸中闷满之证。见《素问·热论》。由邪热内盛,或痰瘀滞,或留饮瘀血内停所致。见于伤寒、肺痹、癫狂等多种病证。
-
担肠痔
担肠痔病名。痔之横于肛门部位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痔横在肛门。”见于肛裂,或混合痔者,证治参见肛裂条等。
-
带下医
带下医古代对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医生的一种称谓。“带下医”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带下病发生于妇女,因此,带下医即指妇产科医生。
-
大便恶臭
大便恶臭为病证名,小儿消化不良症状之一。小儿宿滞,内有伏热而致大便恶臭。临床多伴体热喜睡。见于消化不良症。治宜用龙胆汤去伏热,用保和丸去宿滞。
-
穿埂毒
穿埂毒病名。指手心毒见于掌边者。出《外科大成》卷二。详见手心毒条。
-
沉寒痼冷
沉寒痼冷病证名。寒邪久伏于里之阴证。又称内有久寒。多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机能衰退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