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灵枢·玉版》:“如饮酒使人醉也,虽勿诊,犹可知矣。”《素问·风论》:“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肾风之状…
-
六译馆医学丛书
《六译馆医学丛书》为医学丛书。作者辑录和收集了多种古典或古佚医籍,并对其中的不少著作内容进行了考释、整理和评注。
-
脉诀启悟注释
《脉诀启悟注释》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及《徐灵胎医略六书》,后者并附“经络诊视图。”
-
脉理正义
《脉理正义》脉学著作。明·邹志夔撰。刊于1635年。邹氏汇集诸家学说阐析脉理,卷前列辨脉十篇,颇多个人心得体会。其三卷、四卷曰类证,详其使用也;其五卷曰萃经,搜其故典也;其六卷曰外诊,估诊之不逮也。”邹氏立论多宗《内经》、《脉经》,于后世诸家,推重滑寿《诊家枢要》。现存康熙刻本。
-
单按
单按为切脉指法。指用一个手指专按寸、关、尺中某一部位脉象的切脉方法。如诊关部脉,用中指按之,其余两指微微提起。单按有助于重点诊测某部的脉象。《重订诊家直诀》:“一指单按,气行自畅,无所搏击。”
-
王博
王博为宋代医生。凤阳(今属安徽)名医。相传百户李昶,方十五六岁,以弱疾几不起。初延韩荧,诊曰:“此儿病即愈,寿且至八十余。”王博再诊视,谓“寿八十四岁而终,病不日愈”。人皆笑其迂,然诸事悉如二医所诊。
-
伤寒古方订补
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平脉考》、《经脉考证》、《仲景三部九候诊法》、《伤寒总论》、《伤寒平议》、《伤寒古方订补》、《难经经释补正》、《脉学辑要评》、《药治通义辑要》等二十二种。
-
伤寒总论
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平脉考》、《经脉考证》、《仲景三部九候诊法》、《伤寒总论》、《伤寒平议》、《伤寒古方订补》、《难经经释补正》、《脉学辑要评》、《药治通义辑要》等二十二种。
-
平脉考
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平脉考》、《经脉考证》、《仲景三部九候诊法》、《伤寒总论》、《伤寒平议》、《伤寒古方订补》、《难经经释补正》、《脉学辑要评》、《药治通义辑要》等二十二种。
-
伤寒平议
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平脉考》、《经脉考证》、《仲景三部九候诊法》、《伤寒总论》、《伤寒平议》、《伤寒古方订补》、《难经经释补正》、《脉学辑要评》、《药治通义辑要》等二十二种。
-
仲景三部九候诊法
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平脉考》、《经脉考证》、《仲景三部九候诊法》、《伤寒总论》、《伤寒平议》、《伤寒古方订补》、《难经经释补正》、《脉学辑要评》、《药治通义辑要》等二十二种。
-
轩岐救正论
《轩岐救正论》医论著作。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执方误人,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卷一医论,统论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剂;卷二四诊正法,以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三药性微蕴;卷四、五作者医案;现存清刻本、日本刻本、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解惑释疑式心理疗法
解惑释疑式心理疗法是根据病人存在的疑虑,通过一定的方法释脱患者不必要的疑惑,以消除精神负担的心理治疗方法。历代许多医案曾有所记载,例如,《古今医案按》有“医僧法靖诊一室女,病似劳,诊之知其为忧思所伤。运用语言时,医生要掌握分寸,避免留下仟何不良暗示,对性格内向、抑郁寡言的人尤当注意。
-
朱少鸿
朱少鸿(1873-1945年)近代医家,江苏江阴人,家为世医。少时即随父侍诊,至二十八岁父殁后,独立悬壶于邑。后移居上海,临证机动灵活,不拘泥于经方时方,活人颇多。因诊务忙而无暇著述,其所遗医案稿由其门徒整理,曾发表于现代医药刊物。
-
方氏
方氏为明代女医生。歙县(今属安徽)人。夫程相(字子位),精医术,诊验不可胜举。程相父程邦贤、母蒋氏皆长于幼科,方氏亦精于此。内持家务,外诊婴儿,求治者盈门,每年治愈者不下千人,时人评程门医术有“妇胜于夫”之说。
-
盛旷
盛旷明代医家。江苏吴江县人。邑名医盛僎之子。颖悟超人,传家学,求诊必应,未尝索报。治疑难固疾辄效。陈某之妻有胎患痢,数月不愈,昏厥六日不苏,延请诊之,药下痢止,越数日生子。有内伤新愈又病伤食者,诸医皆用下药,病益甚。旷以参、芪运其气,升麻提其气,加以益肾之剂,数服霍然。卒年55岁。
-
章第·华旦措榭
章第·华旦措榭清代藏医家。世业医,其父章第·嘉华桑布为著名藏医,著《医学实践》。华旦措榭幼承庭训,亦精医。著《藏族简明医学史》、《根本医典概述》、《八支药诊史》、《尿诊释义》、《后续医典诠释》、《八支医学释难》等。著名者有章第·华旦嘉参、章第·多杰华桑、章第·乐哲、章第·达磨宁布。
-
周绍勋
周绍勋近代医家。四川江北人。习医七年,出以应诊,经三十余年临诊,医术益精,常起沉疴,从学者众。尝应聘于通江、巴州、重庆、内江等处讲学。1932年,采撷《伤寒百证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诸书,补阙订误,编成《增订条注伤寒法》(初名《普济医学堂教科书》八卷,用歌括形式,详加注按,以为教材。
-
脉诀汇辨
概述:《脉诀汇辨》为脉学著作。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卷二-六以崔嘉彦“四言脉诀”为基本内容,略有增删;卷七阐述望、闻、问三诊,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以运气联系脉法;卷九选录李中梓医案若干条,以脉参证,灵活机变,体现脉诊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作用;卷十为经络脏象,摘选有关诊法的纲领,并附脉案图式。
-
林之瀚
林之瀚清代医家。字宪百,号慎庵,别号苕东逸老。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学理经验俱丰,遇名医则虚心求教。雍正元年(1723年)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谓四诊为医家之首务,尤其强调望诊。附篇述原脉体用、浮脉主里须知、沉脉主表须知等,多有新见。另有《嗽证知原》一书。
-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常规
在分专科的内科门诊,分诊时应有所侧重,对一时不能确定科别者,由护士按病情分诊,接诊医师不得拒绝。3.为缩短患者诊治时间,护士可根据病情填写有关检验申请单,如:①发热患者,应测体温并填写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申请单。②腹泻患者,填写大便常规检验申请单。③血尿、尿频、尿急、水肿患者,填写尿常规检验申请单。
-
诊籍
诊籍是古代记载病人诊疗情况的记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可知西汉时已有诊籍记载。后世演变为病历医案。诊籍也特指西汉时期淳于意诊病时,对患者病情、医者诊疗过程的记录。
-
坐卧设施
坐卧设施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坐具和卧具的统称。卧具包括病床、诊查床、按摩床、监护床、平车(担架车)等卧用器具,不包括手术床、多功能抢救床、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等医疗设备的卧具配件。
-
口腔病的内窥辨证
口腔病的内窥辨证包括一般内窥辨证和特殊检查两部分。一般内窥辨证是指利用口镜反射并集中光线于被检查部位以增加照明或放大影响,亦可用口镜引开或拨压唇、颊、舌等软组织,再借用探针和镊子对口腔疾病进行望诊、叩诊、扪诊、闻诊,咬诊、牙齿松动度检查等局部检查。
-
一指定三关
一指定三关为小儿脉象诊察方法。指用一指切诊小儿寸口的寸、关、尺三关脉息的方法。出《医宗金鉴》卷五十。一般诊三岁以下小儿用指纹法,诊三岁以上用切脉法,但三岁以下小儿,寸口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切诊,医生左手握住小儿手,用右手拇指按儿掌后桡骨茎突脉上,分寸、关、尺三部以定息数;
-
张吾仁
张吾仁明代医家。字春台,生平欠详,尝辑《撰集伤寒世验精法》,均系临诊之心得,经其孙张于乔整理后梓行,现有刻本行世。
-
曾若虚
曾若虚宋代医家。道士。陇州(治今陕西陇县)人。生活于11世纪。通医,长于针灸。一寡妇患病昏厥,人以为已死。若虚诊视之,针其“八邪穴”而苏。治皆类此。门人姚可久继其术,官至尚药奉御。
-
秘传推拿妙诀
又名《小儿推拿秘要》。明·周于蕃辑注,书成于1612年。后经清·钱汝明(1776)予以参订重刊。上卷为诊法及手法总论;下卷列各种病证的推拿治法处方、推拿穴位图、手法图等。书后附有钱汝明《秘传推拿妙诀补遗》一卷,其内容为手法口诀、小儿诸病的药物疗法、经络、诊候等。
-
惕
惕戒惧;惊慌不宁。《灵枢·本神》:“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素问·诊要经终论》:“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素问·阴阳脉解》:“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
-
惕惕
惕惕惊恐不安心绪不宁的情状。《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秋分……惕惕如人将捕之。”
-
尚药局直长
尚药局直长古代医官名。隋代尚药局中始置直长一职,唐代沿袭,并定其官品为正七品上。宋代仍置,其位在食医、侍御医之上。尚药直长的职责为协助典御(奉御)掌管和合御药及诊候方脉之事。
-
钱经纶
钱经纶清代医家。字颜臞。一字业巨。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每遇贫病之人常施诊,多有称道。康熙(1662-1722)年间曾名震一方。撰有《脉法须知》三卷(1855年),有助于初学。另撰述伤寒若干卷,未梓。
-
凌贞侯
凌贞侯明末清初医家。双林(今浙江吴兴)人。世以医为业,深得家传,尤精于针术,诊疾无分贵贱,常入宫中治病,名噪一时,曾撰有《针灸集要》一书,已佚。该书详明经络腧穴名状,针之分寸,火之度数,以及迎随补泻之妙法。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候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1840年任两广总督,值鸦片战争爆发,抗击英军,屡建功勋。道光十二年,夫人患肝疾,邀名医何其伟往诊。以十八味药作为基础,可制成丸或膏剂服用。民间相传此方为“林文忠公戒烟方”或简称为“林十八”。
-
林逸
林逸清代医生。字梦安。祖籍浙江兰溪,明代中期迁崇明(今属上海市)。世为名医。承家学,亦精医术。康熙十九年(1680年)疫病大流行,每日按户诊视,贫者施药不取值。著《养正三篇》行世。
-
黄俊
黄俊明代医生。朔方(今宁夏灵武)人。精医术,通药性,长脉诊,不执方书,世称良医。
-
合微
“合微”意指诊法上要综合点滴、细微的各种诊察资料。《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
-
公孙阳庆
公孙阳庆战国至西汉时期医家。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虽医术高明,因其家境甚富而不为人治病。经同时代名医公孙光推荐,淳于意从其学,尽得其传。阳庆且以其所收藏之医著《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等授之,后淳于意成为西汉名医。
-
方一乐
方一乐清代医家。字成于,江西婺源人。精医,医德高尚,病家求诊,不分严冬酷暑,贫富贵贱,一心赴救,不计报酬。著《痘治答疑》,未见行世。
-
迭里特
迭里特辽代医生。姓耶律,字海邻。善骑射,精医术。辽太祖患心痛,诊曰:“膏肓有瘀血如弹丸,然药不能及,必针而后愈。”施针,呕出瘀血,病愈。后因从刺葛谋夺王位,与其父辖底均被杀。
-
朱汝功
朱汝功为现代针灸学家。上海奉贤人。为现代著名针灸学家陆瘦燕先生的夫人。1948年,与陆先生共同创办了“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行医沪上,“求治者络绎不绝,日诊数百号”。与陆瘦燕共同编著了《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等针灸书籍。
-
病能
病能即病态,疾病的临床表现。“能”通“态”。《素问·方盛衰论》:“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
-
避
避①躲避,躲开。《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诊要经终论》:“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②引申有“惧”意。不避,犹言不惧。《灵枢·论勇》:“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
恶唑啉亚胺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下肢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炎患者需每日口服60mg。注意事项:可有恶心、皮诊、面部及上肢潮红等。孕妇忌用。规格:片剂:10mg。
-
胆绝
胆绝病证名。为一种危重证候。《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
-
潜针
潜针是指针刺时,将针以手或衣物掩藏,趁人不备,迅速刺入。用以减轻病人畏针的紧张心理。《古今医统》:“文中丐诊候,按手合谷、曲池而潜针入焉,妃殊不知也。”
-
广注素问灵枢类纂
《广注素问灵枢类纂》又名《素灵类纂约注》。清·汪昂撰。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9篇,参考各家学说作了简要注释。
-
王仲光
王仲光为明代医生,名宾吴县(今属江苏)人。慕名医戴原礼,前往求教,得告须熟读《黄帝内经素问》,乃归而习之三年。后原礼复来,议论医道,自叹不如。时仲光虽习医书,未能临诊用药。原礼有《彦修医案》10卷,秘不肯授。仲光设法取之归,习之,医名满吴下。
-
田喦
田喦(yán岩)为宋代医生。福建人。好学善医,善治肺病(结核)。常索取高额诊金,方为人诊治。
-
司马隆
司马隆为明代医家。祖籍咸宁(今陕西长安)人,后随父元亨迁居江宁,继父业,擅医术。勤读《内经》及朱李诸家著作。遇危病,必潜心静思,探求病源,治之而已。遇疫病,虽亲族畏避,亦诊视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