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
掌为人体部位名。指腕、指之间的掌侧面。俗称手心。《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
㨰法
概述:㨰法为推拿手法名。又称滚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医士学校《中医推拿学》。指用手背部在体表一定部位作连续往返㨰动的手法。㨰法的操作方法:㨰法的操作方法是将手部掌指关节略微屈曲,以掌背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然后有节律地连续摆动掌部,进行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协调运动,使手掌部呈来回滚动状。㨰法的作用:㨰法有疏通经络,舒展筋脉,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作用。
-
青龙探爪
青龙探爪导引功法名。方法为:两手握拳置于两腰,上体偏转,一手沿胸壁伸向对侧,五指伸开,掌心向上,再旋臂翻掌,上体前俯,掌绕过膝,握拳收回腰际。《易筋经》:“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收,两目注平。”
-
(扌衮)法
概述:㨰法为推拿手法名。又称滚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医士学校《中医推拿学》。指用手背部在体表一定部位作连续往返㨰动的手法。㨰法的操作方法:㨰法的操作方法是将手部掌指关节略微屈曲,以掌背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然后有节律地连续摆动掌部,进行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协调运动,使手掌部呈来回滚动状。㨰法的作用:㨰法有疏通经络,舒展筋脉,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作用。
-
鸡爪
鸡爪也称“鸡掌”“凤爪”“凤足”。多皮、筋,胶质大。如:卤鸡爪、酱鸡爪。质地肥厚的还可煮熟后脱骨拌食,如:椒麻鸡掌、拆骨掌翅,皆脆嫩可口。鸡爪的别名鸡掌、凤爪、凤足鸡爪的营养价值鸡爪-鸡爪的营养价值颇高,含有丰富的钙质及胶原蛋白,多吃不但能软化血管,同时具有美容功效。鸡爪的食疗功效味甘,性平,无毒。
-
半夏属
中文名半夏属拼音名banxiashu拉丁名Pinellia中国植物志13(2):200描述PinelliaTen.半夏属,天南星科,6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5种,南北均产,其中最重要的为半夏P.ternata(Thunb.)Breit.,块茎入药,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此外虎掌P.PedatisectaSchott的块茎亦供药用。花序柄单生;花无花被,雄花有雄蕊2;
-
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一手仰掌上提至胸前后,翘掌向前推出,推足后旋臂握拳,蓄劲而收至腰部。两手交替进行。
-
乌龙钻洞
乌龙钻洞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仰掌置于腰部,两掌徐徐前推,旋臂使掌心朝下,边推边上身随势前俯,然后上身挺直,两掌收回至腰部。
-
赤筋
赤筋推拿穴位名。①又名浮筋。位于腕部掌侧横纹,近桡动脉处。《保赤推拿法·掐赤筋法》:“掌肱交界之横纹上,靠大指边,第一赤筋,属火,以应心与小肠,掐之,治内热外寒,霍乱。”②赤淡黄筋,参见该条。
-
广惠司
《元史·仁宗本纪》载:“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医院。到1290年(至元二十七年),又在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其职能同于广惠司。元朝军队西征后。总之,广惠司是回回医药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机关。
-
横门
概述:横门:1.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前臂屈侧远端,腕横纹上0.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呕吐、腹泻等。一般直刺0.5~推拿穴位名·横门:横门位于腕部掌侧横纹中点稍上方。自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出《小儿按摩经》。
-
板门
概述:板门:1.经外奇穴名;2.按摩用穴。经外奇穴名·板门:板门为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主治小肠、三焦、肺经等病。一般直刺0.3~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手掌鱼际部,当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向后0.5寸处,与鱼际穴近。从板门向腕横纹推治吐;并治气促、气攻等症。
-
挪手腕法
挪手腕法正骨手法之一。腕关节脱臼整复方法。见《陈氏秘传》。其方法步骤:如以右腕为例:患者应正坐仰掌,施术者以左手托捏伤臂固定不动,再以右手握其掌部,用力拔伸,如感觉有关节滑动声,即说明已复位。
-
三起三落
三起三落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身体慢慢下蹲,腰直胸微挺,两手仰掌置于腰部,两掌前推,掌心相对,四指并拢,拇指外分,再收回至腰部,如此往返三次,在第四次推出时,身体慢慢起立,边推边起,然后边收边下蹲,重复三次。
-
大鹏展翅
大鹏展翅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臂向左右分开,翘掌用力推向两翼,然后钩掌收回,贴于腰际。
-
五指骨
五指骨为骨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解剖学同名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掌骨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
摘星换斗
摘星换斗导引功法名。出《易筋经》。方法为: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手高举过顶,掌面下覆,曲肘钩掌,目注掌心,舌舐上腭,鼻息调匀,用力收回上手。左右换做。
-
甘载
甘载为推拿穴位名。位于第一掌骨背面。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甘载在掌背,合谷后。”《小儿推拿广意·阴掌九穴疗病诀》:“掐之能拯危症。”
-
地神
地神经外穴名。《千金要方》:“自缢死,灸四肢大节陷大指本文,名曰地神,各七壮。”即拇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和足大趾跖侧趾跖关节横纹中点处,共四穴。
-
包涵疣
疾病别名蚁丘疣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寻常疣发生于手掌部,称为掌疣,其临床表现与跖疣相似;
-
Mantoux汗孔角化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Mantoux汗孔角化症是罕见而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和遗传无关。症状体征:皮损为群集于手掌、手指掌面与跖部的粟粒大小半透明丘疹,中心有粉刺样黑点,缓慢增大,几周以后脱落,遗留点状凹陷,最终可以消失。诊断检查:本病主要见于年轻人,临床上容易和点状掌跖角皮症混淆。
-
掌骨
掌骨骨名。又名五指骨。解剖学同名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掌骨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
掌羽凤尾蕨
拼音名:ZhǎnɡYǔF nɡWěiJu 别名:金鸡尾、五叶灵芝、掌叶凤尾来源: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掌羽凤尾蕨PterisdactylinaHook.,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肠炎,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结炎,白带。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毛莨属
中文名毛莨属拼音名maoliangshu拉丁名Ranunculus中国植物志28:255属下物种阿尔泰毛茛、矮毛茛、白山毛茛、班戈毛茛、苞毛茛、苞毛茛(原变种)、扁果毛茛、长茎毛茛、长茎毛茛(原变种)、长叶毛茛、长嘴毛茛、齿裂毛茛、川青毛茛、刺果毛茛、大瓣毛茛、大金毛茛、大叶毛茛、单叶毛茛、定结毛茛、短喙毛茛、多根毛茛、多花毛茛
-
三盘落地
三盘落地为养生学术语,为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足分开,两膝屈曲如骑马状,足尖稍向内收,膝向外开;两手从胸上提,自耳旁翻掌向下,分别悬空放于两大腿上方。《易筋经》:“目注牙龇,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斤,两腿收直。”
-
击法
概述:击法为推拿手法名。用空拳或手指、手掌尺侧面、桑枝棒等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敲打治疗部位。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侧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
-
手骨
手骨为骨名,是掌骨和指骨的统称。掌骨又名五指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掌骨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伤科汇纂》:“两手十指骨,又名竹节骨,共二十八节。”每一掌骨都分成底、体、小头三部分、底接腕骨、小头接指骨。指骨除拇指为两节外,其余各指均有3节。
-
拍法
拍打法推拿手法名。具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肌肉疲劳以及解痉止痛等作用。拍打法操作要领: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拍打法临床应用: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
针师
针师是指掌握针法的医师。《旧唐书·职官志》:“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贰。唐太医署设针灸专业,教授学生。据《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内有“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
拍打法
拍打法推拿手法名。具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肌肉疲劳以及解痉止痛等作用。拍打法操作要领: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拍打法临床应用: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
虎口三关
概述:虎口三关:1.小儿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小儿指纹显现于食指掌侧的三个部位·虎口三关:虎口三关(threepassesatthetiger-mouth、threepassesatfirstwebspace)是指小儿指纹的3个部位,从掌指横纹向食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第三指节命关,辰位。
-
伤科
伤科是指诊治跌打损伤的一门专科。《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汉代军营有专门记述伤科疾病的《折伤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公元841~846),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伤科的诊治范围包括有金创、跌仆损伤、骨折及关节脱臼、虫兽咬伤等。
-
揉捏法
揉捏法推拿手法名。为揉法和捏法的综合手法。操作时手掌自然张开,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以拇指或掌根作为着力点,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即拇指和掌根作揉的动作,其余四指作捏的动作,边揉捏边向前作螺旋形地推进。用于四肢及腰背部的软组织损伤。
-
回回药物院
回回药物院主要负责收集、贮藏、加工回回药物,并配合广惠司发放救济药物。《元史·仁宗本纪》载:“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医院。到1290年(至元二十七年),又在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其职能同于广惠司。
-
大指节横纹
大指节横纹为经外奇穴名,位于拇指掌侧面,指节横纹之中点处。《备急千金要方》:“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奇穴名,名大指节横纹,定位在拇指掌侧指节横纹中点。
-
铁筷子属
中文名铁筷子属拼音名tiekuaizishu拉丁名Helleborus中国植物志27:106描述HelleborusL.铁筷子属,毛茛科,约25种,分布于欧洲,我国有铁筷子H.thibetanusFranch.1种,产西部和西北部,供观赏用。基叶具长柄,掌状分裂或掌状复叶;花瓣小而管状,不明显,短于雄蕊;心皮3-10,分离,成熟时变为革质或纸质的蓇葖。
-
平手托塔
平手托塔为练功方法之一种。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两手仰掌向前推出,犹似托物在手,待推足后再缓缓收回至腰间。
-
手逆注
概述:手逆注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置:位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6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功能主治:主治癔病、前臂疼痛、痉挛、麻痹等。刺灸法:一般直刺0.5~或艾条灸5~
-
子午拳势
子午拳势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握拳置于腰际,一拳翻转用力向前击前,瞬时开掌抢拿后,收回原处,两手交替进行。
-
马裆
马裆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分开呈内八字形,屈膝下蹲,两手后伸,挺肘翘掌,四指并拢,拇指外分,挺胸收腹,两目平视,呼吸随意。
-
王悦之
王悦之为南北朝宋官吏。或作王悦,字少明。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宋明帝泰始(465~471)年间掌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
-
虎边
虎边为经外奇穴名。出《农村常见病防治手册》。位于手背部,第二掌骨桡侧缘,第二掌骨中点稍前方,距掌指关节约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一般斜刺1.0~1.5寸。
-
针痕
针痕是指针后皮肤上留下的痕迹。俗称针眼。《明史·凌云传》:“吴江妇临产,胎不下者三日,呼号求死,云针刺其心,针出儿应手下。……取儿掌视之,有针痕。”
-
上后溪
上后溪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背尺侧缘,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掌横纹头,与手尺侧第五掌骨基底钩骨之间凹陷连线的中点,半握拳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聋哑。一般直刺1.0~1.5寸。
-
仲兰
仲兰为明代医家。宝应(今属江苏)人。世业医,先世曾为元代医学教授。其伯昶,天顺中为太医院院判。成化(1465~1487)年间经其伯荐为中书舍人。伯卒,兰入太医院为院使,后擢通政使司右通政,掌院事如故。工医术,尤善书法。
-
伤寒明理药方论
《伤寒明理药方论》为《仲景全书》系列丛书之一。20卷本,刊于清·光绪年间。包括张卿子参注《集注伤寒论》(又名《张卿子伤寒论》)10卷,《金匮要略方论》3卷,《伤寒类证》3卷,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又名《伤寒明理药方论》)3卷及清·曹乐斋《运气掌诀录》1卷,共5种。
-
囊虫病的皮内试验
正常值:阴性化验结果意义:囊液0.1~0.2ml注射于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阳性时提示囊虫感染。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原虫与寄生虫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原虫与寄生虫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巫
巫指用画符、念咒、祈祷等迷信方法作为治病手段的人。西周时期医、巫、祝已经分业。《周礼·春官》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尽管这样,医与巫的斗争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同时,巫在春秋战国后一直未取得统治地位,现基本上消灭。
-
心筋
心筋为推拿穴位名。即赤淡黄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处。掐之,即转热,使元气流通,除壅塞之患。
-
医学提举司
医学提举司元代医药机构名。该司在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始设,十三年罢,十四年复置。辩验药材,训诲太医子弟,管理各路设立的医学提举。医学提举司秩从五品,设有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管理该机关的工作。由于元代太医院领各属医职,因而对提举司也有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