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
如宫、商、角、征、羽五音。②指闻诊方法之一,即听声音。包括病人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啼哭等方面的声音,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见《四诊抉微》)。《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
齿轮呼吸音
断续性呼吸音(cogwheelbreathingsound)又称齿轮呼吸音,是指肺部听诊所见,肺泡呼吸音在吸气时不连续,而有短促不规则间歇的一种病理现象。断续性呼吸音常见于肺结核和肺炎。
-
听力
听力是指听觉对音强的感受性,用刺激阈(通常用dB表示)的倒数来表示。听力可因振动数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在中音附近(人是2千赫兹)听力值最大。人们知道,同样的音,如果音强大持续时间长,则对此音的听力将会减退,这是听觉疲劳现象,但对强度不同的音则不发生疲劳,还有,当音只作用于一侧耳时,疲劳会在两耳出现。
-
徵
《素问·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纪…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②指代属火音类人的具体类型。如“上徵”、“少徵”等。详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及《灵枢·五音五味》。㈡(chéng,音惩)通“惩”。如《素问》中“徵四失论”篇。㈢(zhēng,音争)同“征”。
-
哮
《医学正传》卷二:“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医宗必读》卷九:“哮音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二:“哮即痰鸣气喘之常发者,膈内有壅塞之气,肺中有胶固之痰,肺络又有风寒之感,三者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有冷哮、热哮之分,详见冷哮、热哮条。
-
卒
卒㈠音足(zú)。《素问·方盛衰论》:“受师不卒,使术不明。”《灵枢·邪客》:“愿卒闻之。”《素问·玉机真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素问·征四失论》:“卒持寸口”。《灵枢·四时气》:“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毕卒刺之。”
-
厉
概述:厉:1.音利(lì);意指疫病。《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乃厉”,“厉大至”。音赖(lài)·厉:厉音赖(lài)。古通癞,即癞病。厉,本作疠。《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肘,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所述的症状与麻风类似。
-
淖
喻指人体内稠碍精微物质的积蓄。见“淖泽。”《素问·八正神明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其肉淖。”《素问·阴阳别论》:“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杨上善注:“淖音浊,乱也。”
-
足帣阴脉
足帣阴脉为早期经脉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帣,音眷,与厥字近音。所载内容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之足厥阴经类似。
-
宫
宫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
宛
宛㈠音碗(wǎn)。宛转,屈曲。《灵枢·刺节真邪》:“倾侧宛状。”㈡音玉(yù)。通郁,郁结。《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⑶音义同腕。《灵枢·杂病》:“刺宛骨下。”
-
通音煎
《笔花医镜》卷一:方名:通音煎组成:白蜜1斤,川贝2两,款冬花2两,胡桃肉12两(去皮,研烂)。用法用量:上将川贝、款冬为末,4味和匀,饭上蒸熟。附注:本方改为丸剂,名 通音丸(见《青囊秘传》)。
-
脏主冬
谓脏病应主刺与冬相应的井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脏主冬,冬刺井;又:“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
瘅
《素问·玉机真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灵枢·岁露论》:“四月已不暑,民病多瘅病。”㈡(dān,音丹)①热。《素问·奇病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素问·脉要精微论》:“瘅成为消中。”王冰注:“瘅,谓湿热也。”
-
听觉表象
听觉表象(auditoryimage)是按感知特点划分的一种记忆表象。通过听觉器官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脑中保存的听觉形象。例如,人在听了一场交响乐奏之后,过了数天甚至数年回忆起来,尚觉"音犹在耳"、"余音绕梁",即是听觉表象的表现。
-
艾灸补泻
艾灸补泻是指艾灸时以火力的大小区分补泻。又称火补火泻。出《黄帝内经灵枢·背俞》。“传”,《黄帝内经太素》作“傅”,“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深入,待火燃尽,灼伤皮肉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丹溪心法·拾遗杂论》:“灸法有补泻火:若补火,艾焫至肉;
-
胸语音
胸语音(pectoriloquy)是指声音比支气管语音更强、更响亮的一种“听觉语音”。听诊时字音清楚可辨。胸语音见于大范围的肺实变病灶。听觉语音(vocalresonance)是指被检查者用面谈的声调重复发“yi、yi、yi”音时,检查者将听诊器在其胸壁上所听到的柔和而含糊的字音。此种检查须对两侧对称部位的声音强弱与性质做比较。
-
支气管语音
支气管语音(bronchilquy)是指语音传导增强、响亮,可听清字音的一种“听觉语音”。支气管语音见于肺实变范围较大的病灶。听觉语音(vocalresonance)是指被检查者用面谈的声调重复发“yi、yi、yi”音时,检查者将听诊器在其胸壁上所听到的柔和而含糊的字音。此种检查须对两侧对称部位的声音强弱与性质做比较。
-
听觉语音
听觉语音(vocalresonance)是指被检查者用面谈的声调重复发“yi、yi、yi”音时,检查者将听诊器在其胸壁上所听到的柔和而含糊的字音。此种检查须对两侧对称部位的声音强弱与性质做比较。听觉语音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等;听觉语音增强见于肺实变。
-
火补火泻
艾灸补泻指艾灸时以火力的大小区分补泻,又称火补火泻。出《黄帝内经灵枢·背俞》。“传”,《黄帝内经太素》作“傅”,“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深入,待火燃尽,灼伤皮肉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丹溪心法·拾遗杂论》:“灸法有补泻火:若补火,艾焫至肉;
-
华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华食而脂肥。”《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华色者,其荣也。”《临证指南医案》:“面色唇爪,已无华色。”《本草纲目》卷十五,茺蔚:“方茎白华,华生节间。”《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
-
衰
衰㈠(shuāi,音摔)衰老;《灵枢·本脏》:“有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灵枢·寿夭刚柔》:“病九日者三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
亡
亡㈠(Wáng,音王)①消亡,消失。《素问·疟论》:“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灵枢·通天》:“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④犹言“去”,指去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察后与先,若存若亡。”
-
穴位超声刺激法
穴位超声刺激法是借助于发射声能的音头将一定强度的高频声能透入穴位的治疗方法。其剂量可根据音头与穴位的间距以及调节强度和作用时间来控制。参见超声针灸治疗机:超声针灸治疗仪为针灸仪器名。2分钟于人体穴位,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仪器。对神经炎、神经痛、软组织损伤、泌尿生殖系疾病、皮肤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处
处㈠(chǔ,音础)①部位。《素问·离合真邪论》:“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素问·三部九候论》:“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④开写处方,引申为用药。《伤寒论·序》:“相对斯须,便处汤药。”⑤指穴位。《灵枢·百病始生》:“气有定舍,因处为名。”
-
卷
卷㈠(juǎn)①短缩不利。《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灵枢·刺节真邪》:“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⑶(quán,音全)通“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拳多肉以温。”
-
焦
焦㈠(jiāo,音交)①同“膲”。脏器名,六腑之一。见“三焦”。《素问·诊要经终论》:“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见“焦满”。㈡(qiáo,音桥)通“憔”。《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憔,发始堕。”
-
髁胂
又计kuà,音跨)胂人体部位名。《素问·刺腰痛》:“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而已,左取右,右取左。”王冰注:“两髁胂,谓两髁骨下坚起肉也…侠脊两傍,腰髁之下,各有胂肉隆起,而斜趣于髁骨之后,内承其髁,故曰两髁胂也。”
-
溺
溺㈠(niào,音脲)同“尿”。《素问·诊要经终论》:“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㈡(nì,音逆)①淹没。《素问·方盛衰论》:“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王冰注:“溺于饮也。”
-
冰
冰㈠(bīng,音兵)①水冻结后形成的固体。《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天寒则裂地凌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㈡(níng,音凝)“凝”的本字。《素问·诊要经终论》:“九月十月,阴气始凝,地气始闭。”
-
杀
《素问·脉要精微论》:“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素问·阴阳类论》:“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灵枢·玉版》:“其如刀剑之可以杀人,如饮酒使人醉也。”《素问·水热穴论》:“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㈡(shài,音歃)衰退,消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
溪
概述:溪(xī,音夕,又读qī,音七):1.通谿;2.泛指经穴部位。溪为人体部位名。指肢体肌肉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缝隙及凹陷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内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
-
好
好㈠(hǎo,音郝)①美好。《灵枢·本脏》:“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②舒适。《千金要方·养性》:“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㈡(hào,音耗)喜爱。《素问·刺热》:“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
-
汤
汤㈠(tāng,音堂)①热水。《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素问·评热病论》:“饮之服汤。”马莳注:“又当饮之以汤剂。”㈡(tàng,音烫)通“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
惋
惋①(wǎn,音晚)凄惋,哀戚。《素问·解精微论》:“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吴崑注:“惋,凄惨意气也。”②(mèn,音焖)通“悗”。《素问·调经论》:“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素问·阳明脉解》:“阳明厥则喘而惋,惋而恶人。”
-
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又称传音性聋。外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因耳部传音系统的病理因素而发生障碍。如外耳道先天性闭锁、耵聍、异物、炎症及肿瘤等;鼓膜的疾病,如鼓膜破裂、穿孔;中耳的畸形、炎症、外伤及肿物等。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如外耳或中耳畸形可行成型术,中耳炎所引起的可行鼓室成型术等。
-
齐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音jì济)·齐:齐音(jì济)。《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其时为齐。”齐,指针刺的刺数和深浅的程度。古以针为砭剂,相当于服药的剂数。
-
(虫旬)(xún,音旬)癞
(虫旬)(xún,音旬)癞病名。麻风病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症见身体沉重,手足肘膝腐烂,脓血臭秽,或指趾断落。该病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
嘶
嘶音哑。《灵枢·玉版》:“音嘶色脱,是五逆也。”
-
衰之以属
衰(cuī,音崔)之以属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则。根据病气属性治疗,使病邪消退。《素问·至真要大论》:“寒热温凉,衰之以属。”
-
散抟
散抟(tuán,音团)诊断学名词。系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散漫与抟聚,以辨别疾病的新久和邪气的进退。《望诊遵经》:“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散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
-
髯
髯(rán,音然)两侧面颊的胡须。古人认为髯的多少及色泽的好坏与血气的盛衰有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
-
窍
窍(qiào,音俏)孔穴。如:“上窍”,“下窍”。《素问·至真要大论》:“甚则入肾,窍泻无度。”
-
髂
髂(qià,音洽)髂骨。腰以下腹两侧的骨。《素问·长刺节论》:“刺两髂髎季胁肋间。”
-
朞日
朞(jī,音基)日朞,指时间周而复始。朞日,即三百六十五日。《素问·天元纪大论》:“运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
-
女
女㈠(nǚ)①女人,女子,妇女。《素问·上古天真论》:“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即宝瓶座中的四星。《素问·五运行大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㈡(rǔ,音汝)通“汝”。《外科大成》:“嗣我家学者,其唯女乎!”
-
吤
吤(jiè,音介)物梗于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大甚为喉吤,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
-
挢引
挢引古代养生术语。按摩导引之意。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庶子曰: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挢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音九兆反,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
吉撝之
吉撝之(撝音huī挥)(约12世纪)为宋代人。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令。据《幼幼新书》记载:家藏有《凤髓经》、《飞仙论》、《宝童方》、《联珠论》、《保信论》、《惠济歌》、《吉氏家传》七部方书,均为谦伯手集。
-
齁
齁指呼吸时鼻子所发出的声音。《医学入门》卷首:“齁,音侯。齁(鼻合),鼻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