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气
主气为运气术语,指统管一年的正常季节性气候变化的气,也叫主时之气,分为六步,年年不变。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客主加临
客主加临为运气术语,指每年 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加在年年不变的主气六步之上,推测气候及疾病变化。其法以司天客气加临于主气的第三气(三之气)上,其宗五气,自然以次相加,相加后,如客主气相生,或客主同气,便为相得;《素问·五运行大论》:“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
五之气
五之气指主气之第五气。亦即由秋分至小雪,其中包括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参见主气:主气为运气术语。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燥
外感六淫之一·燥:外燥为病因,外感六淫之一。临床表现多为目赤、口鼻唇舌干燥、干咳、胁痛等。燥邪致病,易伤津液,使人体皮肤干燥皲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临证时,应当分辨肺胃津伤和肝肾阴亏的不同。主要脉证: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
暑
2.六淫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发病机理为暑热伤津,湿浊阻滞气机。如暑湿弥漫三焦,则见咳嗽、身热面赤、胸脘痞闷、大便稀溏、小便短赤,治宜清暑利湿为主。《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
五运六气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
八邪
别名八关(《景岳全书》),从桡侧向尺侧方向依次称大都、上都、中都、下都(《奇效良方》)。八邪穴主治病证:八邪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关节麻木疼痛,咽痛,齿痛,疟疾,头痛,项强,手臂红肿,鹅掌风,类风湿关节炎,头风等。湿为长夏的主气,故长夏多湿病。
-
小儿五脏病证
小儿心病证治:小儿心病证治为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治宜清心泻热,用泻心汤合导赤散。如血不养神,神不内敛,悸而易惊,脉细促而舌淡,宜养心复脉,用复脉汤。实则目直视,大叫,抽掣有力,宜泻火清肝,用泻青丸,或龙胆泻肝汤。脾虚,困倦思睡,睡卧露睛,泄泻色白,面黄体瘦,宜益脾健胃,用异功散。脾胃寒者理中丸;
-
四之气
四之气为主气之第四气。亦即由大暑至秋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肺胀·肺肾气虚证
定义:肺胀·肺肾气虚证(lungdistension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oflungandkidney)是指肺肾两脏,阳气亏虚,以胸满短气,语声低怯,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或见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肺胀·肺肾气虚证的治疗:治法:肺胀·肺肾气虚证治宜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五味子敛肺气;
-
小儿肺病证治
小儿肺病证治为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育婴家秘》:“肺最居上,为脏腑之华盖,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主气。”寒热伤肺,则气逆,为喘为咳。因于热者,宜泻白散;肺热在胸者凉膈散;口渴饮水者,人参白虎汤;咽喉痛者,甘桔牛蒡子汤;嗽而有痰,止嗽散。《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肺虚,气粗喘促。”用阿胶散。
-
风鼓
风鼓运气术语。系岁运主气名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寅申之纪也,……其运风鼓。”谓寅申年份的岁运主气为风鼓,寅申之年是相火司天,风木在泉,风火合势,其运如风之鼓动,故名。
-
暑气
暑气夏季的主气,六淫之一。参暑条。
-
手少阳三焦经病
手少阳三焦经病为手少阳三焦经所发生的病候。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脱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本经主要病候为:耳聋,耳鸣,咽部肿,喉痹,目外眦痛,颊痛,耳后及经脉所过部痛,小腹硬满,气胀,小便不利,遗尿。
-
伤湿
伤湿指受湿邪所伤而发病。《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气,为长夏的主气。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能阻滞气的活动,影响脾的运化。外感湿邪,常见体重腰酸,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胃纳不佳,胸闷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
-
三之气
三之气为主气之第三气,为少阳相火之气,主夏至前后各30日又43.75刻。亦即由小满至大暑,其中包括芒种、夏至、小暑三个节气。主气为运气术语,主司全年四时二十四节的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为地面气候的主要表现。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
-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指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谓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热气
热气①六气之一,夏令主气,也是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②病因病理学名词。指因气机不宜,阳气郁积而变化为可导致疾病的邪气。《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
热
概述:热:1.热邪;3.治疗方法;自然界六气之中的火热之气,为夏时主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热证·热:热意指热证。温法或祛寒法。《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
-
六之气
六之气为五运六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终之气即主气之第六气。为太阳寒水之气,主冬至前后各30日又43.75刻。亦即小雪至大寒,其中包括大雪、冬至、小寒三个节气。
-
六气
概述:六气:1.人体六种基本物质;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自然界六种气候·六气:六气指自然界的风、寒、暑(热)、湿、燥、火六种气候,又称六元。初之气配厥阴风木、二之气配少阴君火、三之气配少阳相火、四之气配太阴湿土、五之气配阳明燥金、六(终)之气配太阳寒水。
-
客气
又名客运。是与主气相对而言,主所值之年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的运行变化。又各分主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及左右四间气,构成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每步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但对气候的影响仍以司天在泉二步为主,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素问·标本病传论》:“人有客气,有同气。”
-
火位
火位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张景岳注:“火之主气有二:春分后六十日有奇,少阴君火主之,二之气也;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主之,三之气也。”
-
寒邪
寒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邪气。寒为冬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阴邪,易伤阳气。
-
肺主肃降
肃降即清肃下降。肺主肃降指肺气清肃与下降的运动形式,与肺主宣发相对而言,表现为吸入清气,通调水道,下输津液,会聚血液等。肺居胸廓上部,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具有司呼吸、主气、通调水道等作用,故宜清宜降。肺气必须在清肃下降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正常的机能活动。肺失肃降,则气逆喘促,或小便不利。
-
短脉
指脉波动的幅度短,脉体不足正常的寸关尺三部位置,惟关部应指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之感的脉象。短脉主气病。短而有力为气郁、气滞;短而无力为肺气虚、中气不足。《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短则气病。”
-
地气
4.饮食五谷之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杨上善注:“地气,阴气也。”运气术语·地气:地气为运气术语,指主气,或称主时之六气,即六气分司于一岁的二十四节气。地气系与“天气”相对而言,在泉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称为“地气”。
-
初之气
初之气运气术语。每年主时六气的第一气。《素问·六微旨大论》:“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为厥阴风木之气,主春分前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亦即由大寒至春分,包括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参主气条。
-
部主
部主①六气运行的主气与客气之间的主宰与从属关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明其气数。”②指所属部位。《灵枢·决气》:“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
安胃煎
处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功能主治安胃,宁痛、散结。主气滞阻络。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袁正刚方
-
白汤
处方:菊花20克,苦参20克,当归20克,生黄芪20克,白蒺藜15克,防风15克,桔梗15克,苍术15克,黄芩15克,牛膝15克,白芷10克,续断10克,生地10克,桂枝5克,薄荷5克。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祛风润燥。主气阴两虚,风热血燥。(松皮癣)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黄酒50毫升为引。摘录:肖延龄方
-
百麦安神饮
处方:百合30克,淮小麦30克,莲肉15克,夜交藤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安神。主气阴两虚,虚热内扰,心神失养。(神经衰弱)用法用量:上药以冷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分次数,欲饮水时好取此药液饮之。摘录:路志正方
-
补肾养血化瘀汤
处方:熟地30克,盐杜仲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黄芪15克,淫羊藿9克,当归12克,红花9克,鸡血藤30克,肉苁蓉20克,狗脊9克,木香3克。功能主治:壮阳补肾,养血化瘀,软坚止痛。主气血不足,肝肾虚亏,经络闭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王振中方
-
柴胡厚朴汤
《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柴胡厚朴汤:处方:柴胡厚朴(炙)各3克茯苓橘皮紫苏各2.4克生姜3,6克槟榔1.5克(末)制法:上七味,切。主气滞湿阻,心腹胀满。《圣济总录》卷二十三:方名:柴胡厚朴汤组成:柴胡(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朴消(研)1两,大黄(锉,炒)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
-
柴胡蚤休汤
处方:炒柴胡10克,蚤休15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黄芩15克,莪术15克,全瓜蒌20克,生鳖甲20克,虎杖20克,甘草10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气滞血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浙江省中医院方》
-
沉香归附散
处方:沉香(不见火)半两,白豆蔻半两,人参(去芦)、甘草3钱(炙黄),附子(炮,去皮脐,以黑豆相拌,同蒸3次,候冷,拣去黑豆,只用附子)1两,当归(去芦,洗净)1两。功能主治:顺三焦,快脾气。主气不升降。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食前温服。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
沉香四宝丹
处方:川芎1两,柴胡1两,藿香1两,片姜黄1两,甘草1两,木香1两,公丁香1两,香附(炙)4两,橘皮4两,厚朴(炙)2两,黑郁金2两,砂仁1两5钱,豆蔻仁1两5钱,青皮(炒)8两,山楂6两,二丑(焦)5两,玄胡(炙)2两,佛手2两,沉香2两,冰片2两,枳壳(炒)4两,白芍4两。主气郁不舒,痞满腹胀,吞酸倒饱,呃逆嘈杂。
-
胆道排石汤I号
处方: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金钱草30克木香18克枳壳12克大黄30克功能主治:理气解郁,利胆排石。主气郁型胆道系统感染、胆石症,胁脘隐痛,闷胀痛或窜痛,牵引肩背,口苦咽千,食少腹胀,,大便失调,脉弦。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新急腹症学》引青岛市立医院方
-
导气枳壳丸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木通(锉,炒)、青皮(去白)、陈皮(去白)、桑白皮(锉,炒)、萝卜子(微炒)、白牵牛(炒)、黑牵牛(炒)、莪术(煨)、茴香(炒)、荆三棱(煨)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分气逐风。主气结不散,心胸痞痛,气逆上攻。摘录:《宣明论》卷七
-
调降汤
《百一》卷五:调降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炙)、白芍药、白茯苓、陈皮(去白)、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升降气。主气壅甚。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有痰,加半夏、生姜;气壅,加紫苏。制备方法:上锉散。
-
反胃降逆丹
处方:柿蒂1两,红豆蔻3钱,人参(去芦)8钱,干姜4钱,川附子2两,砂仁5钱,厚朴(炙)5钱,橘皮8钱,肉桂(去粗皮)4钱,丁香4钱。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细粉4两为衣闯亮。功能主治:舒气降逆,安胃止吐。主气逆胸满,食道狭窄,噎膈反胃,朝食暮吐。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妇科得生丹
概述:妇科得生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北京市中成方选集》引黄毓息方之妇科得生丹:处方:益母草320两,白芍80两,当归80两,羌活30两,木香30两,柴胡30两。功能主治:《北京市中成方选集》引黄毓息方之妇科得生丹功在调经化瘀,解郁和肝。主气滞胸满,经血不调,血瘀腹痛,四肢倦怠。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
红花当归汤
《叶氏女科证治》卷一:红花当归汤:处方:红花3克,当归3克,怀牛膝3克,苏木3克,川芎1.5克,麸炒枳壳1.8克,莪术2.4克,赤芍2.4克,三棱2.4克,芫花2.4克。主气滞血瘀。主治:妇人饱闷,手足心热,咽中有痰,《症因脉治》卷一:组成:红花、当归、红曲、赤芍药、牡丹皮、青皮、桃仁、郁金、楂肉、泽兰叶、黑山栀。
-
鸡粪酒
别名:鸡屎白豆淋酒、鸡矢酒处方:鸡粪1升(熬令黄),乌豆1升(熬令声绝,勿焦)。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及百病,并男子中一切风。用法用量:鸡屎白豆淋酒(《圣济总录》卷一三九)、鸡矢酒(《济阴纲目》卷十二)。本方方名,《准绳·女科》引作“鸡矢醴”。盖肝主筋,风主气,气行血流,筋荣风散,故治一切百病。
-
加味和胃止痉汤
处方:生瓦楞30g,刀豆子30g,赤芍30g,白芍30g,当归12g,木瓜12g,藕节12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包煎),杏仁10g,橘红10g,红花10g,香附10g,玫瑰花10g,砂仁4.5g,生姜4.5g。功能主治:平肝和胃,活血化痰。主气滞血瘀,痰血凝结,肝胃不和所引起的脘痛呛噎,嗳气泛酸,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
加味生脉汤
处方:党参9克,麦冬9克,山药9克,熟地9克,川贝9克,沙参9克,五味子6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化痰。主气阴两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外科学》
-
降糖方
处方: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主气阴两虚。(糖尿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祝谌予方
-
救急水
处方:广木香5钱,公丁香5钱,大茴香5钱,肉豆蔻5钱,细辛4钱,广橘皮5钱,荜拨5钱,生大黄1两5钱,厚朴8钱,牙皂5钱,良姜3钱,苍术8钱,藿香6钱,石菖蒲5钱,吴茱萸4钱,安桂3钱,白蔻3钱,干酒5斤。制法:上为粗末,浸入酒内20天后,去滓,另加樟脑1两,薄荷冰5分,瓶装。主气郁,翻胃,晕船,胸闷腹胀。
-
六圣丸
处方:莪术(炮,锉)5钱,净黄连5钱,陈皮(去白)5钱,白姜(炮)5钱,南木香2钱半。功能主治:和胃,主气厚肠,消疮快膈。巴豆3粒(去壳膜心,存油,碎切),入乳钵极细杵,同前药末再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利3-5行,匀气散止补。常服助脾化积,进食消痞,临睡以净汤或温酒下3-5丸而已。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
露蜂房汤
郭子光方:露蜂房汤:处方:露蜂房10克,山茨菇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贝母12克,柴胡10克,橘叶10克,香附12克,夏枯草25克。功能主治:疏肝豁痰,软坚散结。主气郁痰结。摘录:郭子光方《圣济总录》卷一二○:方名:露蜂房汤组成:露蜂房(大者,炙)1两,矾石(烧灰)1两。主治:牙齿肿痛。制备方法:上为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