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
《素问·至真要大论》:“胸胁胃脘不安。”《素问·疟论》:“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灵枢·根结》:“枢折即骨丝而不安于地。”《素问·脉要精微论》:“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两静汤
处方:人参1两,生枣仁2两,菖蒲1钱,白芥子3钱,丹砂3钱,巴戟天1两。功能主治:惊悸。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4剂,惊者不惊,而悸者亦不悸也。各家论述:此方多用生枣仁以安其心,用人参、巴戟天以通心肾,心肾两交,则心气通于肾,而夜能安,肾气通于心,而日亦安也。摘录:《辨证录》卷四
-
熔封
熔封一般指将玻璃安部在火焰加热下熔融封口的过程。安瓿熔封要求严密不漏气,安瓿顶部圆整光滑。安瓿封口的方式有两种:一为拉封,一为顶封。顶封速度快,机器封口多采用项封。熔封中要注意调节火焰,火焰太大易引起小泡,火焰太小不易封严。
-
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气功内丹术术语。一指五脏真气聚于上丹田。《性命圭旨》:“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志,则魄伏而金藏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金丹四百字·序》:“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
-
蹻脉
蹻脉阴蹻脉和阳蹻脉的合称。《灵枢·脉度》:“蹻脉安起安止?”又“蹻脉有阴阳…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指蹻脉有阴蹻、阳蹻的区别,男子以阳蹻为经,阴蹻为络;
-
厥痛
厥痛病证名。指妊娠心痛。见《胎产合璧》:“孕妇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或肝气不畅,若伤于络则乍作乍安,名曰厥痛。若胎动下血,乃伤触子脏也,用安胎散或火龙散、手拈散,轻者砂仁一味,煎汤服,气调自安。”
-
麋角霜丸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
经前腹痛吐血
经前腹痛吐血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指妇人经行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乃肝气不顺、上逆所致,血随气上逆则为吐血,气安则血安。治宜顺气平肝兼行纳气之法。用顺经汤。
-
α-普洛丁
药品说明书:别名:α-普洛丁;安侬痛,阿那度尔,安那度尔,甲替啶外文名:Alphaprodine,α-Prodine,Nisentil,Prisilidene适应症:用于需短时止痛(镇痛起效比吗啡迅速,皮下注射5min即见效),如小手术时以及手术后的止痛,又可与阿托品合用于胃肠道、泌尿道等平滑肌痉挛性疼痛的止痛。2.有眩晕、无力、多汗等不良反应。
-
人造甜味添加剂
人造甜味添加剂食品中的甜味不仅源于蔗糖等天然甜味物质,还来源于添加的多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和糖精等。阿斯巴甜: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目前许多国家也批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糖精的甜度可达蔗糖的500倍,但有较强的后苦味。
-
安蕨属
中文名安蕨属拼音名anjueshu拉丁名Anisocampium中国植物志03(2):74属下物种安蕨、华东安蕨
-
小儿虫吐
小儿虫吐病证名。胃肠失调,或发高热,或驱虫不当,均能令虫不安,使蛔虫上窜,吐虫及呕吐清稀涎沫,腹胀痛。治宜安蛔降逆,用乌梅丸煎服。体弱用安蛔理中汤,或左金丸。
-
五行神验丸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方名:五行神验丸组成:淀花2两(东方),桂1两(南方),干姜1两(西方),巴豆1两(北方),硫黄1两(中央),麝香少许。制备方法:上6味,将5般药置盘内,于中庭露7夜,至5日,将巴豆去壳,汤煮30-50沸,捣研余药为散,入麝香,以薄面糊调淀花末为丸,如樱桃大,丸了焙干,于盒内盛,不得触污。
-
吴樽
吴樽即吴尚先。吴尚先为清代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专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众欢迎。他吸取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写成外治专著《理瀹骈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外治疗法。
-
庞安常
庞安常即庞安时。庞安时为北宋著名医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精伤寒、脉学,亦善针灸。据《仇池笔记》载:有民间孕妇临产,胎儿七日未下,安时针之胎落。
-
莨菪根灸
莨菪根灸为间隔灸的一种。以莨菪根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用治瘰疬。《普济方》:“用茛菪根一两,粗者切,厚约四分。安疬子上,紧作艾炷灸之。热彻则易,五六炷频频灸。”
-
三等
三等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头、腰、足为身之三等;面部三等,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山根至准头为中等,人中至地阁为下等。《黄帝内经灵枢·师传》:“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
万寿丹书
《万寿丹书》为气功与养生学著作。明·龚居中撰。全书6卷,以养生为主,搜集了包括气功在内的各种延年益寿方法。卷一为安养篇,卷二为延年篇,卷三为采补篇,卷四为服食篇,卷五为脏腑篇,卷六为清乐篇。
-
口服液
口服液(oralliquid)为中药剂型之一。是指单剂量罐装的合剂。即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加入矫味剂、抑菌剂等附加剂,并按注射剂安瓿灌封处理工艺,制成的一种无菌或半无菌的口服液体制剂。它是汤剂、糖浆和注射剂三种剂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口服制剂。
-
夕加
夕加为傍晚时候病情加重。《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
元真
元真指真气。《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真气同元气。《脾胃论》卷下:“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
-
被污染的锐器
被污染的锐器(contaminatedsharp)是指被污染的、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
毛窍血出
毛窍血出为病证名。亦称脉溢。《医学入门》卷八:“毛窍血出,节次若血不出,皮膨胀如鼓,须臾眼鼻口被气胀合,此名脉溢。饮生姜汁、水各一二盏即安。”
-
本草隽
《本草隽》书名。《袖珍本草隽》为药物学著作。又名《本草隽》、《中国药学大纲》。日本·伊豫专安(平住)撰。刊于1755年。此书是《本草纲目》的择要本。共载常用药151种,不分类。每种均有释名、集解、选用、修治、气味,良毒(指气味升降、入何经、七情宜忌等)及主治各项,内容简要。
-
生发之气
生发之气指胆气。胆气指胆的功能活动。体内各脏腑功能所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有赖于胆气的生发与条达,好比万物生长变化都是循着春气上升的自然规律一样。《脾胃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泻、肠澼不一而起矣。”
-
岁谷
岁谷为运气术语。与主岁之气相合的谷类。古人认为,食之可保全真气。《黄帝内经素问·六元纪大论》:“食岁谷以全其真。”又“食岁谷以安其气。”
-
产后恍惚
概述:产后恍惚为病证名。症状及治疗:《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恍惚,由心血虚而惶惶无定也。失血则神不守舍,故恍惚无主,似惊非惊,似悸非悸,欲安而忽烦、欲静而反扰,甚或头旋目眩,坐卧不常,夜则更加,饥则尤剧,宜天王补心丹。”
-
吴尚先
简介:吴尚先为清代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专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众欢迎。学术贡献:他吸取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写成外治专著《理瀹骈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外治疗法。
-
五使
指五脏内在变化反映于外表的五种气色。察色是诊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外表上各种不同色泽的呈现,是内在的五脏所支配的,故名。《灵枢·五阅五使》:“愿闻其五使当安出?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
-
吴显
吴显明代医生。福建同安人。其父吴容为邑中之名医,显继承其业,亦精于医。
-
吴芹
吴芹清代医家。字瘦生,号古年,浙江归安人。初习儒,后改攻医学。精其术,名噪遐迩。诊病不计酬。尝著《本草分队发明》、《相鹤堂医案》,未见行世。
-
王显
王显为南北朝时北魏医家(?-515年),字世荣,阳平乐平(今属山东)人,原籍东海郯人。父安道,以医为业。显以医术自通,明敏有决断才。以愈文昭太后、世宗之疾有功,曾任廷尉少卿,营进御药,后封卫南伯。世宗诏撰《药方》35卷,颁行天下。又有《王世荣单方》一卷,未见传世。
-
血壅
血壅为病证名。《医学入门·怪疾》:“遍身忽然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壅。若不速治,溃而脓出。以赤皮葱烧灰,淋洗。吃豆豉汤数盏,自安。”血壅由风热内扰血分所致。如火盛则肉起疙瘩如锥,甚或疼痛。
-
穴名
穴名即腧穴的名称。《备急千金要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穴名近于木者属肝;穴名近于神者属心;穴名近于金玉者属肺;穴名近于水者属肾。是以神之所藏,亦各有所属。穴名府者,神之所集;穴名门户者,神之所出入;穴名舍宅者,神之所安;穴名所主,皆有所况,以推百方,度事皆然。”
-
许胤宗
许胤宗(约540~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以专长治疗骨蒸病(结核病)而著名。他诊治疾病重视切脉识病,批判那种“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药味”的医生。据载陈国柳太后病风不语,口噤不能下药,名医皆不能治。他用熏蒸疗法,以黄芪防风汤数十剂,置于床下,使药气如烟雾,令人腠理,达到治疗的效果。
-
徐锦
-1824年)清代医家。字奉直,一字炳南,号淡安。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为名医顾雨田之弟子,深得其传。为医数十年,治疾多效。尝校刊《金匮翼》、《伤寒补亡论》等,辑《奇病录》三卷(1840年),著《千金方管见》(已佚)、《心太平轩医案》(抄于1851年)等。
-
心忪
心忪为症状名。《伤寒明理论》卷二:“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指心悸之重症,又名心忪、忪悸。《素问玄机原病式》:“心胸躁动,谓之怔忡。”《医碥》卷四:“悸即怔忡。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俗名心跳。”
-
膝顶法
膝顶法正骨法之一。该法为肩关节脱臼的常用整复手法之一。《伤科汇纂》卷六:“令患人安坐于凳上,医者侧立其旁,一足亦踏于凳上,以膝顶于胁肋之上,两手将患肩之臂膊擒住,往外拉之,以膝往里顶之,骤然用力,一拉一顶,则入臼矣。”
-
虞痒
虞痒清代医家。字西斋,浙江归安人。生平欠详。尝著《类经纂要》一书行于世。
-
迎而夺之
迎而夺之为刺法术语。与“随而济之”相对,为迎随泻法的原则。《难经·七十九难》:“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作“逆而夺之,恶得无虚”,义同。《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写也。”随,意为顺,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其不足。
-
夜甚
夜甚指病情多在夜间加重。夜间正气蛰伏,邪气独盛于体内,故病情加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
厌厌
厌厌(yānyān)即指安缓貌。《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
-
朱远斋
朱远斋明代医生。字如玉,浙江归安人。其性耿直,尝与名医陆养愚交往甚密。县令闻朱氏医名,欲召往其处,朱氏不从,受诬入狱。后陆氏为按台诊疾,推荐朱氏,云非彼疾不能愈,因此遂获释。其医书遐迩闻名。
-
治血四法
治血四法治疗学术语。指治疗血证的四个基本大法。清·唐宗海《血证论》:“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止吐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则须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证之大纲。”
-
择食
择食病证名。指怀孕早期,孕妇出现嗜酸、厌油、或嗜食某种食物的现象,称为择食。无其他不适,可以任她选择她喜爱的食物。一般到孕四五月后自安。为恶阻症状之一,参见恶阻条。
-
本事方释义
《本事方释义》为方剂著作。旧题清·叶桂释义。撰于1745年。作者注释《本事方》的重点是该书所记载的药物配伍,药性和归经等内容。原系稿本,1814年由叶氏曾孙叶澹安校勘原文后予以刊行。现存多种清刻本,及1920年祥记书局刻本和千顷堂书局刻本。
-
田伯良
田伯良清代医家。字捷乡,诏安(今属福建)人。初习举子业,后改攻医学。其时适值西学东渐,田氏以中医医术见长,于沿海地区及各侨埠行医数十年,颇得好评。为发扬国粹,著有《中华古圣医经大全》,内含《内经》、仲景、《神农本草》等医经原文多种,有刊本行于世。
-
胎急
胎急病名。古人有将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神志等方面的急性症候改变称之为胎急。郑玉峰《郑氏女科真传》:“妊娠怔忡惊悸多睡,腹满连脐急疼,坐卧不安,胎气既成,安养五脏则可。或为喧呼心惊悸乱,皆因气厥,致令胎惊而有此症,兼筋骨伤骨,四肢不安,宜服大圣散安胎保孕。”
-
顺逆生翳
顺逆生翳病证名。《世医得效方》卷十六:“顺逆生翳三十六:翳自上而生下者为逆,自下生上者为顺,逆则难治,顺则易安。”参见逆顺生翳条。
-
暑痰
暑痰痿证之一。为暑热伤肺、生痰之证。《不居集》卷十七:“暑痰,暑热伤肺,多有痰涎,神志不清。宜清时令之火,则金清而木有制;开郁结之痰,则神安而气自宁。”参见痰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