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恶热
心恶热是指如阳热太盛,易影响心的生理功能,可致心神被扰,迫血妄行。《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心恶热。”马莳注:“心本属火,火之性热,而受热则病,故恶热。”心主血脉,热甚火炽则津血耗伤或迫血妄行;心主神明,热盛则神明昏乱,而见谵妄躁狂等。
-
心气
概述:心气:1.心理学名词;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之精气·心气:心气指心之精气,表现为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活动。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包括心藏的精气及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
悬阳
概述:悬阳语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4.提举阳气。鼻部·悬阳:悬阳指鼻部。杨上善注:“悬阳,鼻也。”张志聪注:“悬阳,心也。”目·悬阳:悬阳指目。刘衡如注:“目为悬阳。”张景岳注:“凡刺之时必先举阳气为主,故曰悬阳。”
-
血极
血极又称脉极。脉极为病证名,指血脉亏损、重急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心脏》:“凡脉极者,主心也,心应脉,脉与心合,心有病从脉起。又日,以夏遇病为脉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食饮不为肌肤,咳脱血色白不泽,其脉空虚,口唇见赤色。”治疗宜用人参散、地黄汤、补荣汤等方。
-
阳中之太阳
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心居膈以上,五行属火。膈上属阳位,火亦属阳,故为阳部的阳脏,因名。《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阳中之太阳,心也。”两手之三阳经络·阳中之太阳:阳中之太阳指两手之三阳经络。《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
-
脉极
血脉亏损的疾患。又称血极。《备急千金要方·心脏》:“凡脉极者,主心也,心应脉,脉与心合,心有病从脉起。又曰,以夏遇病为脉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食饮不为肌肤,咳脱血色白不泽,其脉空虚,口唇见赤色。”治宜益气养血,用人参散、地黄汤、补荣汤等方。参见脉绝条。
-
毛脉合精
毛脉合精指心肺功能。出《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皮毛和经脉中的精气相结合,示意气血相合。因肺主皮毛,心主脉,此语以皮毛、脉代表肺、心;肺藏气,心藏血,水谷精气经过心、肺的作用后,化为气、血,两者相合流行于经脉之中,敷布于脏腑组织,并可从寸口脉的搏动反映其征象。
-
两归汤
处方:麦冬1两,黄连2钱,生枣仁5钱,熟地1两,丹参3钱,茯神3钱。功能主治:耳鸣。用法用量:水煎服。心既清凉,则肾不畏心热,而乐与来归,原不必两相引而始合也。况方中全是益心滋肾之品,不特心无过燥之虞,而且肾有滋润之乐,自不啻如夫妇同心,有鱼水之欢,而无乖离之戚也,又何至喧阗于一室哉。
-
心主舌
心主舌为生理学名词。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心血虚则舌色黯淡。心的虚实和病变,常可从舌质上反映出来,故有“舌为心之苗”的说法。
-
室间隔穿破
疾病分类:心外科疾病概述:室间隔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症状体征:体检,在胸骨左缘下方听到响亮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检查可协助诊断。诊断检查:根据心杂音和超声心动图可作出诊断。治疗方案:急性期手术疗法的失败率很高,施行缺损修补术以在病情稳定受伤2—3个月后为宜。
-
血轮
血轮为眼的五轮之一,指目之两眦,为上下眼睑连接的部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眦又名目眦,俗称眼角。靠鼻侧的为内眦(大眦),靠颞侧的为外眦(小眦、锐眦)。两眦均有血络分布,而内眦尤为丰富;由于心主血,故在脏属心,在五轮中属血轮。《银海精微》:“心属火,曰血轮。在眼为二眦。”故眦部的疾患多与心、小肠有关。
-
心邪
心邪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五脏病邪之一。《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难经·十难》:“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
人参枣仁汤
《医略六书》卷三十:组成:人参钱半,枣仁3钱,五味1钱半,茯神2钱(去木),归身3钱,草灰6分,萸肉3钱,乌梅3钱。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人参扶元以济心肾之气,枣仁养神以摄心肾之液,萸肉涩精和气,乌梅摄液敛津,茯神入心以安神,归身入冲以养血,草灰和胃燥湿,五味敛液收津以复耗散之气也。
-
集
组成集的每个事物称为该集的元素。例如,中医脏腑理论中的“脏”,即是一个由“心”、“肝”、“脾”、“肺”、“肾”组合而成的“集”,称为“五脏”;同理,“腑”也是由“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组成的“集”,称为“六腑”。
-
羊毛疔瘤
概述:羊毛疔瘤为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症状:初起头疼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如疹形,紫黑者为老,淡红者为嫩。治疗:先将紫黑疹点用针挑出,如羊毛状,前后心共挑数处,用黑豆芥麦研粉涂之,汗出而愈;一法用明雄黄二钱青皮包扎,蘸热烧酒于前心搽之,自外圈入内。内服败毒散等,清热解毒之剂。
-
羊毛疔
概述:羊毛疔为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又名羊毛疔瘤。症状:初起头疼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如疹形,紫黑者为老,淡红者为嫩。治疗:先将紫黑疹点用针挑出,如羊毛状,前后心共挑数处,用黑豆芥麦研粉涂之,汗出而愈;内服败毒散等,清热解毒之剂。类似败血症。
-
晶格
组成晶体的结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地排列在一定的点上,这些点周期性地构成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无限格子,叫做晶格。对于一个确定的空间点阵,可以按选择的向量将它划分成很多平行六面体,每个平行六面体叫一个单位,并以对称性高、体积小、含点阵点少的单位为其正当格子。简单四方、体心四方;
-
主动脉窦瘤破的超声诊断技术
主动脉窦瘤破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主动脉窦瘤破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或胸骨中段附近出现往返性连续性杂音,或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一般较响亮粗糙,多伴有震颤。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检查方法:常规的系列切面,主要应注意观察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心尖五腔心及剑突下各切面。
-
心气通于舌
心气通于舌即指心与舌有密切关系。舌功能的正常有赖于心功能的正常;反之,舌象的变化也可反映某些心的功能状况。《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心病者,舌卷短。”
-
解烦汤
处方:人参5钱,巴戟天5钱,麦冬5钱,白术1两,炒枣仁3钱,菖蒲5分,神曲1钱,白豆蔻2粒。功能主治:健其脾胃,益其心肾。主春月伤风,邪不尽散,脾胃既衰,肺肾亦衰,心无水养,肾与心不交,身热下利6-7日,咳而呕,心烦不得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背腧诸经心痛
背腧诸经心痛证名。外邪侵犯背腧诸经所致的心痛。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证见心背相引,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参见心痛条。
-
悸心痛
心痛(此处实指胃脘部)兼悸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因病久气血虚损,心脾失养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岐骨陷处痛,名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治用辰砂妙香散、加味四七汤、归脾汤等方。参见九种心痛、心痛条。
-
心痈
心痈为病名。指位于巨阙穴处的痈。巨阙穴为心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巨阙隐隐而痛者,心疽也。心上肉微起者,心痈也。”由心火炽盛,兼平素过度饮酒或贪食辛热,积热化火而成。症见寒热身疼,头面色赤,口渴引饮。宜服凉血饮,酒毒为病者,可服升麻葛根汤。
-
外眥
外眥即外眦。见《黄帝内经灵枢·癫狂》。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内眼角称内眦。两眦内应于心,为五 之血 。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
-
风惊邪
由体虚风邪伤于心经所见乍惊乍喜之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邪者,由体虚风邪伤于心之经也。心为手少阴之经,心气虚,则风邪乘虚伤其经,入舍于心,故为风惊邪也。其状乍惊乍喜,恍惚失常是也。”治宜养心、安神、祛风。可用茯神丸、地黄煎丸等。
-
苦
苦(bitter)为五味之一。指能燥,能泄,能坚的药味。苦为火味,入通于心,故为心所主之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苦入心。”苦味药物多入心经,有清心泻火作用,如黄连、莲子心等。同时,苦味药亦有燥湿及坚阴作用,如黄柏之类。故《内经》有“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之说。
-
心阴
心阴指心的阴液,与心阳相对相对。心阴是心之宁静、内守、濡润的一面,并可制约过亢的阳热。其生理、病理和心血密切相关,心阴充沛则心阳和煦,心血亦充足;心阴亏虚则心阳独亢,心血亦衰少不荣。心阴亦与肺阴、肾阴等的消长盈亏有关,如阴虚内热的病证,往往同时表现心、肺、肾等三脏阴液的亏乏证候。
-
目眦
目眦为解剖名称。见《黄帝内经灵枢·癫狂》。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外眼角称外眦;内眼角称内眦。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如心经有热,常见两眦红赤,治宜清心泻火,方用导赤散等加减。
-
阳物细小
概述:阳物细小为症状名。是指阴茎短而细小之症。病因病机:多因肝气不足所致。治疗:《辨证录·种嗣门》:“欲使小者增大,要非补肝不可。然而肾为肝之母,心为肝之子,补肝而不补其肾,则肝之气无所生,补肝而不补其心,则肝之气有所耗,皆不能助肝以伸其筋,助筋以壮其势,故必三经同补。”用夺天丹、展阳神丹等方。
-
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气功内丹术术语。一指五脏真气聚于上丹田。《性命圭旨》:“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志,则魄伏而金藏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金丹四百字·序》:“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
-
水稻条纹病毒
中文名称:水稻条纹病毒英文名称:Ricestripevirus分类类型:种分类:纤细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水稻条纹病毒基本特性:水稻条纹病毒又称为水稻条纹病病毒(ricestripevirus,RSV,病毒粒体为分枝丝状,400nmx8nm,还有环状粒体,800nmx3nm,侵染水稻及禾本科等15种植物。
-
冷气心痛
出《外台秘要》卷七。因风邪宿冷伤及心之络脉所致的心痛。《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冷气心痛,…若阳气偏虚,宿挟冷滞,又因饮食伤动,而致心痛,则其病喜温而恶寒,其气惨而不舒,甚者四肢厥冷,气攻心而发痛也。”治宜散寒止痛,用高良姜汤等方。参见心痛、冷心痛、寒厥心痛条。
-
两静汤
处方:人参1两,生枣仁2两,菖蒲1钱,白芥子3钱,丹砂3钱,巴戟天1两。功能主治:惊悸。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4剂,惊者不惊,而悸者亦不悸也。各家论述:此方多用生枣仁以安其心,用人参、巴戟天以通心肾,心肾两交,则心气通于肾,而夜能安,肾气通于心,而日亦安也。摘录:《辨证录》卷四
-
上损及下
上损及下为病机。指虚损由上部脏腑发展到下部脏腑的传变趋势,如由肺损开始累及心、脾、肝、肾等其他脏腑。虚损是因五脏久虚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反之自肾损开始,而损及肝、脾、心、肺的称下损及上。《景岳全书·杂证谟》:“按此上损下损之说,其义极精,然有未尽者,…自下而上者,先伤乎精,故一损损于肾。”
-
胸中热
指上焦心肺之热。出《素问·刺热篇》。治宜清泄心肺热邪。《素问识》卷四:“胸中膈上,乃心肺之宫城,主胸中热者,泻肺热也;膈中热者,泻心热也。不曰心肺,而曰胸中、膈中者,意言热在气分,而不干于藏真也。”
-
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正常成人平卧时肘静脉压为0.59~心射血功能减弱,静脉血回流减慢时,血液滞留在外周静脉将导致静脉压升高,测量外周静脉压也作为判断心射血功能的指标。心功能减弱,不能及时将回心血液射入动脉或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可引起中心静脉压升高。
-
姹女
姹女气功内丹术术语。其说不一。《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姹女是肺。”一说谓心中元神,属阳中之阳。《道枢》卷三十:“心之火可以为…《金丹大成·金丹问答》:“姹女在心。”一说指肾精。
-
舌喙兰属
中文名舌喙兰属拼音名shehuilanshu拉丁名Hemipilia中国植物志17:273描述HemipiliaLindl.舌喙兰属,兰科,约13种,分布于东亚至泰国,我国有9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叶一般心形或卵状心形,基部无柄,抱茎;中萼片常直立而凹陷;花粉块2,由许多松散小块组成,有花粉块柄及粘盘,粘盘包藏于位于蕊喙两边的粘囊中。
-
冒心
冒心证名。两手交叉按于心下之证。因胸阳不足,病人自觉心正是空虚而悸动不宁,故喜以手按心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成无己注:“发汗过多亡阳也。阳受气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故病叉手自冒心。”参见心悸条。
-
胸汗
胸汗为症状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仅心胸部多汗的表现。《张氏医通·杂门》:“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医林绳墨·汗》:“又有心汗者,当心膻中,聚而有汗。”治宜补养心脾,敛神益气,选用生脉散、归脾汤、补心丹、茯苓补心汤等方。
-
心虚寒证
心虚寒证为证候名。指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名。《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可伴见喜悲易愁,冷汗出等症。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安神。选用茯苓补心汤、远志饮子等方。
-
舌烂
舌烂为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由肝胃两经湿热所致者,症见舌边起白点溃烂,口苦善怒,小便短赤,脉象弦数。治宜清泻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由心脾热毒熏蒸所致者,则舌面和舌体溃烂,肿痛皆甚,饮食有碍。治宜泻心脾之热毒。用导赤散、大黄黄连泻心汤。外吹锡类散等。
-
五脏相关
五脏相关为生理学名词。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如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心肾不交,阴阳升降失常,就可发生心悸、失眠、遗精等病证。
-
卡维洛尔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注意事项:常有轻度头晕、头痛和疲劳,特别是在治疗开始时,可引起心动过缓,若心率〈55次/分钟,需减少剂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病窦综合症、严重心动过缓、哮喘、肝功能不全或慢性梗阻性肺病、孕妇及乳妇忌用。规格:片剂:25mg。
-
韦驮献杵
韦驮献杵为练功方法名,出《易筋经》。《易筋经》:“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3.第三势:身体挺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两手高举过头顶,指尖相对,掌心向上,舌舐上腭,鼻息调习,然后将手握成空拳,缓缓收至两腰部,脚跟同时落地。
-
蒿柳汁
处方:黄蒿心7个,柳条心7个。制法:上入碗内捣烂,或少加水亦可,滤去滓,用鸡子1个,飞金3贴,和汁搅匀。功能主治:瘟疫、伤寒,不论日之多少。随即炒盐半碗,研细罗下,用手蘸盐将病人胸腹并前后心遍擦,再速用黄蒿、柳条熬滚水将病人周身荡之,照方如是者3次,立时发汗而痊。摘录:《松峰说疫》卷五
-
心肾两资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人参3钱,茯神3钱,柏子仁1钱,炒枣仁3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熟地1两,丹参2钱,沙参3钱,山茱萸3钱,芡实3钱,山药3钱,菟丝子2钱。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心肾同治,补火而水足以相济,补水而火足以相生,故不见焦焚之苦,而反获优渥之欢也。
-
肝胆两益汤
处方:白芍1两,远志5钱,炒枣仁1两。功能主治:胆气怯,夜不能寐,睡卧反侧,辗转不安,或少睡而即惊醒,或再睡而恍如捉拿。各家论述:此方白芍入胆,佐以远志、枣仁者,似乎入心而不入胆,不知远志、枣仁既能入心,亦能入胆,况同白芍用之,则共走胆经,又何疑乎。胆得三味之补益,则胆汁顿旺,何惧心肾之相格乎。
-
火克金
火克金是指五行学说的一种相克关系。说明自然界的火对金的生成、运动等有排斥和抑制作用。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是指生理上心火对肺金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调节作用。临床应用较多推演于病理上肝火过亢,加剧肺的病变。
-
定惊琥珀散
处方:琥珀3两,当归3两,乳香1两半,辰砂1两半。功能主治:产后惊悸,脉虚涩者。各家论述:产后心虚血滞,不能营运乎心,而心神失养,故惊而且悸不宁焉。琥珀安神散瘀,以通心气,当归养血归心以荣心血,乳香活血通心,辰砂镇心安神也。为散,金箔汤下,使瘀血消化,则新血自生,而心神得养,心气自雄,焉有惊悸之患乎。