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
死①有机体生命活动终止。与“生”相对。《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②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败坏。《灵枢·经脉》:“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本草正义》:“非可执死法以困活人者也。”
-
五不治
五不治为病证名。出《疯门全书》。即五死。指麻风病重症的五种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不治。即皮死麻木不仁,肉死针刺不痛,血死溃烂无脓,筋死指脱,骨死鼻柱坏。
-
五死
五死为病证名。指麻风病危重时之五种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不治。即皮肤麻木不仁,肉死针刺不痛,血死溃烂无脓,筋死肢节脱落,骨死鼻柱坏陷。
-
逆死
逆死病因病理学名词。指病邪传变至相逆之脏而死。按五行生克规律,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严重时,常死于其所不胜之脏,称逆死。《素问·玉机真藏论》:“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
-
蛊注
因蛊虫侵食府脏致病,并能流注传染他人。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之间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常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府藏尽而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故谓之蛊注。”其治可用《千金》桃奴汤、大乙备急散等方。
-
黑龙煎
处方:人参半两,甘草1两,无灰酒1升,不蚛皂角40条。功能主治:咽喉肿痛九种疾:急喉闭、缠喉风、结喉、烂喉、重舌、木舌、遁虫、蚛喋、飞丝入喉。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黑龙膏”。注意:忌炙煿、胡饼、猪肉、淹藏等物。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
王相死囚休
“王相死囚休”指古时为五脏生克关系结合时令的运用方法之一。五脏配合五行,各有所合的时令,当令者王,先王者为相,克王者为死,被克者为囚,过令者为休(或称废)。出《普济方》。脏\时春夏长夏秋冬肝王休囚死相心相王休囚死脾死相王休囚肺囚死相王休肾休囚死相王
-
脉以胃气为本
脉以胃气为本脉学术语。脉诊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五脏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有胃气的脉象,在平脉指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在病脉指不论浮、沉、迟、数,皆不失冲和之象。《望诊遵经》:“凡诊脉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
-
复生散
处方:半夏不拘多少制法:上一味,为细末。功能主治:急救,通窍。治突然病死、压死、溺死等一切横死。用法用量:心头温者,用约0.3克吹入鼻中,立活。摘录:《卫生宝鉴》卷二十
-
电鳗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细长,极似鳗鲡。它身长2米左右,体重达20千克,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电鳗的放电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
六阳
六阳指手、足六阳经。《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
赤施
赤施病名。发于大腿内侧之痈疽。出《灵枢·痈疽》:“发于阴股,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十日而当死。”《证治准绳·外科》:“赤施即股阴疽。”相当于股骨、髋关节结核。证治参见附骨疽条。
-
悬涩
悬涩搏动无根、往来艰涩之脉象,系胃气败亡之征。《素问·通评虚实论》:“肠澼之属,身不热……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张志聪注:“悬涩者阳明之生气已脱,故死。”
-
戴眼
指病人眼睛上视,不能转动。《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多因正气耗竭,使神志不慧,藏精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太阳脉绝所致。亦可见于小儿急惊风、厥阴风痰闭阻等病证。
-
狗蝇散
处方:狗蝇(专攒犬身毛内及狗屎中,色正黄,扑之暂死,少顷复活)不拘个数(炙新瓦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血热毒壅之证,在前未能清涤,则于7-8日间浆必不起,而有紫黑干枯及青灰倒陷者。各家论述:狗蝇能入下极而拔出瘀秽之毒,且转死为生也。落花生亦取落而复生之意,且性滋润,能发毒。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易
《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素问·玉版论要》:“女子右为逆,左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王冰注:“女子色见于左,男子色见于右,是变易也。”《素问遗篇·刺法论》:“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骨空论》:“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
赤脉
《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设专篇论述刺络泻血所出现的不同情况及其产生原因,以及怎样观察血络。《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心脉·赤脉:赤脉指心脉。《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
-
崩
即血崩,妇女下部大出血。《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王冰注:“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医学读书志·徐之才》:“后疾大渐,之才驰到,先一日已崩。”
-
鬼疰
鬼疰病名。突发心腹刺痛,甚或闷绝倒地,并能传染他人的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人先天地痛,忽被鬼邪所击,当时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差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傍人。迭用犀角散、常山散、鲛鱼皮散等。参见疰有关各条。
-
瘣疰
瘣(huì,音会)疰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六载述有一种为“鬼邪所击”的突发性病证,发作时“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差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傍人,故谓之鬼疰也。”可选用犀角散、常山散等方。
-
胃、神、根
指正常脉象的三个要素。胃、神、根是判断正气虚实的重要方法。《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是有根之脉。《脉诀》:“寸、关虽无,尺犹不绝;
-
目瞑
目瞑为症状名。指眼睛闭着不想睁开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眩掉目瞑。”多由精气不足,或邪热内盛所致,可见于热病心烦、眩晕等病证。《难经·二十四难》:“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
衃血
衃血凝结的死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腑之气……赤如衃血者死。”王冰注:“衃血,谓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
尸注
尸注为病名,为九注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尸注候》。主要表现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腹痛胀满,喘息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挛引腰脊,举身沉重,精神杂错,恒觉惛谬,每逢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易旁人,乃至灭门。可用五尸丸治之。
-
追魂汤
处方:麻黄(去节.六钱)杏仁(去皮尖.五十粒)甘草(炙.二钱)功能主治: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蜚尸奄忽,气绝口噤。用法用量:分作二服,煎至七分,去滓灌之,口噤斡开,若更不下,分病人发,左右提搦肩引之,药下渐苏。若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身和汗出即愈。摘录: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
-
蛔虫痧
蛔虫痧病证名。见《痧胀玉衡》。指蛔虫病患儿感染痧毒而致蛔结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内犯,致蛔死而与肠中糟粕相结,引起腹中大痛,大便不通。宜用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有大黄芒硝煎汤稍冷服之,下其死蛔与宿粪,其痛自止。
-
真脏
真脏脉学名词。即真脏脉。《素问·阴阳别论》:“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素问·玉机真藏论》:“见真藏曰死。”
-
尸疰
尸疰为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尸注。为九注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尸注候》。主要表现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腹痛胀满,喘息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挛引腰脊,举身沉重,精神杂错,恒觉惛谬,每逢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易旁人,乃至灭门。可用五尸丸治之。
-
太阳疽
太阳疽为病名。《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勇疽发起股太阴若伏兔,二十五日不泻死…”又《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或问两太阳生疽如何?亦名脑发疽、太阳疽。属足阳明胃经。状如伏鼠,寒热并作,面目浮肿。宜活命饮加升麻、桔梗、乌金散。十日刺得黄白脓者生,清稀黑血者及溃烂透脑者死。”
-
乔士琰
乔士琰为明医生。字仲余。上海人。从父迨习医,声名近其父。尝出游,遇富家子“死”一日,投药即愈,其家奉诊资百金,不受。卒年八十余。子在修(字三余),治病善用古方,察脉精审,所活人众。
-
鲶鱼效应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其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
病脉
病脉是疾病时出现的异常脉象的统称。病脉与平脉、正常脉相对。应注意排除正常生理变化范围及个体生理特异。《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脏脉见者胜死。”《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
-
脉绝
脉绝病名。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心脏》:“扁鹊云:脉绝不治三日死,何以知之?脉气空虚,则颜焦发落。脉应手少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血先死矣。”参见脉极条。
-
卒忤
《圣济总录·诸注门》:“论曰,志弱心虚,精神失守,忤犯邪恶,令人心腹暴痛,闷乱如死,无所觉知,故曰中恶,又曰卒忤。盖阴阳否隔,气道厥逆,上下不通,阳气散乱,故令不知人也。气还则生,不还则死,久不已则变注。”治用备急散、桃皮汤、麝香散等方。
-
神效乌金膏
《保婴撮要》卷十五:方名:神效乌金膏组成:巴豆仁(炒黑)。功效:去腐消毒敛疮。疮疡肉死不腐,涂之即腐,未死涂之即生;若初起肿痛搽点数处,其毒顿消;若患顽疮,元气无亏,久不收敛,内有毒根者,以纸捻蘸纴之即敛。制备方法:研如膏。
-
死蛇鼠膏
《普济方》卷二九三:组成:死蛇腹中鼠。主治:蚁瘘,鼠瘘。用法用量:以腊月猪脂煎,候焦,去滓,敷之。
-
五阴
五阴指手太阴、手少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五条阴经。《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
不死药
不死药为古代传说可使人长生不死的药物。《韩非子》:“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韩非曾于约公元前237年左右仕秦。“荆”为楚国的前身,约在公元前692年以前。说明此时已有人研究这类药物。这类传说从养生的角度体现了人类要努力把握自我命运的一种早期尝试,含有一定积极因素。
-
长生
长生为养生用语。谓生命可以延长或不死。当今批判地继承这些观点,是强调不要过劳过逸,切忌纵欲无度,莫伤真气,此为养生要旨。长生之说源于先秦神仙家,为先秦道家所吸收与阐扬,并成为后世道教的思想物质与精神支柱。道教徒以此为核心动力,力图与生命消亡过程积极抗争,由此发展出丰富有效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
梁革
梁革唐代官吏。太和(827-835年)初,任宛陵巡官、金吾骑曹。精医。一女子暴死,革往视之,曰:“非死,盖尸厥也。”以针刺其胸、脐下多处,又凿去齿,药灌入,果得救。
-
肉绝
肉绝为病证名。指肌肉羸弱败绝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脾脏》:“扁鹊云:“肉绝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凡肉应足太阴,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肌肉,唇反者气尽,则肉先死。”
-
五阴气俱绝
五阴气俱绝为病证名。指五脏精气衰竭。五脏的精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衰竭时,则神志活动障碍,出现转眼不视,神志昏迷等危重症状。《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
舌神
舌神为舌诊内容之一。指舌的神气。舌神有无标志人体正邪盛衰。表现在舌质的荣枯,荣是红润鲜明,活动灵敏,表示津液足,生机好;曹炳章《辨舌指南》:“荣润则津足,干枯则津乏。神也者,灵动精爽,红活鲜明,得之则生,失之则死。明润而有血色者生,枯暗而无血色者死。”
-
杏仁涂膏
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组成:死蛇、杏仁。主治:一切瘘。用法用量:用死蛇去皮肉,取骨为末,和封疮上,生油调,方得大痛。杏仁研膏摩之。
-
安乐死
安乐死即安乐地死亡。是人类个体死亡过程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实质是无痛苦地、安乐地渡过死亡过程。安乐死是一个须人工干预或控制的死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医学伦理和社会道德问题,历来存在争论。医学上可提供使人死得安乐的方法;安乐死将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文明化的一个新的要素。
-
自身菌苗
自身菌苗是葡萄球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从患者病灶中分离出病菌,制成死菌苗,少量多次皮下注射后,常可使感染终止;在肠杆菌引起的慢性尿路感染中可应用大肠杆菌制成的死菌苗注射作为治疗,这类菌苗称为自身菌苗。一是可能通过反复注射特异性抗原增强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
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ICU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
黄雌鸡饭
处方:黄雌鸡1只(去毛及肠肚),生百合(净洗择)1颗,白粳米饭1盏。功能主治:补益。主女子产后虚羸。用法用量:上3味,将粳米饭、百合入死鸡腹内,以线缝定,用五味汁煮鸡令熟,开肚,取回百合、粳米饭,和鸡汁调和食之;鸡肉食之亦妙。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鸡冠血方
处方:雄鸡冠血。功能主治:小儿不知所病便死绝。用法用量:取雄鸡冠,临儿口上,割血滴入口,下即活。摘录:《医灯续焰》卷十六
-
鸡子豉汤
处方:鸡子10枚,豉4合(绵裹)。功能主治:吐下以后,虚羸欲死。用法用量:以水5升,先煮鸡子,取2升,纳豉,又煮3-4沸,去滓,分2次服。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